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勤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老干部处,河北承德067000)
承德清音会传承乐曲初探
陈毅勤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老干部处,河北承德067000)
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承德清音会,已有百年历史;演奏的避暑山庄宫廷乐曲最早可以追溯到1700年前的两晋时期。这里介绍的16首古曲,已被确认是当年清音会演奏并传承。作者寻找历史,追根溯源;分析乐曲营造的典型环境,挖掘乐曲蕴含的深层内涵,以便于读者理解和欣赏。
清音会;宫廷音乐乐曲
避暑山庄宫廷音乐中,现存大部分乐曲来源于元、明时期的南北曲及明代宫廷宴乐曲。据说明朝末年,苏州乐工韦兰谷曾在北京传授他从明代宫廷中习得的宴享丝竹乐,进入清宫后辗转授受,又被太监陈九公带入承德避暑山庄演练,后经乾隆认可并在避暑山庄组建南府行署(宫廷音乐机构)。出于团结各民族的政治需要,排演中多次融入民间、民族乐曲元素,逐渐形成了现存于承德的避暑山庄宫廷音乐。
清王朝退出历史舞台后,部分乐师、乐谱流落民间。1920年,以研习避暑山庄宫廷乐曲为主的承德清音会成立,使宫廷音乐有幸在承德民间传承至今。典雅的宫廷风格,浓郁的民间特色,古典的音乐遗风,优美的少数民族风情,是避暑山庄宫廷音乐的独特魅力。已确认是清音会传承的16首乐曲均为后宫细乐,本文将试着逐一溯源,并通过个人演奏理解,挖掘其历史内涵。
宋元时期诸宫调演唱时,第一支曲子泛称为“引子”,它的特殊使命是将听众的思想情绪逐步引导到该组乐曲所预设的意境中来。作为避暑山庄后宫细乐的开始曲,乐曲一开始就把我们带入富丽堂皇的宫殿,让听众感受到眼前是一派歌舞升平的奢华场景。
《浪淘沙》是唐宋时期著名的词牌,唐人崔令钦在音乐笔记《教坊记》中就载有盛唐乐曲《浪淘沙》之名。该曲有齐言体和杂言体之分。齐言体是由唐代诗词大家刘禹锡和白居易始创;杂言体创调于晚唐的吕洞宾或五代的李后主,距今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古时候词本来都是可以唱的,后来文字流传了下来,曲调大多失传。避暑山庄宫廷乐曲《浪淘沙》是否就是唐宋时期的《浪淘沙》曲牌,还缺少资料考证。但这首《浪淘沙》演奏起来确实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再现了金戈铁马、纵横驰骋的战争场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激越凄壮的历史画卷,让听众从乐曲中感受到更迭兴亡、大浪淘沙的主题。清代皇帝将《浪淘沙》作为宫廷保留曲目,大约意在进行“居安思危”教育。
这是皇室成员在避暑山庄赏月时的背景音乐。宋元时期,江南地区的“十番鼓”中,流传着一首《月上海棠》曲;明代朱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封宁王,1378—1448)著的《太和正音谱》中记载有北曲曲牌[双调月上海棠]和南曲[仙吕入月上海棠]。这首《月下海棠》曲,可能是依此改编。乐曲以箫作为引子,带我们去畅游月光下的避暑山庄:山庄的晚上,明月当空,海棠飘香,微风轻拂,水波荡漾。朦胧的月色将您带入一个人间仙境!此曲妙在它和避暑山庄的湖光山色非常匹配,不论原曲的创作意图如何,用它来描写山庄夜色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水龙吟》,又名《小楼连苑》或《龙吟曲》,源自500年前明代的宫廷宴乐曲,不同于戏曲乐队所用的《水龙吟》曲牌。原是公元6世纪前期,北齐尚书、开封人郑述祖所写的古琴曲,到盛唐时定名为《水龙吟》。明朝初年浙江道士冷谦编订的明宫宴乐曲中收入该曲,称其还有《佛上殿》《麻姑献寿》等称谓。乐曲表现的是泉水喷涌、小溪奔流,似水龙吟唱的轻松氛围。据清宫史料记载,公元1860年,为逃避英法联军对北京的进犯,咸丰皇帝来到承德避暑山庄。第二年也就是咸丰十一年的农历二月十五日,为缓解自己的郁闷情绪,咸丰皇帝在烟波致爽殿钦点了八首乐曲让宫廷乐师演奏,其中就包括这首《水龙吟》。
于珉在《曲律》(疑为明代王骥德著)中称宫廷乐曲《玉芙蓉》为“正宫过曲”之首。“玉芙蓉”指的是白色的莲花、荷花。清代帝王酷爱莲花,在避暑山庄湖区专门设立了“观莲所”赏莲,并建“冷香亭”“青莲岛”“水心榭”“远近泉声”等多处闻香赏荷的景点;更要求宫女仪表端庄、步履轻盈如亭亭玉立的芙蓉。乐曲《玉芙蓉》为我们描绘了人与荷花互相映衬,如“天然一朵玉芙蓉,千娇百媚语惺偬(zǒng)”的诗情画意!避暑山庄宫廷乐曲《玉芙蓉》与现代民乐合奏、笛子曲、唢呐曲的《玉芙蓉》不是一个曲子,也没有承继关系。
《梅花三弄》,原为琴曲,又名《梅花引》《梅花曲》或《玉妃引》,最早见于《神奇秘谱》(明·朱权),称该谱依据一千七百年前晋朝桓伊所作笛曲改编,内容写傲霜雪的梅花,全曲主调出现三次,即取泛音三段,异徽同弦,故称“三弄”。清以后(1820年)的《琴谱谐音》将《梅花三弄》改为琴箫合谱。另一种说法为:《梅花三弄》又名《三落》,谱见《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根据民间乐曲《三六》改编而成,分三段,殿以急板的尾声,分段标题为“寒山绿萼(一弄)”“姗姗绿影(二弄)”“三迭落梅(三弄)”“春光好(收音)”。现代的广东音乐和歌曲中,也都有这个题目,但曲调不同。避暑山庄宫廷音乐中的《梅花三弄》,歌颂的是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格。
《惜黄花》取材于宋元以来流行于北方的诸宫调。康熙年间,庄亲王允禄(爱新觉罗·允禄,清镶红旗人,康熙第十六子,1695—1767)奉旨编纂的《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一书中,曾经选录了这支曲子。“惜”,爱惜,怜爱。“黄花”指菊花,比喻少女,乐曲表现了满族少女的端庄与婀娜。满族女子高挑的身材、苗条的体型,性格稳重、中规蹈矩,再配上那紧身旗袍和中国高跟鞋(盆鞋),更显其美丽的身姿。
《姑嫂拜月》取材于元代关汉卿的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故事讲得是战乱年代,逃难中书生蒋世隆与妹妹蒋玉莲失散;尚书夫人与女儿王瑞兰也走散。尚书夫人遇蒋玉莲认为义女;蒋世隆遇王瑞兰结为夫妻,王父因门第差异拆散婚姻,强行带走王瑞兰。后蒋世隆考中状元,夫妻团聚。其中[拜月]一折讲的是王尚书一家回到京城,王瑞兰与蒋玉莲在后花园焚香拜月祈祷:一位盼望与新婚丈夫早日团聚;一位祈愿失散的哥哥平安归来。闲谈中惊奇地发现,她们分别思念的男子竟是同一个人,于是姑嫂二人月下相认。元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表现了封建社会被压迫妇女的苦闷与反抗精神。但[拜月]这一折却轻松、风趣,充满巧合。
宫廷乐曲《姑嫂拜月》似民歌小调,流畅自如,风格清新。原本应该是有唱词的,遗憾的是已经无从寻找。为了更好的表现原有情节,便于听众理解,我们在演奏过程中添加了唱词:“半弯新月斜挂在柳梢上,影成双。拜月亭旁,姑嫂并肩对月祈愿焚香。个中的酸甜谁来解忧伤?是愁,是盼,是念,是想,难诉衷肠。嫂祝夫君保安康,妹在一旁想兄长,在何方?月光儿照西窗,幽怨佳人想情郎,知心话儿又能对谁讲?闺深夜长!”
《七星落》原是一首佛教乐曲。从标题看,《七星落》描写的是北斗七星接近地平线的时刻。在北半球的夜晚,北斗七星最引人瞩目。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它每天、每年都围绕着北天极(北极星)逆时针旋转。距今2200多年前的战国晚期,楚国隐士鶡hé冠子的道家著作《鶡冠子》中,记载了北斗七星在黄昏后的方位:“斗杓东指,天下皆春;斗杓南指,天下皆夏;斗杓西指,天下皆秋;斗杓北指,天下皆冬。”只有在冬天,斗柄指向北方的时候北斗七星才最接近地平线。从乐曲内容看,作品展示给听众的是静夜中人们的感受:黑夜降临,群星闪烁,北方地平线上,北斗七星格外显眼。在这万籁俱寂的夜晚,冷风让我们清醒,寒凉使人心彻悟,快忘掉白天的纷扰,享受这难得的宁静吧!
中国古曲中,有许多看似模拟的标题,其乐曲本身并不侧重描写标题所反映的客观事物。至于该如何理解《七星落》这首古曲,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乌江镇在安徽、江苏交界处的长江西岸,今安徽省巢湖市东部的和县东北。秦时置乌江亭,楚汉相争时,项羽垓下战败逃至乌江镇渡口,因“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历史上,以项羽、刘邦楚汉相争为题材的乐曲,最迟在明朝时就已广泛流传。在流派上,《十面埋伏》属北派传曲,以歌颂汉军为主;《霸王卸甲》属南派传曲,以描述楚军为主。两曲音调、情感寄托、表达方式各有不同,反映了南北文人对待历史的不同侧重点。
而宫廷乐曲《乌江渡》却把画面定格在乌江镇渡口:项羽全军覆没,单人独骑来到长江岸边,阴云密布,水天茫茫。走投无路之际,反思自己从统帅千军万马到落得孤家寡人的整个过程,仰天长叹,悔之晚矣!乐曲即表现了“四面楚歌”的凄凉悲切,又描述了“霸王别姬”的愁肠万千。结尾一转,强调了对历史教训的汲取。在同类题材的音乐作品中,宫廷乐曲《乌江渡》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这可能正是帝王把它选入宫廷乐曲中的潜在原因。
凉州古地名,西汉时置州,辖地在今青海、甘肃、宁夏一带;到唐时辖区缩小到今甘肃省武威市周围及以南地区。这里是古丝绸之路上通往西域的要塞,兵家必争之地。秦汉时的音乐官署“乐府”中收集有《凉州词》,原是甘肃武威一带的民歌。唐朝诗人常用此调作歌,描写西北地区的塞上风光和战争场景。近代民族音乐中,只有潮州音乐有《小凉州》这个曲牌,是否有渊源关系,有待考证。宫廷乐曲《小凉州》描述了戍边将士生活的艰苦和对家乡亲人的怀念。
明清时期,宫廷乐师们非常注意汲取民间音乐的营养,他们将社会上流行着的各种风格特色的民间小曲加工、整理、改编后,融入宫廷音乐,并保留了民间音乐的标题,淳朴而口语化,市井色彩极浓。宫廷组曲《四来》就是典型的作品:
《春来》是组曲的第一首,它以丝竹、吹管乐演奏为主,还为打击乐设计了专门的演奏段落。乐曲有浓郁的地方戏曲风格,柔美轻快的旋律、铿锵跳跃的音符形象地勾勒出万物复苏、春天到来的景象。春风暖,乍暖还寒,沉睡了一冬的小虫小草们却顾不得这些,悄悄地苏醒了。冰冻的大地又传来潺潺的流水声;鸟叫声、牛羊吃草声时隐时现,这生命的交响曲在宫廷乐师们的手中得以再现!
夏天来了,阳光暴晒,热浪扑面。乐曲中,在高音区飘动着的音符反复出现,让人感到酷暑难熬,更似知了无休止的鸣叫,平添了几分烦躁。偶尔转入低音区的乐句,又如些许轻风吹拂,出现享受片刻清凉的微妙。《夏来》曲让听众触摸到了夏天,是我国民族音乐中少有的表现人体感受的优秀作品。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乐曲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农耕社会的丰收画卷:田野里人们忙着收割,打谷场上忙着晾晒,男女老少车载肩扛,面对着一年的企盼,百姓露出了笑脸。秋天,是伴随着希望来的。
冬天,气候寒冷、色彩单调,可是宫廷乐师们用自己手中的乐器,让我们在寒冷中感受热烈,在单调中体验多彩的生活。《冬来》曲用轻快的乐句,为我们描述了冬闲时节,丰收的农民排练社火、准备过年的喜悦。
也叫《尾声》,诸宫调、杂剧、传奇等脚本里大多数套曲中最末一曲的泛称。北曲部分宫调中有以《尾声》为名的曲牌,也有如《赚煞》《煞尾》等专做尾声的曲牌;南曲各宫调都有《尾子》曲牌,也称《情不尽》《意有余》《余文》《余音》等,从名称中也能了解它的作用。作为避暑山庄宫廷音乐的结束曲,《尾子》的作用是让听众跳出宫廷音乐的氛围,返回到现实生活中来。
旋律古朴典雅,节奏平稳匀称的宫廷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历史进程到了清代,宫廷音乐已经发展到了最辉煌的时期,避暑山庄宫廷音乐就是清代宫廷音乐的缩影。
J607
A
2095-3763(2015)03-0027-03
2014-06-20
陈毅勤(1945-),男,天津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退休副教授,承德清音会副秘书长,宫廷乐社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