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疗效”导向教学探索与实践

2015-03-27 21:46李永民
关键词:经方伤寒论实验课

王 莹,李永民

(河北北方学院中医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伤寒论》“疗效”导向教学探索与实践

王 莹,李永民

(河北北方学院中医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疗效;伤寒论;教学改革

《伤寒论》是中医高等院校主干课程和必修课程,学好《伤寒论》是夯实中医基本功的必经之路。但是,《伤寒论》由于其成书年代久远及当时临床实践的局限性,要学好并融会贯通并非易事。在学习《伤寒论》过程中,不仅要把握原作者知识内涵,更要具备以古治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伤寒论》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中以“疗效”为导向,提高学生临床辨证思维能力,以活用经典,显效于临床。

1 《伤寒论》教学中存在教学与临床脱节等现象

1.1 临床实践基地缺乏

目前大多《伤寒论》教学以空讲理论为主,学生感到苍白空洞、枯燥乏味。学生在课堂所学知识没有机会到临床进行验证,虽然学了理法方药,但是很难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导致学生对《伤寒论》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怀疑经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局限了学生的临床辨证思维,甚至有学生认为《伤寒论》是纸上谈兵,无用武之地。

1.2 教师临床水平欠缺

承担《伤寒论》教学的一线教师很多是刚从学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基于培养模式的影响,普遍中医功底不深、临床能力较差,且受现代医学的影响,教学中往往把现代医学与中医学对号入座,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会误导学生。《伤寒论》由东汉张仲景所著,包含很多术语,艰涩难懂,知识点多,内容抽象,不易理解,缺乏趣味性,难以记忆。教师长期脱离临床实践,在教学中缺乏实际案例佐证,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教师的自信心也受到了影响。

2 以“疗效”为导向,培养学生完整的临床辨证思维

2.1 加强临床实践,提高教师中医临床能力

《伤寒论》是一门中医临床基础课程,临床实践经验积累很重要,教师要积极参与临床,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夯实中医专业基本功,积累临床经验,准确把握《伤寒论》的辨证思维和治疗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床辨证思维能力。做到“教学促临床,临床促教学”。[1]

2.2 开展案例式教学,学习历代名医运用经方的经验

案例式教学[2](case teaching)是增强学生临床基本功的重要方法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桥梁。在教学中,教师所选用的案例是经临床疗效证实了的名老中医的成功或不成功的临床经验总结。学生通过对诸多案例的学习,不仅能规避一些错误的临床辨证,更能从成功的案例中明确所学经方的临床疗效,扩大经方临床应用范围,增强学习《伤寒论》经方的自信心。引入医案学习的方式很多,可以采用分析名医验案,播放现代临床中的病房案例录像,或者将实际的病人请进课堂等形式来进行。我们开展了“视频周末”活动,把名老中医的经方案例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播放。并增设了《中医经方医案选读》、《伤寒论思维与辨析》等选修课。在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时,授课教师要对医案精确分析,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更要突出医案的疗效,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

2.3 积极融入现代,利用科学实验对经方进行阐释

2.3.1 开设诊断实验课,提高学生临床诊病能力

积极开展“《伤寒论》腹诊实验课”,依据《伤寒论》条文中提到的腹诊证候,开设了包括测腹力、诊胸胁苦满、心下痞硬等内容,通过这些临床诊断实验课,增加学生对中医的感性认识。把《伤寒论》中所讲的证候与实际的临床证候紧密结合,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伤寒论》条文中所讲的临床证候特点,减轻学生学习《伤寒论》的距离感,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在具体实施上,仲景所讲的腹诊的部位大多与现在体表部位相同,如胸、腹、少腹。但是也有一些部位名称需要区别,如“心下”指的是剑突下的上腹部,“胁下”指左上腹或右上腹。教师在进行诊断实验课时,要明确定位,提前讲清所诊腹侯的性质。

2.3.2 开设经方疗效验证实验阐释机理

我们编写了《伤寒论实验手册》内部教材,在《伤寒论》教学中,积极开展以经方研究为重点,以药效研究、拆方配伍规律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实验课[3]。如“麻黄汤的发汗实验”、“吴茱萸汤的止呕实验”、“小柴胡汤的退热实验”、“大承气汤的泻下实验”、“桃核承气汤及其拆方对大鼠血栓的影响”等。在实验中,同学们“眼见为实”,按疗效说话,提高学生利用经方进行诊治疾病的信心。所开设的这些经方实验,必须是以突出经方临床疗效为基础的、严谨、科学的实验,让同学们亲自动手参与,写出实验报告,在巩固经验疗效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2.4 改革考核方式,加大经方临床应用的考核

传统考核方式只会使学生疲于应付考试,陷入死记硬背的漩涡。在《伤寒论》的考核方式上,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考核,王树鹏[4]等把伤寒论考试分为三个等级,一级重点考查学生对《伤寒论》条文的掌握程度;二级重点考查学生对《伤寒论》条文的理解;三级重点考查学生对《伤寒论》条文的应用。掌握和理解是基础,应用是提高,应用的结果看疗效,因此,在应用考核方面,我们增加经方应用疗效比例,以疗效验证经方,突出经方临床诊治疾病的交叉性、动态性、复杂性,学生由此更能提高临床诊治思维。

《伤寒论》在整个中医学课程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医,对《伤寒论》课程教学改革,使学生们能够从1800年前的经典著作中学到适应现代临床需要的中医临床辨证思维。我们以“疗效”为导向,把理论与现代具体临床实际紧密结合,以疗效促教学,以疗效促科研,以疗效促进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经典课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经方治病的能力。

[1]李孝波.《伤寒论》教学中的潜在问题与反思[J].中医教育ECM,2011,30(3):22-24.

[2]张仁岗.运用导入式教学法提高《伤寒论》教学质量[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4):62-63.

[3]李永民.《伤寒论》方证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中医药,2009,41(2):60-61.

[4]王树鹏.《伤寒论》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思路与方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4):189-190.

[5]周毅萍.柯雪帆教授《伤寒论》学术思想辑要[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6(4):3-6.

[责任编辑:李蓟龙]

河北省教育厅人文计划(No.SQ141023)

王莹(1982-),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伤寒。

李永民(1970-),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临床。

R-0

C

10.3969/j.issn.1673-1492.2015.04.035

来稿日期:2015-05-21

猜你喜欢
经方伤寒论实验课
General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rrying on the essence,while pursuing innovations”
《伤寒论》六经溯源与理论浅析
对经方薯蓣丸的认识及临床思考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spiratory Failure Gets Recovery from Mechanical Ventilation by Utiliz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张仲景:经方善用姜
有趣的实验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