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300000)
随着一系列财务舞弊事件的爆发,各国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2002年美国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和2008年我国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均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公司内部控制问题的高度关注。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其中内部控制质量与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间的影响关系则是这一新兴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而我国正处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改革阶段,执行新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成本效益也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一个设计健全、执行有力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地抑制公司管理层的盈余管理行为。而在一个弱的内部控制环境中,势必降低盈余质量。内部控制缺陷作为内部控制最严重的问题,相对于其他内部控制问题,对公司盈余质量的影响更大。内部控制缺陷通过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披露会使投资者了解到公司内部控制的状况,并向投资者传递了公司财务报告不真实可靠、经营管理将面临较大风险的信号,进而会影响投资者对公司的风险评估。在资本市场上,信息使用者对客观、真实及可靠的内部控制信息的需求,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根本动力。内部控制的披露现状使得学者们从上市公司披露的相关信息中度量内部控制质量变得不可行。
权益资本成本,宏观层面上反映了一国资本市场的融资效率,微观层面上是企业管理层筛选投资方案的重要指标。我国对权益资本成本影响因素的研究起步较晚,最初对该问题的研究也是参考国外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讨论β系数、账面市值比、行业特征等因素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近年来,对权益资本成本影响因素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到信息不对称性、会计盈余质量、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因素。
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和研究,笔者归纳总结了学者们对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盈余质量和权益资本成本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且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本文旨在回顾与分析以往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后提出现有研究的不足,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方向。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质量的关系作为学者研究的重点,在此方面的研究可谓成果颇多。在SOX法案之前,Hermanson(2000)等发现投资者相信内部控制可以提高管理层的决策有效性,而且对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自愿披露的公司更倾向去完善内部控制。随着SOX法案的生效,从根本上改变了关于内部控制的相关研究的方向。Chan等(2005)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披露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的公众公司,相对于其他“干净的”公司有更高的盈余管理程度和更低的投资回报。Doyle等(2005)采用抽样调查法发现内部控制是盈余质量的一个驱动因素。Bryan和Lillen(2005)发现那些披露了实质性缺陷的公众公司的平均规模和盈利能力与他们所在行业应有的水平不匹配。Doyle、Ge和Mevay(2006)的研究结果证实了那些规模小、经营时间短、业务复杂、发展速度快、财务状况糟糕的公司更有可能披露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同时还发现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与没有转化为现金流量的盈余估计之间存在相关性。Bedard(2006)的研究说明管理层主动披露的内控缺陷问题更加严重。Doyle等(2007)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与较低的应计质量呈正相关关系。Ashbaugh等(2008)研究结果显示好的内部控制会带来高的应计质量,在没有内控缺陷时财务报告更加可靠。Chan(2008)检验了404条款下披露内控缺陷的公司确实有更高的正向可操控应计和可操控应计绝对值,发现报告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比未报告的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更高。Asllbau-skaeta1(2008)发现对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整改的公司比没有整改的公司具有更高的盈余质量。Amd Beatty(2010)发现内部控制监管提高了信息质量。
陈共荣与刘燕 (2007)考察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越充分,年报披露日前后的累积超额收益越显著为正。张国清(2008)研究结果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并没有伴随高质量的盈余,内部控制质量得到改善并没有伴随盈余质量的提升。冯建和蔡丛光(2008)发现充分的内控信息披露具有正面的信息含量,会对公司股价造成正向影响,而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对股价影响较弱。肖珉(2008)利用典型事件和横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认为在投资者保护法律实施较好的地区,上市公司具备较低的权益资本成本。而张国清(2008)研究中实证检验发现内部控制质量对7种指标度量的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均不显著。
杨有红和陈凌云 (2009)统计报告认为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自我评价可以释放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信息,有助于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黄寿昌、李芸达和陈圣飞(2010)考察结果发现内部控制报告的自愿披露确实降低了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张龙平、王军只和张军(2010)研究发现首次执行内控审计的公司在其审计行为发生的当年会计盈余质量会有提高。张龙平等(2010)发现内部控制鉴证提升了公司会计盈余质量。方红星、金玉娜(2011)的研究表明: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够有效抑制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除操控性酌量费用以外)。高敬忠、周晓苏、王英允(2011)研究表明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的增加,管理层采取的盈余预告精确性提高,及时性也增强。宋宝、刘佳(2012)通过实证结论显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赖文海(2013)提出设计完善、执行有力的内部控制是财务报告可靠性的有效保证;而且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能够改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提高盈余质量。
对于此方面,国外研究大多集中于内部控制缺陷和问题的披露(即负面信息披露)对权益资本成本是否存在负面影响,但研究结论并不完全一致。
Richardson和 Welker(2001)研究发现财务信息披露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而社会信息披露会导致融资成本的上升。Botosan&Plumlee(2002)发现随着年度报告披露内容的增加,权益资本成本呈现出降低的趋势,而披露次数的增加会导致权益资本成本升高。Ashbaugh等(2007)研究结果表明最不可能存在缺陷的公司在披露内控缺陷后会有更高的资本成本的增加。Ogneva等(2007)发现当控制了与内控缺陷相关的公司特征变量和分析师预测偏差后,公司是否披露内控缺陷与权益资本成本无关。Ogneva et al.(2007)发现与未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控制样本公司相比,内部控制缺陷公司有更高的权益资本成本。Beneish et al.(2008)研究发现市场对前者有显著的负向反应,随后更长窗口的非正常收益检验表明这种负向市场反应具有一定的长期效应。Beneish等(2008)发现302条款下披露内控缺陷的公司经历了显著的负向异常回报率,权益资本成本也异常增加,而404条款下披露内控缺陷公司的没有发生这类反应。Ashbaugh-Skaife等(2009)研究得到结论:初次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其权益资本成本将面临较大幅度的增加,而在此之后如果其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得到改善,权益资本成本也会随之降低。Cassell et al.(2011)检验了在披露正面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前提下,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与公司资本成本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已有的理论和经验研究表明,依靠外部融资的企业更可能采取更高水平的披露决策,并且披露水平越高融资成本越低,信息披露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汪炜和蒋高峰(2004)研究发现,在控制公司资产规模和财务杠杆比率的条件下,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黄娟娟、肖珉(2006)发现,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与其权益资本成本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吴益兵(2009)初步得出了内部控制鉴证信息能够降低企业资本成本的结论,但由于其仅仅使用一年的数据为样本,且权益资本成本求解中存在对公式理解的某些偏差,故其结论尚难令人信服。
王炜、蒋高峰(2004)认为在控制了公司规模与财务风险变量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降低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Francis et al.(2004,2005)发现较低盈余质量会增加资本成本。同样也有研究考察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与公司特征及公司风险水平的关系。
曾颖、陆正飞(2006)分别以披露总体质量与盈余披露质量指标反映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研究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会对其股权融资成本产生积极影响。李刚、张伟和王艳艳(2008)研究结果表明,除盈余的持续性外,应计质量、可预测性、平滑度、价值相关性、及时性、稳健性等都与权益资本成本呈负相关关系。Baginski和Rakow(2009)充分考虑了盈余预告的存在与否,数量及准确性,认为无论哪个变量的提高都将带来权益资本成本的下降。K.C.Rakow(2010)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研究权益资本成本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认为管理层盈余预告的精确度、预告态度、信息含量、预告期间等都会对权益资本成本产生影响。孙文娟(2011)发现:企业内部控制报告的披露未对权益资本成本产生影响,而企业内部控制报告的披露也未对盈余质量产生影响。王敏(2011)实证研究得到结论:在法律环境好的地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才有助于降低权益资本成本。施继坤、方红星、张广宝(2011)研究发现:上市公司披露的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信息能够发挥信号功能,出具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审计师声誉越高,权益资本成本越低。闫志刚(2012)认为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直接降低了企业的经营管理风险,使企业的权益资本成本下降。何苦、苗艽(2012)发现高质量的外部审计可以起到降低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作用。较国企而言,审计质量对非国有企业发挥的作用更大。施继坤(2012)研究发现:审计师声誉在一定程度上为上市公司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信息能够发挥信号功能提供了保证。谢畅(2013)研究发现无论是公司自愿披露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报告还是聘请审计师审计并披露的鉴定报告都不能显著影响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马晓睿(2013)认为乐观积极且准确的盈余预告有助于降低权益资本成本,悲观负面且偏差较大的预告会导致权益资本成本的升高。索有(2014)探讨发现,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可以显著降低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但是仅仅自愿披露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并不能显著降低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
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有效性的研究多是从内控信息披露与盈余质量的关系展开分析、检验;关于内部控制信息传递有效性的研究多是基于内控报告降低了信息不对称,进而产生市场反应展开分析、检验。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效果。国外的研究主要是从内控缺陷这一负面信息披露的角度展开研究,结论较为一致:企业披露的内控质量与盈余质量存在正向关系,披露内控缺陷的公司会经历异常的负向回报。国内文献大多集中于研究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的决定因素和经济动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等角度。其他的研究热点还包括:(1)从内部控制缺陷与盈余质量的关系切入,揭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质量的关系;(2)研究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与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3)研究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4)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因素;(5)自愿性信息披露是否能降低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
虽然内部控制相关文献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相比于针对会计信息披露的研究,内控信息披露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资本市场相对于外国资本市场来说,仍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国内已有的研究大多数把内控信息是否发布作为研究变量,而没有深入分析内控缺陷的程度和具体类型产生的不同影响。国内内部控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内部控制自愿性披露的影响因素、信息含量、披露状况等方面,有关内部控制缺陷的研究比较少,国内以往的研究较少区分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形成的不同背景,国外的研究较多从强制披露的背景下进行研究,规避了内控缺陷存在与披露难以区分的情况。
我国现有内部控制报告披露效果的研究基本都是针对主板上市公司进行的,而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信息环境、公司特征等都与主板上市公司存在差异,公司在进行内控信息披露时可能会有不同的成本效益权衡,采取不同的披露策略。国外的研究也发现不同规模的公司在披露内控信息时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国内的研究主要从内控信息披露的充分可靠程度这一正面角度检验市场的反应,多采用事件研究法,基本认可内控信息的披露产生信息增量。
国外学者在一定程度上对内部控制和权益资本成本二者的关系展开了经验研究,但研究结论并不统一。国内学者并未就二者的关系展开实证检验。此方面研究较少的可能原因是我国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缺乏动力,披露流于形式。国内的研究多从内控信息披露充分,可靠程度这一正面角度展开检验,对于披露的内控质量与盈余质量关系研究较少,且结论并不一致。在采用事件研究法考察内控信息披露的市场效应时,基本认可内控信息的披露为投资者带来增量信息,但企业权益资本成本变化的结论不一致。国外研究主要是从内控缺陷披露的角度对相应市场反应展开检验,发现披露内控缺陷的公司会经历异常的负向回报,但权益资本成本变化的结论并不一致。
现有文献和研究成果为学者们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指导,存在的争议为我们指明了研究重点,表明了相关方面存在进一步研究的必要。在此基础上,随着内控信息披露环境与披露情况的变化,本文认为未来研究的方向主要有:(1)内部控制报告披露对资本市场的影响;(2)对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与权益资本成本关系的研究;(3)内部控制鉴证、审计师声誉与资本成本的研究;(4)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权益资本成本之间关系的研究;(5)内部控制缺陷与权益资本成本的关系研究;(6)研究内部控制报告披露情况,分析现行披露存在的不足,对我国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出建议;(7)强制性披露背景下有关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