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分析
居继稳
(高邮市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高邮225600)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不同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实施胆囊手术的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胆囊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粘连的发生率及其他相关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肠粘连发生率分别为7.4%和61.1%,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总的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的比较也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选择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后的肠粘连发生率显著降低,对促进患者的预后恢复,改善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手术;开腹胆囊手术;肠粘连
【中图分类号】R619
胆囊疾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病变,如胆结石、胆囊炎、胆道坏死等,目前最有效也是最彻底的治疗方法就是外科胆囊切除术。而临床实施腹部手术后,常会发生术后肠粘连的并发症,其不仅会影响术后愈合,还可能造成肠梗阻,给患者带来经济上的、精神上的沉重负担[1]。本文就我院收治的需行胆囊手术治疗的胆囊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注不同手术方式下术后肠粘连的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胆囊疾病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实施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实验研究,且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纳入研究的患者均未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障碍、晚期恶性肿瘤等疾病,且患者未见严重的免疫功能障碍/缺陷、急性传染性疾病的情况,患者无精神疾病患病史或有意识不清的情况。
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4例。
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29例,患者的年龄在35岁到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9±2.9)岁。患者的患病种类包括: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23例,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29例,胆道坏死患者2例。
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28例,患者的年龄在34岁到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7±2.7)岁。患者的患病种类包括: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22例,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29例,胆道坏死患者3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类型等方面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开腹胆囊手术治疗。患者取处仰卧位,并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选择在右肋缘下方约1.5-2cm的位置作一斜向下的长度在3-4cm之间的切口(与腹正中线的距离约为2 cm),将腹腔打开,使得胆囊底部完全暴露在操作视野下,常规游离胆囊组织,剖离胆囊管,并切除胆囊,以电凝止血,手术完成后在胆总管接口为进行缝合处理,关闭腹腔。
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患者选择仰卧位并略向左倾斜(30°),取头高脚低体位。经连续硬膜外麻醉后,选择四孔法实施手术,先在患者脐下进行开口,置入腹腔镜,然后选择在患者的上腹部做一个长约1cm的Trocar切口采用10 mm,在锁骨中线下方3指处、腋中线位肋下5指除的腹壁下分别做切口,并放置大小为5 mm Trocar(要求充入二氧化碳气体,维持气腹压力在 12 mm Hg)。在腹腔镜的帮助下以特制钳子对胆囊实施分离和钳制,游离胆囊并摘除,合并胆结石的患者配合实施碎石操作,经切口处取出。
手术结束后,所有患者均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术后两组患者的肠粘连发生率进行比较。同时观察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总的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肠粘连33例,观察组患者发生肠粘连4例,肠粘连发生率分别为61.1%和7.4%,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两组患者的其他相关指标,可见,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2.4±5.9)min、(61.8±4.9)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4.5±10.2)ml、(118.9±12.3)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15.4±4.7)h和(28.3±5.1)h、总的住院时间分别为(4.5±1.2)d和(8.5±2.0)d,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临床上传统的治疗胆囊疾病的方法是开腹手术,但是开腹胆囊手术治疗,创伤大,患者的痛苦程度高,术中操作出血量大,不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恢复,还会因住院时间的延长增加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最重要的是开腹手术对医生的操作水平有较高的要求,术中肠管会呈现长时间暴露的状态,还可能因手术器械等的刺激、干燥刺激等造成浆膜受损,引起肠粘连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恢复。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临床上通过腹腔镜的辅助应用实施微创手术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其不仅实现了对局部及全身内环境的积极调控,降低了对腹腔内其他组织的刺激损伤,而且创伤小,恢复快,目前已经成为胆囊疾病的临床主要治疗方式。
本文分别对实施开腹胆囊手术治疗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相关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腹腔镜胆囊术后,仅7.4%的患者发生了肠粘连,优越性十分明显,而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进行比较,也发现腹腔镜胆囊手术治疗组的患者均显著缩短,提示其对于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有重要意义腹腔镜下胆囊手术还可实现诊治一体化,直接在腹腔镜手术的过程中进行镜下取样活检,防止因开腹手术中的血液污染、人为破坏等影响标本的质量。而开腹胆囊手术虽然可以通过肉眼直接观察,但容易受到出血血污的影响,导致对病变组织的漏查。
总之,经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肠粘连发生率大大降低,术后恢复情况也更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鹤余.腹腔镜胆囊手术与开腹胆囊手术术后肠粘连发生率对比探讨[J].中外医疗,2013,32(36):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