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梅 华国新
摘 要:通过研判“五化教学”模式,催生课堂“三维”评价模式,在实践中反哺课堂教学进一步变革,形成“自评、互评、专评”三位一体评价格局,开展“五导行动”,促进课堂“三维”评价模式“三化”研究,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堂评价良性互动发展新局面。
关键词:五化教学;三维评价;五导行动;三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深入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势在必行,课堂教学“三维”评价体系(以下简称“三维”评价体系)应运而生,是时代发展的新生儿,教学评价迈向3D测评时代。
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必然经过实践的检验,“三维”评价体系能否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只能用事实说话。
一、课堂教学改革催生“三维”评价体系的创设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五化教学”改革实践多年,所谓“五化教学”,即“课程整合化、教学模块化、教师师傅化、学生学徒化、考核驾证化”,①由此拉开学院课堂教学改革的序幕,并取得骄人的成绩。
“五化教学”顺应了现代高职教育理念,不由得让人联想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4分)+教法(3分)]×教师素质”公式,②笔者将此公式构成要素——学生、教材、环境、教法、教师素质简称为课堂教学“五要素”,并得知课堂教学“五要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力度是不同的。
“五化教学”跟“五要素”之间存在着何种联系,“五化教学”是否喻示“五要素”的某种至高境界,或对其产生是一种导向作用?答案是显然的。不过,笔者也提出探讨,“五化教学”作为一种理念或导向,怎样衔接课堂教学“五要素”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呢?
同时,课堂教学“五要素”之间也必然存在内在联系,许多专家学者对课堂教学“五要素”的描述是多维度的,怎样来简明表达他们的影响力度与内在联系呢?笔者进一步联想,“五要素”多维度描述难以被普通教育工作者所理解和掌握,是否可以借助三维制图原理来解决,即所有课堂教学“五要素”统一实行简化处理,采用“三维坐标”度量其内涵呢?
“结构决定性能”,课堂教学“五要素”作为课堂教学内在结构,必然深刻影响并决定着教学质量,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数学模型,通过模型整体反映课堂内在结构与内在联系,并能衡量教学质量的高低。
通过课题组认真探索与研究,创设了课堂教学“三维”测评模型与“三维”评价体系,因此,“五化教学”理念与实践,催生了课堂教学“三维”评价体系。
二、“三维”评价体系技术处理
“三维”评价体系在创设与实践中作了大量的分析研究与优化工作,主要问题的技术处理如下:
1、维度指标,浓缩组合
经统计,“三维”评价体系一级指标为课堂教学“五要素”,二级指标为“五要素”的三个维度,三级指标为“五要素”每个维度的五个评价项目,每个要素小计有十五个评价项目,整个评价体系合计有七十五个评价项目(三级指标)。因此,对“三维”评价体系最初印象是维度与指标众多,不易把控。
课题组对所有维度和指标经过巧妙排列组合,将其浓缩于一页A4纸上(包括评价项目与标准、统计与计算),省略具体的标准要求,言简意赅,组合整洁,改变了评价者的最初印象。
2、以人为本,分步实施
七十五个三级指标,全面达标,确实不易,需要系统考量,分步实施。
因为,课堂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学质量是“五要素”综合体现,仅就教师单一要素讲,七十五个三级指标是每个教师长期的、甚至是一辈子的努力目标,很难在短时期内达到一名优质教师所具备的素养,并需要其他因素的密切配合,况且,经过测评系统实际测算与验证,得分区间分差较大,适合等级评定与分阶段达标。
因此,“三维”评价体系测评是务实的,体现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思想,从源头上消除形式主义评价方式。
正因为提升教学质量是一个长期任务,所以,作为教育部门需要做一份中长期教学发展规划,作为教师要做一份“教师生涯设计”。七十五个三级指标就如一面镜子,看看镜子,看清自己,就能明确课改方向。
3、三维图像,自动生成
三维图像,属于制图范畴,需要一定的绘图知识,依靠手工测绘,精度不高,且有碍观瞻与推广。为此,课题组组织攻关,已初步完成软件设计,使用者只要输入各项“五要素”数值,三维图像即可自动生成,并计算出结果,方便使用。
4、指标体系,灵活设置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三维”评价体系各级指标的设计,包括其名称、排序与权重均可以依照实情而调整,做到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尽显个性化设计。
因此,“三维”评价体系在某种程度上讲,只是提供了一种思想、一种方式、一种模式而异,指标体系,灵活设置,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课堂评价。
三、“三维”评价体系实践应用
“三维”评价体系应用反馈有三:
1、形成“自评、互评、专评”三位一体评价格局
“三维”评价体系作为新生事物,首先在教师层面开展自评活动,引起大家浓厚兴趣,积极投入自我评价,一方面熟悉评价新模式,另一方面是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实测映像属于哪种基本形态,如图1所示,并根据具体映像开展自我反思,进行自我调整与变革,适应3D测评体系。
(a)凹凸型 (b)扁平型 (c)修长型 (d)丰满型
图1三维映像基本形态
其次,在课程组层面开展互相听课与评课活动,探讨在新模式评价体系情形下所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在课程组层面,更多地关注课程教学质量曲线状况(图2所示),审视教学质量(V)随不同的教学项目(K)测出的曲线,提出课程建设计划,以控制峰谷线,提升中线。
图2课程教学质量曲线
最后,在专业组(或专业群)层面展开专题讨论,探讨在课堂结构性3D测评体系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升教学质量。专业组(或专业群)更多地关注不同层次或类型的课程(如专业课有核心课程、基础课程和选修课之分)之间的协调发展,在专业发展规划基础上关注课堂教学改革。
2、催生“五导行动”,夯实基础
适应“三维”评价体系,试点教研室开展了“五导行动”,即导向(明确方向)、导学(终身学习)、导师(导师计划)、导生(师生关系)与导研(教学研究),夯实基础,有效促进了课堂教学“五要素”的改善,丰富 “三维”评价实践体系。
3、引导课堂教学正向转变
“三维”评价体系遵循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发挥课堂教学评价诊断、监督与导向功能,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能引导教育部门积极开展教学策略研究,加快引入并尝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颖教学方式,植入校企合作“三元制”或“二元制”育人模式,构建实践课为主的行为导向课程体系,为实行课堂教学正向转变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四、“三维”评价体系活化、固化与进化研究
随着“三维”评价体系实践活动的持续开展,需要进一步做好“活化、固化、进化”三化研究:
1、活化
正如前面所提及的,“三维”评价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是提供了一种评价思想、一种评价方式或一种评价模式,因此,异质课堂实施个性化评价项目与标准设计(即“活化”处理)是必然要求,所以,需要进一步做好“活化”研究,提高“三维”评价体系适应性。
2、固化
在测评过程中,对已取得共识或结论的测评项目作一阶段性(或总结性)评价意见,重点测评其他因子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称为“固化”处理。实施“固化”处理,一方面用于总结和巩固教改成果,简化测评过程,另一方面,可以集中精力检测事先计划(或改进)项目的测评,检验课改效果。
3、进化
针对“三维”评价体系创设与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适时调整或改进评价体系,称为体系“进化”,这是促进新生事物健康成长的必经途径。
“活化、固化与进化”对于“三维”评价体系的意义在于活化是基础,固化是手段,进化是目的,三化协同发展是硬道理。
“变革中研究,研究中变革”,是“三维”评价体系创设与实践的工作思路,期待在更广大、更深入的课堂教学与评价实践中不断丰富与完善,共同迎来新颖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诞生。
参考文献:
[1]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许华春访谈实录[J].
[2] 张文华.基于教育生态学原理外语教学质量公式解构[J].
[3] 黄孔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反思与重构[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