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探析

2015-03-28 01:19:27林明
贺州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总书记文明生态

林明

(贺州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习近平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探析

林明

(贺州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通过一系列讲话形成了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首先,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表示出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主要包括两个“清醒认识”的重要论断。其次,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予以全面阐释,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很大的政治,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和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再次,阐释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与措施,主张生态文明建设要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要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化,要完善体制机制并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承前启后,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通过一系列讲话,从不同的视角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精辟的论述,逐步构建了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体系,不仅以严谨的逻辑解读了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而且阐释了与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论述,为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永葆美丽家园,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科学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强烈的生态忧患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关于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紧扣时代脉搏,表现出了强烈的忧患意识。

第一,针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的弊端,作出了两个“清醒认识”的重要论断。

2013年5月24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地要求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两个“清醒认识”的重要论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根据他自己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之类的基层调研情况认为,生态脆弱是我国的基本生态现状。

两个“清醒认识”,针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既勇于自我揭短式地指出了难以令人满意的尴尬现状,又敲响了警钟。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生态方面曾被长期忽视的问题经过累积后日益严重,呈现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等特点,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副作用逐渐明显。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尽管谋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能两全其美非常困难,但是,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有决心也有能力排除万难,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保护并行发展。当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双重任务叠加、生态环境旧的欠账和新的问题叠加,实在是一场巨大的考验、一场持久的攻坚战”[2]。

对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必须高度重视两个“清醒认识”。因为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如果被继续轻视或忽视,那将会极大地制约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甚至会祸及子孙后代。令人痛心的是,当前我国仍有极少数地方政府的个别领导干部,陶醉于透支生态环境去搞经济建设,做着饮鸩止渴、破坏人类生存根基的犯罪活动而毫无自知;这些人常常热衷于去从事看得见的政绩,轻视或是根本就不愿进行不易为人所见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由于思想观念错误,这些领导者对生态文明建设无动于衷。习总书记的两个“清醒认识”真可谓警钟长鸣,有利于激发各级领导干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忧患意识,十分及时、到位。

第二,认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一再昭示世人:任何文明,无论其形成还是繁荣,都与良好的生态息息相关。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告诫中国人民:“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3]121。这14个字,扼要地表达了生态环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反映了在21世纪初期我党对生态文明的理性认识已经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如何,不仅与中国人的长远利益密不可分,而且对全人类文明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鉴于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理性认识和当今中国的生态状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力进行生态建设既是对全体中国人核心利益的捍卫,也是对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守护。他倡导广大党员培养“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4]。这些论述表明,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已经理性地认识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可见,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方面,正面的经验和反面的教训都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

古今中外无数实例都反复证明,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讲话中予以深刻阐述。他认为,“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4]。习近平总书记这些论述,为领导干部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解放思想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理论指导,必能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水平。有些领导认为,“生态保护”是“软”任务,投资巨大而不易见效,故要这些人转变思想,加大环保投资很难,比如有些企业的领导,环保捡查一来,立即停止向地下、向河流里的排污,但检查组刚一走,又依然如故就是证明。

第三,视生态文明为中国梦的有机内容,表达了强烈的忧患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中国梦的辩证关系,赋予中国梦以生态内涵。他旗帜鲜明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5]。如此论述,习近平总书记既扼要地表明了我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责任感,也明确地表达了强烈的忧患意识。

中国梦是一个美丽的梦,包括美丽中国、美丽城市和美丽乡村。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希望广大城镇规划者: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6]10-11此观点既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增强了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也让中国梦的内涵更丰富充实。

中国梦的实现,不但必须包括经济繁荣、政治民主、社会和谐、精神文明,而且更应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随着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对涉及到健康的方方面面,逐步提出了越来越高要求。我党必须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按照我党十八大的庄严承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凝聚中国力量引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二、系统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他的一系列讲话中,从生产力、政治和民生这三个方面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要性。

第一,认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7]。这个论断揭开了生态环境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奥秘,从生产力这个研究视角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生产力在其结构、布局和规模等方面均受到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将生态环境因素纳入生产力这个范畴论述,对很多无意有意忽视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干部来说,真可谓警钟长鸣。

为了形象地说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借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形容富裕的程度用词为“金山银山”,形容环境优雅用词为“绿水青山”,这可谓恰到好处、通俗易懂。他提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8]。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能两全其美是最佳结果,万一不能,那就只能如先哲所言的“两利相权取其重”了。鉴于此,他以“三个决不”即: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决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幸福为代价换取当代人的所谓富足,表达了我党将极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庄严承诺。

2014年3月7日,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贵州团审议时,运用唯物辩证法原理剖析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微妙关系,他要求党员干部要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倡导绿色GDP。习近平要求我们自觉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闽浙从政期间针对生态文明建设就提出过一些创见。1989年,论及闽东经济发展战略,他认为闽东的振兴在“林”,因为林业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他在浙江从政期间,主张应创建生态省,要求“既要GDP,又要绿色GDP”[9]37。

第二,生态文明建设里面有很大的政治。

在2013年4月25日举行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里面有很大的政治。习近平这个论断,凝练并升华了我党十七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党立党宗旨的重要体现之一。习近平在国内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中,也对国际社会作出郑重承诺,“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10]。这充分表现了我党在国际上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高度责任感和自信,能助力我国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获取国际话语权。这种观点,已得到国际社会较积极的认同。

第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习近平总书记还从民生的视角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过科学论断。2013年4月,他考察海南时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7]这既自觉呼应了人民群众对生态问题的关心,也体现出生态文明理论和民生理论的创新,表明我党对当代人之间的公平、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公平尤为关注。

习近平指出“人民群众对环境问题高度关注。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4],表达出对人民群众关心、社会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的密切关注,对老百姓由“盼温饱”转向“盼环保”、由“求生存”转向“求生态”的民心所向的现实关切[11]27-28。因此,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4],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5]。

三、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方针与措施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与措施,习近平总书记也在一系列讲话中有精辟的表述,主要包括四条。

第一,主张对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

习近平高度重视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他认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4]。习近平提出“两个最严”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针,旨在依靠有效的相关制度和法治确保生态环境不再持续恶化而是日趋改善。这里提出“最严密的法治”,既是针对过去GDP主义盛行而无意乃至有意忽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象而言,也是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违纪违法者的警告。为了确保此方针的贯彻,习近平要求严格执行问责制,藉此警示后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制度建设从静态的规定方面,而法治建设则从动态的管理方面,二者只有配合方能全方位呵护生态文明建设。

“两个最严”的论述是我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正确方针,各级党政部门只要认真地贯彻落实,就必定能引领中国人民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主张既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又要破除地方利益藩篱去严格依法执政,他要求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和完善促进资源节约使用、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制定更加严格的节约标准”、“还要进一步加大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各种破坏和浪费资源的违法违规行为,提高浪费的成本”[12]192。

第二,主张通过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去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新风尚。

由于社会主义生态文化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化,提高全民生态意识,成为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论及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建议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去切实传播绿色GDP的理念,将生态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心灵。至于判断生态文化是否扎根的标准,他认为,要看生态文明的“行为准则和价值理念是否自觉体现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9]48。

第三,要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对于采取何种方针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4]。2013年12月12日,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针对一些城市在生态城市建设上存在的误区,习近平要求城市规划管理必须考虑生态建设和保护的每个细节,不要破坏自然生态系统。习近平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并且提醒注意在涉及生态观念、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环境诸要素的协同;强调“生态红线”,“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4],要求在各个领域坚守、保住生态文明的底线。

第四,完善体制机制,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没有健全的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就难以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13]49。这个论述一矢中的。前车之鉴表明,只有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操作性强的、明确的考核指标、严格的考核制度,才能有效地催生生态政绩观念,引导各级干部恪尽职责于生态文明建设。另外,要引导各种力量,使之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合力,就务必依赖相关的引导激励机制。对此问题,他指出:“能否有效进行社会动员,是对执政能力的现实考验。”[9]156习近平再次批评了GDP主义,“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14]。这些论断,为引领各级领导干部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法论。

总之,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一系列讲话,以强烈的忧患意识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论证了应该坚持的工作方针和必须采取的措施,形成了他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将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贯彻下去,以身作则并引导更多的民众大力搞好生态文明建设。

[1]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N].人民日报,2014-7-11(12).

[2]李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科学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N].人民日报, 2014-04-22(12).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4]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N].人民日报,2013-05-25(01).

[5]习近平向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 年年会致贺信强调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N].人民日报,2013-07-21(01).

[6]陶良虎.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J].理论探索,2014(2).

[7]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强调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N].人民日报,2013-04-11(01).

[8]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全面阐述中国对中亚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政策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N].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3-09-09(01).

[9]习近平.之江新语[C].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

[10]习近平.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活环境[EB/OL]. http://www.ha.chinanews.com.cn/GNnews/5/2013/07/22/286588. shtml.中国新闻网,2013-07-20.

[11]刘希刚,王永贵.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初探[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12]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

[13]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2.

[14]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发表讲话干部考核再也不能简单以GDP 论英雄[N].京华时报,2013-06-30(01).

On PR General Sectary Xi Jinping's Ideology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LIN Ming
(Hezhou University,Hezhou Guangxi 542899)

Since the 18th Party congress,PR China General Sectary Xi Jinping has put forth a series of speeches about his advanced ideology about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In the speeches,Xi firstly expressed his strong suffering consciousness of ecological development,which mainly lies in two important judgments of“sober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Secondly,Xi also had a comprehensive interpret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s a beneficial political policy being in favor with the general public.Again,principles and measures,stringent system,related strictest rules of law,improvement of the system mechanism and establishment of scientific system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o guarantee the implemen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had also been proposed by Xi.

Xi Jinping;ecological civilization;construction;ideology

X2

A

1673—8861(2015)04—0066—04

[责任编辑]肖 晶

2015-10-20

林明(1958-),男,广西岑溪人,贺州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总书记文明生态
请文明演绎
银潮(2021年8期)2021-09-10 09:05:58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习总书记“下团组”
当代陕西(2018年6期)2018-05-22 03:03:13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黄河之声(2018年6期)2018-05-18 00:47:57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对不文明说“不”
总书记的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