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元一体”的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与实践研究

2015-03-27 13:54
关键词:学生党员入党党员

钱 俊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225127)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高职(专科)院校已经达到1321所,院校数量的增加一方面为初高中应届毕业生提供了更多深造机会,另一方面加剧了高职院校之间的生源、师资等方面的资源竞争,为了赢得竞争优势,许多高职院校盲目追求规模化,规格化,重学务,轻党务,致使学生党建工作处境尴尬。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党建工作水平,打造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品牌,全方位构建党建工作内涵,就需要对当前党建工作模式进行完善和创新。

二、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重技能轻党建,思想认识不够重视

首先,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往往存在党建意识不强,将学务工作与党务工作分裂开来,重学务,轻党务的现象,也出现党员选拔、教育相关的制度准则欠缺的情况,不少高职院校尚未制定针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三类顺承性群体的链性教育制度,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选拔机制过于呆板,对学生党员的管理过于宽松;其次,在实际工作中,也出现了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同步的现象,党员发展优劣应当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立足点和检验标准,然后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二者脱离,党员发展成为了少数人的事情,并没有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党员发展和建设中,队伍建设成为了短板,成为了只为优秀学生提供的平台和载体。

(二)重程序轻实效,运行机制不顺畅

由于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较为欠缺,党建工作的支持力量明显不足,所以在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的选拔上,欠缺全面性,往往重成绩,轻视综合测评,重短期表现,轻长期跟踪;在培养机制上,多数高职院校对党员的培养重理论,轻实践,更多时候是纸上谈兵,只是进行理论宣导,而不是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给予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机会,让学生结合时事及实践机会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培养;激励机制也不够健全,多数学生对党员的认识不足,入党积极性不高,有的学生只把入党作为迈向工作岗位的筹码,入党前表现积极,入党后万事大吉。出现这些现象皆是因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赏罚分明的激励制度。

(三)重传统轻创新,管理体制不完善

管理体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三大环节:第一,选拔期的管理,党员选拔欠缺规范性,缺乏与之相适应的制度,使个别基本素质较高的学生丧失了成为党员的机会;第二,入党前的管理,对预备期的党员考察工作不深入,考察欠缺连续性,导致党员的基础质量不高;第三,入党后的管理,党员入党后基本上处于放养状态,一是,未给党员提供锻炼自我、成就自我、发挥党员先进性的机会,学生党员真正参与学校党务建设的机会少之又少;二是,未建立专门化的党员行为规范;第三,由于校企沟通的问题,顶岗实习期的党员管理基本上处于空白期。

(四)重结果轻示范,模范作用不明显

当下的情况是,往往一年给予发展学生党员指标数量,然后相当基层组织按照人数进行机械分配,到年底完成相关党员发展任务数量,没有充分考虑党员构成以及党员发展的示范性。由于制度及现实所赋予学生党员的权限及任务大大弱化了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积极性,再加上学生党员本身对党组织工作了解不深入,对党员的职责了解不清楚,自身体系建设不完备,更会对党员自觉发挥模范作用形成阻力。

三、问题存在的原因

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之所以存在如此问题,根本原因在于高职院校的竞争性、大众对高职院校的评判标准与学生自我评判标准及高职院校与企业培养衔接的问题。

(一)竞争因素导致管理中心偏差

伴随着职业院校的增多,职业院校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包括师资竞争、生源竞争等。为了赢得竞争优势,职业院校一直将学务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以增强师资力量,扩大生源为工作重心,而忽视了学生党建工作。许多高职院校只是将学生党建工作作为上级指派的硬性工作完成,而不是将党务工作与学务工作有机结合,两两兼顾。同时,鉴于目前在职业教育领域所投入的基础力量,包括资金力量、技术力量、人力力量等不够充分,所以,单个院校尤其是竞争力较弱的单个院校的资源能力客观上明显不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注定了投入到学生党建工作中的资源的不足。许多高职院校的党支部成员多是兼职,部分成员在院校内部担任其他职务且平日工作以其他职务为重心。

(二)社会对高职评判标准及学生自我判定的偏差

长期以来,社会一直以就业率等硬指标来评判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的质量,导致高效工作一直以学务工作为中心,忽视了党务工作;而高职院校学生进阶的途径一直未被松绑,许多高职院校学生难以获得进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的机会以及考取国家公务人员的机会,在他们看来,党员身份的有无并不重要;学生家长把学生送进高职院校深造,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一技之长,可以找到一份较为固定的工作,家长期望的局限也限制了学生意愿的表达,遏抑了其表达积极性。

(三)党员意识及身份认同在培养衔接问题上存在偏差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在校时间只有两年,第三年到企业顶岗实习,而顶岗实习的这一年又是党员培养工作最为重要的一年。因为党员到达一个新的环境,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及身份的转变;同时,党员需要经过时间进行培养,培养的效果决定了学生党员能否成功过渡到企业党员,并发挥企业党员在企业建设过程中应发挥的作用。然而现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第一,这一年学生党员的党员关系仍在学校,培养工作仍需要学校承担,而不是企业;第二,大部分企业不重视学生党员,轻视培养。多数情况下,顶岗实习的一年成为了学生党员培养的空白期。

四、基于“四元一体”的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实践策略

为此,探索优质的党建工作的方法和途径,对于切实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加强高职院校党组织建设,提高学生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提高高职院校建科学化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通过构建以“思想共通、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文化共融”为核心的“四元一体”学生党建模式,可以有效地推进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一)以思想共识为前提,充分发挥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在当前高职院校畅行的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框架下,将学生党建工作做成系统性工作。第一,在有限的条件下尽可能地为党员创造施展个人能力的平台,并制定针对于党员群体的激励制度,增强党员的存在感与责任感;第二,需要高职院校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宣传党的政策、党的任务,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党的光辉形象,使学生对党组织产生倾慕与向往;二是,做好党员管理工作,以党管党,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党的严肃性及责任感、使命感;另一方面主动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学生内部成立以党员为首的兴趣小组、活动小组、学习小组,增强学生学习与创新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党的吸引力,聚化党的向心力。

(二)以资源共享为基础,拓展学生党员教育的路径

校企资源共享,进一步做好党员教育工作。第一,以党管党,以党强党,高职院校要充分用好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最后一年,与企业达成资源共享协议,与企业之间积极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合作,合理利用企业的党员资源,吸收企业党员作为学生党员的教导员,结合自身经历,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与培养;第二,将学生党员引下理论教育的神坛,使他们真正接触社会、接触企业,在实践中强化自身专业技能及思想道德素养;第三,校企合作,建设校企党员共同学习平台,一方面,增加线上学习平台,增强党员学习的灵活性及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另一方面,鼓励党员之间结对子,增强交流学习的深入性及有效性。

(三)以文化共融为载体,增强学生党员核心竞争力

强调文化共融,第一,在学校、企业传播相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使校企党员在基本观念上保持一致;第二,重视专业学习的连续性,一方面是党员学习内容的连续性,另一方面是专业技术学习内容的连续性;第三,重视对学生党员的职业教育,让学生党员清楚其学习专业的用途,适用岗位的要求及发展前景。文化共融,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毕业之后顺利过渡到职业岗位,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得到有效扩展。文化共融框架下,学生党员的核心竞争力会逐渐增强。

(四)以人才共育为目的,凸显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工学合作的终极目标是人才共育,即共同培养与工作岗位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学生党员在这一过程中要发挥的作用就是提高专业性人才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辅助学校将专业型人才培养成为高素质技能型的专门人才。这个推动他人进步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党员工作能力、凸显学生党员的核心职业能力优势的过程,是对学生党员的砥砺,更是助推。

五、结语

“四元一体”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可以有效解决高职党建的诸多问题,例如竞争问题、资源能力问题等。本文只是仅仅阐述了“四元一体”模式的框架,许多深入性的问题如资源共享的具体路径,在专业学习、现时利益取向相异的情况下如何促进文化共融等仍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注:本文系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重点课题,项目编号:2013ZD003)

[1]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3).

[2]徐京跃,吴晶.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京举行[N].中国教育报,2010-07-15,(1).

[3]左晓琴.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创新的“三性”[J].广东教育(职教),2012,(4).

[4]周济.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和改进在高校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在第十二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R/OL].[2003-10-28].http://www.cau.edu.cn/party/zzb/edu_show.html?id=27.

[5]赵京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消费导刊,2009,(3).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入党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憨娃入党
新时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策略探索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入党志(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