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敏
自去年以来,学校要求我们非毕业年级全面更新教学观念,实施“四步教学法”。而“四步教学法”很关键的一步就是从“老师教”转变为“学生学”,就意味着预习很关键。可是怎样有效地布置预习作业,却成了一个让我头疼的问题。我索性先按兵不动,观察别人的做法。
可是教着教着,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学生懒于动手,明明重复了好几遍的话,他们都不知道动笔;更懒于动脑,讲了不下十遍的短语、句型,提问起来一问三不知,好像这个短语句型他们压根就没见到过似的。我不知疲倦地重复,可学生根本不懂。这时,我想起了领导推行“四步教学法”时说的话:“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等他们上了高中以后就会很好地适应和衔接了。”那就试一试吧,我开始了第一步——让他们提前预习单词,从字典中将每个单词常见的词性、词义、固定搭配查出来。因为这个任务比较繁重,所以,我把它安排在了周末。周一检查的时候,我大吃一惊。只见每个学生的书上都密密麻麻的。“看来效果还不错嘛!”我心中暗想。要知道,这些在以前可都是我一字一句地告诉他们,他们只管写下来就是了。上课检查时,我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让他们分享自己所查到的东西,然后我适当地做一纠正就可以了。这次的成果让我喜出望外,“原来我不讲,他们一样可以做到!”在预习单词这个任务进行了几周之后,我又尝试加入了新的预习内容——课本上的听力以及阅读课文。可是,这次结果却让我很失望。有一部分学生的听力没有做,还有一部分是直接抄的听力材料。而课文预习也很不理想。问题倒是回答了,可是却是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较多,质量不高。我顿时泄气了,“就说这实行不开嘛!看看看……”我又重回起点,开始我的“演说”时代了。
可是老问题又出现了,学生又不动了,坐在那就跟个木头桩子一样。唉!这下可怎么办才好?我想了好几天,觉得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身上。以前讲得太多了,学生都懒惯了,一下子可能习惯转变不过来。于是,我采取了两个办法。对于听力,我通过校讯通告知家长,让家长督促完成。而课文的阅读,我干脆放在课堂上进行,根据文章的长度及难易程度,规定时间,当堂完成,当堂检查。如此一来,这两个任务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现在,常规的上课没有问题了,“四步教学法”在我的课堂上渐渐步入了正轨。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习题课。一到讲练习册的时候,学生又变回了原来的状态。自己不积极主动思考,就等着我来一一讲解。怎么办?这一次,我将全班学生分成九个小组,每个小组六名学生,并指定一名学习习惯好、工作又负责的学生当组长。在讲习题前,组长带领大家先在组内自己讲,将共性的问题挑出来,汇总至每个组的清单上。然后,我会利用晨读或自习课的时间将他们列出的题记下来,等到上课时再讲。可能有人会问,那其余的题就都不讲了吗?万一有人不懂装懂呢?这一点我也想到了,我会在讲完他们清单上的题之后,再向他们提问那些虽然不在清单上,可是我却认为比较重要或是容易出错的题。如果答不上,就说明他们这个组没有认真讨论,他们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样一来,习题课也解决了。
后来,我又尝试在语法课上使用“四步教学法”。让学生自己提前查阅语法参考书,将第二天要讲的语法预习并整理在笔记本上。上课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遇到难点再进行讲解,然后辅以练习题进行检测。课后,我会让他们再根据所学内容制作一份手抄报,全班进行评比。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让他们反复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为了得奖,他们的积极性很高,制作出来的手抄报不光是内容上齐全,设计也很精美。
现在,他们已经渐渐适应了这种自己预习,动手动脑的上课方式;而我也慢慢改变了自己原来的想法,在这条渐教渐行的路上,摸索着属于自己的“四步教学法”。我认为,“四步教学法”只是一个模式,不是每一节课都要按照“预学—检查—导究—检测”的固定模式去上。我们应该基于它的理念,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拘泥于某一个形式。根据每节课内容的不同,我们可以设定不同的环节。可是不管怎么上,都要把握一个关键,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而对于不同程度的班级,方法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课后预习效果不好的,就可以在课堂上预习。相信只要我们勇于尝试,努力实践,都会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布置预习作业的方法。
编辑 李 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