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胜一,孟庆义
(烟台大学 人文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长期以来,美国把台湾问题作为对付中国的一张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利用台湾对中国实施封锁、孤立、围堵。七八十年代以后,乃至冷战结束后美国把台湾作为向中国施压的一种工具。近年来,随着中国的迅速崛起,美国高层认为亚洲地区出现了不利于美国的力量失衡。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加快实施战略重心东移,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客观上加剧了东亚地区的紧张形势。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台湾在近代东亚地缘政治中的重要地位以探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台湾岛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东北与日本相对,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其战略位置非常突出。同时,由于台湾处在中国东海通往南海的航线上,又是从太平洋经南海进入印度洋的咽喉。因此,台湾成为东亚地区海上交通的重要枢纽。特殊的地理位置也赋予台湾岛在东亚地缘政治中的重要价值。对于中国而言,台湾不仅是东南的一道重要屏障,而且是中国走向太平洋的必经之路。由于台湾的重要地缘战略价值,自明清以来就成为海上强国觊觎中国的首要目标。
16世纪中叶,西班牙征服了菲律宾后,接着尝试远征中国台湾。1626年,西班牙驻马尼拉总督派遣船队登陆基隆,在台湾建立了据点。17世纪初获得独立的荷兰也很快走上了扩张主义道路,企图利用中国明清交替的混乱之际在台湾建立据点。1642年,荷兰人赶走西班牙人,变台湾为其殖民地。1661年,郑成功率军以武力迫使荷兰殖民军投降。在沦陷38年后,台湾又重新回到祖国。1684年,清政府正式收复台湾,并加强对台湾的管理与开发。但在鸦片战争后,台湾再次成为列强们觊觎的重要目标。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先后迫使清政府开放台湾的安平、淡水、鸡笼、打狗等地,英国人乘机控制着四处通商口岸的海关事务。1868年,英国武力威胁台湾地方当局,逼其签署《樟脑条约》,英国垄断了对台湾的樟脑贸易。同时,其他列强也窥视台湾。19世纪50年代,美国军方、外交官和商人都曾建议政府占领台湾。因美国感到力不从心,计划未能实现[1]17-18。1867年,美国借口船员在台湾被害,派军舰强登台湾。次年,英、德等国商人筹划在台湾进行垦殖,由于清政府的严正抗议,侵垦阴谋未能得逞[2]482-483。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大陆扩张”政策,目标直指中国大陆。在东北方向,日本加强了与沙俄对朝鲜半岛的侵夺,进而波及中国东北。在东南方向,日本吞并琉球群岛后,把目标指向台湾岛。甲午战争后,日本夺占了台湾,殖民统治达半个世纪。因此,占领台湾成为日本“大陆政策”的第一步[3]276,侵略中国大陆以及东南亚国家的地缘支点。甲午战争前,由于受马汉“海权论”的影响,日本迅速掀起了一股“海权风”。日本政府还企图聘请马汉为军事顾问,对马汉的学说推崇备至[4]41。从日本占领台湾的背景来看,地缘政治的影响非常明显。
二战结束后,依《开罗宣言》台湾应该归还中国。然而美国政府曾对台湾归属中国的态度发生摇摆。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台湾岛具有重要地缘政治价值。具体来说,台湾拥有“在海战和陆战上的有利位置”,且“直接面对中国许多主要商业口岸,只要在该岛驻泊足够的海军,它不但可以控制这些口岸,并且可以控制中国海面的东北入口”[5]19-20。因此,战后初期美国政府内部出现“台湾地位未定”论,企图以国际“托管”形式推迟将台湾归还中国。美国还试图阻止蒋介石撤退台湾,以便在岛内培植亲美势力,进而侵占台湾。
1947年,美国实施对苏“冷战”,中国内战也被纳入“冷战”轨道。美国支持蒋介石反共,中共则得到苏联方面的支持。到1948年下半年,中国内战大局基本已定,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彻底破产。美国政府不得不重新审视中美关系,一方面“等待尘埃落定”,另一方面准备从中国脱身,并打算弃蒋而去,放弃台湾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确定了“一边倒”的对外政策,加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美国被迫重新考虑对台政策,再次关注台湾的未来地位和走向。在台湾回归中国问题上,美国由初期的左右摇摆,到转而支持蒋介石占据台湾,在很大程度上与战后的国际格局有直接关系。
战后,美国执行的是全球霸权战略,从建立联合国,到确定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推动成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尝试,美国的世界霸权计划是全方位的。然而,美国的全球霸权战略遭遇了苏联的严重挑战。1947年3月,杜鲁门吹响“冷战”号角,接着实施“马歇尔计划”。到1948年,美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争夺,“冷战”格局最终形成。“冷战”的主战场在欧洲,但亚洲也难以幸免。中国内战被美国纳入“冷战”轨道,朝鲜半岛很快发生了东西方之间的一场“热战”。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美国要在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与苏联展开争夺。东亚地区作为“边缘地带”的重要环节,自然成为美苏争夺的重要目标。美苏都急于在东亚国家寻找自己的代理人,这使得许多东亚国家的政治斗争非常激烈。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政府最终接受了蒋介石退守台湾的事实,美蒋在反共上找到了共同点。当初美国扶植蒋介石打内战的目的就是要利用中国的地缘优势,使之成为其在亚洲“遏制”苏联的地缘前哨。由于蒋介石的失败,美国人大失所望,甚至一度准备放弃蒋介石,不支持他占据台湾。然而,朝鲜战争改变了美国对蒋的态度。朝鲜战争爆发后,新中国出于地缘安全的考虑,出兵支援朝鲜。这样,朝鲜战争就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事件,“它使得中美关系变得更加疏远,在最大程度上增加了双方的敌意,直接导致了两国长达20年之久的对立和隔阂。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朝鲜战争确立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美对抗的基础,它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6]66同时,战争也影响了中国的统一大业。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随即命令第七舰队出兵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军进攻台湾岛。随着朝鲜战争的迅速升级,美台关系更加密切。1951年2月9日,美国与台湾当局达成《共同防御援助协议》,美国向台湾提供军事援助。从2月16日到9月下旬,美国向台湾提供大量军事援助,计划训练、援助国民党军队60万人,并同时有280人的美国军事人员到达台湾[7]164。此外,美国还向蒋介石提供了许多经济和技术援助。朝鲜战争坚定了美国支持蒋介石盘踞台湾的决心,复杂的形势才造成两岸的长期分离。
朝鲜战争也促使美国加紧在亚洲建立“遏制”共产主义的军事同盟体系。1951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单独与日媾和,签署《旧金山和约》,其中规定日本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南威岛及西沙群岛的“一切权利、权利根据和要求”[8]336。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只字不提其归属,目的就是“为制造‘两个中国’和缔结日台‘和约’铺平道路”[9]191。随后,美日签订《安全保障条约》;日本首相吉田茂则向美国表明了其不承认新中国的基本立场。1952年,美国推动日本与台湾签订了“日台条约”。1954年的台海危机后,美国与台湾签署《共同防御条约》。至此,台湾被纳入美国主导的东亚防务体系中,成为美国东亚地缘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台湾是美国“遏制”亚洲共产主义向南“扩张”的重要地缘支点,也是美国制衡中国的一个战略棋子。台湾问题因中美关系的急剧恶化而产生,反过来,台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加剧了中美之间的对抗。然而,从美国对台关系的历史来看,更多地是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待台湾,让台湾成为美国东亚“遏制”战略的重要地缘角色。
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同时在对美斗争中讲究策略性和灵活性,最终迫使美国在“断交”“废约”“撤军”的基础上与中国正式建交。但是美国人玩弄文字游戏,不仅钻空子继续保持与台湾的“非官方”关系,还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竭力保持两岸关系的现状。这使得台湾一直作为美国制约中国的一个重要筹码,增加了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困难。
就目前状况,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最重要问题之一,也是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台湾问题时常成为美国要挟中国的筹码,迫使中国在重大问题上向美国妥协、让步。1991年,布什政府对台湾出售150架F16-A/B战斗机,使刚刚好转的中美关系再次受挫。1995-1996年间,围绕李登辉访美和台湾“大选”问题,中美两国再次针锋相对。中国在东海地区试射导弹,以震慑“台独”势力。美国航母舰队却出现在台湾海峡,以至于中美两国军队大有爆发冲突之势。进入21世纪,小布什政府加紧在东亚布置战区导弹防御系统。陈水扁则提出“一边一国”,试图搞“台独”活动。在第二任期内,陈水扁大搞所谓的“入联公投”,实则搞“台独”。
奥巴马上台后,美国加速“重返亚太”。中美关系的历史表明,即使在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对华政策中也带有“遏制”色彩。在中国日益崛起的背景下,“遏制+接触”仍是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的主要形式[10]90-92。随着奥巴马政府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制衡中国的意味更加明显。2012年5月,美国国会批准向台湾地区出售F-16 C/D战机的修正案。五角大楼当日向国会提交的本年度中国军力发展报告称,解放军的主要目标仍在于准备在台湾海峡发生战争的可能性,包括阻止美国有效干预冲突。显而易见,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晴雨表[11]568。只要两岸分离的事实还存在,台湾就可能成为美国制衡中国的一个筹码,中美关系的发展就会时常受到掣肘。
从地缘政治的视角来看,亚洲地区存在两种战略均势,即东北亚的中、日、俄、美的利益交错,以及时常牵动神经的朝鲜半岛的对峙;东南亚的中、印、日、美和印尼,它们必须与越南、泰国、澳大利亚和菲律宾协调各自的利益。台湾岛处在这两种战略均势的中心点上,在美国的东亚地缘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美国是东亚地缘政治中的重要力量,但同时也是其中唯一的域外国家。因此要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必须通过其亚洲盟友才能实现。由于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有对中国崛起的因素,必然会在中国周边寻找制衡点。其中,东海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南海争端问题,都有可能成为美国制衡中国的支点。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台湾成为它随时可以启用的一张牌,从而使两岸关系潜伏着危机的可能性。
首先,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势必影响台湾周边的地缘政治形势。近年来,中日钓鱼岛争端,中菲黄岩岛争端,以及中越西沙群岛争端,这些争端背后都能发现美国的影子,显然与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有直接关系。因此,随着美国进一步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台湾问题极有可能在美国的对华政策中发挥作用。如果美国要加大对中国的“遏制”,平衡中国实力的迅速增长,很有可能会打台湾这张牌。2011年10月,美国助理国务卿坎贝尔表示,密切保持与台湾的多方面的非正式关系,保障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是美国转向亚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国务卿克里也曾表示,“台美安全关系”是美国亚太战略的基石,将继续支持对台湾的各项承诺,提供台湾防御所需武器,协助台湾维持足够的自我防御能力,以增进台海与亚太地区的稳定。
其次,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两岸关系。由于美国长期以来都极力维持两岸分离的局面,考虑到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针对中国崛起的因素,所以有可能利用台湾问题制衡中国。只有两岸保持这种分离状态,美国才有可能充当两岸关系的“平衡手”。近年来,两岸经贸往来发展迅速,关系相对缓和。历史的经验表明,两岸关系处于缓和状态时,美国往往会同步提升对台关系[12]。2011年,台湾当局提出加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态度非常积极。如果台湾利用此次机会拓展“国际空间”,加入TPP,就可能会在经济上降低对大陆的依赖[13]。
总之,由于美国对台湾政治和军事有着重要影响,并极力保持两岸关系的现状,即“不统、不独、不战”。在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背景下,美国有可能把台湾作为其平衡中国发展的地缘支点。因此,美国仍是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重大障碍。但从另一方面,美国力图保持两岸关系的现状,这个意义上讲,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台独”势力有一定的威慑和抑制作用。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实力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奥巴马政府对台政策的特点之一就是,“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看法的不对称性愈加明显,中国大陆坚持强调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的重要性和敏感性;美方则更加顾忌中国大陆方面的反应,并不愿在台湾问题上挑战中方的底线。”[14]或许著名地缘战略理论家布热津斯基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对台关系的战略目标,美国干预台湾问题,“并不是为了一个分离的台湾,而是为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利益。”[15]152所以,地缘政治仍是美国发展与台湾关系的重要考量因素。
[1]Warren Cohen.America’s Reponse to China[M].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1980.
[2]马汝珩,马大正.清代的边疆政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叶自成.地缘政治与中国外交[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4]冯梁.亚太主要国家海洋安全战略研究[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
[5]George Kerr.Formosa Betrayed[M].London:Eyre and Spottiswoode,1966.
[6]周宇豪.利益攸关:中美关系的过去、现在、未来[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7]苏格.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
[8]国际条约集(1950-1952)[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
[9]方连庆,刘金质,王炳元.战后国际关系史(1945-1995):上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0][美]阿伦·弗里德伯格.中美亚洲大博弈[M].洪曼,张琳,王宇丹,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2.
[11]唐正瑞.中美棋局中的台湾问题(1969.1-1999.12)[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12]林冈.奥巴马政府的两岸关系政策[J].国际问题研究,2010(1).
[13]张保明.中国台湾拥抱TPP意欲何为[J].环球财经,2012(5).
[14]袁征.奥巴马政府的对台政策与美台关系[J].和平与发展,2013(6).
[15]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M].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