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举纯
摘 要:地理学科的独特性决定了它在加强环保教育中无法替代的优势,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贯穿环保教育,对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理;教学;环保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环境与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也许21世纪人类最大的困扰不仅是战争和经济问题,而且还有日趋严重并难以摆脱的环境问题。2014年10月18日上午,国际在线消息提示;“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霾黄色预警,北京被霾笼罩。同时,北京马拉松3万多人从天安门起跑,北京马拉松组委会提示:建议老年选手及有呼吸系统疾病的选手谨慎选择参赛,选择参赛的选手量力而行,如有不适,请立即停赛。”我们看到这样的消息无不心痛。北马已经不是第一次顶“霾”而跑,也不是国内唯一有过此困扰的马拉松赛事。空气不行了,比赛要不要停?选手要不要放弃?成为赛后的议论热点......,环境污染的后果引人深思,加强环保教育再也不是空谈,必须落实在行动上。我国在1992年召开的全国第一次环境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的口号,环境教育逐步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渗透到各个学科里。地理作为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与环境关系最为密切。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在必修课中选进了大量的环境教育内容,增设了“环境保护”的选修模块,作为培养学生环境观和资源观的重要依托,为学校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一、结合地理课本内容,渗透环保教育
初中地理教材中,渗透了大量环保教育的题材和内容,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可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例如,学习《热带雨林的危机》时,可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图文资料,明确森林资源具有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风护田,吸烟滞尘,改变大气质量等环境作用。因而认识到保护森林资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科学推测,目前全球气候有变暖趋势,这一方面是人类燃烧煤、石油等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就是人们过度砍伐森林,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结果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气温也就随着升高。然后让学生讨论全球气候变暖会带来哪些危害。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其环保意识,让学生树立“热爱家园,保护环境”的观念。
二、组织环保实践活动,进行环保教育
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是让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掌握观察、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基本技能。在教育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使这种认识转变成真正的行动。课外活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针对性强,效果更为显著。有很多与环境有关的重大纪念日,如“3.12植树节”、“4.22地球日”、“6.5世界环境日”,在这些重大的纪念日,举办相应的知识讲座,知识竞赛或观看有关录像;举办图片展览、黑板报、墙报等,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三、创新教学方法,进行体验式教学
虽然室内的课堂对于地理教学非常重要,但是地理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需要大量真实的资料和数据,尤其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时,让学生在大自然这个课堂中亲身感知的作用是室内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因此,有必要让学生从教室的局限中解放出来,科学运用体验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使其在环境中有所体悟,在环境中有所提高,在环境中有所收获。在学生开始进入大自然中体验环境状况之前,教师可以预先布置一些课题让学生们去寻找答案,例如,雨樟镇的水资源质量如何,有无污染现象?河流附近有哪些工厂向河流排放污水和垃圾?布置了这些易于探寻答案并且能让学生迅速了解环境问题严重性的课题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分组去有针对地进行亲身体验和社会调查。在目睹大量触目惊心的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的现状之后,学生就会发自内心地把自己融入到大自然之中,深刻感受到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份子,从而切实做好环保工作。比如,学生们为了使自己喝到的自来水是纯净的,一定会从自己做起,甚至劝说其他人来共同保护水资源不受污染,就会担负起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和谐的责任。
四、把环保教育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在教学过程中,可针对现实生活中突出的环境问题,结合教材进行讨论,激发学生树立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和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并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中使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每个学生的思想。如近年内蒙古、北京等地频繁发生的沙尘暴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和危害,在教学中就以这一环境问题为主题向学生详细介绍沙尘暴天气的成因及其产生的巨大危害,进而提出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组织学生游览附近的风景名胜,使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向往大自然的情感,从而升华为热爱大自然,以增强学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基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环境问题就是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又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总之,环境是人类赖于生存的空间,组成环境各要素的变化、发展,以及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是地理学科要研究的重要内容。当前人类所面临人口膨胀、物种灭绝、水土流失、荒漠化、气候变暖、沙尘暴、雾霾等一系列问题,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贯穿环保教育,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环境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把相关环保知识传授给学生,激发他们对环境的高度关注,增强他们保护环境的高度危机感和强烈责任感,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常玉成.浅议中学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J].魅力中国,2009(06).
[2] 彭 飞.浅析地理学科与环境教育[J].现代经济信息,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