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辉
(重庆市铜梁区人民医院肾脏内分泌科 重庆 402560)
糖尿病肾病是血糖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时就开始了,该病需要早期、反复、终生治疗。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查清,但是现在大家普遍认可的是高血糖引起的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糖代谢异常伴蛋白质以及脂肪代谢异常是糖尿病肾病的病变基础,众多细胞因子被激活是糖尿病肾病的直接机制,而以上各种机制中氧化应激是糖尿病肾病的共同机制[1]。治疗糖尿病肾病并没有特异的治疗方法,我们只能针对这些发病机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目前比较有效的防治措施有:控制血糖,控制血脂,控制高血压以及抑制RAS(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临床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2 受体阻断剂(ATB),可以阻止70%的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肾脏病变进程等[2]。近几年来随着药物的不断改进,糖尿病肾病取得了很大的突破,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因此改善了很多。
目前广泛使用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主要包括:胰岛素类、降血压等,接下来分别对这两大类药物的治疗进度进行介绍:
糖尿病肾病患者普遍都存在着血糖水平超出正常血糖范围之外,造成肾脏的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最终使肾脏发生损伤,加重了糖尿病肾病的发展。根据处于不同程度上的患者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其中对于早期糖尿病肾病伴有轻度肾功能不全者可以采取口服降糖药但是对于严重的肾功能不全患者只能采用胰岛素治疗。常规的胰岛素治疗存在着一些不良反应:体重增加、机体产生耐药,注射部位萎缩等,针对这些不良反应我们可以在注射时选取不同部位,根据实际情况包括时间,患者的血糖走形等等采取不同的剂量来减低这些不良反应带来的伤害,尤其对于慢性肝病患者来说,使用胰岛素治疗不仅可以促进肝糖原的存储来降低血糖的浓度,同时还可以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以及在脂质代谢中发生重要的作用,在该类药物中其中比较新型的是地特胰岛素,研究表明该药能够起到长期有效的降低血糖作用,该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与体内的白蛋白结合,从而延缓胰岛素的吸收入血,并且延缓其从血管进入靶器官,而且该药物具有解离速度快,致癌的倾向低等优点,因此,目前地特胰岛素的运用前景十分可观。
大量的研究显示,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高血压状态,可以明显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减少终末期肾病的发生[3]。根据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血压控制的目标有所不同,但是大致上的目标是:成人的血压应该处于130/80mm Hg 之间,对于处于糖尿病肾病严重的患者血压在成人的血压中降低5mm Hg。市面上出现了许多的降血压类药物,根据大量临床试验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通过减少尿蛋白的排出减慢该病的进展,血管紧张素Ⅱ是目前为止内源性缩血管物质中活性最强的物质之一,它能够促进多种细胞因子的生成以及细胞基质增殖,其中最主要的细胞因子是转化生长因子。在糖尿病中,血糖的糖化产物血管紧张素Ⅱ,低密度脂蛋白,二酰甘油等含量均增加,由于这些物质的增加,就会促使转化生长因子以及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增加,因此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以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减缓肾脏的损害。
糖胺聚糖舒洛地特就是属于链多糖聚合物,具有一定的抗凝作用,目前据临床资料表明该类药物作用效果显著且持续时间长,并且无不良反应,使用前景好。蛋白激酶C 抑制剂,在糖尿病肾病的发展中蛋白激酶C 与其发展进度关系十分密切,目前使用情况还不是十分可观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终末糖基化产物抑制剂可以改变肾小球系膜细胞的细胞外基质的结构与功能,抑制胶原降解,同时与GBM 成分交联,导致GBM 增厚以及通透性和电荷选择性消失,并且诱导一系列的氧化反应发生,但是该药物目前是在动物上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可以显著降低蛋白尿同时可以减轻肾小球肥大、系膜增生以及间质纤维化,运用在动物身上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在运用到人的身上时还是要格外小心,注意其有无不良反应。内皮拮抗剂,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内皮素1 以及受体表达均升高,内皮素可以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导致肾小管间质低氧,刺激系膜细胞增生,据德国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表明,内皮素抑制剂的确可以降低以上的症状但同时有其不良反应:体液超负荷以及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由于其不良反应严重因此该类药物目前使用极少,还有待改进。
糖尿病肾病是由于血糖长期超出正常范围,并且伴有其他的原因发生的,全世界糖尿病肾病患者逐渐增加,并且越来越严重,研究和试验表明控制血糖和血压能够有效的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风险,因为其发病机制复杂,所以治疗该病要考虑到各种原因,是一个综合的治疗过程。为了减少该病带来的危害,全世界应该共同努力,除了研制新药和新方法之外,关键在于预防,我们要意识到疾病所带来的危害,有意识的避开。糖尿病肾病治疗药物在不断的改进以及不断的更新,这为未来的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之处。
[1] 祝军波.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3):490.
[2] 钟成福,刘旭阳,周雪.小剂量螺内酯对2 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J].临床荟萃,2009,24(23):2096 -2097.
[3] 黄秋明,涂雪松,晏琼,等.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 分析[J].药学实践杂志,2012,3O(2):137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