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军
(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成都610110)
文科院校学生科学素养培养途经研究
王亚军
(成都文理学院,四川成都610110)
由于文理分科,学校整体科技氛围淡薄,社会科学知识普不广,导致文科院校学生普遍科学素养不尽人意。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提高文科学生科学素养不仅是经济科技一体化的需要,而且是学科交融的需要,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文章认为应该构建对“科学”概念的正确认识出发,通过营造良好科技氛围,加强科技知识教育,激发学生科技活动兴趣;搭建科技实践平台,加强引导指导,拓展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渠道;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学生科技创新的动力等途径提高文科院校学生的科学素养。
文科院校;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
科学技术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是推动世界发展的动力,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发展的力量。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应该包括“对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本质的一般人是,对科学的核心知识和研究动态的了解,对科学精神和科学人生的理解,对一般科学问题和科学原理的的追问,对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的认识及掌握”。[1]科学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适应时代潮流,不但要掌握一定科学常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和树立自己的科学思想、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使自己成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现代公民。
素质教育在各层次的教育中已经推行多年,但基于高考指挥棒,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从高中就开始文理分科,使文科学生的科学素养普遍较低。这种现象到了分科更加细化的高等教育阶段,文科学生接受科学素养教育、训练的机会就更加偏少。据相关媒体报道,在一次“重庆市大学生科学知识调查”相关问题的问卷中,对“人体健康有利的因素”中,六成大学生不知道少吃盐有利身体健康。全市14所高校1053名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仅有20人全部回答正确问卷中的科学及生活知识,占调查对象的1.9%。在一次“大学生生态保护意识调查”中,对于外来物种正威胁着中国生物多样性的问题,达到了解程度的大学生仅接受调查样本的18.7%。对于“生物多样性包括什么”等较专业的知识,正确率仅为34.4%。上述调查结果在在以文科为主的学校里,问卷结果更加触目惊心,可以说,已经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文科学生所储备的科学、科技知识令人担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因为长期的文理分科,导致文科学生科学素养先天不足。二是因为文科院校整体科技文化氛围淡薄,使得学生后天知识供养不足。其三是因为社会整体科技、科学知识普及,宣传不够,缺乏大环境的熏陶。
时代越是发展,科技越是进步,社会的很多问题需要综合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方法与知识去解决。为此,对文科生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是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要求,是学科交融的需要,是科技人文融合的要求,也是文科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在需要。《美国国家科学标准》就指出“科学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即要求所有学生,不问其年龄、性别、文化背景、不论其有何残疾、有何志向、个不管他们对科学怀有什么兴趣,都应该又接回接受科学教育以使自己具有高度的科学素养”。[2]
(一)提高文科院校学生科学素养是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从第一次科技革命到第四次科技革命,科技与经济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密切,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也日益加快。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也日益加剧,这就要求每个人必须理解和运用科学,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文科高校学在科学素质方面相对于理工科学生处于劣势地位,面对企业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文科学生必须提高自身科学素质、了解前沿的科技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和研究过程,并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二)提高文科院校学生科学素养是学科交融的需要
当前,不同学科交叉、汇合的速度加快,出现了很多新兴的交叉学科、横断学科和边缘学科。这种交叉与汇合已经不仅存在自然科学学科之间、社会学科之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融也日益密切,在某些领域甚至界限模糊。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如互联网、计算机等),提供了许多新的高年和研究素材,另一方面,社会科学的一些概念(系统等概念),也为自然科学所吸收,正是由于两者之间的全面渗透,在自然、社会、思维领域的交叉地带,使得科学技术与人文社科两者日益结合为一个相互联系、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当代人类所面临的需要解决问题的高度综合性,也决定了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将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如互联网+)。作为文科高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拓宽知识视野和思路,提高学习能力,具备跨学科研究的能力,适应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就应该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三)文科院校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是文科生综合素质提高在需要
人是决定社会发展最核心的因素,大学生尤其是文科生应该学会生存、求知、发展与创造,注重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理解科学基于社会的关系,唯有如此,才能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创新与创造。可以说,提高科学素质是当代科技革命背景下对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科生自身的知识结构的优化有赖于科学素质的提高。中学文理分科已经造成文科生知识结构中科学知识的欠缺,大学阶段专业教育的同时,要使学生有更优化的知识结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就需要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另一方面来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际上助推了学生由自然人向科学人的转变,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科学精神的、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善于运用科学真理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提高文科院校学生的科学素养已经不仅仅是基于科学技术发展的一种需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必须加强文科院校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据一项调查表明,阻碍影响文科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因素主要有:“主观因素占44.62%,只要有:对科技创新类竞赛没兴趣、认为自己做不了,不自信、学业较重,没有时间精力;客观因素占55.38%,主要因素有:没有获得比赛信息;想参加但没人指导,不知如何做;报名参加了,但被刷下来,无法参加”。[3]为此,就需要学校层面从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入手,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学生参与科学实践的平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一)科学认识“科学”含义,多层面理解科学素养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前提
绝大多数人认为,科学与技术,科学与发明是紧密联系的,但从“科学”一词概念以及不断的发展来看,广义的“科学”应该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以及合乎科学(精神、方法等)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绝不能仅仅局限在科学技术的范畴,而应该包含科学精神,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态度等。从科学素养的层面来讲,科学素养包括了“词语性科学素养、公用性科学素养、程序性科学素养、多维科学素养”[4]四个不同的层面,从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知识储备多方面来看,高校学生的科学素养已经处于科学素养的多维学科层面,这就要求我们采取相应层面有效的科学教育策略和学生科学素养评估设计,从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营造良好科技氛围,加强科技知识教育,激发学生科技活动兴趣
对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应该发挥课堂主导的主导作用,而良好的科技文化氛围可以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尽管文科院校在这些方面相对工科院校在设施、设备、人员、氛围方面稍差,但是文科院校仍有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以成都文理学院为例,该校是以文科为主的普通本科院校,基于对文科学校大学生开展科学需要培养必要性的认识,从2011年开始,成都文理学院在全院学生中开设《大学生科技通识读本》课程,并将其纳入必修课加以建设。课程从科学与技术概论、现代科学基础知识、科学方法论与科学方法、当代高技术及发展、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科学技术与人生六个章节进行课堂教育,对于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全貌,当代高新技术的发展状况、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与责任,科学举行的求索人生,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论与主要方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把握。通过该课程,学生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统一性,科学的统一性,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报栏、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台等媒体进行科普宣传。充分利用全媒体,加强对科学常识、科学知识的宣传,指导学生学会去伪存真,弘扬科学,反对迷信。开展科技电影月,播放科技普及影片,在校内开展科普知识讲座,使学生自觉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三)搭建科技实践平台,加强引导指导,拓展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渠道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类比赛,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组织有计划的开展科技主题演讲、科技知识竞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是校园科技实践的重要平台之一。与此同时,充分利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0ffice应用技能大赛”、““正保教育”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大学生(文科)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等国家级大赛作为实践平台,加强舆论宣传,加强组织引导,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这些比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同时,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展科普知识的宣传。利用网络客服部、信息中心等部门资源,吸引更多同学参与日常工作的开展。在校内社团中,大力扶植科技创新型社团建设,广泛开展科技创新类活动开展,使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增长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提高科学素养。
(四)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学生科技创新的动力
文科学生参与科技活动,一方面受制于大的氛围的影响,另一方面,学校的体制、机制也是影响学生科技创新的另一制约因素。从整体制度设计来讲,文科院校在制度上缺乏为科技活动的思考和设计。硬件上来讲,缺乏学生进行科技活动所必须的实验实训条件。为此,学校必须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一视角,建立健全有利于学生科技活动的相关制度,加强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尤其是加强对学生科技活动指导教师的培养和选拔。比如,在学分上,加大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力度,在表彰上,体现学校对文科学生科学创新的支持,在指导老师上,选拨有能力、有意愿的老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同时,积极搭建学生创新活动与企业的对接,做好项目和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事实也证明,文科院校的文科学生也是可以搞科技发明的。2013年,学院有两名文科学生申请了两项发明专利,且有一项已经转化成果并投入市场产生了经济价值。
培养文科院校学生的科学素养,并是不要求文科学生都成为科学家、发明家、创造家。而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常识。尽管文科院校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面临诸多的困难,但是加强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却是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也是学校形成爱科学、善研究的浓厚氛围的必然需要。学校要从科普宣传、平台搭建、制度完善等诸多当面多措并举,切实加强教育引导,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注:本文是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子课题《以提高学生人文、科学、职业三位一体素养为目标的学生工作“实践育人”平台建设》研究内容,项目编号:511102011)
[1]文兴吾,何翼扬.大学生科技通识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
[2][美]国家研究理事会著.戢守志等译.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25.
[3]蓝夏怡,等.文科大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调查与分析——以武汉科技大学文科学院为例[J].科技创新月刊,2011.18.
[4]徐学福.多层面理解学生的科学素养[J].学科教育,20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