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云
摘 要: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语文新课标中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创造力”。陶行之先生也说过:“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人人都有创造力,创造力是可通过教学得以提高的,特别是直接以创造力的提高为目的的语文教学。在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思维;创新的翅膀;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小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和创造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阵地。所以在语文课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创新的智慧闪光。
一、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动力,好奇是兴趣的先导,也是保证学生探索未来世界的动力。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所以教师要根据儿童这一特点,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一文时我便注意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利用教材或课件中对凶猛的犀牛、鳄鱼的形象生动的描写。及时提出疑问:为什么那些弱小的动物能成为巨兽的好朋友?这个表面看似测试学生智商的问题,使学生的求知欲迅速产生,便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致勃勃地进行读书、交流。这就使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油然而升,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气氛中学习,还产生了高层次的快乐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少课文内容本身就蕴含着许多创新教育的因素,十分有利于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现有的学识水平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巧妙。
二、展开学生创新的翅膀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创新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能力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开始,学生只有在产生问题的情境中思维才开始启动,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思维才会深入。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想“为什么”,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是创新思维的开端。知识的学习需要想象,而想象力是创造力的源泉,一切积极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从而促进学生发散思维与想象力的同步发展。
例如:在教学《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最感兴趣的一幕。如:“在锋利的牙缝中觅食”“金黄鼠鸵鸟钻洞”“金黄鼠为百舌鸟伴舞”“犀牛的哨兵”。要求学生充分想象课文所描述的场面来进行生动、形象地描述画面。让学生想象、思考并提出问题。学生纷纷提出问题:为什么犀牛鸟和犀牛共栖?为什么燕千鸟与鳄鱼共栖?为什么百舌鸟与金黄鼠共栖?……教师鼓励学生“异想天开”,积极思考,并引导学生就一些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利用科学课、上网查找资料等而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的教学,由于教师充分挖掘了学生自由想象的潜力,使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得以拓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敢于质疑是创新精神的体现,只有教师的讲解,没有学生的积极理解和争议的课堂,就好比是一潭死水,没有活力。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客观存在,但每个人都各有所长。所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发现、讨论、表达,使他们在独立的操作中有所思、有所疑、有所得,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能进行质疑,教师必须选择和设计一些具有开拓性、挑战性的语文问题或实际问题渗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的争议。学生在争议中为了尽可能使真理的天平倾向于自己,就必须认真阅读教材,积极思考,这就锻炼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独立性。继而锻炼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为培养学生的“再创造”能力奠定了基础。
例如:在教学《世纪宝鼎》一课时,教师利用教材创设学生“假如让你代表中国向联合国赠送这一世纪宝鼎”的模拟活动,并引导点拨学生:要表演赠送世纪宝鼎,关键在于介绍清楚宝鼎精美的艺术造型和文化内涵,而要介绍得好,就必须读熟,甚至能背诵二、三自然段,关键呢还要把课文的书面语言变成自己的口头语言。课堂的气氛立即活跃起来,学生们便各自组合练习表演。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你们在‘模拟表演的过程中感觉怎样?体会到了什么?赠送宝鼎的寓意是什么”教师请学生谈一谈,并让没有参加表演的学生或表演不到位的学生模仿刚才同学的表演方法去演一演。这样的模拟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使学生在亲自模拟体验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语文的乐趣,形成了正确的思维方式。
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应站在发展的高度,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努力发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不失时机地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很好的开展,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素质的跨世纪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