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山水画中线语言的哲学审美思想

2015-03-26 03:21杨盟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

杨盟

摘 要:“线”中国山水画独特的表现语言和重要表现形式。“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哲学思想和审美特征,具有辨证性表现形式和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对当代中国山水画线性艺术的表现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线语言;哲学美学思想;中国山水画

中图分类号:J2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1-0197-02

自从南齐绘画理论家谢赫在《画品》种提出“骨法用笔”并确立了线的重要意义之后,画家们一直把线作为中国山水画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在中国山水画史上,他们通过对线法和皴法进行深入探究,并逐渐把线语言视为中国山水画的重要造型语言。画家们不仅通过线来表达对象的形体,而且还用线来传递他们的个人情感。更重要的是因为线语言是我们中华文化艺术精神的代表,它体现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哲学审美思想,是博大精深的中国符号的代表。

线是中国山水画的重要表现形式。唐代著名绘画理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这说明他把中国绘画的归结为以线造型的艺术特点,古人把线语言作为体现一个画家精神气韵的衡量标准,也是充分体现画家个人面貌和画家独特绘画特色的主要标志之一。画家通过不同的线去体现笔墨的韵律,并以此传达个人内心思想、哲学观点。多年以来,中国古代画家们不断深入研究线的笔法与皴法,利用不同的笔法勾划出虚实、干枯、等质感各不相同的线,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作品,从这些精彩的艺术作品中,我们体会到了线的凝重、沉淀,感受到了线的活脱、灵动、飘洒、清新、奔放……这些妙法自然的线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画家们内心的精神世界。一般来说,线语言在中国山水画中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中国山水画中线的主观概括和个性情感

线不仅仅是对物像的简单描画与勾写,而且是画家们经过仔细观察物体的结构特征后,把其内在的特征主观的表现出来,并且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变化多端的线式和线语言,同时通过线性艺术表达出画家个人思想意识情感和哲学审美思想。

二、中国山水画中线的含蓄性

中国山水画中的线语言是具有隐性、内敛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宛如一首含蓄的诗歌、一条清澈的河流、一位优雅的古典美女,对观众倾诉衷肠,其内在的深厚意蕴让人充满无限想象,让人回味无穷。现代著名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先生曾说:“太极图就是书画秘诀”,这句至理名言说明了线性艺术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具有内敛之美,讲究包藏、和谐性,画家用线时注重气运收放、浑然一体,即线的含蓄美感。这与中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和哲学精神是分不开的。

三、中国山水画中线具有同一性和统一性

在中国山水画中,画家们通过线语言表现物体结构特点之外,最重要的是用线表现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它的表现过程就是主观情感升华的过程,因而,线语言具有同一性。

另外,线语言也具有统一性,这是两种矛盾、对立力量的对比与均衡,在运笔过程中,我们感到自己的手臂有一种推力,同时也感到了一种向反方向的拉力,这正如我们平时写书法时用线讲究“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的道理是一样的,此两种力量的均衡与对比是中国山水画行笔用的线的主要方式和特征,二者相互对立又相互作用,这两种力一直贯穿于创作始终,中国山水画中线的同一性和统一性充分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哲学审美精神。

四、中国山水画中线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中国山水画中的线具有造型、笔墨、个性情感、空间营造等功能与特点,同时线语言也具有自身的审美价值。画家对物象的观察方式以及个人思想情感直接通过线式表现在作品的内容和主题上,画面中的主观思想内容往往是通过线的客观形式展现出来,两者相互影响,相互推动,总的来说,中国山水画线性艺术的表现来源于画家的主观审美思想和心境的表达。例如:由于广东与北京的地理环境以及地貌特点的差异,气候的不同,所以南北两个地区树木的造型、山脉的形质都有非常大的差别,这就需要我们用符合当地的物体结构特征的特定的线式来进行创作,并且通过线的表现来表达画家当时的心境以及审美感受,这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主旨思想。

五、中国山水画中的线具有一定的想象空间

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是画家们必须遵守约定俗成的笔法与皴法,并在不断的探索和实验中创造新的线式。古往今来,这些历史长河中的栩栩如生的“线”充分表现了画家超人的想象与智慧。如我们常用“锥画沙”“屋漏痕”“惊蛇入草”“高山坠石”“绵里藏针”,还有我们熟知的“牛毛皴”、“披麻皴”、“解索皴”、“斧劈皴”等皴法既形象生动又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此外,画家们行笔用墨的干枯、迟涩、流畅、灵动、疾缓、疏密等对比都能让观者产生更丰富的想象空间。纵观传统山水画中的线性表现形式,无不具有以上艺术特点,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东方审美内涵和民族艺术精神。由于学道参禅的古代文人非常多,哲学精神深入画家们的绘画理论和绘画创作中,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线语言的表现产生影响。中国山水中线语言的审美观点深受道家“自然”学说的影响,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说明平淡、自然是山水画家们绘画创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山水画中线性表现的最高艺术形式。老子所说的“自然”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實勾画,而是指作品具有一种平静、祥和、典雅的自然之美,这是画面的整体特征和意境。例如:荆浩、范宽的作品给人以静穆之感,他们用沉稳、内敛的线表现庄重、雄伟气势的全景山水,我们丝毫感受不到线的做作、漂浮。倪瓒的作品追求平淡自然,他用枯淡、疏朗的线表现恬淡、静谧的意境,画面中的树木用线的表现正是画家自己精神境界和内心世界的艺术写照,弘仁用灵动、虚空的线表现无限宽广、空灵的山水情境。此外,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集中体现出中国山水画线语言尚“简”的审美特征,画家用线注重以一当十,以少胜多,众多古代优秀的山水画作品无一不是把“线”的简约用到极致。还有老庄“九九归一”的哲学思想对线性艺术的表现与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山水画中线语言的隐性哲学思想使其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辨证统一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中国山水画中的线语言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中国山水画是主体心理对客体的认识,是内在与外在的统一。也可以说,中国山水画是外在的形式语言(技法)与内在涵养(个人精神气质)的统一。中国山水画的线性艺术也是技法表现与作者的人格品质和思想道德相统一。晋.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论就表明了他在描绘对象基本形的同时,还强调要更多的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唐.张躁亦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宋.郭熙提出:“盖身即山川而取之,则山水意度见矣。”又说“必神与俱成之。”这是对主客相融境界的进一步阐述。石涛在《画语录》说:“夫画者,从于心者也。”“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于大涤也。”这些画论也都深刻表明中国山水画既不只是外向的客观模仿,也不只是内向的自我表现,而是应该既尽可能地观察和再现自然之美,同时又要尽量地表现自我内在的精神性情,也说明了线性艺术表现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中国山水画是线性艺术形式与画家思想情感的有機结合,许多优秀的山水画作品都诠释了主、客合二为一的美学思想。文人画家主要是以笔墨状物、写心,强调客观对象必服从于主观精神,以艺术形象反映内心的主观感受。比如:我们熟悉的宋代画家米芾借笔墨描绘江上云山出没、林木掩映的自然景观,抒写出自己洒脱自如的精神境界。马远、夏圭借“马一角”、“夏半边”式的山水来抒发对神州沉沦、江山半壁的担忧,倪瓒的几棵零零落落的小树或半枝风竹,隐隐的远山,显得是那么空寂、消沉,这就是他闲适、无奈、沉寂的思想表现,这就是当时的封建文人面对个人与社会、民族与外敌、理想与现实的种种矛盾、失意和对抗之时,所表现出的“聊以写胸中逸气”的审美观。八大山人以独特的山石造型、构图表现景物,毫无疑问,画家冷峻的个性和孤傲不拘的叛逆精神也得以充分展现……

(二)中国山水画中的线语言是理性与非理性辨证统一

中国山水画的线性艺术是规律与非规律两极发展的统一,是理性与非理性情感的合而为一。中国山水画的线最讲究“理”,也就是“法”,所谓“法”也就是规律法则、理性的概括总结,它包括笔法、勾法、描法、皴法,对不同对象,线的表现方式各有不同,如:树法、水法等等,同时中国山水画的线又讲究“无法”,用笔要抒发情感,讲究随意性。中国山水画的线性艺术有法体现着规律和高度的理性,无法则体现着非规律和非理性。《论语》云:“从心所欲而不逾距。”清代画家石涛提出了“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绘画理论,这些理论都强调了中国山水画用线的理性与非理性的辨证统一。我们在创作中既要发挥理性因素,又不要抑制非理性的情感,既要较高的绘画理论知识,也要有真性情的体现,正是由于理性和非理性的线性艺术在作品中充分表现,才使得无数经典山水画流传下来。

(三)中国山水画中的线语言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中国山水画中的线语言是客观再现与主观表现的结合体。一般来说,在文学作品中的叙述、评论、说明都具有真实、平易近人的特征,这种艺术的再现性被广大读者接受和喜爱。而文学作品中的象征、夸张、寓意等艺术表现方法来渲染其主体对象和中心思想,这是作者主观情感和审美思想的体现。中国山水画中的线性艺术也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画家在写生时对物象的描摹是对自然景物的一般化的总结与概括,这是再现事物本身,而画家在创作时通过对线的艺术加工,从感性到理性,再提升到艺术表现,这是对物象的艺术改造和拟人化加工,这是表现事物。中国山水画的线性艺术是主观思想和客观世界的统一。正如唐.著名绘画理论家张璪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他非常注重把自然万物融入主观思想之中,强调要把画家个人的主体精神与客观物象紧密结合,两者是互为一体,相辅相成的。

此外,气是山水画中不可或缺的,中国画理论家和画家始终把“气韵生动”放在首要位置,这对中国山水画线性艺术的审美特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弘仁几何造型的作品中能看到他内心的“平淡”之气,从倪瓒疏朗的线中能感受到画家的“静穆”之气。总之,中国山水画中的线性艺术,具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审美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观和民族精神之所在。我们在学习绘画技法的同时,要深入研究中国山水画中的哲学艺术审美观,这对我们在今后的山水画创作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丁梦周.中国书法与线艺术[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2〕李德仁.道与书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3〕陈龙海.中国线性艺术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5〕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6〕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张海鹏)

猜你喜欢
中国山水画
中国山水画构图形式之美
禅宗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
中国山水画中线条的民族性
中国山水画留白技巧探讨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新媒体图像艺术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应用
中国山水画对景创作教学探析
元代少数民族画家传承米芾画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