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晨
摘 要:在教学方法上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很多数学活动的内容都来自幼儿身边的真实生活,使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数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多种生活情景,让幼儿置身在情景中从而来感知所学的教育内容,以此更好的达到教育目的。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幼儿数学教育是一种系统性、科学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感到比较困难,幼儿也学的比较枯燥。在以往的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我认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了集体数学教学方案,精心准备了一些操作材料,让幼儿“操作过了”,幼儿就学会了数学。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在每次的集体数学教学活动以后,我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我都讲解了好几遍了,孩子们还是不会做”、“我按照活动方案进行,有讲解、有分组操作,可有的孩子就是兴致不高”……其实这种数学教育脱离了幼儿的生活,不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违背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使幼儿感到数学是强加给他们的概念,导致了幼儿对数学缺乏学习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数学活动要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依据这一理念,我对数学教育有了新的看法:应注重在游戏情境中的数学学习,应注重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我在中三班进行了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的探索,中班幼儿在学习数学时仍带有强烈的情景性特点,而游戏可以反复多次进行,能起到“强化”作用。我尝试在角色游戏、一日生活、运动、集体活动中创设游戏化情境,使严谨、枯燥的数学活动变得趣味十足,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与游戏情境的互动中操作数学活动材料,感受数内容,达成数目标。下面我谈一些我的感受:
一、在角色游戏中创设游戏化数学情境
角色游戏是将幼儿在生活中所经历的事转换成游戏的形式,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在这些游戏中,孩子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利用游戏的形式,淋漓尽致的表示出来,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由于数学是一种抽象的知识,它的获得需要摆脱具体事物的其他无关特征。而幼儿对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意义的理解,却是从具体的事物开始的。因此,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经验,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抽象意义。正是这样,我创设了幼儿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又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游戏情境:娃娃家、小超市、小医院、点心店等等,让幼儿不同程度地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幼儿在现实生活中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应用,同时也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掌握一些数学知识。
在小超市中,幼儿通过买卖一些物品,能够理解钱的简单概念;能够听顾客要第几层的什么东西,能够运用序数的概念;通过给水果按一定的特征分类,让幼儿意识到材料的多种特征以后,再让他们进行多角度的分类,鼓励幼儿依据不同的特征(大小、颜色、名称)变换分类方法,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在娃娃家中,“妈妈”为宝宝们购买玩具,一个玩具多少钱,一共花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在这些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按一定的情节活动,在活动中轻松获得了数的经验。
二、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游戏化数学情境
在日常生活环节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数学教育,创设游戏化数学情境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效果更好。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只要做个有心人,就能找到无处不在、无所不由得数学情境,而且这些情境是经常地、反复地发生,因而对幼儿的数学学习产生了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作用和影响。如:早晨桌面游戏玩具的类别、颜色、大小、形状、空间位置;在点名时数一数今天来了几个男孩,几个女孩,一共有多少人,帮老师拿掉几把小椅子;在进餐和点心时餐具数量的多少、大小匹配;散步时校园内树木的高矮、粗细、排列规律;在到盥洗室轮流洗手时,可获得先后以及第几组、第几个等序数概念。
三、在运动中挖掘游戏化数学情境
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体验世界的,由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注重将数学和运动即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收效也很明显。在运动中,我充分利用户外宽敞的活动环境和大型的运动器械,充分挖掘器械中蕴涵的数量、形状、空间等数学元素来优化材料的锻炼价值,创设各种有利于幼儿感知和学习数学的情景,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
在晨间体育游戏“冒险雷区”时,让幼儿根据不同颜色、形状的图形排序标记,尝试开展“雷区行走”的活动,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在“喂小鱼”游戏时,用标有数字的投掷线暗示幼儿所处的投掷远近距离,提供形状、颜色不同的沙包(小鱼)与相对应的投掷目标,让幼儿既能按投掷沙包颜色,又能按沙包上的图形来定位投掷目标。
四、在集体活动中营造游戏化数学情景
在教学方法上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很多数学活动的内容都来自幼儿身边的真实生活,使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像集体活动《破译密码》中,我为幼儿创设好寻找密码的游戏情境,幼儿非常感兴趣。幼儿在寻找密码的过程中,自然地练习10以内的点数,并知道相邻两数的多1、少1关系,能从不同方向排列顺序。在《运货卡车忙又忙》的活动中,我让幼儿将货物进行分类,了解到按食物、生活用品进行分类的方法。幼儿们在情境化的数学活动中悄无声息的积累了更全面的数学经验。
正是这样,幼儿在生动自然的数学学习情境中获得了数学能力的发展,让数学成为幼儿的兴趣所在,最终达成了数学教育的目标,从而使孩子在将来的学习和发展中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 李 娟.陶行知教育思想实践研究.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