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物措置 画花绘雪——从绘画角度解读《红楼梦》

2015-03-26 04:37
关键词:红楼梦绘画

王 启 敏

(淮南联合大学 文学系,安徽 淮南 232000)



逐物措置画花绘雪
——从绘画角度解读《红楼梦》

王 启 敏

(淮南联合大学 文学系,安徽 淮南 232000)

摘要:《红楼梦》一书与绘画有着多方面的联系。《红楼梦》中重要人物的命运大多在第五回中以图画的形式作了暗示。《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乃曹雪芹“胸中之丘壑”,此园必是在其内心激荡酝酿、精心构造成图画后再落笔写来的。《红楼梦》里绘景绘人往往不事雕琢,几笔简单勾勒就能表现出“天然图画”般的意境美,给略显沉闷的叙述增加一抹亮色和一些趣味。书中还多用画花绘雪法暗中烘托故事。此外,书中不少地方使用了绘画中“逐物措置”的方法,在描绘某些场面时,对其中每一个人物的行动举止均作了合理的安排,整体上给人拥而不挤、散而不乱的画面感。

关键词:红楼梦;逐物措置;画花绘雪;绘画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50410.1443.027.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0 14:43

曹雪芹是天才文学家,在绘画艺术方面也有着极高的修养,这一点从他友人的诗文中约略可知。敦敏《题芹圃画石》云:“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余奋扫如椽笔,写出胸中块磊时。”[1]6张宜泉《题芹溪居士》题记云“其人工诗善画”,该诗中云:“门外山川供绘画,堂前花鸟入吟讴。”[1]8这都说明曹雪芹精于绘画,而且石头画得很好,其画能反映出其人骨鲠的个性,可谓画如其人。据传曹雪芹本人作过《题自画石》诗一首,诗中云:“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2]26此诗如果不是后人附会为曹雪芹所作的话,似乎点出了《红楼梦》的整个故事何以编述在石头上。下文就《红楼梦》与绘画的关系加以分析。

一、海棠春睡图

《红楼梦》第五回中写宝玉倦怠,欲睡中觉,由秦可卿安置他到自己的房间休息。在上房内间,宝玉抬头看见一幅画,故事是“燃藜图”,心中便有些不快。据王嘉《拾遗记》卷六记载,“燃藜图”的故事是类似于“囊萤映雪”般励志读书的。贾宝玉对死读书者向无好感,袭人就曾责备他给读书上进者起“禄蠹”的外号(第十九回)。但当他在秦氏屋里看到壁上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后,便认定说“这里好”。唐伯虎的这幅画在这里出现,可以给读者带来若干启示。

宝玉对这幅图的好感表现了他的个性及喜好,甚至预示了他的人生走向。仅从题名来看,“海棠春睡图”应属“芳气袭人”、香艳诱人的画,充斥着美丽、慵懒、富贵、享乐的气象,此画正是秦可卿精神气质的暗示,刚好也契合宝玉内心香花美人的取向。《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宝玉这样评价海棠:“此花红若脂,弱如扶病,近乎闺阁风度。”他的这种经验也当来自于“海棠春睡图”。故宝玉初见此图,竟有如见故人之感,加上秦氏屋内“甜香袭人”,他顿时“便觉得眼饧骨软”,连说:“这里好,这里好!”宝玉对秦氏屋里前后两幅画的迥然态度,不正说明他“愚顽怕读文章”,暗示将来只能落个“于国于家无望”的结果吗?

另外,这也见证了宝玉对秦氏有着特殊的感情。宝玉再见此画已是在第十一回。宝玉跟凤姐去探望病中的秦氏,“宝玉正把眼瞅着那‘海棠春睡图’……不觉想起在这里睡晌觉时梦到‘太虚幻境’的事来”。再听秦氏说到自己“未必熬得过年去”,“如万箭攒心,那眼泪不知不觉就流下来了”。画里画外的美人都将香消玉殒,面对现实之残酷,偏偏自己又无能为力,这让宝玉悲慨万分。第十三回,当宝玉梦中听闻秦氏已死时,“连忙翻身爬起来,只觉心中似戳了一刀的,不觉‘哇’的一声,直喷出一口血来”。秦氏处事练达有几分似宝钗,精神气质又有几分似黛玉,宝玉对失去秦氏如此悲痛,就自然合理了。

此外,“海棠春睡图”也反映出曹雪芹对唐寅的喜爱。《红楼梦》第二十六回借薛蟠之口,评价唐寅的画“真好的了不得”。唐寅很爱花,有“桃花庵主”的别号,曾与沈周、文征明、徐祯卿唱和,作了30首《落花诗》。《红楼梦》尤其喜欢描写女孩子们在花中自由自在地穿行,反复渲染花开花落的场景,书中又作了那么多的咏花诗,或受到唐寅的影响。俞平伯在20世纪20年代写过《唐六如与林黛玉》一文,举出如下一段文字:“唐子畏居桃花庵。轩前庭半亩,多种牡丹花……至花落,遣小僮一一细拾,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俞平伯据此认为“黛玉葬花”的构思即来源于此[3]198。笔者认为这个观点极有见地。

二、胸中大有丘壑

古人绘画特别强调“胸中有丘壑”。明代唐志契《绘事微言》:“画必须静坐凝思,存想何处是山,何处是水,何处是楼阁寺观、村庄篱落,何处是桥梁人物车舟,然后下笔,则丘壑才新。”[4]152《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乃曹雪芹“胸中之丘壑”,此园子必先在其内心激荡酝酿、构造成图画后再落笔写出来,故其山石树木、楼阁房屋似乎都历历在目。也因其太过逼真,袁枚甚至在《随园诗话》(道光四年刊本)推测云:“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1]13第十七回中,贾政率众清客视察大观园,入门见一带翠嶂,评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众人道:“极是。非胸中大有丘壑,焉能想到这里。”第四十二回中贾母命惜春画大观园的情节安排,显然也是曹雪芹的刻意而为。但大观园是作者“胸中的大丘壑”,仅仅会画“几笔写意”的惜春自然难胜此任,故惜春最终也未能完成此画。可见,作者的真意并不在于让惜春完成大观园的绘画,而是让世人知道大观园实为不可复制的完美图画。宝钗的一番话正道出了曹雪芹这种心境:“如今画这园子,非离了肚子里头有几幅丘壑的,如何成画?这园子却是像画儿一般,山石树木,楼阁房屋,远近疏密,也不多,也不少,恰恰的是这样。你若照样儿往纸上一画,是必不能讨好的。这要看纸的地步远近,该多该少,分主分宾,该添的要添,该藏该减的要藏要减,该露的要露,这一起了稿子,再端详斟酌,方成一幅图样。第二件,这些楼台房舍,是必要界划的。一点儿不留神,栏杆也歪了,柱子也塌了,门窗也倒竖过来,阶砌也离了缝,甚至于桌子挤到墙里去,花盆放在帘子上来,岂不倒成了一张笑‘话’儿了。第三,要插人物,也要有疏密,有高低。衣褶裙带,手指足步,最是要紧;一笔不细,不是肿了手就是瘸了脚,染脸撕发,倒是小事。依我看来竟难的很。”(第四十二回)可见惜春最终未画成大观园,这并非作者的疏漏,而是早就埋下了伏笔。

画大观园实缘起于刘姥姥。大观园在“锦衣纨袴”、“饫甘餍肥”的贾府贵族眼中已是“天上人间诸景备”了,那么对于整日与“蓬牅茅椽,绳床瓦灶”为伴的刘姥姥来说更只能是遥不可及的画境。故当贾母问刘姥姥“这园子好不好”时,刘姥姥嘴里一边念佛,一边说道:“谁知我今儿进这园一瞧,竟比那画儿还强十倍!怎么得有人也照着这个园子画一张,我带了家去,给他们见见,死了也得好处。”(第四十回)刘姥姥为了讨贾母乐,总是夸张地描述在贾府的所见所感,但这里却说的是实话,是作者为惜春画大观园作的引子。

三、天然图画

古人对于绘画极重视表现自然天成,视“自然”为“上品之上”。清代恽敬《与来卿》云:“张彦远名画记曰:‘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而成谨细。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神者为上品之中,妙者为上品之下,精者为中品之上,谨而细者为中品之中。’”[5]303

贾宝玉厌恶“人力造作”,推崇自然之趣,喜欢“天然图画”。《红楼梦》第十七回,贾政等人察看大观园,步入茆堂,见里面“纸窗木榻”,一洗富贵气象,贾政赞此处有“清幽气象”。宝玉却道:“此处置一田庄,分明是人力造作成的:远无邻村,近不负郭,背山山无脉,临水水无源,高无隐寺之塔,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怎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虽种竹引泉,亦不伤穿凿。古人云‘天然图画’四字,正畏非其地而强为其地,非其山而强为其山,即百般精巧,终不相宜……”对此,王梦阮《红楼梦索隐》云:“筑豳风堂以观稼,是帝王重农思想。华屋中忽别开生面,半村榆柳,一带茅茨,初看自饶雅兴,然失却天然,终无深趣。”[6]207王氏的观点乃是从宝玉话中引出。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绘景绘人往往不事雕琢,几笔简单勾勒就能表现出“天然图画”般的意境美,传神地表现出人物彼时的心境,做到了画境与意境的统一。第五十八回,宝玉去瞧黛玉,“从沁芳桥一带堤上走来。只见柳垂金线,桃吐丹霞,山石之后,一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上面已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正悲叹时,忽有一个雀儿飞来,落于枝上乱啼”。宝玉见此情景,联想到黛玉生病,邢岫烟择婿,再几年,邢岫烟也不免“乌发如银,红颜似缟”了,人生有限,天地无情,不免产生一种孤独感和幻灭感。同样的描写也见于第七十八回,宝玉去寻黛玉不着,听说宝钗搬出蘅芜苑,“怔了半天,因看着那院中的香藤异蔓,仍是翠翠青青,忽比昨日好似改作凄凉了一般……又见门外的一条翠樾埭上也半日无人来往……又俯身看那埭下之水,仍是溶溶脉脉的流将过去”!眼前的一番萧瑟情景,又与去了司棋、入画、芳官等5人,死了晴雯,宝钗搬离等联系起来,宝玉不由得感叹:“大约园中之人不久都要散了。”画境透视出人物的心境,凄凉的藤蔓、寂寥的翠樾埭、脉脉的流水,很容易让人体会到宝玉“绝望又找不到出路,一种孤独感和人生转瞬即逝的破灭感,透着诗人的气质,散发出感伤的气息”。[7]364

四、画花绘雪

清代哈斯宝《〈新译红楼梦〉回批》第三十七回批语:“作画之人虽能绘花,却画不出花香,故在花旁画蝴蝶飞舞,以示花香。这不是画蝴蝶,乃是画花。虽能画雪,但画不出雪寒,所以要画个雪中烤火的人,以示其寒。这不是画火,仍就是画雪。本书多用此法暗中烘托故事,读者应细想。”[4]119

《红楼梦》中多使用这种“画花绘雪”的手法。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宝钗“刚要寻别的姊妹去,忽见面前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将欲过河去了。”此处闲书一笔,表面写蝴蝶蹁跹飞舞,实为显示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之外淳朴率真的一面。故脂批(甲戌本)云:“可是一味知书识礼女夫子行止?写宝钗无不相宜。”[8]424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可视作“海棠春睡图”画境的再现,是“画花绘雪”手法的典型之处:“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磴子上,业经香梦沈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的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香梦成酣,落英满身,红香散乱,蜂蝶嘤嗡,好一幅美人春睡图。作者在此处显然用了略带夸张的写法,写芍药花、蜜蜂、蝴蝶,以及一群姑娘围观,最终目的都是烘托出湘云如画般的美丽。

五、逐物措置

清代方薰《山静居画论》:“画境异乎诗境,诗题中不关主意者,一二字点过。图画中具名者必逐物措置,惟诗有不能状之类,则画能见之。”[9]118所谓“逐物措置”,说的是画家对画里的每一物每一处都要精心构思,然后落笔成形,不可含糊敷衍。《红楼梦》中的许多场景也使用了这一方法。作者在叙写某些场面时,往往不分主次,对每一个人物行动举止均作了合理的空间安排,给人拥而不挤、散而不乱的画面感。如第四十回,贾母宴请刘姥姥,在饭桌上引发的笑场,就运用了“错位”的手法,增强了画面感,无怪乎刻薄的林黛玉就曾建议把这场饭局画成图画,定名《携蝗大嚼图》。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写宝玉与众女孩子们吃螃蟹间隙动中取静的场景:“黛玉因不大吃酒,又不吃螃蟹,自命人掇了一个绣墩,倚栏坐着,拿着钓杆钓鱼。宝钗手里拿着一枝桂花,玩了一回,俯在窗槛上,掐了桂蕊,掷在水面,引的游鱼浮上来唼喋。湘云出一回神,又让一回袭人等,又招呼山坡下的众人只管放量吃。探春和李纨惜春正立在垂柳阴中看鸥鹭。迎春又独在花阴下,拿着个花针儿穿茉莉花。宝玉又看了一回黛玉钓鱼;一回又俯在宝钗傍边说笑两句;一回又看袭人等吃螃蟹,自己也陪他喝两口酒,袭人又剥一壳肉给他吃。”黛玉倚栏钓鱼,宝钗玩花掷蕊,湘云独自出神,迎春花下穿茉莉,探春、惜春、李纨柳下看鸥鹭的描写,可谓“绝妙一幅‘仕女图’”!前人有评曰:“描写众人情态参差错落,使阅者应接不暇,若仇十洲之《百美图》,转嫌肖形而不克肖神。”[10]367脂批(己卯本)云:“看他各人各式,亦如画家有孤耸独出,有攒三聚五,疏疏密密,直是一幅‘百美图’。”[11]845

又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之后,“宝钗等吃过点心,大家也有坐的,也有立的,也有在外观花的,也有倚栏看鱼的,各自取便,说笑不一。探春便和宝琴下棋,宝钗岫烟观局。黛玉和宝玉在一簇花下唧唧哝哝,不知说些什么”。类似的手法造成了“集艳图”的效果。大观园里的每个女孩子都是美丽的,散发着青春的气息。她们在一起构成了曹雪芹心目中大观园的“集艳图”。

《红楼梦》像是一轴渐次展开的画卷,身为画家

的曹雪芹以如椽之笔,细细描画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勾勒人物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画的境界在书中不断出现,避免了冗长叙事的单调,增加了趣味性,甚至可以说绘画(或与绘画有关的事件)是推动全书情节进展不可或缺的部分。此外,作者还多次借书中人物之口,阐述对绘画的理解,这是了解曹雪芹画学思想的宝贵资料。故此,读者若能从绘画角度用心来阅读《红楼梦》,应该不难体会出其中蕴含的“画意”。

参考文献:

[1]一粟.红楼梦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64.

[2]吴恩裕.曹雪芹丛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俞平伯.红楼梦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4]胡经之.中国古典文艺学丛编(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胡经之.中国古典文艺学丛编(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6]曹雪芹,高鹗,王梦阮,等.红楼梦索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7]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8]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9]胡经之.中国古典文艺学丛编(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10]曹雪芹,高鹗.红楼梦鉴赏珍藏本[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1.

[11]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己卯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白晨)

Interpretation ofADreaminRedMansion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ainting

WANG Qi-min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Huainan Union University,Huainan,Anhui 232000,China)

Abstract:A Dream in Red Mansions has various links with paintings.The fat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igures in the book was hinted in the form of pictures in the Fifth Chapter.Daguanuan is“Cao Xue-qin’s gully”in his heart,and it must be brewed first,and then drawn in his mind,and finally written by him.His descriptions of scenery and figures are natural paintings without any polish and show the beauty of artistic mood,which adds some bright color and interest to the slightly tedious narration.In the book,the description of flowers and snow is more used to set the story off.In addition, in depicting some occasions,everyone’s behavior is arranged properly,which presents pictures that are not crowded and scattered as a whole.

Key words:A Dream in Red Mansions;proper arrangement;description of flowers and snow;paintings

中图分类号:I 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62X(2015)02-0001-04

作者简介:王启敏(1971-),男,安徽怀远人,淮南联合大学文学系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汉魏六朝文学。

收稿日期:20141224

猜你喜欢
红楼梦绘画
《红楼梦》处处都是慈悲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别样解读《红楼梦》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