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
摘 要:据了解,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许多学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调查发现,目前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只不过是一种摆设,自愿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却并不多,没有发挥其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 健康教育的作用,应该纠正。
关键词:心理咨询;学生心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青少年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理解。”一名心理专家告诫,校内的心理辅导和帮助,对于化解青少年的心理隐患,预防悲剧再次发生,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据了解,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许多学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调查发现,目前相当一部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只不过是一种摆设,自愿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却并不多,没有发挥其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 健康教育的作用,应该纠正。
一、存在的现状问题
1、目标不明确
很多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是为了应付检查,或者是为了标新立异。有些学校以前根本没有心理咨询室,在迎接检查时临时腾出一间房子,摆上桌子、椅子、茶几和沙发,然后在门口挂上一块牌子;有的学校平时根本没有对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工作,在迎接检查时突击编造学生心理档案和心理咨询记录。有些学校的行李咨询室建造的非常好,达到省市级标准,但主要用来给上级领导检查,做形象工程的。很多里面的咨询资料寥寥无几,很多信息一看就是造假。通过询问学生了解就知道,学生一般是去不了的,学校担心一些好的设施被破坏,而影响到以后的检查。
2、设置不规范
有些学校心理咨询室内部环境不佳,不能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学生走进去就像走进了一间办公室,感到压抑;有些学校心理咨询室设在人来人往的教学楼楼梯旁或行政办公楼上,难以给学生最起码的心理安全感。试想,这样的心理咨询室谁愿去、谁敢去?即便是硬着头皮去了,谁会说真心话?
3、师资不专业
如今,有的学校虽有专职心理咨询教师,但多数是半路出家,即由过去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的教师来担任。不可否认,这些半路出家的心理咨询教师工作热情高,在实践中勇于摸索,确实干出了一定成绩。可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不免在心理咨询工作的质量上难以提高,少部分人甚至根本无法胜任;有些学校从事心理咨询的教师是兼职的,他们承担着繁重的其它教育教学工作。有的还担任着班主任或学校管理工作。对他们来说,教学工作、班主任或学校管理工作是“主业”,心理咨询工作只是“副业”,当“主业”与“副业”发生冲突时,“副业”只能让位了。因此,许多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平时大门紧锁,只有迎接上面的检查或外地客人前来参观时才“展示”一下。
4、咨询工作不科学
目前很多学校对于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认识不够。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对象不仅仅是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它可以是任何自愿要求心理咨询的学生,也就是说,心理健康的学生也可以去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工作具有许多功能,但有一个功能往往被人们忽视,即挖掘来访者的潜在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保持和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积极促进人生的发展。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工业国家,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大都配备有私人心理医生,当他们感到心绪不佳时,就会请心理医生把这种心绪尽快摆脱掉,以免影响工作。因此,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要面对全体学生,不仅仅要使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获得帮助,而且也要使没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获得帮助,以挖掘这类学生潜在的能力,使他们更有活力、更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开设,应该是能够全面、科学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让学校心理咨询室真正发挥功能产生实效,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中小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各地要根据相关规定,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德育课课程体系之中。学校要逐步建立起分管校长负责,德育工作教师为主体,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2)中小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配备专业、专职的心理咨询(辅导)师,并通过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心理行为训练、书信咨询、网络咨询、开设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在成长、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惑。对于个别有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学生,应该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业诊治部门。
(3)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全面渗透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中。
(4)建立学校与家庭密切联系与沟通机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教师家访等各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发挥家庭的作用,使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