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地区翻译人才培养创新思路探索

2015-03-27 13:54汪桂芬
关键词:湖北院校经济

汪桂芬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 武汉430205)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国际地位提高,经济发展迅速,已经迈入政治强国和经济大国的行列。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国际交流事业不断拓展,翻译人才的地位愈显突出。翻译专业人才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中的作用与日俱增,高素质的口、笔译人才供不应求。经过近几年教育部和地方高校的大力建设,国内的翻译学学科专业体系正式建立,并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然而,翻译专业作为与市场联系紧密的新兴学科,如何将其与经济发展联系起来,构建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实用型翻译人才教育模式这个课题依然处在探索阶段。本文结合湖北地区经济发展特点,探讨地方性高校复合式应用型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二、湖北经济发展特点对翻译行业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当前社会翻译需求巨大的主要原因。根据地理区位特点,中国经济的空间结构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区域经济体,如京津冀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长江中游城市群等。这些区域经济体都具有各自的经济结构特征,因而对翻译与语言服务的实际需求也不尽相同,自然也就需要拥有不同知识和技能结构的翻译人才。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城市,涵盖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2014年的经济总量超过4.5万亿元,位于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之后居第四位,期中,武汉城市圈,集中了全省一半以上的人口、六成以上的GDP总量,是中国中部最大的城市组团之一。

武汉城市圈的优势产业群代表着湖北区域经济特色,是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教育和翻译人才服务的培养方向。武汉城市圈优势产业群主要包括五种:以汽车制造为主体的机械制造、优势能源和原材料、光纤及光电子设备为代表的高新产业、农产品加工、轻纺产业群。[1]近年来,湖北省对外经济呈加速发展趋势。根据湖北省统计局网上公布的数据2014年湖北省外贸进出口总额430.64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8.4%,全年使用外资79.28亿美元,较之于2001年的10亿美元,使用外资投资增幅达到了7.9倍。[2]中商情报网讯,2015年1-5月,湖北省新批外商独资企业71家,合同外资13.54亿美元,实际外资23.3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34%、29.57%、23.55%。[3]

武汉城市圈优势产业群发展信息与总部设在武汉的世界30强语言服务公司“传神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信息高度一致。该公司在其宣传介绍翻译服务客户、翻译涉及行业时,指出,主要行业除国际工程、会展外,制造业、石油石化、新科技等行业占了重要比例。而制造业的大宗客户排前三位的是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等。他们希望,服务人员除了较强的外语语言能力,具有在电力、水利、建筑、石油、化工、汽车、电子等方面一定行业知识就更好。(信息来源于2015年4月28日传神召开的高校合作见面会之公司发展介绍)

三、湖北省高校英语语言及翻译类人才培养现状

湖北省是高等教育大省,各级各类高等院校127所,期中设有外语类专业的学校94所,这些院校包括重点大学(国家985及211工程院校)7所,一本院校11所,二本院校18所,三本院校26所,高等职业技术院校33所。依据湖北教育考试网以及各高校官网2015年翻译专业和英语招生及培养方案,发现我省高校外语类生源、层次、方向存在以下问题。

(一)招生生源重文轻理

无论翻译、英语、商务英语这几个专业,理科生与文科生比例近1∶2。大部分文科学生在高中阶段接触物理、化学非常有限,进入大学的外语学院后,因为对石油化工、汽车机械、能源、电子等方面的知识倍感陌生,失去阅读这些领域文献的兴趣,他们往往不愿意定位科技类翻译,倾向于选择文化、文学、商务类翻译。不少学校也尝试开设科技类翻译课程,学生或兴趣不足,或知识储备不足开课质量不高,效果不佳,或者因选课人数不够,放弃开课。部分高校的翻译专业硕士(MTI)招生中也设有地质、选矿类翻译方向,但由于选择人数寥寥而停止开设相关方向课程(如中国地质大学)。复旦大学翻译系创始人系主任何刚强教授提出,翻译本科定位应是培养适应能力较强的翻译“通才”,因此应在翻译专业的培养方案中突出四项要求:扎实的双语语言基本功;相当的国学基础;足够的杂学知识面;良好的思辨能力。[4]学生重文轻理,在知识面上已经先天不足了,而湖北地区经济发展目前特别需要的是实用型复合型科技翻译人才。

(二)培养模式同质化

各类高校无论是英语类(含商务英语等),还是翻译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向定位等方面大同小异。表2中将英语与教育英语、商务英语并列摆放,事实上,商务英语已从英语专业分离,作为独立专业招生,英语教育并非如此,这么统计,一方面是高校招生计划中明确说明,另一方面这也体现了英语类培养的主要方向。很多高校尽管招生是英语专业,培养方案除了传统的语言文学,也不外乎英语教育、商务或对外经贸、翻译等几个方向。从各类学校的培养方案看,一、二、三本院校学生没有明显的差异和特色,大部分本科院校模仿重点院校。与本科人数比例达到1:1.17的专科生,整体培养又在模仿本科生。各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较少从区域经济需要出发,主要是依据本校师资特点办学,而大部分高校师资都是往届重点院校毕业生。这样的办学思路,造成人才培养规格雷同,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

(三)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缺乏区域市场意识

目前,我省开设翻译本科专业的学校有12所,其中重点院校1所,一本4所,二本4所,三本3所。开设翻译专业硕士的学校有10所,主要是重点院校及部分一本院校。2014年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年会总结指出,院校翻译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没能紧跟市场需求,没能主动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服务。其原因有四:一是办学理念更新不够,仍停留因循守旧的封闭教学环境中;二是教师知识结构更新不够,仍然停留在传输教科书上的知识;三是跨文化交际意识不够,仍停留在对外交流“自说自话”的阶段;四是对翻译市场敏感不够,教学与实践脱节,未根据各校的特色和当地经济社会繁殖的需求做出补充调整,制定出有特色、有创新的人才培养方案。[5]

四、基于湖北及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华中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第四极,构建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的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合理准确的人才培养定位

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先从理念更新入手。各高校相关领导要认识到区域经济发展与翻译人才培养之间的密切关联,不能在人才培养上仍然走传统的知识技能单一的外语翻译教学老路子。当前的翻译行业已大大超越了传统翻译工作的范围,信息技术工具的广泛应用,都使得翻译工作正在经历着一场革命。职业译者正在日益分化为两类,一是传统意义上的译者,另一类是接近编辑和校核人员的译者,他们懂外语,还能使用计算机软件对MT(机器翻译)进行译前和译后编辑,并借助CAT(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进行填空式操作来完成翻译任务。后者的培养非常迫切,因为这方面人才需求巨大,但这类集语言、编辑及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人非常缺乏。广州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教授穆雷也提出,“各层次各类型院校都可以在翻译市场上找到与本校培养目标和已有资源相匹配的需求类型,不能盲目地一哄而上地都去培养“高级”口笔译人才,而是有针对性地培养某一层面某一专业的语言服务类人才。如,以翻译行业对各岗位员工的技能水平要求和学历要求作为参考,可以将专科学历层次的翻译教育定位于培养从事网络维护、计算机输入以及一般文员等岗位的翻译、企业员工,本科学历层次翻译教育定位于培养从事基础性笔译的译员和联络口译员,专业硕士学历层次翻译教育定位于培养高层次、专业性的口笔译职业译员,专业博士学历层次教育定位于培养高端翻译编审和管理人才。”[6]

翻译人才培养不仅要合理定位,也要确定人才知识结构的思路。此时,就要从本校特色及优势出发,将湖北省经济结构及需求纳入培养方案的制定,将招生文生源纳入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确定服务湖北经济的翻译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依托的是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为了较好服务湖北区域经济发展,翻译系列课程可分为共有课程和特色课程。[7]全国所有翻译院系必须开设的课程为共有课程外,结合湖北经济需求与本校特色开设特色课程。翻译课程的实践材料要结合湖北地区汽车等制造业、石油化工、新能源、区域经济特点,材料要实用、全面,避免陈旧和脱离区域经济特点,教学过程中翻译实践贯穿教学全过程。同时,课程设置也应该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翻译理论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翻译学科有更深刻多认识,但理论讲授应选取与翻译实践联系紧密,有较好指导意义的部分讲授。同时,要将翻译技术的教学和使用纳入日常教学的部分,更好适应市场需求。

(三)创新途径,弥补师资队伍不足

翻译专业的迅速增加,使高校翻译师资严重匮乏的同时,原有教师的知识结构也跟不上教学需要和社会发展。增强师资力量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学校内部找资源,可以聘请学校其他学院专业课教师参与教学,如与计算机辅助教学、机械制造、化工能源、材料等专业的老师担任特色课程的教学;二是从外部找资源,在兄弟院校及翻译企事业单位特聘合作教师,响应教育部和人社部(2013)17号文提出的“以产学结合为途径”,按照“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鼓励共赢、协同创新”的原则,选择具备一定条件的行(企)业开展联合培养,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多元一体的合作培养模式......”。[7]“产学研”模式合作,既可以吸纳企业翻译人员参与人才培养,作为校外合作导师,并定期为学生开设翻译课程或系列讲座,又可以解决学生翻译实践脱离时代和社会现实的问题。对校外特聘教师的标准,不能过分强调职称、学历等,应更看重行业标准和实际能力;三是要培养自己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比如通过选派年轻的专职教师深入湖北的多种企业,比如制造业公司的翻译岗位,翻译公司的翻译岗位等进行实习,弥补自身知识结构的先天不足,增强对翻译职业实际工作的认识,也更利于培养服务于湖北经济的翻译人才。

五、结语

翻译人才的培养,作为新生事物,还有一个不断探索成长的过程和时间,在很多方面有待完善。只有将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集合起来,才能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人才。地方高校的翻译专业建设应该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特点,构建适应其发展现状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培养适应湖北区域经济发展的翻译专业人才,就要从培养目标等方面着手,结合武汉城市圈工业、外贸等方面的经济现状,创新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路,从而为全国第四极的华中地区经济发展复合型、实用翻译专业人才。

(注:本研究为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项目编号:2010B102)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U10i6ofcQL0YbC3uUIv-Im-CrnFv5D7lmu55FyjR7XZYzevyOP_i8E7d6v_ve5psE0ZpxtTPSl1VwY_qQXfwh_.

[2]湖北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5.[2015-7-17]湖北省统计局.http://www.stats-hb.gov.cn/wzlm/tjgb/ndtjgb/hbs/110245.htm

[3]2015年1-5月湖北省外商投资情况分析[EB/OL].2015.[2015-7-17]中商情报网.http://www.askci.com/finance/2015/07/17/141421114 6.shtml

[4]何刚强.译学无疆,译才不器——翻译(院)系培养人才应有长远的眼光[J].上海翻译,2006,(2):41-42.

[5]平洪.主动服务社会需求,全面提高MTI教育质量——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14年年会[J].中国翻译,2014,(3).

[6]穆雷杨冬敏.从翻译企事业员工的现状和市场需求看专业翻译人才的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2,(3).

[7]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开展增列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审核工作的通知(学位[2013]37号[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20/201311/159668.html,2015-06-27.

猜你喜欢
湖北院校经济
The rise of China-Chic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驰援湖北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湖北武汉卷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