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交通线上汕头交通站的建立及其历史贡献

2015-03-26 12:08彭建伟郑惠玉
红广角 2015年2期
关键词:历史贡献

彭建伟+郑惠玉

【摘 要】红色交通线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唯一不被破坏的中央直属的地下交通线。汕头交通站是周恩来亲自部署建立的,是中央直属的重要交通站,从建立到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克服了种种困难,在护送干部、输送物资、传送资金等方面从未发生事故,为保持红色交通线的安全畅通乃至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关键词】红色交通线;汕头交通站;历史贡献

红色交通线是中共中央交通局直接建立的绝密地下交通线,以历时最长(1931年初至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始终保持安全畅通、出色完成任务而成为中共在白区工作的成功范例。汕头因交通方便、商贸发达、革命基础较好等诸多有利条件被指定为红色交通线上的枢纽中转站。汕头交通站是中央直属的重要交通站,在护送干部、输送物资、传送资金等方面圆满完成党中央交给的光荣任务,为保持红色交通线的安全畅通乃至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汕头交通站建立的历史背景

1930年9月中共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发展苏维埃区域和红军……白区和苏区的斗争,要互相联系。为在苏区最有保障的区域建立苏维埃中央政府而斗争。”①10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向各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为了打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反革命“围剿”和严密封锁,巩固、发展和扩大苏区与红军力量,把在白区工作的干部抽调60%到苏区去,上海的中共中央迫切需要加强与中央苏区的联系,及时强化了对地下交通线的领导工作。10月,成立了直属于中央政治局的中央交通局,吴德峰为局长、陈刚为副局长,并组成以周恩来为首的交通委员会,同时提出要在三个月内建成一条由上海经香港转汕头过潮州入大埔上永定到长汀达瑞金长达数千里的水陆地下交通线。这条绝密交通线是中共中央交通局在闽西工农通讯社的基础上建立的,由“周恩来亲自选点、布点,经过缜密分析,确定汕头为这条交通线的枢纽点”。②汕头因诸多有利条件被中央指定为红色交通线的枢纽中转站。

第一,汕头是港口城市,水路交通便利。只要衔接稳妥,护送干部来往一般可以不在汕头停留。从上海到汕头的船,大约在天亮后进入妈屿口,从香港到汕头的船,也大约是在这个时间入妈屿口,上岸时在上午八九点,上岸后即可坐人力车去火车站搭乘往潮安的火车,再从潮安搭船上大埔,很方便。

第二,汕头是繁华的商埠。汕头于1860年开埠,到20世纪30年代,商业之盛居全国第7位,是粤东、闽西南、赣东南的交通枢纽、进出港口和商品集散地,曾被恩格斯誉为中国“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①当时华洋杂处,百业并存,南洋华侨与客商来往极为平常,同时汕头是进入大埔、闽西的必经之地。这有利于过往同志乔装打扮,不易被发觉。

第三,潮汕地区革命基础较好。在大革命时期,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在潮汕取得胜利,周恩来在汕头主政东江,工农运动如火如荼。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南昌起义军进占潮汕,建立了一批工农革命红色政权,曾有过“潮汕七日红”的辉煌历史。随后,建立了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因此,潮汕群众基础好,有革命根据地可作依托,易于隐蔽。

二、汕头交通站的建立及活动

汕头交通站作为红色交通线上的绝密交通中站,是由中央直接建立的。

1930年底,中央交通局副局长陈刚通过中央秘书处外交工作负责人黄玠然在上海中法药房的亲戚,到汕头市镇邦街7号建立中法西药行分号,作为中央交通局直属交通站。同时中央调南方局秘书长饶卫华在香港建立华南交通总站。

由于汕头地理位置重要,汕头交通站既是承上接下的中转站,又是内地交通始发站,许多物资要在这里转运,许多人员要从这里经过。为预防万一,做好两手准备,中央决定在汕头再建一个绝密备用站。为此,1931年初,党中央委派陈彭年、顾玉良、罗贵昆3人以上海客商的身份到汕头,要求他们选择便于替苏区筹措电器材料的公开职业为掩护筹建备用交通站。②3人中罗贵昆是广东梅县人,能讲潮汕话,在汕头也有些社会关系。3人于2月到汕头后,罗贵昆利用其社会关系,在南京旅社附近的海平路98号租用了一座面临马路但没有铺面的3层楼房。③陈彭年等根据客观条件和实际需要,确定建立一家专营批发代销、不做零售的电料行,目的是可以利用商店名义购买苏区急需的电器材料。因陈彭年曾长期在上海租界做秘密工作,懂黑社会语言和活动方式,他是山东大汉,个子高,穿上长袍大褂像是大老板,碰到问题能机智应对,所以他的身份对内是站长,对外是电料行的“老板”;顾玉良做过生意,也当过交通员,懂得一些做生意的道理,具有党内秘密交通的经验,任电料行会计和地下党联络接待工作;罗贵昆任电料行职员负责外部联络交际。电料行还按照汕头的惯例,雇用一位小青年,为电料行烧水做饭做杂事。电料行虽然没有举行成立仪式,但也被社会自然地承认了,当时称“华富电料行”。电料行刚建立时只是处于试运作阶段,并未被中央启用。

1931年初,中央调广东省委发行科长李沛群到闽西任交通站长,闽西特委交通员卢伟良任大埔交通站站长,还调肖桂昌、曾昌明、熊志华等人担任中央交通线专职交通员。④至此,中央交通局完全打通了经香港、汕头、大埔、闽西通往江西苏区的交通线。

1931年4月,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在武汉叛变投敌,周恩来果断指挥上海党中央机关转移并废止以往的秘密工作方法。为继续确保交通线安全和使用,周恩来对中央交通线进行调整,撤销顾顺章所了解的交通站。为此,汕头中法西药行分号停止活动,正式启用华富电料行作为交通站。从此华富电料行作为汕头地下交通站所在地开始运作。

汕头交通站是直属中央交通局的绝密站,同一交通线上的香港大站、大埔中站、闽西大站等彼此任务不同,互相没有联系;中央交通局直接到大埔青溪的许多交通员都不知道汕头有交通站,连闽西交通大站站长李沛群一开始也不知道有这个交通站。汕头交通站是一个重要的枢纽中转站,负有特殊任务,“这个站平时根本不送文件,这与上海、香港、大埔、青溪、闽西来往的交通不同”,⑤是专门负责护送中央领导同志的(一般的中央委员或相当同级的干部),只有高级干部要到苏区经过汕头和运送苏区急需物资时才启用,同时“负责无线电器材和药品的组织供应和输送”。故此,中央对汕头交通站的工作要求很严格,并且有特殊的规定。汕头交通站遵照中央交通局制定的严密的工作制度:只同所在地的党委东江特委书记一人联系,没有和其他负责人发生关系;交通员只是单线联系,没有发生任何横向联系;不准外人住站,经过的干部也不带到交通站交接,由交通站派人到约定地点会见。这样,即使在某个细节出问题,也不致影响全局。endprint

汕头华富电料行交通站建立并在汕头站稳后,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顾玉良代表汕头交通站与地方党委东江特委书记见面,同时中央也指示东江特委帮助交通站的工作。东江特委帮助交通站把从上海到汕头来的人员和物资转送到苏区,同时还约定了往后联系的地点、暗号和交通员。“从此以后,从上海来的同志和物资,经过交通站的联系之后,由东江特委的交通护送到苏区。”①如1931年底周恩来经过汕头进入苏区就是这样的情况。周恩来由交通员肖桂昌护送从上海乘船到达汕头市,由汕头交通站安排住在汕头市最大旅社——金陵旅社,因为发现旅社楼下相框里的“汕头市各界欢迎黄埔学生军大会”照片里有周恩来,故即迁住棉安街的一间小旅社。第二天,周恩来打扮为商人由肖桂昌和另一交通员陪同乘潮汕轻便火车到潮安。②

1932年春,陈彭年调任中央苏区国家保卫局交通科长,肖桂昌接任汕头交通站工作。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反动派占领了苏区,在白色恐怖下,有些交通员叛变投敌,许多基点村、接头户都遭到破坏,中央交通线被撤销。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前夕,汕头交通站工作人员撤往中央苏区参加长         征。③至此,汕头交通站圆满地完成了历史使命。

三、汕头交通站的历史贡献

在革命战争年代,地下交通工作是中共一项很重要的工作。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期,上海党中央从广东进入中央苏区有几条重要的地下交通线:一是由香港经广州转南雄入江西,但这条线1930年被敌人破坏;二是由香港经汕头转饶平黄冈再转饶和埔苏区而到闽西,由于路线过长,时不时被敌人破坏,后来也中断了;三是由汕头、潮安到松口、梅县、蕉岭、平远入江西苏区,这条交通线后来也被破坏;四是上海—香港—汕头—潮安—大埔—闽西—瑞金,这是唯一始终保持安全畅通的交通线,到1933年初第四次反“围剿”战争前后成为通往苏区的唯一交通线,因其不可替代地被誉为“红色交通线”。汕头交通站是这条红色交通线上的枢纽中转站,在护送干部、输送物资、传送资金等方面不辱使命,为红色交通线的安全畅通乃至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一,护送干部,保证了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安全进入中央苏区。通过汕头交通站护送干部规模比较大、人数比较集中的有三次。

第一次是1930冬到1931年春夏间。为加强苏区力量,中央决定抽调一批干部到中央苏区工作;另外,被派到苏联学习和旅欧学生也在这期间陆续回国,中央决定把他们调进中央苏区工作。这期间经汕头前往苏区的有任弼时、刘伯承、叶剑英(走黄冈线)、项英、左权、徐特立、邓发、张爱萍、肖劲光、伍修权等100多人。

第二次是1931年4月顾顺章叛变后至1932年。因顾顺章是中央政治局委员、特科负责人之一,对上海党中央机关内部情况比较熟悉,他的变节投敌严重威胁着中央高级干部的安全。在周恩来果断指挥下,党中央及时转移疏散干部,有的被撤到中央苏区。这期间经汕头进入中央苏区的有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李富春、邓颖超、董必武、李克农、钱壮飞等。

第三次是1933年1月前后。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中共在国统区的组织和工作遭受严重损失,临时中央机关在上海难以立足,被迫于1933年1月迁入中央苏区。①为此,大批干部需转移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经汕头进入苏区的有博古、刘少奇、陈云、李维汉、林伯渠、谢觉哉、瞿秋白和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即奥托·布劳恩)等人。

此外,汕头交通站还担负经常性的护送任务,据不完全统计,从1930年到红军长征前,由这条交通线经汕头进入苏区的中央领导同志和其他干部约有200多人,为保卫党中央、保存革命力量作了大量的工作。

第二,输送物资,为苏区反“围剿”斗争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国民党当局在对苏区进行疯狂军事“围剿”的同时,还对苏区实行严密封锁。凡是邻近苏区的敌占区城镇,国民党当局对食盐、布匹、煤油、药品等实行限量“公卖”,并断绝赤白地区的交通,使中央苏区和其他一些苏区出现经济生活恶化局面:工商业凋零,物资奇缺,价格昂贵。②苏区人民所需的食盐、布匹和药品尤其缺乏,五金电器及无线电器材更是找不到。对此,除了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积极采取措施生产自救外,党中央非常重视在物质方面支援苏区,特别指示在红色交通线沿途的香港、汕头、大埔以及邻近苏区边境,开设商店,利用合法经营,尽量采购和运送苏区急用物资。汕头交通站充分利用汕头是港口城市、商贸发达的有利条件,积极采购苏区急需物品送往苏区。同时,作为枢纽中转站,从上海、香港等地采购的物资也通过商业活动或社会关系等形式托运到汕头,由交通站设法运载往潮州、大埔、闽西,送入中央苏区。苏区急需的无线电通讯器材,则由交通员携带专程护送。如1932年冬,党中央为解决中央红军急需的无线通讯器材,专职交通员熊志华受中央交通局所派从上海运送电台到汕头,熊志华住进南京旅社等候党组织派来接应的老陈同志。当晚,汕头市戒备森严,传言要抓一个从外边来的共产党。警察、宪兵3次到南京旅社搜查,熊志华在旅社“伙计”的帮助下,巧妙地避过险关,在汕头交通站的安排下,顺利地离开汕头市,又通过重重关卡,把电台配件安全地送到闽西苏区。但汕头交通站的老彭、老陈由于叛徒告密而被捕,他们坚贞不屈,保证了熊志华和绝密交通线的安全。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汕头交通站先后输送苏区的食盐、布匹、电器、印刷机、军械等军需、民用重要物质300多吨,为苏区反“围剿”斗争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第三,传送资金,帮助解决党中央的经费困难问题。汕头交通站和交通线上的交通员经常把中央苏区在斗争中缴获的贵重金属、黄金、白银、外币等带给上海党中央。汕头交通站站长陈彭年经常来往于上海、香港、汕头和中央苏区等地,出入于敌人封锁线,置生死于度外,③把中央苏区在斗争中缴获的黄金、白银等带给上海党中央。1931年中央交通局长吴德峰亲到中央苏区提款,一次就带走20万元。同年专职交通员曾昌明、肖桂昌到苏区提款,在福建漳州聂荣臻就给他们价值约5000元的金条。这些同志凭着勇敢机智,跋山涉水,闯过国民党层层封锁钱,安全抵达上海党中央,为党中央解决经费困难问题作出了贡献。

汕头交通站是红色交通线上的枢纽中转站,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交通委员会和中央交通局的直接领导下,凭借交通员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地方党委和沿途革命群众的的全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圆满完成党中央交给的光荣任务,为红色交通线的安全畅通和中央苏区的巩固、发展乃至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彭建伟,中共汕头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郑惠玉,中共汕头市委党史研究室科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贡献
浅谈抗大对抗战胜利的历史贡献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研究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浅析川陕苏区妇女教育
体坛硕彦 留德先驱:江良规体育思想研究
《八路军军政杂志》对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贡献
长征时期张闻天对俄界会议的历史贡献
陈云领导中央顾问委员会期间的历史贡献
陈云领导经济工作的特点及历史贡献
党的十八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