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文学界的小说创作受到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深刻影响.中国文学能够接受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示范和引导,创作出大量带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学成果,并非中国当代文坛对外国文学的效仿,而是中国作家结合了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现实主义文学推陈出新的实际需求.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G8275(2015)05G0082G02
收稿日期:2015G10G03
作者简介:何波(1982G),男,苗族,贵州铜仁人,铜仁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外国文学.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家刚刚走出禁锢状态,对丰富的外国文学创作方法感到十分惊讶,同时更深地刻认识到中国当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的差距甚远.随着眼花缭乱的外国文学思潮不断涌入国门,中国当代作家基于对现实主义文化的追求,发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非常适合表现中国民族文化,越来越多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家开始借鉴、学习魔幻现实主义的写法,一时间在中国文学界激起了层层涟漪.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引入推动了“寻根文学”的创作热潮,带来了“先锋”叙事革命,更促进了中国民间地域小说的繁荣发展.中国当代作家在借鉴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同时,基于中国民族本土文化特色,在当代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下创新了叙述手法;在神秘文化中重新塑造了人物形象,推动了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突破发展. [1]14-18当拉美魔幻现实主义进入中国文学界后,被当代本土化文学作家进行了革命性重创和改写,最终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文化.由此可见,对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中国化创作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实现的,具有本土化、地域化和多元化等明显特征,凸显了中国民族文化良好的兼容性.
一、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一)引发“寻根文学”热潮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引入掀起了中国当代小说界“寻根文学”的发展热潮.数以千计的文学作家加入到这场现实文学运动中,创作了大量神秘色彩浓郁的文学作品.如王安忆的«小鲍庄»,贾平凹的«烟»,阿城的«棋王»«树王»及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等,这些作品唤起了人们的中华民族精神,文学作家们在探寻民族文化的道路上以优秀的文学作品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寻根文学”是以现代文学的角度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不断探索中华民族文化中蕴含的当代精神.在“十年文革”运动结束、现代化建设发展之际,对这场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正确估量,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在国际文学领域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作品,对振兴国家建设有着重大作用.当代文学作家在借鉴外国文学的创作方式时,将目光集中于中国地域性的民族古老文化,创作出一批又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品.通过带领传统文化的回归,强化人们的民族意识,不断实现自身价值.从“寻根文学”运动中产生的文学作品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批判中,可以感受到当代作家对现实生活的深入挖掘及其心灵感受,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开拓了道路. [2]31
(二)推动“先锋”叙事革命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进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学墨守成规的叙事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突破.拉美小说叙事过程中体现的时间观对先锋作家的冲击力极大.先锋小说作品中的时间观是周而复始、循环交替的.博尔赫斯«交叉小径的花园»的叙事方式带有很强的迷宫色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若一直带着实际生活中的时间观,就会觉得这部小说越发让人摸不着头脑,只有以循环往复的时间观去阅读,才能体会小说作品中的深刻含义.由于形式主义美学的产生,对传统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冲击,«交叉小径的花园»这类小说才有了形式上的显著革新.原本墨守成规的小说作品受到了来自形式美学主义的挑战,形式代替故事情节被推到了受人注目的位置,好似叙事方式失去了统治地位,但实际从未动摇过,更使中国先锋作家认识到了形式对小说作品的重要性.中国先锋作家马原的“元叙事”,在其多视角的文学作品中融入了叙事的现实性与随意性.马原在文学作品创作中多次提及写作时发生的种种状况,改变作者将完整的意识灌输给读者的方式,采用多次转述的方式,将外围观望的创作意图传达给读者,使读者能够参与到文学作品创作中,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和探索精神,深刻体会文学作品中想要传达的多重精神意识.至此,始终站在制高点上对历史故事进行叙述的传统表达方式遭到了摒弃,对于中国当代小说界的重建意识形态有着重要作用.先锋小说的产生代表了当代文学作家对传统文化专制的质疑和反驳. [3]890-895
(三)民间地域小说蓬勃发展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不但掀起了我国“寻根文学”浪潮,推动了“先锋”叙事革命,更壮大了着眼于本土文化资源创作的民间作家队伍.在一段特定时期内,人们认为只有对重大历史问题、社会问题进行揭示的文学作品才是积极向上的,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接受,这说明人们对文学创作的功能认识非常狭隘.虽然大众化文学主要是针对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但基于本土文化资源的民间小说作品也是对祖国大地不同地域的民生写照,同样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民间小说作品比较边缘化,始终围绕在当代主流文学周围,民间小说对地域性极强的风土人情的描绘,其对不同民族民俗民风的展示,正是对主流文学的有力补充.如沈从文创作的标志性民俗类民间小说,但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未受到广泛关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深刻,使中国文学史上涌出了大量的、多样化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此时,民间地域小说也得到了空前的蓬勃发展,代表了当时的民间形态.莫言、贾平凹、陈忠实等文学创作者都是在此环境中脱颖而出的实力派作家.二十世纪末期至二十一世纪初期,民间地域小说作品层出不穷,名扬国际.中国当代民间文学也随之兴起,更是对“寻根文学”的延伸.
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本土化发展与批判分析
(一)«小鲍庄»———儒家精神
王安忆的作品«小鲍庄»,描述了一个长期因积善积德而闻名的“仁义庄”.“仁义庄”里的男女老少世世代代传承着尊老爱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当鲍五爷的孙子死去后,全村村民都来到鲍五爷家开导他、安慰他;流浪者小翠子讨饭到了小鲍庄,鲍彦山见她十分可怜便收留了她;鲍秉德的媳妇得了精神病,大家都劝他离婚,但他认为为此离婚不仁不义,始终不肯答应;小捞渣更是小鲍庄中非常仁义的孩子,他跟所有人在一起时,大家都会得到小捞渣的照顾,家长们很放心自己的孩子与小捞渣玩耍,并认为孩子们肯定不会发生危险,更不会出现打架斗殴的情况.小捞渣为了让二哥可以尽快上学,宁愿推迟自己的上学时间;当洪水马上要淹没小鲍庄时,小捞渣为了营救鲍五爷而自己被洪水卷走.小鲍庄的小捞渣心性善良,仁义孝顺,能够在危机关头做到舍己救人,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小鲍庄»这部作品既有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赞颂,又饱含了对其劣根性的批判.在这种看似伟大又不乏狭隘片面的传统文化长期压抑下,小鲍庄村民们的生活保守而僵化.因此,作者王安忆将对民间乡村的描绘以立体化方式呈现给读者,其中蕴含着传统儒家精神的沉淀.
(二)«烟»———佛教思想
贾平凹文学作品中融汇着天马行空的思想,使他逐渐接近了佛教文化思想,从人生中悟出哲理.贾平凹的«烟»«白夜»等作品在佛光普照下显得愈加神秘.«烟»这部文学作品的产生,吸取了佛教思想中的“轮回说”和“神不灭说”,看似荒诞的故事情节富含着魔幻韵味,向人们展示出一个蕴含佛理的文学作品.年仅7岁的石祥突然有了烟瘾,朦胧中好像感受到了自己前世之事,逐渐有了能够回忆前世、预测未来的超人能力.石祥三世命运各不相同,但均有着天赋异禀的能力.作者想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由“烟”串联起了石祥三世命运轮回的故事,还包括了作品中古赖耶识的象征.贾平凹在一个蕴含深刻佛理的小说中体现了人的本质与世界本质之间的玄妙而神秘的思想,小说以石祥三世命运轮回的悲剧色彩向人们传达了佛教思想:人的思想是痛苦的,是徒劳的,人在茫茫宇宙中如此渺小,根本无法揭露自己命运之谜.
(三)阿城的“三王”———道家文化
阿城的作品总是能使读者感受到强烈的哲学思想气息.但是,作者向读者表达的情绪又十分淡泊,作品中并不会向读者灌输什么道理,读者在阅读后又能深刻领悟到蕴含在作品中发人深省的意识,却很难表述清楚.阿城作品中悲喜交加的人生命运,只能依靠读者自己体会.阿城小说作品中的观念化痕迹较少,却经得起反复揣摩,淡然又不失味道.阿城在文学作品创作中的观照方式,与老子的“涤除玄鉴”十分相近,保持自己内心的清静淡然地观看世界中的事物,以此感受人生的最高境界.
在阿城“三王”的文学作品中,每部作品都以“我”作为“观者”.作品中的“我”保持心如止水,没有任何表情反应地观察“我”周围的事物,再通过具体的故事或片段叙事,最终返回到“我”的内心,形成一次整体感悟过程.例如,在«棋王»中,“我”的父母在运动中死去,自己被流放到了边疆,但“我”却不怨天尤人,也没有大悲情绪,只是淡然地站在人来人往的车站上,以置身事外的角度看着来来往往的人们;在«树王»中,没有指出知青砍树这种行为的错误之处,也没有对“树王”护树的行为加以赞扬,仅仅将故事发展的因果表述清楚;«孩子王»作品中,对于在农场教书或是回队种地,“我”一直坚持无所谓的态度,更不会在意他人的羡慕或叹息.阿城的“三王”,深刻体现了作者静默观察的观照创作方式.
三、结论
综上所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作品的创作有着深远影响,体现在创作方法、写作方式和叙事技巧等方面.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经过本土化创作后,转变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魔幻小说形态. [4]60-62中国当代文学能够借鉴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密切联系,中国当代现实主义作家在创作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以民族文化视角描写现实生活,延伸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