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媛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与远程教育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30)
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打破了原有各高校在计划阶段等级分明、层层向上、综合求全的状态,使得高校可以朝着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方向分化,高等教育结构向着高度合理化方向发展。[2]应用型、职业型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受到应有的重视,应用型大学区别于普通高校,是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科院校。它具有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过程、培养方式和评价标准,以自身的特色满足着不同的社会经济需求,注重对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发展应用型大学对于满足中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不断扩大的需求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电大在完成学历教育补偿的历史使命后,长期从事开放式远程教育,拓宽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外延,但随着高等教育外部环境的变化,电大发展前有老牌研究型大学“堵截”,后有各类高职院校“追兵”。电大应在顺应远程教育内在发展的驱动下转型升级,积极回应区域发展战略需求,而应用型地方大学可以成为开放大学多元化发展的一种路径选择,有着积极的实践意义。
回顾开放大学的发展定位问题,当前研究集中在电大如何转型上,对省域开放大学发展定位的讨论一直较为热烈。开放大学的建设是在原先电大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的,但电大的社会身份一直模糊不清,传统大学的烙印无所不在。开放大学的转型发展应区别于传统大学的建设发展。目前针对开放大学区域化发展的模式和策略研究尚缺乏深入探讨,将省域开放大学与应用型大学结合论述的文章不多,尤其结合区域发展特色的研究尚缺乏全面、深入、系统的论证。本文正是基于以上研究的不足,提出在新形势下将开放大学建设成应用型地方高校的发展路径,探讨开放大学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紧密联系。期望对当前终身教育体系及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能产生积极意义,为地方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起到有益补充。
作为远程教育发展的主体,开放大学应坚持多元化发展,结合当地资源与优势,凸显自己办学的个性,在质量、数量与速度之间寻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良性发展。教学质量是开放大学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是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实现开放大学办学宗旨和使命的基点。
开放大学建设需建立内部的质量保障体系和外部的质量评估体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是自我约束机制,将教师、教学资源、教学管理、教学技术等质量要素根据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组织起来,保障教学质量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外部质量评估体系来自教育行政部门及第三方质量认证机构和社会评价三方面,对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做独立的价值判断。质量体系框架包括教学质量目标系统、教学质量标准系统、教学质量组织系统、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和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五大子系统。教学质量目标系统应有别于普通大学,凸显开放大学的教学特色;教学质量标准系统主要包括教学管理标准、教学资源管理标准和教学及学习支持服务标准;教学质量组织系统可形成高效的教学规划和管理,既关注到学生的满意度,又关注到用人单位需求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动态;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主要根据质量标准,对教学与管理过程质量进行检查和监控。
因此,以社会需求及学生满意度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为目标,通过明确的教学质量目标、严格的教学质量标准、高效的教学组织、精确的质量监控和全方位的评价体系,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内容,确保开放大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声誉,实现开放大学的最优效益。
开放大学的生存空间在于认准培养定位,力求鲜明的办学特色。为落实学校服务地方发展战略,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不断扩大的需求,适应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求,开放大学课程专业体系保障建设应以区域规划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重要着力点,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建设的特点。充分利用区域的社会资源,开展重点专业建设,加强优势专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重点专业建设引领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一手抓课程专业结构优化,一手抓课程专业内涵建设。系统设计、科学规划课程体系目标与课程内容,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完善教学管理和评价。
为满足学习者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应建立系统化、层级化、立体化的终身学习课程体系,实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课程之间、开放大学内部与外部课程体系之间的沟通。学术性与职业性结合,以职业性为主,适当降低传统本科教育中的基础理论和学科性课程比例,增加应用性知识和实践教学的比例,将职业要求和技术技能标准引入教学,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实效性,改变基础性过强而实践应用偏弱的状况,强化专业应用能力,将实践教学平台化,将企业、行业和社会资源引入教学。
以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为依托,建立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以开放大学学习在线、终身学习在线等为载体,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利用云计算模式实现资源和管理的集约共享,为各地办学机构提供虚拟化的软硬件基础设施,通过标准接口提供各种学习服务和共享资源,实现跨系统的联合身份认证、集中资源存储和统一数据交换,支持完整学习过程和管理流程、通用业务流程定制和资源智能推送等功能,在“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基础上,推动“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No sooner appear stars than they disappear, strong wind will blow after seven days.
建立终身学习数字化资源库,整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探索共建共享机制,通过整合、合作开发、自主建设等方式,聘请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系统行业专家、学者,采用先进课程资源建设理念和开发技术,建设涵盖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全民终身学习资源。按照标准化的课程资源描述、高效能的资源管理、普适化的资源利用、个性化的资源服务、智慧化的学习空间等设计理念和原则,运用云计算技术,构建符合实际需求的、支持异构终端的终身学习数字化资源库,实现海量资源的高效管理、应用、交流与共享,以促进学习环境中资源动态生成和不断进化。
人才培养是专业建设的核心,也是建设开放大学的逻辑起点,与学校建设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从而实现共赢。依据开放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应加强师资建设,凸显应用特色,以职业人教育为主体,根据专业需求,培养具有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竞争力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为教师发展提供平台,学校在重视建设师资力量的同时应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养,规划教职工的职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服务水平,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和专业团队,通过科研、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等方式促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开放大学要从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从当下学习型城市的建设需求出发,根据国家整体战略发展的要求,主动承担国家的使命和期望,以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重点,将功能定位于满足所有社会成员更新知识、拓展技能、提高素质的广泛、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上,成为促进国民教育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相互融合并一起共建学习型社会的中坚力量。省域开放大学应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校作为自身使命,创造更多机遇以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精英,奉献社会,服务全民。
1.面向社会办学,坚持多元、开放的教育理念。电大自1978年成立以来,政府对电大的几次重要支持都使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中央、省、地(市)、县四级校站为基础的全国性庞大网络系统。在倡导知识化时代进程中,电大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实用人才。当前,随着社会对全民教育的关注程度愈加增强,民众对接受再教育的需求日益高涨。要通过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远程开放继续教育及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3]如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广播电视大学为基础,整合高等教育资源,加快建设开放大学。”在教育体系的格局定位中,电大从补偿高等学历教育转向参与全民终身教育。电大的转型绝不是简单的翻牌,而是电大发展的新契机,也是加快省区域社会的学习化进程,着力建设学习型社会区域的现实途径和战略的现实选择。[4]
开放大学建设注重实现共性与个性的协调。地域性开放大学遍及全国各省,为在教育市场立足,不同区域的开放大学积极打造自身的办学特色,虽然谋求自身发展的出发点是有益的,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总体意识形态与开放大学本身理念的协调。[5]地域性虽然决定了资源条件的局限性,但省域开放大学的发展可以呈现百花齐放的盛况,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协调才能更好地分头并进。这就要求开放大学紧紧抓住开放教育的核心,以开放办学为主旨,积极打造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实现多元化、错位化发展,打造自主品牌。
2.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整体趋势。当前,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面临调整,必然产生许多新的社会发展需求。这就需要高等教育在结构选择、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开放大学针对所有社会成员进行办学,它广泛利用社会化的大众传播媒介,为社会广大受众提供尽可能多的教育机会,解决当前背景下高等教育高速扩张与地方经济和职业服务相脱节的矛盾。正是终身学习的原动力促使开放大学蓬勃开展,开放大学建设应为建立区域内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的沟通机制发挥作用。[6]
3.错位竞争求突围。省域开放大学要走多元化、错位发展的路子。“应用型”是一个基本导向,引导我们进入一个更广阔的空间,通过开放和联合,打造开放大学。理论上讲,市场有多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就有多大;空间越大,束缚越小。不同的学校只有在更广阔的空间才能探索符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发挥自己的特色。
开放大学建设并不仅仅是发展教育或是说调整高等教育结构,而是具有更为广泛的社会发展意义,是一项促进民生改善的以人为本的社会化工程。政府作为建设开放大学的主要责任主体,应该在建设开放大学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政府的整合统筹功能是这一任务得以完成的必不可少的保证,必须突出政府层面在建立区域性开放大学中的主导作用。地方应用型大学作为传播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知识和培养人才的高地,其社会服务职能将日益彰显,在区域发展中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将更为突出。与此同时,服务区域发展,已成为地方应用型大学办出特色和优势的战略支点,这正好体现了以和谐作为基础,确立权益平衡共生系统的理论,实践发展的良性互动。
建设区域性开放大学必须理顺开放大学与政府之间权、责、利三者的平衡。继续教育、开放教育、终身教育必须得以统筹发展,政府应该把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归入本地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规划内,为省内终身教育、开放教育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制度保障和经济保障。
1.顶层设计,突出办学自主权。开放大学是以电大作为组建基础的,建设开放大学需要依托电大。开放大学挂牌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电大与开放大学的牌子将同时使用。但开放大学与电大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而非电大的简单翻版,因此要突出开放大学新的功能定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需要。当前,可以借开放大学挂牌的时机宣传电大的转型升级,可增强学校公信力,打造教育品牌。以更优质的教学和学生支持服务工作,重塑开放大学的内涵和外延。
开放大学不仅要构建起终身教育体系,而且在建设“每个人的学习、时时刻刻学习、随处都可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方面承担着历史使命,这就决定了开放大学不仅仅是一个独立的有办学自主权的实体,更是公共学习资源库的载体和支持性学习的服务者。具体来说要求打破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充分实现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和职能,搭建高效的远程教育平台及网络。我们要在总结经验、传承优点、扬弃糟粕、改革创新的基础上,通过在顶层设计、建设模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实现转型升级,使开放大学办学体系新于、优于、高于和强于电大原有办学系统。
根据我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高等学校依法设立,具有法人资格,享有办学自主权。但在现实中很少有高校能真正行使独立自主的办学权利。独立自主的办学权是大学的生命力之源。没有办学自主权的开放性大学,就没有实现教育开放性和终身教育理念的现实可能性,也无法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养人才、提供智力支持。实证调研结果表明,各地区域性开放大学亟需授予的办学自主权主要是本科文凭的颁证权及学士学位的授予权。事实上,这也是开放大学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和独立自主的本来涵义。[7]此外,赋予开放大学涵盖专业设置、课程设计、招生自主、规划制订、日常管理等方面的自主权也是当务之急。开放大学需要创新,积极主动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灵活、有效地服务于多样化的终身学习需求,这一切都需要开放大学真正享有办学自主权。只有这样,开放大学才能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个性需求,才能在推进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承担自身应负的责任。
在建设思路上,本着成熟一所建设一所的观念,确保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若达不到二级学院标准的,可先设学习中心,待达到二级学院设置条件后,再根据需要升格为二级学院。在建设方式上,采取改建、共建、连锁、自建等模式。在管理上,二级学院、学习中心均由总部直接管理,并实行“准入退出”机制。对办得好的开放学院、开放学习服务中心,从各个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进一步促进发展,做大做强;对考核不合格的开放学院、开放学习服务中心,及时予以黄牌警告直至取消资格。
2.制度创新,构建终身教育“立交桥”。为了促进开放大学发展,需要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办学方式上加以创新,实现学习条件开放、学习对象开放、教育资源开放,与建设学习型城市并举,侧重社会化导向,提供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高等学历教育以及包括各种职业培训、社区教育、休闲教育等在内的多层次、多类型的非学历教育,不断探索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与企业教育的深层融合形式。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利用浙江省的经济优势和教育资源优势,推动浙江省率先向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社会迈进,是新形势下浙江省电大新的历史使命。
借助于有利的经济社会环境和政策优势,电大可以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对开放大学的构建框架和运行模式进行探索。以电大为基础,开放大学整合各种成人教育和网络教育资源,构建终身教育“立交桥”,认定、储蓄、转化各类学习成果,衔接各类教育模式、实现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协调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探索开放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营造更加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全民化、个别化、终身化学习提供平台。以适度化、标准化、通用化的方式探索具有浙江省特色的开放教育机制,为现代化浙江和终身学习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持。在省级以至国家层面上,开放大学的建设已经成为发展终身教育体系的支撑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基础。开放大学通过在校际、校企之间加盟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提供服务的联合办学形式,沟通学分银行、教学平台、办学体系等开放教育机制,在开放大学这个教育“立交桥”的作用下,创新以“学分银行”和“立交桥”构建为基础的制度建设,使这些教育机构能在开放大学这个省域教育广场平台上有效衔接沟通,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联结,逐步推进开放教育机制。满足市民的各种学习需求,实现无障碍学习,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积极、能动的开放学习者以及人才保证。
区域性开放大学的建设需要省内教育力量的支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充分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面向产业办学,加强校地互动,实现服务社会的职能。立足“身边大学”来整合省内有关教育资源,与高校、行业、企业联手,整合区域内社会资源,完善体系,建立开放大学的支持联盟。在共同的利益诉求下,通过协议、论证和公开博弈的机制,大力构建开放大学地方支持联盟、大学支持联盟、行业支持联盟和企业支持联盟。实现资源共享;重视职业、就业需要,培养地方特色人才;加强在职成人教育培训,使人才培养适合行业发展;加强企业职工培训,推进学习型企业建设,实现专业与职业挂钩,学习与岗位对接;提升办学能力和服务水平等方面形成协同组织的能力。[8]充分利用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来办学,以专业和产业为纽带,集结优化资源配置,与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建立紧密联系,形成教学链、产业链、利益链的融合体,起到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作用,以联盟的形式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9]
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开放大学的建设应顺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趋势,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转变,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开放办学之路,将开放大学建设成为一所没有围墙的新型大学。开放大学的建设应侧重于社会化导向,是对现有社会分工及其效率的适应,而不是对现有社会分工局限的弥补和超越;应该沟通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之间的融合,实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的衔接。[10]省域开放大学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从当下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需求出发,根据国家整体战略发展要求,主动承担国家的使命和期望,以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重点,将功能定位于满足所有社会成员更新知识、拓展技能、提高素质的广泛、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上,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和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对接,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开放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12]开放大学将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把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校作为自身的使命,创造更多机遇以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精英,奉献社会,服务全民。开放大学应成为促进国民教育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相互融合,成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中坚力量,由内而外实现学习型社会理念的价值转向。
[1][3]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1008/93785.html,2010-8-07/2013-04-20.
[2]杨银付.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4(1):4-19.
[4]张伟远.我国开放大学的地位、理念和办学策略的探讨[J].中国远程教育,2011(6):21-25.
[5]董华容.地方应用型大学和区域发展:以共生系统为新视角[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12):173-174.
[6]江 颖,黄 霖.开放教育发展的新选择:由学科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型[J].中国远程教育,2012(12):69-74.
[7]崔 践.建设开放大学顶层设计的利益权衡与制度创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11):19-27.
[8]南旭光.我国开放大学体系协同能力生成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30-44.
[9][11]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11(10):36-38.
[10]季明明.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重大战略工程——关于构建国家开放大学体系的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11(5):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