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宪章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提升转型期高职院校中层干部能力素质和领导艺术的思考
曾宪章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孝感432000)
高职教育处于转型提升的关键时期。中层干部作为教学、科研、产业等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应该积极应对挑战,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为此,应该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制度,加强中层管理干部的管理培养工作,加大干部考核评价工作力度,着力推进中层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升干部自身素质,不断克服本领恐慌,尽职履责完成工作任务,为高职院校科学跨越发展服务。
提升;高职院校;中层干部;能力素质;领导艺术
高职教育的转型,带来中层岗位和中层干部工作职能、管理内涵的新变化,必将催生教育管理的新理念、新使命和管理能力的新要求。如何增强高职院校中层干部能力素质和领导艺术,迎接挑战,应对转型,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
进一步严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要根据中央《关于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等法规文件,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认真执行干部“四化”方针,坚持走群众路线,不断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完善公开平等的竞争机制,拓宽选人用人的视野、渠道和范围,扩大民主,加强监督,提高选拔任用干部的透明度、公开度,落实好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和监督权,避免“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不良现象。破除干部选任“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陈旧观念,预防和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形成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和科学的用人导向,激发中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在中层干部调整竞岗工作上,坚持德才兼备、任人唯贤,不唯学历、唯资历、唯经验,应该注重综合素质、实际工作能力,多给中青年才俊成长成熟的机会,给他们压担子,加压力,担大梁,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同志选拔到领导岗位。
可以积极推行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的“任期+竞岗+目标管理”模式,明确干部任期目标和考核标准,探索建立干部能进能出、能教能管、能上能下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干部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激发干部管理活力。实现实践层面、制度层面、理论层面的突破。不断优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结构,形成年龄、性格、思想心态、知识能力和工作作风上的优势互补,不断克服选人用人中的保守僵化倾向,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使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状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领导执行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要建立和完善干部轮岗交流的机制和渠道,不断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在机关部门之间、机关与二级学院及附属单位之间、党政之间进行干部交流,重点加大与人财物相关的权力核心部门的干部交流力度,以及处理好因为年龄等客观原因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干部的进退留转。这样做有利于让干部在多种岗位上经受培养和锻炼,激发干部队伍的生机活力,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总之干部轮岗交流能够使中层干部更好地尽职履责,提高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
要把高职院校二级班子的任期制与干部交流制度化建设结合起来,将班子换届与考察培养干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干部交流注意综合考虑干部的工作经历、专业基础、工作能力、考核结果、性格特点等综合因素,对于干部使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落实干部任用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同时注意培养和使用优秀后备干部,逐步建立适应现代管理制度所需要的选人用人机制。
要加强中层干部的管理培养。“高校的管理兼有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双重职能,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科学,更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和特殊性,充分认识和掌握这些规律是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的关键。”。[1]专业人做专业事,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干部队伍作为管理、专业技术、工勤技能三类岗位人员之一,更要遵循其培养规律和任务要求,做到学有所长,术有专攻,真正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要加强干部管理能力的培训。干部的成长有一个发现、培养和使用的过程,强化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也是加强干部培养、促进干部成长成熟的重要途径之一。实施中层干部的能力培训,能够增强和优化高职院校管理干部队伍,既能促进现有干部素质提升和技能强化,又能激励中青年后备管理人才拓展发展空间,以此造就一批党性过硬、通晓教育、业务精湛的管理人才,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加强干部管理能力的培训应该基于成人学习特点和中层干部培训要求,不断创新培训理念和干部培训体制,统筹规划,科学部署,提高干部培训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内容要精选、前沿、实用,将学校的办学目标,发展战略、工作举措和新形势对于中层管理干部的素质要求以及干部个人的职业发展需要结合起来。要以中央在全党上下分批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为契机,加强中层管理干部作风建设,增强群众路线为重点的工作方法。在中层干部培训的内容上,着力增强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提升中层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学习高等教育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在管理能力方面,着力领导科学与艺术、高等教育管理、决策管理、应急管理、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培训,逐步提高执政能力。当然,随着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推进,还要增加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技术、外语等方面的技能性培训。[2]形式上可以灵活多样,脱产与非脱产、短期与中长期、网上学习和课堂听课、请进来送出去、内外办班、挂职锻炼、交流观摩、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使中层干部能够灵活机动地选择参加学习。可以充分利用党的干部培养和人才工程等政策,如“年轻干部成长工程”、“百千万工程”等,加大选派干部力度,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途径、层次和水平。积极选派中层领导干部到各级各类党校、干校学习培训,选派干部进行挂职锻炼等。教学方式上,加强讲师和学员互动,自主学习和集中研讨、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调研考察和理论研究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不断提高教学实效。[3]
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统一协调,各个基层党委、党总支分工协作的学校后备干部工作体系,建立起统一领导、分层管理、职责明确、高效有序的学校后备干部工作格局。为此,要完善后备干部选拔培养体制机制,着力培养学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素质全面的干部。当然,也要根据高校特点、大学职能和干部成长规律,分类培养偏重于学术、党政管理以及生产经营型的干部。[4]
考核是加强干部管理的重要举措之一。为了加强干部队伍的考核评价和日常监督管理,客观公正、准确及时地评价中层干部,应该不断完善干部考核工作。
在考核指标体系设计上,应该兼顾岗位职责、工作性质、主客观因素、形势政策、性别差异、共性与个性、定性与定量、服务主体与服务对象、常态性稳定指标与时效性临时指标等种种因素,尽量将考核工作科学化、具体化,这既为干部尽职履责提供指导性依据,又为干部考核取得预期成效打下基础。要与时俱进地创新中层干部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对于职能处室领导班子的考核,可以从制定计划、管理实施、服务指导、监督协调、党建工作等几个大的方面入手;对于教学单位领导班子的考核,可以从教学、科研、师资、专业、学工、党建等方面进行。在大的几项指标下,又设置更加细化的指标,这样就增加了定量指标的设定,定量指标体系也逐渐丰富完善。
在考核方式上,将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想结合,常态化监控微调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力求全面准确的评价每一位中层干部的政治表现、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和履职成效。[5]工作实绩上既要高度重视客观的实物、实据的成绩,也要看到一些打基础、管长远,作在今天,效在未来的隐性工作成绩。既注重结果,又注重过程。既注重任内的发展变化,又注重任前的基础条件。
在考核技术手段上,中层干部的考核工作可以借助现代信息科技的手段,比如自己开发相关数据处理软件,提高干部测评的效率和准确性。在统计结果的真实性上,对于测评分值特别优秀和特别低下的干部,还要到所在单位进一步调查谈话,拓展汇聚信息来源的渠道,进一步深入到一线,接地气,摸情况,全面准确地把握真实情况,调整可能出现的偏差。对于结果的综合运用,要综合各个方面的信息及其内涵进行多维分析,以客观公正地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出评价。[6]
在考核结果的反馈运用上,被考核的干部应该得到应有的帮助和提示,要将干部的考核结果真正与干部岗位聘任、职务晋升、评先晋级、岗位津贴评定等挂钩,增强干部考核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切实发挥考核工作的积极作用。
不断加强高职院校中层领导班子建设。一是深入推进中层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要进一步端正学风,加强理论学习。理论学习是提高领导班子思想政治水平的关键环节,应该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大事来抓。通过学习,加强中层干部的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提高中层干部用科学理论指导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二是大力加强领导班子能力素质建设。随着高职教育形势的变化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轮岗交流等带来的职务变动和岗位调整,许多同志工作的性质、职能、环境和对象也发生了相应变化,面临着适应新形势、新环境、新任务带来的挑战,存在适应岗位和积累提高的过程,更要加强能力素质建设。由此,中层干部要牢固树立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贯彻执行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决定。要加强研究,争做教育管理的行家里手。大学具有特殊性,从管理的角度看,必然对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中层班子成员,不仅要精通本职业务,更应注重多方面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把教育管理作为一门学科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开展研究,不断总结,丰富思想,指导工作,使教育管理真正成为管理人员的“对口专业”和“研究方向”。敢于创新,具有驾驭全局的工作能力,能够创造性、高效性地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去解决影响学校发展全局的瓶颈问题。三是建立健全中层领导班子工作制度。要积极探索和实践,通过规章制度来进一步规范决策程序,努力构建符合实际、权责统一、行之有效的领导班子工作制度体系,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四是努力形成集体统一意志和活力。为此,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首先,处理好和学校领导的关系。服从领导,严格按照组织原则和工作程序请示汇报,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其次,处理好与同僚之间的关系。同一院系部门的党政主要负责人要树立荣辱与共思想,各司其职,各展其才,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中层副职协助正职做好各项工作,尊重、理解并服从正职,努力配合正职协调好处室院系的每项工作,充分发挥好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三,处理好与下属的关系。中层正职要坚持党性,发扬民主,突出重点难点工作,破解关键环节,总揽全局,推进工作。其他中层班子成员要充分尊重、理解、指导和激励下属,真正关心爱护每一位下属,让下属大胆工作,展示他们聪明才智。做好下属的思想心理工作,形成良好的上下级关系,营造团结和谐的环境氛围。[7]
不断增强中层干部的人格魅力和知识内蕴。首先是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士有百行,以德为首”,中层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自信勇敢,处事公正,正己在先,吃苦在前,光明磊落,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礼贤下士,关心群众,清正廉洁,以良好的个人形象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增强感染力,引导和影响下属。其次是要有较强的工作能力。敢于担当,善于决断,注重创新,敏于沟通,扎实工作,取得卓越的工作成果,给领导魅力加分,让下属从内心感到信服和敬佩。三是具有较为深厚的知识底蕴。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维系管理干部权威的无形财富。中层干部应该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探索、总结和丰富管理经验,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分析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升管理效能。[8]
(注:本文系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课题“转型期高职院校中层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2B05)
[1]孟超英,彭自力,翁细金.高校中层管理干部队伍现状调查与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9):85.
[2]陈芳,刘祥军,等.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7):59-60.
[3]郝保伟,赵宗更.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培训现状及需求分析:基于河北省高校中层干部的调查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36.
[4]王志军,许伟通.加强高校中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J].人才开发,2008,(8):24-26.
[5]王克,颜晓辉.高校中层管理干部考核方法适用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13):271-272.
[6]张振坤,宋旭光.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现行考核评价体系的反思[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6):84.
[7]张开祝.高校中层领导与下属行为关系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4,(3):39-40.
[8]马振耀.高校中层管理干部人格魅力的塑造与提升[J].前沿,20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