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江
(嫩江县自来水公司,黑龙江嫩江161499)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李海江
(嫩江县自来水公司,黑龙江嫩江161499)
近年来,高层建筑行业不断发展,施工技术不断提升,但是仍然缺乏完善的理论和先进的技术。这就需要技术工作人员学习一些先进技术,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经历,提高施工技术,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1.1 施工近况
建筑行业不断发展进步的宗旨是功能多元化、结构类型复杂化。由于高层建筑物具有楼层多、高度高等特殊性,因此要求施工技术必须进行革新和提高。在建筑施工中应制定施工合同,以确保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1.2 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建筑单位要根据高层建筑特有的施工特点,不断加强施工技术的研究和理论更新。当前,高层建筑以钢筋混凝土为主,为了有效地减轻建筑结构的自重应当优化钢混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也要斟酌配备混凝土进行浇灌或模块化处理。
1.3 高层地基施工的技术
高层建筑的地基是整个建筑结构的基础和支撑点,是建筑的安全保证,在整个建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明确规定了高层建筑中的地基深度。桩基施工技术是近些年使用最宽泛,也是比较成熟的一种地基使用方式。灌注桩施工技术的优势在于能适用于各种复杂地质和荷载施工级别。浇灌注桩的实用性也非常强,高科技钻孔技术能使灌注桩的桩长达到100m,因此灌注桩也成为了高层建筑的最主要桩型。
1.4 高层建筑中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最主要的指标是抗压强度,水泥的强度和水灰比例是影响混凝土抗压性能的主要因素。有资料统计显示,如果砂的含水量增多,砂率下降2%~3%,混凝土强度就会下降15%~20%,石子及砂土的级配影响为5%~20%,水灰比影响为多增加1%,强度降低5%~10%。故应该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制约,严格执行初步配合比例计算和基准配合比的适配调整与确定。
2.1 施工的工程量比较大
高层建筑的工程量相对于一般建筑要大。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当前我国高层建筑的平均建筑面积是1.5万m2左右,这就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和建筑施工设备。高层建筑工程的设计难度也随之加大,因此需要施工前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规划和完善,以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但是有的高层建筑在施工中一边设计一边施工,影响了整体工程量,也给工程组织和管理增加了难度。
2.2 埋置的深度比较大
稳定性是高层建筑中的主要问题,特别是个别地区的风速比较大,工程师们设计高层建筑上部机构和整体的稳定性时,要掌握地基埋置的深度。一般情况下,地基埋置的深度要大于建筑高度的1/12,而对于桩基一般要达到建筑高度的1/15,并至少有1层地下室以保证高层建筑的稳定性。高层建筑的高度超过50m,地基深度最少要在5m以上,超高层建筑高度超过100 m,地基深度要在20 m以上。
2.3 施工工期长
高层建筑施工周期是由工程量决定的,大多在2年左右,一般都会超过5 d/层层。为了保证高层建筑工程的综合效益,应尽量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压缩工期。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的工序是压缩施工工期最有效的措施,在交叉施工的工程中尤为明显。
3.1 外墙施工技术的发展
近些年,我国建筑墙体实行全面浇筑结构,建筑墙体大模块时代已经来到。通过对高层建筑墙体技术的不断开发和革新,高层建筑施工质量也逐渐得到完善和提高,并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工程的团体职能和功用价值。
3.2 厚板转换层的施工技术
当前,我国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主要分为梁式、板式和桁式。其中最为简单、方便,在建筑中得到应用和发展的是梁式转换层。然而,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不断发展,厚板式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解决了我国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中跨度大、剪切力强、挠度高等技术问题。
3.3 新材料在高层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
建筑材料行业在建筑行业突飞猛进的前提下,也在创造和研究新材料的方面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提升。建筑材料在高层建筑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关系到机构的整体性能、防火、保暖、承载能力等。因此,高层建筑工程中新材料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和相应的规定来使用,以保证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
4.1 施工材料的严格控制
建筑材料的质量对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有很大影响,建筑材料质量高可以更好地排除外在因素,如水文、气候等带来的影响,可以更好地提高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建筑公司要确保高层建筑材料的质量,以保证施工的安全。严禁采购人员以及相关人员为了自己的利益,购买一些不合格的产品,依次充好。
4.2 新技术的采用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为提高安全性,不但要对建筑材料质量把关,还要对技术进行革新。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的革新对于行业激励竞争、开发手段、人才引进、信息收集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4.3 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
高层建筑施工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但是,当前我国的技术人员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尤其应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强调施工人员素质的培养不仅仅利于时代的发展,也有利于拓展施工人员本身的发展空间,是保证我国建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
TU974
A
1674-8646(2015)11-0038-02
2015-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