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政权,姜 奎
●民族传统体育●
独竹漂运动的文化特征分析
白政权,姜 奎
我国幅员辽阔,少数民族众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少数民族兄弟同胞靠着坚强的意志、不屈不饶的精神与聪明才智,创造出了众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1]。本文以贵州省特有的民俗民间体育项目独竹漂运动为研究对象,以项目的发展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视角,对独竹漂运动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细致的整理、分析与归纳。
1.1 传统文化的政策支持
独竹漂是一项水上运动,它诞生于西南边陲的贵州大山之中,位于贵州赤水河流域的一种民间绝技,起初是赤水河两岸先民的水上运载工具,供人们与外界沟通所用,也是当时与外界沟通的唯一媒介,这一交通工具加快了两岸百姓生产生活的进步与发展。独竹漂作为水上的一种运动,运动者赤足立于一根笔直长约8m的楠竹上,手持一根长约4m的班竹,左右交替划水,可进行前后、转弯等自如的动作。独竹漂是一项具有健身特点的水上体育技能项目,具有极强的娱乐性、观赏性、表演性和竞技性。为了更好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2009年独竹漂被列为贵州省省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贵州省体育局和省民委组织省内有关专家对有“一苇渡江”之妙的独竹漂进行挖掘、整理、提升,不断完善了《独竹漂竞赛规则》,正式向国家民委和国家体育总局申报。
经过专家座谈、鉴定和实地考察,并举办全国培训班和邀请赛,最终通过将独竹漂项目列入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2006年1月16日,国家民委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文件中指出,各相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开展在社会当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要积极挖掘、整理、提升和推广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体育项目,并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建立传统项目活动基地,为此项目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从而更好的宣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等各方面的工作。2011年2月15日,在《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的文件中指出要壮大全民健身服务业。为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优秀文化,增强少数民族人民体质,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宏伟目标。
1.2 独具文化特色的“独竹漂”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深情于这片土地的先民们,以山的雄伟、水的毓秀,在劳动中获取智慧,历经亘古而不朽,传承千年而依然、探寻和创造演绎了独竹漂文化的古老神话和传奇。独竹漂是一项具有健身特点的水上体育技能项目,具有健身性、娱乐性、群众性、观赏性和竞技性于一体,表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可以进行精湛的技艺表演,又可以进行竞速比赛,同时也是当地老百姓的交通工具,可以载人载物。适合单人、双人和团体等多种表演形式。独竹漂以它独有的魅力展现了先民的智慧结晶和民族风姿,成为一项传统民间体育项目,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对于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一步加强各民族团结与边疆稳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3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党和政府正在“文化强国”的战略下吹响文化复兴的号角[2]。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迅速,在各地定期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系列现实问题。在国家政策之下,参与独竹漂运动的人数逐步增加,并对独竹漂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如今独竹漂运动受到多方面的强烈冲击,得不到很好的普及,导致了独竹漂运动传承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调查研究独竹漂运动的发展历程、特征、功能、价值等方面的内容,认识到独竹漂运动自身存在的缺陷。
1.4 独竹漂发源地的实地考察
通过翻阅一系列相关独竹漂文献,如《贵州赤水独竹漂的历史渊源于功能价值》、《贵州独竹漂运动的形成、演进与发展对策研究——以贵州赤水开展独竹漂运动为例》、《苗族“独竹漂”传统体育文化探源》、《妙哉独竹漂》、《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以“独竹漂”为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竹漂运动发展研究》、《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独竹漂”运动发展现状的研究》等,这些文献当中都提到关于独竹漂历史渊源,认为独竹漂起源于遵义赤水河流域。通过实地调查,并对比分析这些开展地域,比较之后发现红花岗区开展得比较好,参与人数比较多,并且参与人群来自于不同层次等等。此地域有利于全面掌握独竹漂运动的相关资料,选择该地点具有更好的代表性,因此选择遵义市红花岗区作为最终研究地点。
经过实地调查后发现,独竹漂运动确实能反应古时人们的聪明才智,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下发动脑筋找到生存的方式去适应自然环境,智慧结晶层层积淀,不但能满足生产和经济的需要,而且还能满足生活中身心修养的需求。经过了数千年仍没灭绝,可想而知,具有多么顽强的生命力,有着多么丰厚的文化内涵。笔者亲身下水体验,掉水是常事,还会有生命危险。如果平衡性不好,根本在漂上立不住脚,由于楠竹是圆的,站在上面只有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上下配合好,才能控制住脚下的楠竹不来回转动。光站在上面还不行,手里还要拿着一根斑竹左右划水;更不用说在上面表演了。既学会了游泳,又学会了独竹漂这项技能,两全其美。独竹漂运动具有很好的功能和价值,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有必要在贵州省成立一个传习所对其文化内涵的挖掘、理论和技术创新进行研究,使更多的人们了解和学习独竹漂这项运动,使之发扬光大。从而达到了更好的宣传、保护和传承。
2.1 生态环境
贵州地处喀斯特地区,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导致了赤水河流域两岸高山耸立、险滩急流、河谷深切、森林茂密等;地形地貌复杂,水流湍急、河谷较宽给当地百姓通行带来极大不便。加上交通落后,人们不能与外界沟通交流,过着世外桃源生活,于是就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民族传统文化,形成了开放的性格、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优良品格。由于交通闭塞、教育、科学技术、卫生医疗等都很滞后,信息流通也慢,除了先人遗留的一些娱乐活动外,没有其它娱乐活动引入。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生存的实践体验当中演变出了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娱人娱乐的活动形式,具有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其特点与当地的民风民俗、环境条件、生活背景、生产生活有高度的适应性。长期的发展演变就成为了现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永乐四年,朝廷为改建和扩建皇宫大殿等,需要大量的皇木,当时赤水河、习水河流域地处封闭的大山间,交通不便,只能依靠水路运输,在运皇木期间掌握了独木漂这项技能,由于当地盛产楠竹,楠竹漂浮力较大,于是就将楠竹代替了楠木,此后独竹漂就诞生了,这与当时的地理环境、社会生存条件是紧密相连。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独竹漂运动的器具也发生了演变,当初是用楠竹作为器具,现在已改用玻璃钢圆管替代楠竹,不再是人们的生产方式,较成熟的技能已把它作为表演和竞赛项目的主流方式,这为独竹漂运动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客观认识。
2.2 资源环境
赤水河谷,地处北温带、属亚热带湿润气候。这里物华天宝、山川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因其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楠竹便扎根于这片多情的土地。赤水境内遍布竹林,曾经获得“中国十大竹乡”声誉,拥有竹海国家森林公园。人们都知道,任何一种文化形态的创造和产生,不能脱离人与自然和社会的联系,其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及人文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勤劳智慧的当地百姓,与竹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依山傍水、山水人家以竹为业劳作,以竹为业生活。赤水两岸的先民们整日在赤水河上来回穿梭,从很小的时候就掌握了独竹漂这项绝技,随着时间的推移,掌握这项绝技人越来越多,队伍越来越大。到了后期,逐渐蔓延到周边地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赤水的交通逐步发达,与外界沟通交流加强,独竹漂这项运动遍及到县和市,甚至到省,参与此项运动的人越来越多。作为民族文化的外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仍在漂舞,是当地百姓的骄傲,生长在赤水,发展在民间,拓展在遵义,飘动在贵州。正是它的价值和作用,至今仍在贵州世代相传。
2.3 人文环境
“1998年,赤水复兴马鞍山发觉汉晋时期的古崖墓群中,有一座墓穴的石棺壁上,发现一幅一人手上持竹竿立于一竹舟上运动的石刻图案。”经专家考证,此幅图就是反应了在那时就已经有人把楠竹作为水上的交通工具了。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孕育在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和社会前进中,各少数民族有着各自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在狭小的生活空间。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节日举办的隆重度越来越浓,形式各异、内容丰富多彩、纷繁复杂,如端午节、国庆节等,逐渐在各大庆典活动中登台表演,如酒博会、茶博会、展览会等,省市举办的一些表演赛和民运会,紧随着国家举行的全国民运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进行现代转型和变革,而且规模一届比一届大,内容一届比一届丰富,展现出民族文化五彩斑斓。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无不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体现了以人为主体的特点全面发展。普及和推广给以很好的舞台,从中获得了娱乐健身、劳动丰收庆典等,不断丰富了物质和精神文化,体验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这就是人的理想生活空间。彰显现出自身的特色文化价值,才有利于民族文化的更好传承,增强区域的民族团结和友谊,同时给民族文化注入活力。
3.1 “和谐”的文化特征
独竹漂运动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协调统一的文化特征,十分注重人的身心并育,身体的获得都与心理紧密相连。追求身心合一、身手相随、上下肢体协调配合及全面发展身体各系统的机能同时,还要求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等身心全面发展,即力求面对环境的变化有个稳定的心态,所做的动作能与周围的情境相融合。独竹漂运动侧重在和谐中求得自我展示,在内心中获得神韵,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融洽。赤水河流域两岸的苗汉同胞们为适应高原山区环境,而演化出来的独竹漂运动,用它作为与人沟通交流、娱乐等的媒介,点然了人们的生命活力,并同人们积极向上进取拼搏的精神融为一体。通过独竹漂运动可以看出人们为克服高原山区环境的强有的力量和勇气,体现了人类活动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这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3.2 “生态与自然”的文化特征
由于赤水河流域阳光充足、干湿分明、雨量充沛、温度适宜,常年温差不大,正适合于楠竹、毛竹的生长;赤水自古森林茂盛、植物旺盛、有山有水、生态良好、景色宜人,非常适合于人类居住。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常年与竹为伴,吃、喝、住、行无不用到竹子,竹子刚刚长出鲜内竹芽可以食用,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名贵菜肴,目前餐桌上竹笋也是一道菜肴。等竹子长成材后,可以用来做厨房里的各种工具,如勺子、筷子、水桶、芘子等;还可以制成竹笼养鸟、圈养家禽,还有一些生产工具,包括住的房子,都是用竹子搭建而成,还有供人们休息的床,到目前仍在使用。还可以作为水上交通工具,因为水资源丰富,人们在河里打捞用的渔具。无处不现眼,益处不尽,给人们带来了极大方便。取之于地,用之于地。这些都来源于自然生态的竹子,保存了数千年来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为人类保留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3.3 体现了“多元文化”的特征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在推陈出新。体育文化的发展要注重时代性,跟着时代潮流前行,只要不偏离体育文化发展的主体地位,广泛吸收各种体育文化的优良成果,才能使独竹漂运动体育文化发展得更为鲜明。
原始的独竹漂就是一种水上运载工具,随着人们的文化不断交流,人们的智慧不断丰富,在掌握基本划的动作的基础上,不断的吸收外来体育文化。如将独竹漂与龙舟文化相结合,喜庆欢乐,在一龙珠绣球的引领下,独竹漂演员头顶龙身,双手划篙,篙如龙张牙舞爪,江面水花四溅,在江中翻腾飞舞,气氛热烈。美轮美奂的水上婚礼,是水上独竹漂艺术,加上现代时尚元素的节目。一对新人站立独竹携手并肩宛如七仙女与董永脚踏蓝天倒影的七彩祥云载歌载舞;又似牛郎织女恩恩爱爱从天河飘然而至。如梦如幻的水上民族舞蹈,划着独竹在水上表演《荷花舞》、《彩扇舞》等经典民族舞蹈。视觉盛宴的竹漂技艺展示,如漂上表演武术里的拔刀弄剑、朝天蹬、劈叉等,体操项目里的倒立、侧手翻、燕式平衡等,无不惊险灵动。经过实践的提炼,增加了队伍编花、编队等民族文化创新内容,有时根据不同的场景编出不同的图案,有时还要将大型道具和表演内容融入其中,提升了活动的内容,彰显了“独竹漂”的魅力。
一项理论的提出必须具备一定的可行性才能运用到实践[3]。独竹漂运动作为一项贵州独有民族民间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多元一体的特色文化,它的功能和价值等的文化内涵逐渐被挖掘,在群众体育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一定的发展规模。面向体育事业的需要,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要与现代体育积极的融合,不断的继承和创新,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是它自身建设和内在的要求。走科学化、竞技化、产业化的道路,加大社会化力度,是独竹漂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要突出独竹漂运动的表演性、娱乐性、观赏性、运动性、健身性、游泳和竹漂同时掌握的特点,多举办独竹漂比赛活动的同时,还要加强与其它民族民间的文化活动的结合;要建立以独竹漂运动的文化为主体、活动为载体的发展模式;积极在高校学生和青少年当中来培养和发展。
加强市场的开发,转变观念,要积极与各级政府和社会外界联系合作,充分利用好经济、文化、政治等属性,与当地的旅游、地方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等结合起来,树立独竹漂文化的品牌,建立以竞赛为主体、表演和活动为辅助、相关的产业化开发发展模式。加强独竹漂运动的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建立相关的保护和办法,来推动独竹漂运动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
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下,尽量介入多的媒体来宣传,同时政策上的倾斜和更多的经费来扶持,规范化组织管理,制定相关的制度,加强自身建设,多建基地和协会,体育局、民委部门要不断完善竞赛规则,理论研究有待加强。就目前现在这个社会情况,要以保留民族民间的文化形式来发展。建议在贵州省体育局下设一个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传习所,专门研究不同少数民族的传承和保留等的研究机构,供人们了解和学习,使之发扬光大。建议健全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体系,提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意识[4]。
[1]姜 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化与弱竞技化研究——以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12(11).
[2]白晋湘.“文化强国”视野下民族传统体育公共服务职能强化与现代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11).
[3]姜 奎.体育运动速度素质的反传统训练法[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6).
[4]姜 奎.布朗族体育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4(4).
Alone the Bamboo Drift Motion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BAIZhengquan,JIANG Kui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对独竹漂运动进行研究,运用逻辑分析法总结该项运动的文化特征。独竹漂运动在群众体育当中不断实现它的多元文化功能和价值。与现代体育积极的融合,不断继承和创新,走科学化、竞技化、产业化的道路,加大社会力度才是可持续的发展方向。
贵州省;独竹漂运动;文化特征
Through the literaturematerialmethod,field surveymethod has carried on the research to the sport,using logical analysis summarizes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ort,to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of the sport.
Guizhou Province;bamboo drifting alone;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G861
A
1003-983X(2015)03-0266-03
2015-01-11
白政权(1987-),男,河南商丘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昭通体育运动学校训练处,云南 昭通657000 Training Department,Zhaotong Sports School, Zhaotong Yunnan,6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