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康复期患者心理治疗前后人格变化分析

2015-03-26 00:25
当代医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癔症心理治疗精神病

季 玫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康复期患者心理治疗前后人格变化分析

季 玫

目的 探究精神分裂症以及抑郁症患者在康复期采用心理治疗人格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40例精神分裂症和30例抑郁症康复期的患者进行治疗和研究,治疗前后选择明尼苏达多相的个性测查表给予测查分析。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疑病症的分值为(57.81±9.76)分,治疗后为(49.28±10.19)分,抑郁症患者,治疗前疑病症的分值为(63.38±9.51)分,治疗后为(52.65±12.21)分,患者治疗后疑病症、癔症、精神病态、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社会内向都得到明显的恢复,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在康复期给予心理治疗后,人格情况可得到明显改善,效果显著。

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心理治疗

在临床上,精神病的发病原因并不明确,但很多患者在某些人格上出现发病,或者因为多年的反复发病,而出现某种病态人格,都对预后有严重的不良影响[1]。所以,精神病患者若在治疗中没有人格的改变,即使在住院治疗后身体达到痊愈后依然容易出现病情复发等情况,但若能使患者转变人格,就能够预防患者的病情复发,促进身体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2]。因此在对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处于康复期的患者,除了给予药物治疗,还要给予相应的心理治疗,有利于患者身体和精神上的康复[3]。选取40例精神分裂症和30例抑郁症康复期的患者进行治疗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山东省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2012年

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0例精神分裂症和30例抑郁症康复期的患者进行治疗和研究,4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男16例,女24例,年龄21~62岁,平均年龄(41.72±6.73)岁,5例患者不足30岁,所占比例为12.5%,21例患者为31~40岁,所占比例为52.5%,11例患者为41~50岁,所占比例为27.5%,3例患者大于50岁,所占比例为7.5%。文化水平:4例患者为小学,13例患者为中学,18例患者为中专,5例患者为大专及以上。30例抑郁症患者,男11例,女19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2.37±6.62)岁,3例患者不足30岁,所占比例为10.0%,14例患者为31~40岁,所占比例为46.7%,8例患者为41~50岁,所占比例为26.7%,5例患者大于50岁,所占比例为16.7%。文化水平:3例患者为小学,7例患者为中学,14例患者为中专,6例患者为大专及以上。2组患者身体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首先对抑郁症患者和分裂症患者给予原抗精神病的药物治疗,并配合相应心理行为的治疗。在心理治疗中主要采用改良森田的治疗方法,以及集体心理和认知心理的治疗[4]。对经典森田疗法给予改良,省略卧床期、轻作业和重作业期,使患者直接进入社会实践期[5]。并选择中国式的名言、谚语、寓言故事和古训等,代替部分的森田用语,使患者更好的接受相关治疗,并启发患者,使其提高领悟,避免因文化差异导致疗效低下。同时给予联合集体的心理治疗,也就是心理剧治疗、集体行为的治疗、交互作用分析集体的治疗,合理情绪的机体治疗等,使患者在社会实践中来改变自己行为,治疗过程中集体成员可共同讨论自己关心的相应问题,并观察、分析他人和自己行为与心理上的反应,从而较大程度上改善自己的行为。

1.3 量表评定 专业的心理测验师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和治疗后人格情况的测定,采用MMPI的测查,进行3个效度量表以及10各临床量表的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正态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疑病症的分值为(57.81±9.76)分,治疗后为(49.28±10.19)分;癔症治疗前为(59.46±11.71)分,治疗后为(53.49±11.59)分,精神病态治疗前为(58.92±10.61)分,治疗后(52.46±11.42)分;神经衰弱治疗前(58.12±9.63)分,治疗后为(51.70±14.91)分;精神分裂为(60.51±11.73)分,治疗后为(52.43±12.34)分;社会内向(48.62±10.64)分,治疗后为(44.12±12.61)分。抑郁症患者,治疗前疑病症的分值为(63.38±9.51)分,治疗后为(52.65±12.21)分;癔症治疗前为(69.23±11.51)分,治疗后为(59.73±16.01)分,精神病态治疗前为(62.89±10.66)分,治疗后(51.37±11.11)分;神经衰弱治疗前(62.61±9.48)分,治疗后为(52.16±12.51)分;精神分裂为(60.53±10.28)分,治疗后为(51.02±12.08)分;社会内向(55.09±14.59)分,治疗后为(44.45±12.88)分。患者治疗后疑病症、癔症、精神病态、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社会内向都得到明显的恢复,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为重性的精神病,病因不明确,患者的思维、感知觉、行为和情感等多方面出现障碍和不协调的精神障碍,其智能和意识基本正常,少数患者也可能在发病过程中认知功能受到损害[6]。其病程迁延,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很多患者会在病程中加重并恶化病情,有些患者出现精神残疾和精神衰退等情况,但也有患者通过相应治疗后达到基本痊愈或者痊愈的状态[7]。抑郁症患者主要的特征为心境低落,较为显著且持久,情绪消沉、自卑抑郁、悲观厌世,严重者还会有企图自杀的行为[8]。还有患者会有运动性的激越以及明显焦虑,病情严重者有妄想、幻觉等症状,而且每次发病会持续2周以上。患者通过心理治疗后疑病症、癔症、精神病态、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社会内向都得到明显的恢复,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在康复期给予心理治疗后,人格情况可得到明显改善,效果显著。

[1] 唐全胜,郝伟,郁缪宇,等.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患者改良森田治疗前后人格特征的变化[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15(2):271-272.

[2] 唐全胜.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康复期患者心理治疗前后人格特征变化[J].广西医学,2010,23(8):902-904.

[3] 唐全胜,孔莉红.康复期抑郁症患者心理治疗前后人格特征的变化特点[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2012,3(31):124-128.

[4] 周爱霞,曲琳莉.综合性心理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影响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1,27(10):1199,1260.

[5] 薛昀赟.精神分裂症和精神病性抑郁症患者感觉运动门控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

[6] 唐全胜,周志年,蒋春雷,等.改良森田疗法对康复期精神病性障碍患者人格的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1,9(1):175-182.

[7] 唐全胜,郝伟,郁缪宇,等.康复期精神分裂症与抑郁症患者改良森田治疗前后人格特征的变化[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12(2):175-179.

[8] 孙国胜,高春强,黄云华,等.针对性健康教育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的作用[J].当代医学,2012,18(1):2-4.

10.3969/j.issn.1009-4393.2015.10.022

山东 262400 山东省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季玫)

猜你喜欢
癔症心理治疗精神病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精神病
一场聚会引发的癔症
都有精神病
浅析壮族巫医治病中的心理治疗作用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采用精神护理与心理治疗干预的效果观察
职院学生癔症性晕厥临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