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 华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主题式CBI模式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6-T教学法
□ 谢 华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从高职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语言去处理业务工作中的涉外交际活动的能力”这一最终目标入手,通过分析内容融入公共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主题式CBI模式下6—T操作法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过程设计中的应用并验证其优势和良好效果。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CBI主题模式;6-T教学法
教育部高教司2000年10月颁布了针对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提出了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强调其实际使用英语语言去处理业务工作中的涉外交际活动的能力。这就要求公共英语的教学要为不同的专业服务,将学科知识融入语言教学,将公共英语教学切实纳入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境中。主题式CBI模式为不同专业类型学生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启示。
CBI(content-basedinstruction)即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通过既定主题或者学科内容的教学来达到英语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理念。目前,国内CBI常见的模式有四种:主题模式,专题模式,辅助模式和保护模式。(戴庆宁,吕晔,2004)。
(一)主题式CBI模式的含义
主题式教学模式中所有教学活动围绕选自某个领域或者跨学科领域的既定主题而不是语法大纲等。它给予内容和语言同等的关注。它适应班级里不同学生的各种兴趣,可以聚焦于学习的内容同时也能满足语言学习课程的需要。在主题式CBI模式中,主题的意思是一个基于探究的有可能拿来讨论的主题,设计的英语活动可以由学生利用其语言能力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语言问题的操作明显少得多。学生能够远离因语言方面的能力不够而产生的焦虑感,努力改善他们的语言技能,他们的语言能力在关注主题相关的内容中自然地得到加强。
(二)主题式CBI模式的操作方式
为了使CBI在实践中操作起来更方便、更直接有效,Stoller(1997)提出了“六-T”方法。“六-T”分别代表(1)主题(themes),即贯穿课程设置的主要思想;(2)课文(texts)。广义上课文就是内容(contentresources)。内容并不是单一地指印刷出来的课文。它既包括阅读材料,也包括录像资料、听力口语练习材料等;(3)话题(topics)。话题是基于内容之上对主题更深层次的探讨;(4)线索(threads)。线索把一个以上的主题有机地串联起来以增加课程设置的相关性;(5)任务(tasks)。任务与语言的学习直接相关,比如教授词汇,语言结构,篇章结构,交际技能,学习技巧以及专业语言技能等的活动;(6)过渡(transitions)。过渡的作用是把一个主题之中的若干话题自然地转换连接。(蔡坚,2002)
中国英语教学已经有90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并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英语的普及程度可想而知。经过多年的探索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在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方面已经取得成效,“哑巴英语”的情况大大改观。但是中国现有的教学方法仍然以语法学习和语言点的讲解为主,语言材料也只是单纯的为词汇、语言点服务,材料的内容脱离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运用,显然会导致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知识面不广等原因而不能灵活使用英语恰当地表达思想,这样的学生不能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CBI通过把内容与语言融合起来,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主题式CBI下,教师设计符合学生英语水平而且是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所有教学活动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太注重语法的正确表达,而是强调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在学生表述观点和看法的时候,学生不会因为害怕犯错误而焦虑,而是大胆的参与讨论和解决问题。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理解了主题内容,同时语言能力也得到提高。因此,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融入主题式CBI模式有必要而且有操作的可能。
主题式CBI模式把语言的学习和语言材料内容的理解融合起来,语言是理解内容的工具,内容是学习语言的载体。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尝试运用6-T教学方法,围绕主题,整合课文内容,探讨主题相关话题,串联相关话题成为一条增加课程设置相关性的线索,创造模拟工作环境的课堂语境,设计词汇,语言结构,篇章结构,交际技能,学习技巧以及专业语言技能等方面的教学活动,设置符合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的以专业知识内容为基础的学习任务,实现同一个主题之中的若干话题的自然过渡。
(一)主题(Themes)
CBI模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教学材料要符合学生需求。教学主题的选择和设计上都应该充分考虑得到学生的情况,这样才能做到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教学主题是主题式CBI模式的精粹,无论你运用什么教学组织形式,都必须是围绕所选的主题。如果老师设置的主题很好,就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展各种各样的语言交流,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就能顺利进行,从而很好地习得语言。主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兴趣,既然课堂上要讨论的主题都是学生想要了解的而不是老师想要教的,老师将只能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灌输者了,自然提高了学生的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做教学计划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主题的选择中来,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面和社会经验等方面的制,选择的信息有对有错,因此,教师和学生必须合作才能更有效地获得信息。
(二)课文(Texts)
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兴趣点,选择学生可理解的教学材料。只要不忘记可理解输入的需求,教师完全可以创造真正有趣的课堂教学材料。教师要超越教材寻找合适的主题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内容。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水平,但是不能太容易。如果教学内容知识只是已知信息的简单重复,从文化和认知的角度都将失去挑战性和趣味性。应该给他们信心处理未知的陌生的概念。鼓励和支持他们在陌生的语境中练习语言能力,提供的材料应该是关于某一个话题语境和各种常见话题为课文类型以便学生拓展词汇和目标语言知识。当然,一些外语能力薄弱的学生在理解学科知识方面会遇到困难,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足够的外语技能以应付学科学习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另一方面,语言的因素也不可忽略,教学材料在语言方面应该注重难度适中、语言真实,在通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调查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具体语言能力情况,对某些语言重点、难点进行适当的辅助性说明,适当调节语言教学与专业知识学习的比例,以达到语言与专业的平衡,从而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通过内容的学习达到语言教学的目标。
(三)话题(Topics)
话题是基于内容之上对主题更深层次的探讨,话题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兴趣要求,同时,话题的组织要形成与主题单元最大的关联性。既定的主题的发展方向取决于所要探讨的特殊话题。英语课堂通常以主题为基础,每个教学单元就是一个整体连贯的单元主题下一系列紧密联系的话题。学生在课堂上有很多的锻炼机会。根据这些话题,他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学习成果展示等途径表达个人想法。在讨论话题的过程中,他们觉得自己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在逐步稳定提高。
(四)线索(Threads)
线索是能创造更大关联性的主题之间的有机联系。一般来说,它们不能直接与主题单元的中心思想相关联,而是通过责任、伦理、信心、力量等相对抽象的概念来提供自然的联系主题的方法,复习重要内容和语言点,重新选择学习策略。线索可以把表面看起来完全不同的主题(如美国教育,人口统计和有毒废品)联系起来,从而建立更紧密的课程联系。这些线索可以通过整合信息,连接不同的主题内容,从不同的视角把语言和内容融合起来。
(五)任务(Tasks)
任务驱动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了解决某个问题,学生有必要使用英语,他们采取探究行动来解决问题,探究就意味着参与,参与解决问题才能对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理解透彻。再者,参与学习意味着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同时也构建了新知识。通过任务型探究学习,学习者构建了大量的与主题相关的理解。
(六)过渡(Transitions)
过渡是明确计划好的行动,其作用是把一个主题之中的若干话题自然地过渡连接,(蔡坚,2002)保证在同一个主题单元内的话题和同一话题内的任务的一致性。以Stroller的话说,两种类型的过渡尤其有效:话题过渡和任务过渡。
第一、该教学法强调,英语不仅仅是学习的目标或者通过考试的关键,而是一种真实的交流和分享的工具。语言学习的有效途径问题是通过师生之间有意义的交流来学习语言。人们不是学会然后使用语言,而是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会语言。(Snowand-Brinton,1997)主题和内容是发展语言能力的工具,语言学习在一个丰富而有意义的交际环境中进行,学生可以不必特别去教就可以学好英语,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材料让他们有机会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客观地使用语言。
第二、在6-T教学法教学过程中,学生以一种高度集中的方式练习各种语言技能,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他们积极参与各种需要听、说、读、写和思考的交际活动。课堂的组织方式方便学生们更多的参与教学过程,老师不太可能主宰课堂活动。(Nunan1999)教学更关注如何通过把注意力从老师能做些什么转到学生应该做什么来加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帮助被动依赖学生变成自信自主的学习者。教师不仅仅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教给学生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促进更深层次的学习以及终身学习,关注的焦点由学什么转到怎么学。
第三、该教学法鼓励思维的发展,确保教学活动任务符合认知要求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通过资料搜集能力,吸收、质疑和组织能力,分类、比较、陈述和分析能力,推断、预测与评估能力等各种认知能力的结合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Met,1991)
第四、该教学法关注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它强调教育的重点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在于培养人,有助于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主题式CBI模式给公共英语教学一条通过师生之间有意义交流来学习语言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利用真实的语言材料设置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主题;在单元主题下设计一系列以线索为串联的相关子话题;创设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为学生设置模拟工作情景的语言交流语境,设置一专业知识内容为基础的语言交际任务;通过话题和任务之间的自然过渡,达到整个主题单元的一致性和课程设置的关联性。最后,学生在探讨话题和主题的过程完成语言任务,同时也掌握了专业相关知识,达到公共英语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最终目的。
[1]Met,M.Learninglanguagethroughcontent;learningcontentthrough language[J].ForeignLanguageAnnals,1991(4):281-295.
[2]NunanD.UnderstandingLanguageClassrooms:aGuideforTeacher[M].NewYork:PrenticeHallInternational,1999:29-37.
[3]Snow,M.A.&BrintonD.M.(eds.).TheContent-BasedClassroom:PerspectiveonIntegratingLanguageandContent[M].NY:Longman.1997:5-21.
[4]StrollerFL.Projectwork:Ameanstopromotelanguagecontent[J].EnglishTeachingForum,1997,(4):2-9.ForeignLanguageWorld No.62010(GeneralSerialNo.141).
[5]蔡坚.第二语言习得与CBI教学模式的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3):67-69.
[6]戴庆宁,吕晔.CBI教学理念及其教学模式[J].国外外语教学,2004,(4):16-20.
G642.41
A
1008-4614-(2015)02-0052-03
2015-3-25
谢华(1976—),女,湖南双峰人,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