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54 例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

2015-03-25 14:43:52苏世芬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附件盆腔炎包块

苏世芬

(贵州省赫章县城关后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贵州 赫章 553200)

慢性盆腔炎包括慢性子宫内膜炎、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及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1]。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多发生在中青年女性,可能与该类女性性生活较为频繁、生活起居较为不规律而致。本病多发生于产后或流产后、宫腔内手术操作后的感染,经期卫生不良,不洁性生活史,感染性传播性疾病,由于女性生殖器官位于盆腔最低处,炎症分泌物多聚集在直肠子宫凹陷,此处血流缓慢,炎症吸收慢,常致炎症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严重者引起不孕不育,影响妇女的工作和生命。因此,积极有效治疗慢性盆腔炎是妇产科临床医师所关心的一个问题。2013 年7 月至2014 年10 月我中心采用中药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54 例,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3 年7 月至2014 年10 月我中心采用中药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54 例,年龄17 -46 岁,平均(30.9 ±7.5)岁,病程2 -39 月,平均(16.8 ±7.4)月,其中已婚47 例,未婚7 例。参照《中医妇产科学》中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2]①临床表现:下腹部坠胀痛及腰骶部疼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阴道分泌物增多,伴异味。部分伴有月经失凋,严重者导致不孕。②妇科检查:子宫活动度差、压痛,单侧或双侧附件扪及增厚、压痛,呈条索状或片状增厚,严重者宫旁扪及包块,并触痛。③B 超检查:单侧或双侧附件有包块,或有盆腔积液。排除标准:排除精神病患者、慢性阑尾炎、陈旧性异位妊娠,盆腔结核或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有心、肝、肾或造血系统疾病者、对青霉素过敏者。

1.2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采用生理盐水250ml +注射用青霉素480万U 静脉滴注,1/日,甲硝唑注射液1000mg 静脉滴注,1/日,同时中药灌肠(自制好的中药液100ml,加温与人体温度接近后保留灌肠),1 次/晚,7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禁性生活、阴道冲洗及盆浴。

1.3 疗效判断:1.3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症状全部消失,B 超显示单侧或双侧附件无炎症表现,包块完全消失,妇科检查:子宫、双附件无压痛,双侧附件无包块及增粗。显效:症状体征减轻,B 超显示附件炎症表现减轻,包块缩小。妇科检查:子宫、双附件压痛明显减轻,双侧附件稍增粗。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变,B 超显示附件炎症表现无改变,妇科检查:子宫、双附件压痛无好转,双侧附件包块无明显缩小。总有效率 =(治愈+有效)/总数×100%。

2.结果:

治愈28 例(51.85%),有效20 例(37.04%),无效6 例(11.11%),治愈率为58.52%,有效率为94.12%。

3.讨论

慢性盆腔炎病原体多为需氧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由于不规则应用抗菌素或治疗时间不足,结果产生耐药性,降低了抗菌素的疗效。且妇女内生殖器官位于腹腔的最低处,该处血液循环差,药物吸收慢或不易吸收等[3]。慢性盆腔炎的致病菌群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厌氧菌等,因此西医治疗以抗生素两联或三联联合应用为主,但由于慢性盆腔炎长期炎症致结缔组织增厚形成瘢痕,影响抗生素进入炎症组织,且长期使用抗生素易导致菌群失调、耐药、二重感染等的发生。

我们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同时,采用加温中药液灌肠。药物在直肠可吸收50% -70%,药物通过肠黏膜吸收可直接进入盆腔组织,使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改善盆腔的血流状态,同时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药物吸收,加快局部粘连结缔组织的松解,并能直接渗透到病变部位促使增厚的附件组织粘连消退,包块缩小,进而改善局部疼痛与炎症[4]。盆腔炎症性包块大多为肠管阔韧带,子宫后壁粘连包裹形成的包块,与肠壁仅一壁之隔,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可起直接渗透作用,使药物浓度提高,同时保持一定温度,能扩张血管,局部血循环得到改善,促进了药物的吸收;另外,膀胱、生殖器和直肠3 个系统的静脉丛彼此相通,药物由静脉丛进入下腔静脉可直接作用于盆腔,达到病变部位,改善盆腔局部微循环及子宫输卵管内环境,促进软化,使粘连得到松解,使胶原纤维渗出及结缔组织增生受到抑制,因而达到治疗目的[5]。灌肠的中药主要成分是赤芍、柴胡、黄柏、黄连、败酱草、红藤、地丁、蒲公英等,赤芍逐瘀消坚、清热凉血;柴胡解郁、疏肝理气,黄连、黄柏清热泻火、燥湿解毒。败酱草能够清热解毒、凉血、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红藤能够解毒消痈,活血止痛,祛风除湿,杀虫;地丁、蒲公英能够清热解毒;诸药并用能够起到很好的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功效,能有效治疗慢性盆腔炎。

我中心2013 年7 月至2014 年10 月我中心采用中药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54 例,治愈28 例,治愈率为58.82%,总有效率为94.12%,疗效确切,且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药源丰富,价格低廉,因此值得基层推广使用。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4。

[2] 刘敏茹,谭万信中医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41 -852

[3] 范春华,中药口服加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54 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2):38 -40.

[4] 耿静,超声电导仪配合中药灌肠和灸脐治疗慢性盆腔炎50 例[J],山东中医杂志[J],2010,29(5):321 -322

[5] 杨小青,马龙等,中药保留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90 例[J],中医研究,2012 ,25(1):35 -37

猜你喜欢
附件盆腔炎包块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附件三:拟制定的标准汇总表
关于TSG 07——2019附件M与TSG Z0004——2007内容的对照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新型武器及附件展呈
轻兵器(2017年3期)2017-03-13 19:15:42
附件 注释体例
以腹部包块为首发表现的子宫内膜癌一例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肩部巨大包块同时伴毛鞘癌及鳞癌1例
异位巨大囊性包块蒂扭转1例超声表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