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探索研究
施芬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福州350000)
摘要: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通过搭建支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方式,以及最后的效果评价,达到学生探索新知和各种技能提升的目的。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法;大学英语;应用设计
在外语教学中,长期存在一种重输入轻输出的不对称现象。以老师为中心的传统英语课堂体现的是一种“灌输式”教学,很容易造成学生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机械接受状态,失去学习兴趣,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以及对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
经过对校内外师生的访谈和统计,发现在一堂英语课中,教师演讲约占70%,学生课堂参与大概占了25%,学生课外任务(以次计算)为2次,教师讲评约5%。主要的问题如下:(1)教学形式相对单一,学生较容易厌烦;(2)任务方式多为单独作业,学生的思维易受局限;(3)教师讲解偏重知识型,非思辨型,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不够。
在教学方法上,仍然主要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其基本程序为“讲授-讲解-练习-纠错”。同时限于教学条件和课程计划的影响,在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经常是就着课文逐字逐句的翻译,学生语言学习经常陷入僵化和教条,实际的综合能力和技巧没有得到有效提高,而且未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以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讨论,这些都不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以及激发创造力,从而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使学生产生挫败感。
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借助他人或各种资源和渠道,通过创设情境、协作学习等实现对知识的建构;而教师则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组织、帮助促进学生有效地获得新知识。因此,学生本身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促进者(邹艳春,2002:28-30)。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他的研究表明,在学习者发展过程中存在两种发展水平:实际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者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支架式教学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比较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它应当为学习者构建一种对知识理解的概念框架。通过搭建支架,即搭建学习中的“脚手架”,其作用在于‘帮助与协助’。而在支架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还必须借助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主动建构。支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多的是发挥支架的作用,用心构建一种合作、讨论、沟通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穿越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下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
支架式教学强调的是教学情境的创设,注重教师有效地搭建“脚手架”,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跨越最近发展区,有效提升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效果。同时还摆脱了一直以来的沉默的大学英语课堂,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轻松自在,又充满合作学习的学习氛围。总体说来,这一教学模式与现行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
文章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入手,探讨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设计并实施支架式教学。本文将以《新起点大学英语》第二册第十单元Let The Figures Do The Walking为教学案例,探索研究将支架式教学运用到具体的大学英语课堂中。
(一)创建支架
支架式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应在最邻近发展区内进行,本篇课文的主题是网购,旨在要求学生探讨网上购物的相关常识和作用。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引入图片和视频,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的画面。教师通过设置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如Please discuss places where people usually go shopping.或者Have you ever met these situations when shopping in the traditional shops?以及Do you know what steps you should take if you want to do the online shopping?等等这些问题。借助这些学习者已有的相关知识与经验,确立最邻近发展区,搭建学习支架,从而建立了有效的概念框架。
(二)创设情境
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为了让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帮助,教师应围绕主题做充分的准备,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入情境,例如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等,使学习者有如身临其境,帮助其有效地组织信息建构过程。
本单元课文是一篇以美国Peapod网站为例的介绍网购的文章,因此,教师可通过录屏软件录制一段视频来介绍Peapod网站及其具体的购物过程。在这个视频过程中,附上一些课文中的出现的生词和购物用语,例如,cart,aisle,item等等。同时可以设置问题,如Can you tell us the advantages of online shopping?以这种方式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产生兴趣,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三)独立探索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因此,英语课堂教学应该让学生独立探索,教师充当指导者和帮助者。独立探索是指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包括课内外。课内主要是指学生单独完成教师在课堂上所布置的各种任务,而课外的自主学习不但是教师布置的书本作业,包括单
词的背诵和课文的阅读,还指与本课相关知识的思考与拓展。独立探索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与发现,而非对他们不管不顾,更不是说无需进行教学设计,反而更强调对自主探究过程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
就本篇课文来说,可以要求学生听一段短文,给出几个重点词汇和短语,通过对本段听力的解码、加工处理,让学生获取信息,了解文章大意。然后,让学生快速阅读整篇文章,并尝试完成事先设置好的练习,如填写main idea。课前可以提前让学生查找国内外某一品牌手表的价格,包括实体商店价格和网络上的价格,发现其中的差异并探讨造成差异的原因。教师可以适时适当给予提示、引导,让学生独自思考,使他们在概念框架内不断提升。
(四)协作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在和同学的讨论和协作的交流过程中,了解他人知识结构和思路,这样能够对自己的见解进行思考和实现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达成理解力和建构能力的提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教学设计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对于一篇综合英语课文,学生的基本任务是掌握课文大意、语法、重点词语、长句难句等多个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又要同时训练听、说、读、写、译的五大技能。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协作学习,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包含从课文大意到词汇理解各个方面,同时还必须与教材所附的课后练习相挂钩,但教学内容一定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设计和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讨论和合作学习。例如,可以让学生对某个段落的长句难句进行共同探讨,分析句式和语法结构,以及较难词汇的运用,或者任务型课文的阅读、理解,并尝试解决一些有难度的或有开放思维的问题。协作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认知能力,还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同时又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和交际能力。
(五)效果评价
所谓的效果评价,并不是学生本身已经具备的能力,而是要看学生在教师或者其他人的帮助下取得的成绩。为了对学生的学习能够起到促进作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评价形式多种多样,例如以课后练习的方式,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了文章;还有,能否独立完成作业则是评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否有所提高的很重要的方式。教师有益的评语以及对作业的批阅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和鼓励,是十分重要的形成性评价。另外,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简短的自评和互评。良好的效果评价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实际水平,并以此来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策略,更快缩短最近发展区;这种方式对于教师来说,也可以使他们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评估教学中的不足,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反馈信息。
支架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建构主义的教学法,体现的是一种新型教学观,适用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这种模式对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大部分学生在十几年的学习过程中,已经习惯了课上听课、笔记,课下复习的传统教学方式。对于不善表达的学生来说,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实行之初,需要予以较多的指导。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花更多的心思精心备课,了解学生的水平和心理状态,预见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在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还必须明白的是“脚手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学习活动而变化的,只有这样,学习者才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厅B类课题《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以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为例》论文,课题编号:JB13571S)
参考文献:
[1]Vygotsky, L.S. Mind in Society: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M].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2]邹艳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根源与逻辑起点[J].外国教育研究,2002,(5):28-30.
[3]吴清.本科翻译专业课堂中的理论训练——一门外语专业课的行动研究个案报告[J].翻译教学,2012,(5):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