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刘少奇的家风

2015-03-26 03:04乔丹丹朱社员谢霄男
关键词:核心价值廉政建设刘少奇

乔丹丹 朱社员 谢霄男

摘 要: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庭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刘少奇的家风凝聚着老一辈革命家的经验与智慧,充满着革命家庭的亲情与关爱,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与道德风貌,它将历史与现实相链接,将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又因其去今不远,其人其事为我们所熟悉,因而更显示了它所具有的夺目光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刘少奇;家风;核心价值;廉政建设

中图分类号:B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1-0116-03

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历任党和人民政府、人民军队的高级领导职务。朱德曾经用“人山人海里,从容作导师”、“为民作勤务,劳怨均不辞”来描述刘少奇,认为他的最大特点是: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人民服务。作为“导师”,刘少奇不仅对他人谆谆教诲,对自己的家人和亲戚更是严格要求。刘少奇的家风凝聚着老一辈革命家的经验与智慧,充满着革命家庭的亲情与关爱,诠释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与道德风貌,它将历史与现实相链接,将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又因其去今不远,其人其事为我们所熟悉,因而更显示了它所具有的夺目光辉和现实意义。

一、刘少奇家风的精神内涵

(一)“一是要管,二是要放”

刘少奇从来不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把他们看作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刘少奇既是慈父,又是严师,他对儿女爱护而不娇惯,严厉但讲道理,充满了对下一代的关怀和期望。刘少奇认为:教育子女,“一是要管,二是要放。什么叫管,管什么?不好好学习,品德不好,要管;没有礼貌也要管;管也要得法,不是束缚他们的手脚。”[1]刘允若在苏联留学期间,多次以丧失学习兴趣、无法融洽同学之间关系为由要求转学、转系或留级,后来甚至起了“身体垮了可以回国”的念头,决定半途而废。刘少奇针对允若信中所透露出的悲观沮丧的情绪和虚荣浮躁的心理,对他进行了教育与批评,鼓励他要正确对待疾病,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和帮助,纠正自己的错误想法,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刘少奇告诉儿子:“同志式的善意的批评,则是对人的一种最好的帮助。这是必须欢迎,而不应当拒绝的。不要把正当的自尊心同保存一种虚假面子混淆起来,以为接受同志们的批评,改正错误,就丧失了自尊心。每一个人都应该习惯于虚心领受同志们的批评。”[2]什么叫放?1965年夏,刘少奇安排自己15岁的女儿刘平独自远行,为在河北省新城县高镇农村“四清”工作队的母亲送信,并向秘书交代说:“你们不要给她买车票,不要送她上车站,更不要用小车送她,也不要通知光美同志或县委去车站接站,让她自己买票,自己上车。”秘书们觉得这样做会出事,想劝刘少奇不要这样做。但他却说:“吃苦耐劳的事情,经风雨见世面的事情,都要放手让孩子们去干。这样可能要跌些跤子,受些挫折,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但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得到锻炼。”

(二)“一定要做人民的好儿女”

家风虽是无形的、潜在的,但对家人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对其成长既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其行为规范的“校正器”,更是陶冶其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爐”。刘少奇一贯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尤其是对子女进行革命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在十年动乱中,刘少奇成了“众矢之的”,身心受到残酷的打击与迫害。刘少奇的孩子们也横遭株连,她们的身心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一天刘少奇把孩子们叫到自己身边,郑重地对他们说:“人民现在认为我没有把他们交给的工作做好,他们生气,对你们也有过火行动,你们要千方百计地理解群众,决不能有任何对立情绪,要经得住委屈。……年轻人要勇敢地走自己的路,你们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在群众中活下去,要在各种锻炼中成长。你仍要记住,爸爸是个无产者,你们也一定要做个无产者;爸爸是人民的儿子,你们也一定要做人民的好儿女。……只要你们在人民中好好学习,好好劳动,他们会了解你们,爱护你们的,人民最终会信任你们,人民会做你们的父母!”[3]这是刘少奇在一生中处境最艰难的时侯留给孩子们的话,也是他平时对孩子们的要求和期望。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刘少奇的心里想的只是人民,不仅如此,他还把这种品德培植在孩子们身上,一心一意使他们成为“人民的好儿女”。

(三)“权力是党和人民的,不能乱用”

“人民的利益,即是党的利益。”这是刘少奇至死不渝信守的一条原则。共产党人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用以谋求公共利益,即人民利益的。如果将这种权力当作个人手中的私有物,以权谋私,那是对人民的背叛。因此,身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刘少奇时时告诫自己、子女和亲友:不要乱用人民给予的权力!有一年夏天,刘少奇的一个孩子考高中,考了几个学校都没被录取。当时,在少奇同志身边工作的一些同志都认为:国家主席的孩子还能上不了高中?只要少奇同志一句话,问题就能解决。但刘少奇却说:“咋们家的孩子也不一定都要考高中,上大学能多受些教育固然好,但是没考上就不能要求别人照顾,国家主席的孩子和工农群众的孩子一个样,不能搞特殊。我看,咱们家工农兵都有也不错嘛。”[4]刘少奇语重心长的一番话,使孩子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后来,这位国家主席的孩子成为了农机学校半工半读的学生。“正人先正己”,己身不正,何以正人?刘少奇时刻提醒自己要严于修身、严于用权,严于律己,自觉地以党纪国法警醒自己,用人民嘱托要求自己。他清楚的知道,只有忠诚担当才能真正做到“公正为民”,只有以身作则才能真正做到“清廉刚正”。

二、刘少奇家风的当代启示

刘少奇“一是要管,二是要放”、“一定要做人民的好儿女”、“权力是党和人民的,不能乱用”的家风不仅有利于形成温馨阳光的家庭氛围,造就和睦健康的社会风气,同时作为透视党风的一个窗口,为每一位党员建构起基本的行为圭臬与价值准则。刘少奇“慈严相济 自立自强”、“公正为民 忠诚担当”、“清廉刚正 以身作则”的红色家训不仅是为人处事的教科书,也是为官从政的指南针,更是民族兴旺发达,国家繁荣昌盛的必要遵循,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慈严相济 自立自强

刘少奇把物质性财富视为过眼云烟,而把丰厚的道德底蕴视为家族绵绵不绝和兴旺发达的保障,把淳朴良好的家风视为留给后代的宝贵精神遗产。修身养德是求学的根本要义,是人之为人的应有之意。刘少奇一生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严于律己,也严于律子,对儿女采取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从不娇惯、从不溺爱、从不搞特殊化。同时,刘少奇在对子女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做到以情动人,以理喻人,情理交融,实现“慈爱不至于姑息,严格不至于伤恩”[5]。父母只讲慈爱而不严加训教,便失去作为尊长的权威;只严加训教而不慈善,则伤害了骨肉相亲相爱之理,只有做到慈与严的结合,关爱与权威的结合,才能形成忠实教人,德厚传家的家训家风。刘少奇“慈严相济”的家庭教育理念值得众多家长学习与借鉴。

刘少奇在培育家风过程中,始终用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全家,坚持教育与引领相统一、做人与做事相统一,不断引导家庭成员立德、立学、立言、立行,形成自立自强、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刘少奇家风中强调的自立自强的思想在今天仍具有积极意义。所谓“自立”,就是树立独立意识,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反对一味的依附顺从;所谓“自强”,就是顽强拼搏,奋发进取,反对自卑自弱、自怨自艾。自立自强的价值在于唤起个体自我意义的觉醒,强调其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要实现“自立自强”状态,需要行为主体用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克服自卑心理,充分发掘其智力优势与客观潜能;克服依附心理,坚持在知行统一中实现心理的锻炼和意志的培养;克服弱者心理,善于并勇于在激烈的竞争中积极进取。因此,自立自强的思想是现代人的生命之本、生存之基、生活之需。当代的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并不是十分乐观,重智育轻德育、重教育轻美育、重养育轻体育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孩子,家长只是一味的依从与宠爱,忘却了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孩子真正的独立与成长。家长们的过分呵护与保护,使得子女成为考试的强者,生活的弱者;家长们过分讲求物质上的满足,使得子女一味追求奢华品味、挥霍浪费;家长们教育方式的“单管不放”,使得子女在成家立业之后仍不能担当起应有的责任与义务。著名作家、思想家茨威格说过:“世界上最辉煌最宏伟的事业就是使个人站起来。”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孩子保持最纯真的心灵、体验最为丰富的感受、感悟最真实的情感、收获最本真地存在,成就最重要的价值,而这一切都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有关系。可见,培养具有独立意识与自立精神的新公民是一个家庭的需要、一个社会的需要,也是一个国家的需要、更是一个民族的需要。

(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公正为民 忠诚担当

刘少奇一贯把自己的子女视为民族与国家的财富,要求子女们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态度,要把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实行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价值原则,刘少奇家风中所蕴含的“公正为民”的精神境界与“忠诚担当”的行为准则,是当今社会道德建设宝贵的思想财富,其中所体现的爱国精神、忧民意识和强国观念对于进一步增强国家向心力与民族凝聚力,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家庭是社会和国家的细胞,家风则是国风的天然基石和集中体现。家风的好坏不仅事关一个家庭的当前和未来,还间接影响到社会。好家风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是社会正能量的重要源头。在中国加速进入城市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进程中,家庭作为个人肉体和心灵港湾的作用未发生根本改变。优良家风传统的传承培育,既是国家社会的责任,也是家庭和个人的使命。然而,在现实家庭教育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在人的主体意识生成的同时,也诱发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倾向,出现了见利忘义、损人利己、诚信缺失、是非善恶不分等价值观扭曲的现象。不少家长向子女朝夕灌输的是成名成家、发家致富等思想,对智力教育与潜能开发十分重视,但对道德伦理、价值判断、理想信念的教育则往往忽视,而涉及到社会、国家、民族的重要议题更是关注得少之又少。立志为民、献身为国似乎只是作为一种政治口号而存在,并没有深刻地浸润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当中,人们往往作為“旁观者”来讨论矛盾与问题,作为“局外人”来思考方法与途径,政治情感的冷漠与理想信仰的缺失成为了普遍的现象。人们渐渐挣脱伦理道德、法定义务、社会与家庭责任的束缚,其情绪变得越来越激进,感觉却变得越来越麻木,心思变得越来越复杂,行为却变得越来越单一。长此下去,势必会影响青年一代民族责任意识的养成和理想信念的确定,这对于家庭、社会和国家来讲都是十分危险的,对此应该予以高度的警惕。

家风实质上是一个家庭内在的精神动力,是生长在其中的每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更是国家的兴衰成败的重要原因。中国式的家庭教育需要重拾“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古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教育理念,将育人与爱国联系起来,以培养具有强烈国家认同感、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认同感的国家公民为使命,引导每一位社会成员以国家整体利益、民族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摒弃个人的狭隘私利,把个人的生命价值与国家民族的命运和前途联系起来,追求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完善;引导每一位从政者树立刚正不阿、仗义执言、为民请命、铁面无私的行政理念,尽其心,勤其业,体察民情,为国担忧,以民族利益、百姓安危为重,以天下为己任,把个人的一切融入社会和民众的需求之中。良好家风的培养、维护与倡导,对维护家庭、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大有裨益。

(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清廉刚正 以身作则

刘少奇时时告诫子女练就坚定的道德信念、不屈的道德意志和高洁的政治良心,正确对待荣辱功名、权位爵禄、富贵贫穷,对自己国家、民族要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始终把国家的尊严和民族的利益置于高于一切的位置。刘少奇认为领导干部需要树立尚廉奉公、公私分明的信念,克制自己的私心私欲,不把公家之物据为己有,既不贪污国家的资财,也不产生侵吞民众利益的意识和观念。为官之人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不受物欲的害累、不为奢靡所蛊惑。

良好的家风即是无声的教育,也是潜在的约束。而败坏的家风则是负面的引导,更是故意的放纵,它会引发腐败蔓延和道德沦丧。在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宏观背景下,由于立法、司法、行政体制改革滞后,权力制衡机制与监督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与作用,我国部分党政机关干部出现了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或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现象:有些党员党性观念日渐淡薄,公仆意识日渐丧失,碍于各种人情世故的纠缠,在私情与公利、人性与党性发生矛盾时,往往给自己开绿灯、找借口,对家属子女不合理的要求百依百顺,对身边人的问题姑息迁就,自觉不自觉地让“党风”给“家风”让道;有的党员不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欲望,在贪婪的物欲、丑陋的情欲、鄙劣的权欲的恶性膨胀下,做了欲望的俘虏、贪婪的傀儡,从而陷入到了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泥坑中無法自拔,并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毒害社会、贻害家人。面对当前腐败现象日趋群体化、公开化、法人化、普遍化的发展态势,除了加大反腐倡廉的力度,加强党纪国法的外部监督与控制之外,我们必须同时强化领导干部行政伦理道德的教育与培养,引导他们崇尚居官克俭的廉洁美德,不为欲役,不思苟取,拒贿不纳,清廉自守,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当今的中国社会,家风建设的重点应当是领导干部家庭的家风建设,它会对于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养成产生重大影响。每一位领导干部应常修为政之德、常怀亲民之心、常存敬畏之念,坚守住做人为官的底线,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正确处理好权与责、名与利、公与私的关系,为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表率。每一位领导干部都需要坚持“为人民谋利益,为人民创业绩”的原则,把个人的价值与人民的利益联系起来,把树立“慎思笃行”家风与树立“臻于至善”的党风联系起来,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每一位领导干部都需要下功夫培养淳朴良好的家风,使家庭成为自己拒腐防变、正德厚生的坚实阵地。自觉养成坚持原则、秉公从政、公正为民的伦理习惯,为建构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行政生态而努力。

参考文献:

〔1〕〔3〕张民,曹志为.一代领袖的家风[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66,63.

〔2〕鲁秋园.红色家训[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98.

〔4〕东义.伟人的家风[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85.

〔5〕翟博,等.中国家训经典[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452.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廉政建设刘少奇
刘少奇与中国共产党
刘少奇在安源过春节
刘少奇:不忘初心 对党忠诚
刘少奇:求真务实,反对形式主义
浅谈财政监督工作思路
樱花系列甜品品牌营销战略关键
浅谈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实践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价值研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