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贵征
【导语】
生命是一场旅行,一路上,我们倾听花开的声音,笑迎花绽的容颜,也曾感伤花谢的哀景。如果我们能时时拥有温暖快乐的心情,拥有从容淡定的心境,我们的生命就会开出美丽的花朵,光彩照人。
【选文一】
如火的枫叶 生命的花
□孙洪海
国庆黄金周期间,我的同窗挚友克必心生游兴,邀约我和凯子同学去本溪老边沟风景区看枫叶。那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上连个风丝儿都没有,气温格外宜人,深吸一口空气,都凉丝丝地发甜,让人从外往里舒服,打里向外爽。
我、克必、凯子和我五岁的小外孙女柔柔一行三个半人,从省城的北行出发,克必驱动私家的“马自达”,一路向东南直奔老边沟。
三个来钟头后,我们才看见那块镌有“老边沟风景区”的巨石。下车购完票,我们的目光便忙不迭地去寻找红枫。我在沟头的山脚和壁立的山腰上果真看到了或黄或红的几株小枫,我赶紧指给外孙女看,她蹦着脚兴奋地拍手:“看到啦,看到啦!”再努力去找,发现路旁坡道上的枫叶已变得紫红且多有凋零,少了水分的叶片不再光鲜。询问景区人员才知道这是昨夜降温所致。“哎呀,我来迟了!”不由得顺嘴溜出一句宝哥哥式的惋惜。独自悔悟中,让我不由得想起陆游那句“一树丹枫马上看”来,我知他诗意所言是骑马赏花,但我更愿把它解读成“抓紧时间尽快看”,这样或许能警醒人们不错过赏枫的最佳时段。咳,能吃一堑长一智,这样的失败也该算赢吧?
在老边沟,我看到络绎不绝的游人,暗自思忖:枫叶为什么让人如此青睐?应该是枫叶那亮丽诱人的颜色和多角别致的造型给人们带来了欢愉,不是吗?山中苍绿的落叶松、黑红的火炬树,还有那早已落光叶片的大叶杨等树种,为何没人去光顾?因为它们没了诱人的光彩。我们客观地审视,枫叶之红,是临秋末晚的姿色,是枫叶生命的最后展示。这令人艳羡的风采,无疑为人类的精神仿生,提供了一个坐标。“岁寒三友”的不畏严寒,“出淤泥而不染”的自律都是我们德育的“教科书”,红枫的“高尚晚节”不也值得我们学习吗?一个人若能活得如此精彩,那该有多好。
红枫的这一品性,让我联想起第一次赏枫时曾拜谒过的孙中山,他当年从广州抱病北上操劳国事,病重于京城时,在自己人生最后十七天里,仍念念不忘拯救中国、拯救民众,为新民主革命熬干最后的心血。我还想到沈阳一位叫王玉琦的耄耋老人,他在退休后的二十多年里,与老伴一起坚持倡导“捐遗”,号召自己的儿孙当志愿者。去年秋天他被检查出癌症,但他为了完整捐遗而拒绝化疗,在这个金秋十月里他夙愿得偿。无论是伟人孙中山还是这位“捐遗”的普通人,他们的精神恰如火红的枫叶,虽没绽蕾吐蕊,开放的却是璀璨的生命之花……
善于仿生的人类,若能接受红枫这样的洗礼,那我们的生命质量一定会美如红枫!
(选自《辽海散文》2014年第1期,有删改)
1.文章结尾说“若能接受红枫这样的洗礼,那我们的生命质量一定会美如红枫!”,那么“红枫这样的洗礼”指的是什么?
答:
2.枫叶为什么让人如此青睐?
答:
3.文章开头写天气晴好的作用是什么?
答:
【选文二】
生命里的山峦
□杨闻宇
五岳之外,黄山、庐山、峨眉山也属于了不得的名山。苏东坡有一首《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实际上,无论进入哪座大山,苏东坡在庐山的这等感觉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是谓通感。
人在成长途中总要进入不同的境地,这可以大山为喻。
大地上最为赏心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青山绿水;对于美妙的青春,无妨喻之为“青山”。人在青春期,万象蓬勃,眼前是绵淼无限的光阴与岁月,裹挟着七彩缤纷的前程与理想,浑身有使不完的丰沛气力……然而,古往今来的走出青山者,自悔青春懵懂,因为少壮欠努力而到世上空来一回的大有人在,认定自己青春得意而无悔者,能数出几人呢?一代一代的过来人告诫儿孙辈珍视青春,等于是对牛弹琴。
春日之山容,其色如黛。《西厢记》里称崔莺莺“这些时春山低翠,秋水凝眸”,隐喻爱情的最佳状态。步入婚爱期的男女,青春被推至极致,自然是进入了“春山”。春山美梦,千古之谜,且不计在爱情波涛中翻船溺水的众多男女能泅出几人,世上的长久夫妻纵然不少,其爱情内涵究竟如何?在“长久”这株大树上又曾吊死过多少真正的爱情?千秋万岁,涌进春山者熙熙攘攘,爱情与婚姻一直是谁也躲不开又怎么也理不清的人生命题,就连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也变成了“爱河饮尽犹饥渴”的角色。
女儿家秀媚明艳,娇美绝伦,无妨说是步入了“丽山”之境。数千年里,有哪一位出类拔萃的美女、丽人的结局是令人称道的呢?女性秀外慧中,敏感聪颖,可她们只从镜鉴中、水月里、人们的眼光中看到本身无上珍贵的潜在值,谁也看不清潜在值背后所潜伏着的危机,更想不到自己身后会是那样一个“花钿委地无人收”的残局。红颜薄命之说,在浩大的“丽山”领地上反复地演示过多少遍了。
第四座,是财富堆叠成的金光灿烂的“金山”。
人行于世几乎都有投向金山的欲望。奇怪的是,进入之后即使已经腰缠万贯,却仍然不可能知足知止。富人自身也无所适从,不知巨额钱财要将自己导向何方,归宿何处。西方的富人长期摸索,最后归纳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后起的东方富人呢?被巨富送进了地狱而仍是迷财不悟者,屡见报端。非凡的迷惑力之外,金山内在的渗透力也极为强烈。无论青山、春山、丽山、金山的光芒照射到哪里,哪里就更加显示“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迷魂阵状态。
与金山齐肩并峙的,一为“官山”,一为“名山”。
涉足官场而握得实权者中,有一些人便很难看到身在其位而应负的社会责任,唯觉官做得越大自己的水平就越高。身前身后,赞声盈耳;顾盼左右,实惠麇集。“一阔脸就变”,实在是由不得自己。
常人心目中,名誉是上天赐予的瑰宝。因之成名者自然是入了“名山”。人一旦名声大振,不唯金山、官山会向他含笑点头,就连春山、丽山也要为之折腰献媚……可入了名山的人会本能地忘记生活里的一句俗话:“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出了名可能于无形中断送自己业已现出曙光的事业。各行各业技艺娴熟的匠人都是各自艺术道路上的铺路石,为什么其间晋升为里程碑的稀罕难逢呢?“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为名所累而难成巨擘者实在太多了。名声的危害是潜在的,而且潜伏甚深。
第七座是“健山”。健者强壮,失去健康的生命,病病怏怏的躯体,任是什么也无从谈起,也就是说,生命进程中的任何山峦,都得老老实实拜伏在“健山”脚下。医院是人生历程中的一个紧要去处:出了“健山”之人只好进医院,进得医院者又不能不回头看而“一览众山小”,这时才体会出平时不在意的“健山”实乃诸多山峦里的“神山”。拥有健康之日,人总不知珍惜;待会得“珍惜”之意时,健康已如流星之坠,追悔复又何及!
人生历程中的最后一座山是“老山”,是人生不得不进入的岁暮之山。山深龙蛇古,能进此山者多有阅历,自以为过的桥比年轻人走的路长,自诩成熟而智慧。但是容易保守、僵化、固执、故步自封,觉不出自己在社会进步面前已成老朽。“朽木不可雕也”,他常因昏睡过甚而自以为是,反将此语施于年轻后生。看样子,老人也有个桑榆困境,很难走出生命里既定的最后一座山峦。
人生一世,丽山、官山、名山之外的,大抵上是绕不过去的。每座山峦,自成境界;境界有别,人往高处走。
(选自《光明日报》2007年1月26日,有删改)
1.作者在开头引用苏东坡的诗有何用意?
答:
2.“与金山齐肩并峙的,一为‘官山,一为‘名山”独立成段,有何作用?
答:
3.你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每座山峦,自成境界;境界有别,人往高处走”的含义?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