鲁佳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哈尔滨150001)
航天特色工程领军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鲁佳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哈尔滨150001)
以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为例,全面介绍了航天特色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过程中进行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重点阐述了“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实施背景和航天特色“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的具体举措,以及实施“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的保障措施,以期为其他高校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提供借鉴和启发。
航天特色;工程领军;人才培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201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发布了《“十二五”本科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根据我校的学科特点,把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工程领军人才作为重要任务”。“在‘基于项目的学习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基础上实施‘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强调校企合作,创造环境和条件,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工程领军人才,为中国未来的新型工业化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积极响应,于2012年申请成为学校首批“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学院。旨在通过实施“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领导力的培养。运行三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开设各类专题讲座及课程,不断拓展与行业知名企业的合作范围,搭建更多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共培养参与“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本科生54人,取得了一些成效。笔者以航天学院为例,对其经验进行挖掘和归纳,试图为实践教学创新和工程领军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2.1学生选拨
每年秋季学期,航天学院面向院内大三本科生进行宣讲介绍,符合基本条件的学生可自愿报名,提交申请。学院领导、专业教师和基层教学管理人员共同组成面试领导小组对申请的学生进行面试综合考核,最终按照专业人数的3%进行录取。
选拔的参考标准为:前四学期平均学分成绩排在专业前20%,对于特别优秀的学生干部可扩大至30%,但此类特殊学生不超过最终录取比例的5%;英语达到国家四级考试水平;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并顺利结题的项目负责人或获得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竞赛奖励或在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文章、申请专利实用新型等均可作为加分选项在面试中综合考虑。
2.2培养体系
表1 航天特色“工程领军人培养计划”执行方案Tab.1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project leaders training plan with astronautic characteristics
航天特色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是构筑在常规教育体系基础上的。前五个学期在校进行常规专业培养,从第五学期末开始选拔出具有领导潜质的优秀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增设管理类课程,夯实其管理基础知识;增加校内综合创新训练项目,增强其综合创新与实践能力;开设大系统工程讲座,拓宽其专业知识领域;多次进入企业进行工程实训,提高其工程实践能力与工程领导力。因领军人课程设置相对灵活,既有标准的课堂式教学,又有开放的研讨类课程,学院要求参与该计划的学生需全程参与全部教学环节并成绩合格后,方可获得由学院颁发的航天特色工程领军人培训荣誉证书。执行方案见表1。
3.1稳定的师资队伍
师资保证是实施“航天特色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环节,学院为每一名参与计划的学生指派责任心强、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教授全程参与指导,并负责落实企业资深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副导师参与学生在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指导。
企业中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长期工作在工程实践领域的第一线,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他们能够掌握行业的最新发展态势及行业对毕业生的具体需求。聘请他们作为我院的兼职教师,可以有效补充院内具有工程经历教师师资不足的现状。企业导师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开设工程实践类讲座;指导学生掌握企业基本运行流程,完成企业生产实习环节;参与学生校企联合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参与学生企业工程领导力的指导与培训。
除此之外,为保证稳定的师资队伍,航天学院还结合各自学科的发展规划,定期派出中青年教师到企业去培训学习。要求教师熟悉工程现场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模式,了解先进工程设备和技术的使用,掌握应对实际工程问题的有效方式,积累丰富的解决工程问题的经验,同时与工业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
3.2完善的课程体系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参与“航天特色工程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工程领导力,学院积极调动一切教学资源为参与计划的学生单独开设辅修课程。
学院开设专题讲座:航天学院领导全力支持并高度重视、深度参与,由航天学院院长、书记为学生开设领导能力与艺术、学院规划与建设、人事制度管理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为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领域,提高其掌握大系统工程知识的能力,航天学院从2013年开始先行开出大系统工程课程。
团队素质拓展训练课程:航天学院聘请专业人员为参与计划的学生开设团队素质拓展训练课程。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学生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从而促进其良好发展。
开设创新训练课:依托学院雄厚的科研实力,利用科研优势反哺本科教学,航天学院开设创新训练课程。其中综合性较强的创新训练课II对于普通学生来说可以选修,参与工程领军计划的学生则为必修课。每门课程均由航天学院责任教授负责,学生进入责任教授团队的科研实验室,教师结合自身科研及工程实践经验,利用实验室良好的科研条件,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真实或接近真实的科研创新活动,学生以项目组的形式共同完成项目设计或论证报告。
3.3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
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是实施本计划的关键环节,将优秀学生输送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训练,可以弥补航天学院在专业教育和实践训练方面的不足。让学生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进行“真刀真枪”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能力。目前,航天学院已与北京ADI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哈尔滨玻璃钢研究院等众多知名企业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保证了参与工程领军计划的学生至少有两次机会可以进入校企合作实习基地进行工程实训。
参与工程领军计划的学生于本科阶段第七学期第一次到企业生产实习,在实习期间要求学生了解企业主要产品的整体设计流程及各环节的详细情况,了解先进设计理论与技术,撰写生产实习报告;要求合作企业选派专业技术人员与学校负责教师共同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并最终完成实习考核与评审。学生于本科阶段第八学期可再次到企业完成毕业设计中工程实践环节。此次工程实践并非实习阶段只是简单了解实习单位的生产运行流程,而是要深入到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办公室,详细了解设计人员的设计、协调与沟通过程,企业的生产组织管理情况;并分析实习单位设计对象的开发方法和生产流程等方面,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工程领导力。
G64
B
1674-8646(2015)12-0058-02
2015-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