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良
◆巩固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先秦]孟 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陈涉世家(节选)
□[西汉]司马迁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1.“攻陈,陈守令皆不在”说明了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内容?
2.根据全文的叙述,陈胜具有怎样的领导才能?在司马迁笔下,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王安石待客
□[南宋]曾敏行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⑥,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独醒杂志》)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1.文章的末尾提到“公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
2.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卖柴翁殴宦者
□[唐]韩 愈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宦者称宫市取之,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驴送柴至内。农夫啼泣,以所得绢与之。不肯受,曰:“须得尔驴。”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此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选自《昌黎先生集》)
1.试分析文中的“宦者”和《卖炭翁》中的“宫使”(可从两者掠夺的程度、手段以及对人物的描写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2.本文主要揭露了什么社会现实?读了本文,你对卖柴翁有什么看法?
◆拓展训练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黑体词语的意思。
(1)青树翠蔓 ( )
(2)佁然不动( )
(3)以其境过清( )
(4)乃记之而去( )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柳宗元的《永州八记》,是他被贬谪到永州以后写的,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B.文章先写所见的景物,然后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再写潭上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
C.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气氛,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他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D.从“似与游者相乐”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宁静幽雅、清新自然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4.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5.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桑中生李
□[东晋]干 宝
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选自《搜神记》)
1.下列句子中,对黑体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田中种禾(介词,在)
B.见之惊云(代桑中李树)
C.以余浆灌溉(介词,凭借)
D.因植种(连词,于是、就)
2.下列对这篇短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闻容易失真。
B.这个故事批评了那些不进行思考就盲目相信自己的眼睛的人们。
C.要从客观角度出发看待事情,不要盲目相信眼前所见。
D.消除迷信的最有效办法,就是把迷信的事物除掉。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
译文:
4.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5.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来参拜这棵李树?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介之推不言禄
□[先秦]左丘明
晋侯①赏从亡者,介之推②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③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④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⑤?”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⑥为之田⑦。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选自《左传》)
[注释]①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②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③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④二三子: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子是对人的美称。⑤怼:怨恨。⑥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⑦田:祭田。
1.解释下面句子中黑体词语的意思。
(1)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
(2)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
(3)盍亦求之( )
(4)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
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赞同介之推把文公的复国归功于天的观点。
B.文章歌颂了介之推有功而不图报的品德。
C.文章肯定了晋文公知过能改的贤君胸襟。
D.文章批判了介之推母亲邀功请赏的思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译文:
(2)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译文:
4.阅读文章,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介子推的形象。
5.这篇文言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