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生态化探析

2015-03-27 13:54席鹭军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化经济区

席鹭军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 南昌330003)

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到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层面,为该区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根据规划,该区被定为: 建设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加快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带动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实现发展定位,关键是处理好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有效途径就是产业生态化,因此该区农业必须走农业生态化之路。所谓农业生态化是指把农业系统视为生物圈的一分子,根据原料的循环、生物和农业共生原理,建立闭合的农业生产链,实现不同农业业态之间,甚至是农业与工业之间,能量、物质的闭合循环,也就是要构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资源化”的反馈式循环路径,合理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建设效率更优、污染更少的农业体系。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发展现状

鄱阳湖地处江西北部,内与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河)相连,外与长江相通,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流域面积16.2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国土面积的97.2%。鄱阳湖是江西人民的母亲湖,也是长江水系的天然调节器,鄱阳湖湿地是我国首批加入世界湿地公约的湿地之一。鄱阳湖及其流域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是江西省水稻、棉花、水产、水禽的传统主产区,是全国闻名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具有良好的农业发展基础和前景。2013年该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1071.31亿元,同比增长4.5%,占全省44.65%;粮食总产量为1010.91万吨,同比增长5.1%,占全省48.49%;水产品产量为142.55万吨,同比增长5.4%,占全省60.15%;生猪年出栏为1457.38万头,同比增长4.8%,占全省46.55%。但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多为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业态,附加值低、面源污染严重,对该区的生态保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压力。因此,对该区传统农业的改造非常必要,笔者认为该区农业发展应走农业生态化道路,一方面,可提高农业产量和经济效率;另一方面,可降低农业污染,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生态化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

(一)有利条件分析

1.优良的生态环境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属鄱阳湖水系,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有信江、赣江、抚河、修河、饶河(以下简称“五河”)等主要河流均汇入,区域内河流纵横交织,淡水资源十分丰富,湿地资源非常丰富,植被茂盛。水质长年保持在Ⅲ类以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426.4mm,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362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5倍,优于三类水的江湖面积占80%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级长期为优。因此,丰富的淡水资源和广袤的肥沃的农田资源奠定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生产优势,也奠定了农业生态化的生态环境优势。

2.农业发展势头良好

肥沃的鄱阳湖平原,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历史上鄱阳湖流域地区人民从事农业生产,农业养育了一代代鄱湖人。该地区物产丰富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和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其中稻米种植、生猪养殖、水产养殖、油料生产、蔬菜种植、水果种植、茶叶生产、药材种植、蚕桑养殖等是该地区主要农业业态。江西是农业大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该区农业在江西农业大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该区农业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促进农业发展,形成了许多省优、部优免检产品,注册了一系列著名品牌或商标,多项产品荣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称号,例如,从玉无公害蔬菜种植标准高,远销港澳地区。赣南脐橙、南丰蜜桔、军山湖大闸蟹、彭泽鲫鱼、泰和乌鸡、余干辣椒等农产品区域品牌远近闻名。

3.良好的政策环境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绿色生态农业开发工作,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每年安排财政预算农业发展特色资金,用于扶持奖励规模生猪养殖、能繁母猪、无公害蔬菜、优质果业、无公害水产等农业特色产业;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政策,对获得绿色食品标志和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或产品标志的奖励。省委、省政府也非常重视农业污染问题,例如,对生猪养殖的面源污染,加大了巡查力度,督促养猪场建设污染物治理和分解设施,对不达标的养猪企业采取更为严厉的惩处措施,如勒令整改,甚至关停;鼓励农业企业进行立体式农业开发,形成不同农业业态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变废为宝,降低农业污染程度。

(二)制约因素分析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由于处于中部省份的欠发达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总体较弱,加快发展,做大经济总量仍然是经济区面临的首要任务。与此同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也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和挑战。因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生态化发展面临一些制约因素。

1.基层政府对农业发展重视不够

省委、省政府比较重视农业发展,但基层政府却对发展农业热情不高。尽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在工业主导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之下,各级政府对工业重视程度较高,但对农业发展却重视不够。究其原因,一方面来自农业的税收少,农业对GDP和财政手贡献率低,另一方面农业规模经济效应不显著。基层政府鲜有对农业发展制定详尽的规划和出台有力政策加以扶持,从而难以有效地组织农业生态化活动。此外,基层政府认为本地是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低是本地区发展的主要矛盾,做大经济总量是破解发展难题的重中之重,生态保护要为经济增长让路,应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农业生态化发展的思想氛围没有形成。

2.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农业生态化发展需要农业生态链的延伸支持,农业生态链延伸需要技术研发为保障。但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缺乏实力较强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技术研发资金投入不足,这就导致了该区农业技术创新能力弱。农业没有科技支撑,就很难从日益竞争激烈的传统农业中突围,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污染严重的困境就不可避免。表现尤为突出的是新良种的研发实力弱,导致农产品品种缺乏,生猪养殖导致的面源污染难题难以破解。另外,农业整体科技素质不高、对新技术吸纳能力不足,特别是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滞后等问题依然存在。科研成果的中试、熟化、示范缺乏依托,科技成果不能及时转化。

3.农业组织化程度低

区域农村人口众多,农户数量庞大,人均、户均耕地面积小,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而分散。这种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模式必定加大污染物的排放和资源的消耗,一方面,农户没有能力研发节能减排和污染物处理技术;另一方面,各农业经营单位封闭运行,难以成为组织化程度较高的生态农业体系。例如,当前农村生猪养殖的面源污染相当严重,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业生态化的发展对策

(一)重视农业生态化发展

各级政府要摒弃先发展后治理的陈旧观念,树立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理念,高度重视农业生态化的发展,研究制定各类农业规划和各类政策措施,运用农业补贴、税收优惠、低息贷款等政策手段调动农民及农业生产组织发展农业生态化的积极性;同时,规范农业生产行为,严厉惩处农业排污的违法行为,提高农业经营单位的自律程度。

(二)加大对农业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

传统农业的发展空间有限,用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是农业的出路。因此,各级政府扶持农业技术创新对农业的未来非常重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突破农业技术创新瓶颈制约的关键是加强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要整合资源,形成官产学研相结合的集群技术创新体系,那就是企业出资金、出题目,研究机构和大学搞研究,政府牵线搭桥和提供公共服务。重点研发的技术应为新良种技术、农业种植和养殖技术、农业节能减排技术及污染物的处理技术。同时,要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有效推进技术成果转化。

(三)大力推进立体农业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探索立体农业发展之路,立体农业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科技相互融合的新发展,是传统农业的升级。立体农业是相互联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种群,在空间、时间和功能上综合配置的优化高效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的好处:一是可以充分挖掘光能、水源、热量等自然资源的潜力,提高人工辅助能的利用率;二是可以缓解土地紧张的矛盾,缓解粮食与经济作物、蔬菜、果树等相互争地的矛盾,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例如,利用套作、混作、问作等立体模式,能较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物质产量;三是提高化肥、农药等的利用率,缓解残留化肥、农药等对土壤环境、水环境的压力,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农业资源丰富,农业形态多为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有必要走立体农业发展之路,对传统农业业态进行科学改造。例如,“猪—沼—果(粮、菜、林、鱼)”、“猪—沼—鱼—鸭”、“猪—沼—果—鸡(鸭)”、发酵床养猪等模式。

(四)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程度

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模式下,由于分散经营农户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资金实力弱、技术创新能力弱,难以承担农业生态化任务。因此,有必要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探索完善各类组织的内部管理机制和组织形式,使组织成员的利益连接更紧密,利益分配更公平,保证各类组织健康有序地发展。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探索尝试各类农业生产组织模式,例如,“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农业公司模式,等等。例如,南昌安义县丛玉蔬菜公司就是比较成功的农业公司模式。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借贷担保、低息贷款、税收优惠等政策手段引导各类农业生产组织开展农业生态化活动,并加强对农业生产组织排污行为进行严格管控。

(五)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形成农业的新业态

观光休闲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是农业向旅游业延伸的新业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有利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又能促进旅游产品的供给升级,丰富城乡居民的精神生活,更能节能减排、降低农业污染程度。各地可利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农业优势,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进一步推动农业生态化发展。例如,江西省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江西省凤凰沟风景区)是较为成功的休闲农业企业范例。

(注:本文为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二五(2012年)规划项目课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生态化发展综合评价与实现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2YJ31)

[1]国家发改委.鄱阳湖生态经济规划[J].江西新闻网.2010-02-22.

[2]张欲非.区域产业生态化系统构建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知网,2007.

[3]郭守前.产业生态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践[J].生态经济,2002,(4)

[4]江西农工党省委会.关于加快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发展的建议[J].江西文明网,2009-02-14.

[5]奉梅,周春宇.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思索[J].经济角.2010-1-26.

[6]江西省统计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办公室[J].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统计年鉴,2012.

猜你喜欢
鄱阳湖生态化经济区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鄱阳湖生态系列插画》
生态产业化 产业生态化
鄱阳湖好风光
科技园区生态化创新发展分析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
生态化生存:“打群架”时代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