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员职业能力的现状与提升路径
——以地方高校图书馆馆员为中心

2015-03-28 01:19:27祝凤云
贺州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馆员图书馆职业

祝凤云

(贺州学院 图书馆,贺州 542899)

馆员职业能力的现状与提升路径
——以地方高校图书馆馆员为中心

祝凤云

(贺州学院 图书馆,贺州 542899)

地方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能力的提升并未与高校图书馆硬件服务设施的进步同步发生,从而影响到地方高校图书馆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在阐述地方高校图书馆馆员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指出馆员职业能力不足的四个方面的原因,提出鼓励馆员自我提升、加强学术交流、抓好业务学习、完善管理制度、做好岗位轮换、鼓励馆员开展科研等六点建议。

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能力;提升

图书馆馆员职业能力的提升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当下国内图书馆学界的研究热点。一般认为,馆员职业能力是指从事图书馆专业的人员必需具备的能够胜任图书馆某项工作任务的能力。它包括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1]213。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各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也不断增长,各个高等院校的硬件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绝大多数地方高校都新建和扩建了校区,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新设施、新设备也沿沿不断投入使用。作为“学习中心”的地方高校图书馆多数也进行了新改扩建,馆舍和设施设备均焕然一新。但是,地方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能力的提升并未与高校图书馆硬件服务设施的进步同步进行,从而影响到了地方高校图书馆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一、地方高校图书馆馆员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调查,某地方院校图书馆属于中等规模图书馆,目前拥有各类藏书110万余册。该学院图书馆现下设有6个部门:即流通部、阅览部、办公室、技术部、采编部、参考咨询部。该院图书馆目前共有图书馆员53人,其人员构成可作如下分析:从学科专业构成来看,图书馆专业1人;计算机相关专业3人,其它专业49人,具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背景的员工严重缺乏;从学历结构来看,本科学历20人,大专学历17人,高中学历7人,已取得研究生学历2人,现尚有7人正在读研(包括脱产和在职);从年龄构成看,30岁以下19人,30~40 岁17人,40~50岁11人,50岁以上6人;从性别构成来看,男员工为12人,女员工为41人;从职称结构来看,高级职称的为5人,中级的为15人,初级职称为33人。

通过对上述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可以该地方学院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结构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馆员职业能力亟待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馆员年龄偏大,学历层次不高

地方高校大多数是由原来的高等专科学校新升本而来,有些地方院校申本过程中还合并了一到两所中专学校。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学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学历普遍不高,年龄偏大。因而,地方高校图书馆中,馆员老龄化现象较为普遍,且馆员的学历层次亦参差不齐,一些馆员仍只有中专或大专学历。多数馆员不懂外语,至于电脑,则仅会简单的开关机、刷卡和扫描数字条码。尽管也有少数馆员通过继续教育获得了本科及以上学历,但并未真正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馆员知识结构不合理,图书馆专业人才匮乏

地方高校图书馆中,有许多馆员是由其它部门改行而来的。甚至,某些地方高校还将图书馆作为安排剩余劳动力和照顾关系户的“自留地”,将老弱病残者、缺乏专长不能胜任教学或管理等其他工作者及各种需照顾的人员安排到图书馆工作[2]183。这些人员缺乏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图书分类、信息检索等专业工作力不从心,对现代图书馆所普遍运用的信息化、数字化与网络化技术知之不多,很难胜任高校图书管理和服务工作。与此同时,由于人员编制被占用,真正学有专长的图书馆亟需的专业人才却无法进入图书馆工作。由此导致地方高校图书馆人才结构极不合理,专业人才严重不足。

(三)馆员学习积极性不高,职业能力亟待提升

地方高校图书馆中,很多馆员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劳作中产生了惰性,工作得过且过,应付了事,没有形成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缺乏学习的自觉性。而且,由于历史及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原因,大多数地方高校图书馆以女性馆员居多。虽然女性馆员具有工作认真、细心等优点,但是由于社会和家庭的原因,她们通常需把主要精力放在家庭生活和小孩的扶养教育中去,追求上进的动力不足。她们对图书管理日常工作尚疲于应对,更无暇顾及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以提升职业能力和服务质量与水平,长此以往将很难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图书馆管理和服务。

二、地方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能力不足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问题的产生有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试作如下分析:

(一)图书馆人力资源质量不高,学历职称结构不合理

以某地方本科院校为例,根据笔者的调查,该院图书馆人员中,仅有一人获得研究馆员职称,而副高级职称亦只有3人,约占在编人员人数的5.2%,中级职称为14人,所占比例为24.1%。就馆员的专业背景而言,馆员所学的专业庞杂,专业对口率极低。图书馆内具有图书馆学学士学位的员工屈指可数,而拥有图书情报专业硕士学位的则更少。由此可见,该地方学院图书馆非常缺乏复合型人才——既懂图书情报又懂学科专业,既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又能熟练运用外语检索工具。馆员知识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了学院图书馆仅仅能为读者提供简单的图书资料借阅服务,无法提高文献信息的服务定位,尚不能上升到知识服务的层面。

(二)人才引进力度不够,缺少高层次专业人才

部分领导思想观念较为保守,认识上存在偏差,往往认为:高校图书馆属于教辅单位,并非教学科研之主战场。即便投入较多资金,亦难能见成绩,把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引进到图书馆纯属浪费。图书馆长期不能引进高素质人才,而已有的馆员百分之九十以上未曾受过严格的图书情报专业教育和正规专业培训,职业能力不强,无法为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的稳步提高,最终将影响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三)人才培养不够重视,人才队伍相对老化

随着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新改扩建,这几年进入图书馆工作的年轻馆员有所增多。例如,根据笔者的调研,某地方高校图书馆年龄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已增加到19人,占总人数的32.7%。然而,由于不注重人才培养,该校图书馆业务骨干和图书馆的部门负责人都是50岁左右,年龄偏大。根据现行的国家人事制度,男性员工60岁退休,女性员工55岁退休。因而,图书馆人才断层现象已经凸显,亟需培养后备力量。

(四)人才流失严重,影响职业能力整体水平

信息时代,优秀人才,尤其是优秀的青年和中年专业人才对于图书馆事业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但是,从人的本性来看,人的动机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需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配置便是一种优化配置和效益配置。而现有的高度行政化的管理体制下,地方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薪酬及福利待遇等无法得到提高,馆员发展机会稀缺,从而人心思动。尤其是年轻人因为发展潜力小,人生价值难于实现,很少愿意留在图书馆工作。

首先,高校图书馆员的社会声望不高,在学校的地位亦低于行政管理和教学科研人员。并且图书馆还是公认的“清水衙门”,缺乏教学系(部)等机构那样的创收手段;其次,职称和职务晋升机会不平等,馆员发展升迁难。学校分配给图书馆的职称评聘指标少,对馆员的职称名额比例控得过严,中高级职称所占比例过少。甚至有一些馆员虽然通过了严格的中高级职称评审,但却迟迟未被聘用。高校行政化、“衙门化”日趋严重,而图书馆却人多,行政领导职位少,馆员职务上升机会小;再次,部分馆员将图书馆作为中转站。就业形势严峻,一部分人采取“先就业再择业”的方式,不是为图书馆而工作,而是为工作去图书馆。他们一直在积极准备,努力创造条件,或谋求调动,或准备报考研究生、公务员,择机而行。

由此,高校图书馆人才外流现象突出,严重影响了馆员职业能力的整体水平。

三、提升地方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能力的路径

面临地方高校转型的新形势,面对科技发展促使图书馆转型带来的馆员职能和角色定位的转变,面对不断增加和变化的读者服务需求,地方高校图书馆必须设法提升馆员的职业能力,以适应学校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笔者以为,可采取如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馆员自我提升

人力资源在图书馆所有资源中是最为重要的,馆员是图书馆的生力军,决定了服务水平和质量。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重视馆员职业能力的提升,应当制订相关的激励政策和教育培训计划,鼓励馆员参加继续教育,通过自学、外出进修培训、成人教育、考研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学历和专业技能。图书馆还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有意识地培养一批年富力强的既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又有相关学科知识背景的学科馆员,使其成为服务型和研究型的学科信息管理专家,为教学科研提供优质高效的学科化服务。馆员通过多种方式开展进修学习,能掌握图书馆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把握图书馆学科的发展和动态,从而最终提升职业能力。

(二)设立专项资金,加强专业学术交流

地方高校图书馆应与学校人事、财务等部门协调沟通,为图书馆馆员职业能力提升设立专项资金,做好专门时间安排和科学计划,支持馆员外出参加图书馆专业方面的学术研讨会及交流会,并定期组织全体馆员去其他高校或社会图书馆进行参观或短期培训,以提高馆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服务技能。另外,图书馆也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图书馆为馆员进行专题讲座,介绍图书情报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变化,开拓馆员的学术视野。

(三)因地制宜抓好业务学习,创造条件提升职业能力

通常,各个高校图书馆每周都会安排一个下午的时间开展思想政治学习,但是,仅有一小部分高校图书馆专门安排了全体馆员业务学习时间。我们可以借鉴政治学习的做法,高校图书馆制订统一的业务学习计划,由专人负责,每个月都集中安排馆员开展一至两次业务学习,可以采取业务培训班、学术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及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共同学习研讨并交流图书管理与服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关学科知识和技能,以不断提升馆员的职业能力。

(四)改革完善管理制度,促进馆员职业能力提升

地方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和陈旧管理机制的影响,服务意识和竞争意识都不强,缺乏主动投身于图书文献信息开发及研究工作中以应对服务环境变化和服务需求的积极性,改革创新精神严重不足。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当改革完善管理制度,制订绩效激励机制,推动馆员主动自觉提升职业能力。

数字化时代,图书馆建立并推行严格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是建设一支能力强、水平高的馆员队伍的重要措施。应当对照岗位责任制,制定科学规范的考核指标,对馆员的工作状态、工作行为、工作结果和工作业绩进行严格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内容能量化的尽量进行量化,实行量化考核。不能量化的要让读者进行评判,评出优中劣等级[2]185。当然,绩效考核结果须反馈给员工,允许馆员提出异议和申诉。最终绩效考核结果确定后,应当将其列为馆员年度考核评优评先和职务职称晋升的重要因素。此外,还应将馆员的考核成绩与其薪酬待遇在一定程度上相关联,并在条件成熟时进一步扩大馆员间的收入差别。

而且,图书馆须双管齐下,将完善内部激励机制与强化绩效考核同步进行,治庸治懒,有赏有罚,以进一步提高馆员自我能力提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实施,就是要围绕创造平等竞争的工作环境、重视精神支柱的力量、切实加强民主管理、明确奖惩制度,不断地创造条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100。地方高校图书馆可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和运用形式多样的激励机制。例如,目标激励、示范激励、参与激励、竞争激励、关心激励、尊重激励、荣誉激励、物质激励、信息激励和文化激励等。这些激励机制推行后,工作岗位、服务质量与馆员收入紧密相连,有利于职业能力的快速提升。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全员竞聘上岗”的制度,实行岗位公开,公平竞岗,公正录用,定期考察,年终考核,并与馆员的职称和职务晋升、奖金及津贴挂钩,积极营造一个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学习与工作环境。

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的实行,将大大强化馆员工作的自觉性、责任心和成就感,促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最终提升职业能力。

(五)做好岗位轮换,重视馆员综合技能提升

所谓图书馆岗位轮换,是指图书馆在工作正常开展,馆员工作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有计划地按照一定的期限,让在不同岗位上工作的图书馆员相互轮换岗位,以熟悉不同岗位业务,取得多种技能的一项举措[4]222。馆内岗位轮换可以保持职业新鲜感,形成内部竞争激励机制,提升馆员的工作热情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增进交流,达到锻炼馆员队伍、提升馆员整体素质的目的。岗位轮换简便易行,而效果显著。开展岗位轮换需要把握如下几个原则:一是做好统筹规划,积极稳妥推进,不影响服务工作;二是注重人才培养与选拔,用人所长,有意让年轻骨干在多个岗位轮换;三是双向选择与组织安排相结合,保证各个岗位的人员结构合理,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开展岗位轮换,有利于馆员形成对图书馆工作的整体认识,有利于其熟悉各个库(室)的工作流程,掌握不同岗位的工作技能,从而全面提升馆员的职业能力。

(六)鼓励馆员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探索创新服务

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的专业性学术机构,馆员是图书馆的生力军,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馆员通过从事科学研究,不仅可以体会到文献信息资料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在科研过程中不断吸取新思想新知识,能够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与职业能力。一名优秀的馆员,不仅要做好日常服务工作,还应当积极开展相关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培养学术研究能力,把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更为重要的是,馆员还应当将研究成果推广运用到图书管理与服务的实践中,运用多种手段为用户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拓宽服务领域,做好参考咨询工作,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地方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已经引发了有关部门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研究探讨如何提升地方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能力的问题。笔者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多措并举,在不远的将来,地方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能力必将大幅提高,更好地为各类读者提供优质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1]樊露露.有效开发人力资源促进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业能力提升[J].农业图书情报学科,2014(11).

[2]祝凤云.加强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

[3]戚春梅.关于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激励机制问题的思考[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8(1).

[4]陈兴瑞.图书馆岗位轮换探析[J].医学信息杂志,2006(3).

The Current State and Improving Path of Librarians’ Professional Ability:Focusing on Librarians in Local University Libraries

ZHU Feng-yun
(Library of Hezhou University,Hezhou Guangxi 542899)

Enhance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local university librarians did not occur simultaneously with the progress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 hardware facilities,thus affecting the quality and service level for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libraries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ased on elaborating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esent situation of librarian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 of insufficient librarian professional ability from four aspects,finally puts forward six pieces of advice on improvement of the local university librarians professional ability:to encourage librarian self-improvement,to strengthen academic exchanges,to grasp the business of learning,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ystem,to do a good job rotation,to encourage librarians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research aspec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library;librarian;professional ability;promotion

G251.6

A

1673—8861(2015)04—0117—04

[责任编辑]张琴芳

2015-04-30

祝凤云(1975-),女,湖南永州人,贺州学院图书馆馆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3XTQ002)、2015年度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Y2015LX508)。

猜你喜欢
馆员图书馆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政报(2018年1期)2018-07-09 05:50:56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青海政报(2017年7期)2017-07-24 14:14:41
我爱的职业
飞跃图书馆
去图书馆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河南科技(2014年19期)2014-02-27 14:1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