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职业素养与医患和谐

2015-03-25 14:43:52尤忞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医患家属病情

尤忞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上海 200072 )

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说"行医是一种艺术而非交易,是一种使命而非行业"。疾病是患者、医生共同面对的敌人。医患关系唇齿相依,他们是医患利益的共同体。"医"用其精湛的医术,"患"用其信心和与医生的配合,共同战胜病魔,使患者恢复健康。在我国,医患矛盾中的有些矛盾,凭医生个体是无法解决的。例如:医疗服务提供能力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之间的矛盾,医学技术发展的有限性与患者期望值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等等[1],但我们可以努力地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艺术地处理与患者的关系,用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弥补制度或机制或医学技术发展的某些不足或不完善的地方以促进医患和谐。

一、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病人至上是我们的信念和准则。

1988 年美国医学化理学家E.D.彼莱格里诺和D.C.托马斯马在《为了病人利益》中提出的"一个医生所承诺的促进病人利益的义务"的观点:"我保证履行由于我的专业我自愿承担的治疗和帮助病人的义务。我的义务是基于病人所处的软弱不利的地位,以及他必然给予我和我的专业能力完全信任。所以,我保证把病人多方面的利益作为我的专业伦理的第一原则。"这是西方国家许多医学院校学生毕业时需背诵的"后希波克拉底誓言"。

医生的核心价值观,就是病人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2010 年05 月14 日)第三条:"医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执业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作为医生,生命永远是第一位的,病人至上就是我们的信念和准则。在急诊,救治心梗病人,时间就是生命。因为心肌梗塞的病人发病溶栓6 -12 小时内为有效,12 小时后基本无效。2011 年10 月一晚,一名老年女性患者因剧烈胸痛求治我院急诊,我首先考虑到了急性心肌梗塞可能。急行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广泛前壁心梗,即刻暂停其它工作,为其开辟绿色通道。立即与心血管科联系,直接将患者送入DSA 室。因患者从发病到就诊已经超过6 小时,心梗面积较大,在让其口服抗凝药物后,医生连夜进行冠脉造影+PCI 手术。因诊断正确,手术及时,抢救了患者生命,病人在CCU 经过监护治疗3 天后病情稳定转入普通病房。病人及家属都很感激。

2014 年农历新年后不久,我院某科收治了一位来自农村的"百草枯中毒"患者(自杀),我们以珍视生命为首重,尽一切可能抢救,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医疗费不够,大家自发为其捐款,能让其继续治病。尽管患者最终还是走向了死神,医护人员又出资为其家属筹措回家的路费,家属感激涕零。

二、精湛的医术,精准的诊疗,是医患和谐的基础。

医疗行业是一个复杂而科学技术性很强的行业,医学在不断发展,对疾病诊疗的判断与思维的精准,体现了医生的价值和水平。作为医生,要服务好病人,治愈或控制疾病的发展,拥有精湛的医术是关键。教科书的内容远不能满足现实治疗疾病的需求。上海是高科技的集散地。每年都有医学界各专业的高峰论坛。只要有机会,我们都会积极参与,认真学习,了解最新科研成果,把学到的新理论应用于临床。只有医学再教育,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面对复杂多变的病情,胸有成竹,减少误诊漏诊。2013 年3 月31 日,官方通报全球首例人感染H7N9 禽流感病例,之后全国陆续查出多个H7N9 禽流感患者。医院及时对医生进行培训、学习。在门急诊诊断呼吸道疾病过程中,我们会注重病毒感染性肺炎是否有可能是禽流感病毒感染,以免耽误病情的治疗。2013 年4 月2 日,我科医师合力确诊一例H7N9 禽流感患者,及时转入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隔离治疗。该病人成为上海市首例治愈的成人病例。

现代医学是集科学、工程技术、人文关怀于一体的复合学科。疾病的复杂性决定任何一种疾病都不单纯性的从一而终能由一个专业解决。每位医生的医学知识的深度性决定了他宽度性的局限,所以,在给病人治病的过程中,出现预期或意外的并发症时一定要请相关专业的医师会诊,协作治疗。2009 年秋天,一名老年女性患者因"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入住上海某三甲医院某科病房,在该科的合理治疗下,炎症控制,准备出院。出院前一日患者不慎受凉,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该科按照"上呼吸道感染"为患者作了处理,还为其佩戴了BIPAP 呼吸机。由于刚出现喘息,肺部感染,血气分析显示有二氧化碳潴留等并发症时未能及时请呼吸专科会诊,给予患者最佳治疗方案,后虽亡羊补牢,但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这是一个沉痛的教训,我们必须承认个人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局限性,只有始终坚持病人利益高于一切的理念,遇到病急患重的情况,及时请教,多方(多科室)会诊,各科室间紧密合作,共同商讨,制定医治最佳方案,就有可能挽救更多的生命。

一线临床医生,需要拥有很强的专业专科知识,但他们的诊断仍然离不开那些辅助科室的检查。要尊重其他专业医师的价值。一个高超水平的超声科医师的诊断,有时精确性超过CT 检查。

各科医师所攻专业方向不同,很多疾病并不能完全孤立的归为某一科室来管理。例如,患者有糖尿病,去了内分泌科。内分泌科如果检查报告中已出现蛋白尿时,病人应及时转去肾脏科医治,因为病人已并发糖尿病肾病。

三、践行医德医风,至诚至爱,医病医身医心;大众利益为上,病情需求为首,统筹合理兼顾。

现行的中国医院(民营除外)已由计划经济时代的完全公益性模式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自负盈亏性经营方式。这就意味着现今的医院在公益性后面 不得不带有功利性性质。2013 年7 月25 日中国青年网刊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3 年主要工作安排》中指出,社会参保率稳定在95%基础上,政府补助标准有所提高。即便如此,医保的参保份额增长仍是跟不上医疗开支。于是,医保局给了医院一个限额,每年一家医院只能分配一定的医保内金额,超出部分由医院自担。由此,医院会根据这项"政策",给每个科室制定各种指标,例如总可支医保金额费用,人均医保费用,药占比等等等等。医生除去看病之外,还要计算各种指标。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完全只考虑病情,不考虑经费问题,似乎是件困难的事。但无论指标的任务是多么艰巨,治病救命才是医生的终极目的。就像一个家庭的经济收入,要做到收支平衡,能节省的地方要节省,以备不时之需。看病也是如此。在平时工作中,学会统筹,努力做到平衡。病情较轻的患者,尽量少做检查。别的医院或近期已做过的检查,与病情发展相符,不必重复检查。初诊病人的检查,病人或家属如果提出异议,就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讲清为什么要查这一项目,以得到病人的理解和配合。

但也有些病人与家属会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一旦不能满足,很容易发生医患矛盾。有一位80 多岁的老太,是老革命,医疗费全由国家承担。子女认为把老人放在医院,是最经济最安全的办法。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老人病情好转稳定,我们通知家属接其出院。家属则不愿意,与医生争吵,要投诉,要叫院长来。我们诚恳地告诉他,这种情况投诉到哪儿都不会得到支持,三甲医院床位紧张,应把床位留给更需要的病人。适当照顾可以,但医院不是养老院,若老人再犯急病,可及时来住院,家属最后同意带老人出院。医生用心用情,坚持原则,以大众利益为重,又要能站在病人角度考虑,沟通协商,灵活处理,这也是医务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

用药方面,医生要努力换位思考。我们是医生,但同时也会是病人或病人家属。用药不能一味贪图方便,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手中有分寸,心中有准则,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彰显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这是我们职业道德的又一体现。例如使用抗生素,要根据感染部位,从低代用起,以长远考虑,减少细菌变异和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加。我在感染科工作期间,处方通常坚持3 条原则:1.不滥用抗生素。普通感冒、胃肠炎80%为病毒感染,在没有细菌感染的依据时,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2.抗生素的使用应根据感染部位,选择适用抗菌谱的药物治疗,而非越高级的抗生素越好。在药效同等情况下,选择药价便宜的药。3.同病同治,相同的疾病使用相同的治疗方案,不开花哨药物。工作中,患者利益为上,病情需求为首,统筹合理兼顾。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多年来,努力做到病人利益与医院利益的统一,患者的健康与医院的制度协调。我院在每年上海市的满意度调查中多次获得第一名。

尊重病人的隐私,保守对所听到、知道和看到的病人的秘密,包括疾病隐私,是医生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之一。但病情需要比保守隐私更为重要。我曾经管辖的一位女病人,入院时隐瞒了精神病史。在住院期间她突发精神病,我们请来专科医师会诊,但病人的姐姐非常气愤的要求我们停止询问病史。因患者丈夫不知实情,担心提出离婚。此时患着思维混乱,情况非常严重。权衡利弊,最终我们还是联系了患者的丈夫,在其丈夫配合下,完成了对患者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使患者病情得以控制。该患者丈夫也没有因此而嫌弃她。其姐姐对自己因担心而粗暴干涉医疗方案的行为向医生赔礼道歉。

现代医学已达到分子学研究水平,但它是一门探索性科学,目前仍有很多疾病无法治愈,例如系统性的疾病往往发病机制不明确,并发症较多,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新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医生与患者、家属沟通。2013 年10 月25 日浙江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生了一起一死二伤的杀医恶性事件。患者4、5 年前在该院因鼻中隔偏曲,行鼻内镜下鼻腔微创手术。术后患者感觉鼻腔不适,但客观检查以及专家会诊均表示手术成功无异常。后患者出现性格改变,事发前曾被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为"持久的妄想性障碍"。最终他迁怒于医生,发生了不该发生的惨案。病人的躯体疾病有可能会引起心理疾病。医生的手术刀重若千钧,要治病人的躯体疾病;医生的责任还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透明治疗方案,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参与治疗的道德权利,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与家属了解自己的病情和医疗方案,明白自己所选疾病治疗方法的优缺点,对医生充分信任。这样,医患相生相长,和谐发展,就可避免医患之间的矛盾或发生悲剧。

在临床,我们会时常碰到这样的病人,他们缺乏医疗常识,心中有一套自己的理论。比如他们认为生病,补液治疗比口服效果好;感冒要服用头孢;急性肠炎只有头孢抗炎是好的,其他抗生素就是乱用药等等。这种情况下,医生更要耐心,尽可能从医学角度给患者解释病情及处置方案的合理性。如果患者仍不能接受,我们在不违反治疗原则的基础上满足病人的要求。倾听、理解病人的想法,有时比治疗疾病本身显得更为重要。

当疾病发展不可逆转,死亡不可避免时,我们应尽力为患者减轻痛苦,给予病人临终人文关怀和尊重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让病人以自己愿意的方式面对死亡,有尊严地离世,这也体现我们医生的职业素养。

医生牢记职业使命,学会治病艺术,有扎实的业务基础与精湛的诊疗技艺,以病人为中心,努力换位思考,多为患者着想,减轻病人身心痛苦,医病医身医心,就能与患者一起共同托起健康和生命的希望。医生内心充满阳光,微笑对待病人,进行良好的医患沟通,良性互动,医患相生相长,就一定能赢得患者对医生的理解和认同,赢得社会对医生的尊重和关爱,赢得和谐的医患关系和社会环境。

[1] 白剑锋.中国式医患关系[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1:56.

猜你喜欢
医患家属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保健医苑(2023年2期)2023-03-15 09:03:00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12-02 16:50:22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海峡姐妹(2020年3期)2020-04-21 09:28:12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今日农业(2019年11期)2019-08-15 00:56:32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48
解开医患千千结
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42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14
医患矛盾再会诊
中国卫生(2014年8期)2014-11-12 13: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