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示范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坚持与突破

2015-03-27 13:54陈兴东
关键词:理论政治改革

陈兴东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借助示范院校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主要表现为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大大增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地位从此得以确立,不过,高职教育的“高等性”却被降低了。在后示范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新阶段,如何把“职业性”与“高等性”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将是高职课程教学面临的新一轮改革。

一、后示范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面临的新问题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既有一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又有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首先,它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化与日常行为的规范。其次,它还通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有组织的实践教育活动承担为企业一线技术工人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任务。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的推动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理论课程的开设、辅助教材的开发、师资力量的提升都有不少成果,实践教育从课内实践教学到课外实践活动再到校外社会实践教育被逐步推广并有所创新,实践育人工作受到充分重视,但与此同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同样存在“职业性”增强,“高等性”降低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出现了表面化与功利化倾向,目的性不明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教育改革必须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来展开,努力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吸引力和实效性。各高职院校为适应以就业为导向教学模式,广泛开展了以校企合作为重要内容的教育教学改革,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上进行了全方位、多层面的改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也在教学组织、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以及实践教育、网络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各种积极和有益的探索,为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影响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当前改革中却出现了一些背离课程特点、使教育改革简单化与表面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挤占课程教学课时,课程理论层次下降、教育目标降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任务与专业教育任务相混淆;课程网络资源没有发挥作用,新兴媒体重形式轻应用等问题。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网络传播的大背景下,这些问题如长期得不到改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就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倾向。

(二)实践教育与理论教学及日常思政工作相互脱节,系统性不强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因而,高职教育应更加突出理论的应用性,更加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不仅与高职教育的教学要求相一致,也符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若要完成内化与外化二次飞跃,实践教学是必须的环节,但在目前开展的思想政治实践教学中,却存在教师的理论指导和监控乏力,学生自我反思与提升缺少,实践教学成效有限,直接导致了实践教育成果的“高等性”不足等问题。

“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实践、课外校园实践、校外社会实践三种教学方式”[1]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中,课内实践教学普遍存在教学规范性及理论性提炼不够的现象,部分教师把课内实践教学的目的降低为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吸收力,于是,置思想性与价值观的引领于不顾。放弃必要的逻辑和理论的准备,结果把课内实践教学变成了没有主题贯串、没有理性反思、没有操作技能训练的课堂游戏。看似轰轰烈烈的课堂,其实学生体验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性作用没有真正的发挥。而课外校园实践、校外社会实践,仅靠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又显得势单力薄,而且涉及到经费、人员组织、安全等问题,实践活动的参与面必然受到限制。又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机构缺乏必要的协同机制,实践教育与日常共青团工作以及学生工作内容衔接不上,形式互通性不够,资源不能共享等问题,致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形成合力,这种实践教学活动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相互脱节的实际,不但难以改变实践教学少数人参与,多数人旁观的局面,而且也导致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社团活动理论指导不到位的现状,而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往往只停留于表面,自我反思,主动创新的动力不强,实践育人、理论素养提升的目标难以达到。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融合不足,主动性不够

高校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要为地方、行业发展服务,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高职院校与各类企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密切的关系,但是由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更着眼于高职院校的“职业”服务,目前校企合作更多关注的是专业建设项目及专业人才的合作,校、企双方对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没有足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企业的工作没有大的起色,主要表现在:高校对企业人才素质现状了解不全面;对参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主动性不够;校企合作育人的意识不强;企业人士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不受重视等问题。虽然,高职院校具有相对稳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队伍,但在企业中找不到用武之地。

另一方面,企业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重视不够,一味地追求技术技能的对接,强调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忽视学生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教育引导,认识不到自身的育人主体责任。而当有的毕业生上岗后表现出诸如不肯吃苦、轻诺寡信、随意跳槽等行为时,除了贬损和诟病学校教育教学外,很少有反思企业自身的教育和管理问题的。这样校企双方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不足,直接导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乏力。

二、后示范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坚持与突破

认识是实践的先导,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必须有正确的理念与思路。后示范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问题具体而实际,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如何为就业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保持怎样的地位与特色,与专业课应该形成什么样的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育如何规范开展”、“现代网络新技术如何更广泛地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新传媒进行自我教育”等,所以,研究并探索出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相应策略和落实措施,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促使高职教育真正“把育人作为首要目标”,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成功的标志。

(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坚持——以学科理论为指导,深化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我党和我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是我国大学教育的特色,也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必须坚持的政治原则。作为一门提高大学生政治觉悟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课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进行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站在治国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高度,置身高校与社会关系的广阔空间,明确并有效地把控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性与工具性作用,使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既相互区别又相互渗透,从而服务行业、企业,服务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不被现实的不确定因素所干扰,因此,要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反映课程特点的教学评价体系,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进行得更加从容。

高职院校各课程实践教学途径与方法的改革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规范课内实践教学的同时,根据《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的规定,“要把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与组织课堂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与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等结合起来,制订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年度计划。”[2]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要不被“专业”,必须在充分利用这些载体的同时,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完成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对人生思考的任务,使本课程的思想性得到彰显。总之,保持课程特色,明确课程边界,深化课程建设,这是课程的生命力所在。

(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突破——通过网络实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衔接,实现实践育人的系统化和制度化

在网络教育的大背景下,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成为一门开放型的课程,通过思想政治网络平台实现理论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互联互通,是一个既符合时代、又符合学生的改革方向。长期的教育实践证明,实体平台往往因为实际工作的刚性很难整合各个因素,而虚拟平台则具有穿越时空,超越部门的能力,所以借助网络凝聚双方合力,思想政治网络平台可以成为实施、监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的依托。

以实践教育的开展为突破口,根据教学要求和德育计划,设计多个实践教育项目,把教学活动置于社会现实与学生生活的背景之中,并做到教育内容一定程度的自主选择、教育活动的个性化设计以及数字化的考核评介。“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具有实施主导性,学生具有接受主导性,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可以达到开展富有个性的实践教学活动,阐发教育内容的目的。学生既可以在教育者的引导和启发下认识教育内容,发挥其主动性,对教育内容进行选择性吸收。又能促使教师对预先设定的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及时的调整。”[3]另一方面,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团、学开展的各项活动结合起来,开创实践教育全面开展,全员参与的局面;与学生社团组织结合起来,探索学生自我教育形式和实践活动宣传和引领方式;利用网络技术,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与创新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选拔、提炼学生优秀作品,成为培育大学生创新课题的土壤;与党建工作结合起来,把课程网建成入党积极分子展示思想政治理论成果及自身能力与先进性的一个阵地。一个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的网络平台,可以实现实践育人的系统化和制度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率,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而充分的自我教育与实践体验,又能促使学生在获取媒介信息,践行社会责任的体验中来主动内化理论教育的内容,真正实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

(三)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突破——抓住企业转型升级的时机,开发企业思想政治教育项目、参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传统的话题,曾经是我国企业的一个特色与优势,但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企业经济生存问题掩盖了企业的其他任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原有机构、人员等不复存在,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国际经济形势整体低迷、企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提高企业的从业者与管理人员的政治觉悟与思想水平,提升一线员工职业素养已经成为企业自身必须完成的任务”。[4]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下,国务院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在2011年的2月转发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有关改进与增强新形势下国有与国有控股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高职院校与一些企业已经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对党和政府为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与相应政策,以及贯彻执行的难度所在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有哪些具体需求、高校具体可以有哪些途径、哪些方式参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开发哪些项目;企业一线员工的职业素质需求、高校可以利用现有合作企业哪些资源开拓实践教育项目等,进行调研与分析、实施和研究。这样,企业思想政治教育项目实施及校企合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应机制就可以在探索中建立并加以完善,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要研究企业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参与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远离企业发展实际的无奈现状。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一)制订符合课程特点的评价标准,规范实践教育环节

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分类及不同课程评价因素进行分析,遵循本课程的教学规律,依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厘清高职课堂教育因素,归纳出共性因素与个性因素,使课程评价有较强的课程特点,克服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随意性,特别是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这样才能探索出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式。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实践教学必须纳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总纲中。课内实践教学每学期都要根据课程内容制订出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计划;开发出新的实践教育现实主题、明确训练目标和训练内容。有严密的课堂设计,规范的教学步骤以及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和办法。课外实践教育则纳入到整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计划中,进行有序化、数字化管理。这样才能做到既尊重各课程教材的理论体系,又根据社会和学生实际凸显问题意识,在注重职业教育实践性的同时,本课程的逻辑性也得到维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内实践教学还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融入其中,在顺应职教发展潮流的同时,本课程的思想性和“高等性”也得以体现。

(二)搭建线上线下互通的网络平台,健全网络维护机制

综观目前思政网络平台,网络利用率低是各课程网共同的缺憾,本课程网建设的实践证明,要使课程网起到预期作用就必须把网络功能渗透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环节,使教师能够通过网络进行教育教学管理与实践活动的跟踪、学生则要通过网络进行部分内容的自主学习,并完成在线练习测试,实践主题选择,实践作品提交等任务。

建立栏目负责人制度,在教师或共青团学生会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形成学生网络维护员和网络评论员的培养和管理机制是网络平台成功运作的又一重要因素;网络维护不力是所有课程网站后继乏力的原因所在,所以,与学校学工、党团组织共同筹划,吸收团学组织成员,建立学生网络自我管理机构,开辟相应栏目,使网站内容的充实、实践活动的监控和各种宣传的展开以及学生作品的检查变得轻松而有效。

在移动互联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更应该拓展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建立诸如“时政小灵通”、“微言教育”等官方微信和网上党校、红色理论网等“红网”工程,旗帜鲜明地唱响主旋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理论教师和学生工作者应该积极主动地开设个人博客、微信,通过QQ群、微信群等自媒体的方式主动成为学生的“好友”“朋友”,在平等、共享的氛围中,随时倾听大学生心声,即时交互地与他们交流和讨论问题,潜移默化地帮助引导他们提高辨别力和判断力。

(三)开发校企合作育人的教育项目,丰富校企合作内涵。

企业一线员工职业素养现状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依据,又是校企合作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项目开发的基础,只有了解企业一线员工职业素养的真实情况才能使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有的放矢,校企合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有方向,并以此为切入点,开发企业一线员工提升职业素养的项目,从易到难,逐步参与企业其它思想政治工作,建立教师与企业合作的激励机制,鼓励或促使高校的管理者与教师深入企业授课,进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和分析。

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参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丰富校企合作的内容,使教师深入了解企业、了解员工,既可以把企业成熟的思想政治工作案例应用于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便于企业文化与职业精神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使学校与企业及其相关的社会机构建立起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的大学生实践教育机制和方法,便于对大学生实施系统地、前后一致地思想政治教育,这对于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总之,通过以上改革,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既保持系统性和理论性,防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严肃性和科学性遭到破坏,又体现现实性与针对性,让大学生更加容易和有效认同、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思政教育网络平台把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使大学生互动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依托校企合作机制,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主体性,双方紧密联系、双向互动,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互相渗透,既坚持教育原则的一致性,又实现教育手段和方式的创新性。这就是后示范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坚持与突破。

(注:本文系浙江省2013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后示范时代,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究,课题编号jg2013389)

[1]夏建文.课内实践教学:教育结果公平的有效探索——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J].学理论,2011,(12).

[2]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12.157.

[3]黄兴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维度[J].教育评论,2014,(7).

[4]魏玲.校企合作下的企业思想政治管理工作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学,2013,(1).

猜你喜欢
理论政治改革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改革之路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