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雷
(乐清市人民医院 浙江 乐清 325600)
在临床中,大部分膀胱癌发生的中心比较多,复发率也比较高,在细胞癌的范围中具有表浅性,转移速度比较快。在临床治疗表浅性细胞癌时,常用的方法为膀胱部分切除、电灼、经尿道电切、激光等,给予5年的治疗后,复发率可以达到50%-70%[1]。当膀胱癌再次复发后,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可及时给予电灼、经尿道电切、激光治疗,也能帮助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因此,为了提高临床治疗的效率,要尽量避免使用膀胱镜检查,要采用无创性尿液检查的方式,对复发和预后进行监测,无创性尿液检查具有操作方便、简单、有效的优点[2]。本文主要对尿液检查在膀胱癌诊断和术后复发监测中的应用和发展给予探讨,现将报告如下。
在临床诊断膀胱癌过程中,给予膀胱镜检查,对于细胞病理学家的要求比较高,比如经验、技术等,另一方面,准确性较低,很容易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并且在诊断级别较低的膀胱癌时,阳性率比较低,可见膀胱镜检查方法的缺点太多。因此,免疫细胞检查法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免疫细胞检查法是建立在细胞水平的基础上,主要使用单克隆抗体给予免疫化学荧光染色检查,相对于细胞癌而言,单克隆抗体对其具有特异性,由于抗原主要存在于膀胱癌的细胞表面,利用其特异性对抗原进行检测,对黏液蛋白给予识别,对于多数膀胱癌的细胞表面都会对黏液蛋白进行表达。根据相关研究资料显示,在使用免疫细胞检查法对膀胱癌进行诊断时,特异性范围可达75%左右,敏感性可达88%左右,特别在诊断级别较低的膀胱癌时,阳性率比较高。
在膀胱癌成长中,会不断分泌出蛋白降解酶,随着蛋白降解酶含量的不断增加,会对基底膜中的蛋白成分给予降解进而造成损坏,之所以使用BTA 检测法,主要在尿液中存在大量基底膜蛋白。经过对尿液使用BTA检测可以判断基底膜蛋白的存在,BTA 检测法虽然操作便利,但经常会出现较高的漏诊率和误诊率[4]。BTA 检测法虽然具有上述不足之处,但2、膀胱肿瘤抗原(BTA)的检测方法还有另外两种检测方法,分别为BTA Trak 和BTA stat,所不同的是,这两种检测方法可以对尿液中人补体因子H 相关蛋白给予检测,对于膀胱癌患者而言,此蛋白可以对肿瘤细胞进行保护,使其避开补体介导的溶解,BTA stat 检测方法具有定向性,操作更加简单、快捷,通常5 分钟内结果就可以出来,根据临床研究资料显示,BTA stat 检测方法的总阳性率为73.6%,特异性为83%;BTA Trak 检测方法属于半定量法,此检测法在对膀胱癌进行诊断时,特异性的范围为48%-70%,敏感性的范围为62%-70%[5]。因此,对于膀胱癌的诊断其应用价值较小,但对于术后复发的检测具有很好的效果。
在膀胱癌的生长过程中,肿瘤细胞具有分泌作用,使得肿瘤内微血管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因此,通过内微血管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可以进入到组织间隙内,进而进入尿液中,由于尿液中存在大量尿激酶,会对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进行降解,进而纤维蛋白和纤维素,与常人尿液比较,膀胱癌患者明显较高,使用降解产物检测法速度也比较快,通常10 分钟左右就可以看到检查结果,其敏感性为68%左右,特异性为86%左右,此法还可以对级别较高的膀胱癌给予检测[6]。
(1)基因突变分析,在膀胱癌患者的尿液中存在大量脱落细胞 基因,在表浅性膀胱癌中 基因比较常见,近年来,线粒体DNA 的突变现象经常发生与肿瘤细胞中,这对于膀胱癌的诊断是极其有利的,并对监测复发、判断预后具有良好的效果;(2)微卫星体异常,在人类基因中存在大量的微卫星体,它只是以高度重复的段序列形式存在,并不对蛋白质进行编码,其异常行为主要表现在新扩增片段的出现、杂合性的缺失。在对膀胱癌患者的尿液进行检测时,通过判断微卫星体异常现象进而判断微卫星的不稳定性。
在人类染色体中,端粒存在于染色体的末端,端粒酶会对端粒的长度给予控制,正常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的长度就会缩短一些,当端粒的长度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时,该细胞也就不能存活了,对于肿瘤细胞而言,它会对端粒酶的表达进行启动,维持端粒的稳定性,使其长度不变,进而使肿瘤细胞无限增值,且存活时间比较长。因此,对端粒酶进行检测时,常表现为阴性,而对于肿瘤细胞而言表现为阳性,可以利用这一点,对膀胱癌患者的尿液进行检测,对端粒酶的活性给予测定,在对膀胱癌的诊断中具有良好效果,同样对于复发监测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膀胱癌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主要是在基因和蛋白质的水平下,对尿液进行检查,此方法虽然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其局限性较大,检查方法太过单一,没有明显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一时还无法完全代替膀胱镜检查,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要对无创性尿液检查联合使用,不断完善蛋白质、基因芯片技术,不断推进尿液检查在膀胱癌诊断和术后复发监测中的应用及发展。
[1] 乔庐东,陈山,焦志友,等.尿端粒酶检测在膀胱癌诊断及术后监测中的意义[J].北京医学,2012,38(9):121-122.
[2] 周文生.尿液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测定在膀胱癌术后复发监测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4,24(8):186-187.
[3] 张小爱,樊绮诗.尿液中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12(4):901-902.
[4] Hoek K,Wagstaff J,van Cpoenwegan CJ,et a1.netreatnlem of advaJlced sofotissue sacoma with high dose doxom.bicin plus granulocyte- macmphage clony- stimulating facter[J].Alm Oncol,In press,2011,29(12):401-402.
[5] Vivien HCB,Dale A,Maflval C.Doxombicin-based chemoterapy for the palliative treatment 0f adult patients withlocallyadvanced or netastatic soft tissue sarcoma[J].A meta- analvsis and climcal practice guideline,2013,18(4):103-104.
[6] Eisenhauer AE,Waiman N,Boos G,et a1.PhaseⅡtrials of topotecan in patients with high malignant gliomas and soft tissue sarcoma[J].Pmc Am Soc C1in 0nco1,2013,26(6):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