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芝旦
【摘要】“贵生课堂”教学要求对课堂形式的改变之一是课前将班级同学分成不同的小组,课堂上各小组同学围坐在一起,这种简单的格局改变,在培养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如果学生小组围坐的形式改变而教师的上课方式没有改变,那课堂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上课方式,主动适应新的课堂形式。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师;适应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贵生课堂”之十大元素组合》指出:“改变传统课堂排坐的形式,分小组坐,组建合作小组,倡导学习同盟,这样做能够很好地达到合作的目的,在课堂上学生机会平等,问题也得到解决。”“贵生课堂”倡导的小组围坐方式便于学生互相交流,开展合作学习。平时小组中不同层次学生可以实现互动,学生预习和听课没有弄懂的,可以借围坐方式与周围同学进一步探讨。但是,围坐上课形式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学生相对而坐,难免出现一些无效的交流;教师只顾自个讲课,一些学生难免趁机开小差。这样,课堂效率必将受到影响。为了克服围坐方式的缺陷,教师应转变教学方式,科学驾驭课堂,主动接触学生,时刻关注学生,努力增强自己的主动适应性。
一、课堂话教师少说
《“贵生课堂”之十大元素组合》指出:“老师在课堂上应做到三‘不: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老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老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老师不教。”因此,教师课堂上要做到少讲、精讲,针对讲和重点讲,不讲无关的话题。
课堂上老师讲得越多,越会引起学生的偷懒,学生自然也少了在学习上的体验,学生围绕着老师的讲授,学生又少了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学生听得越多就越烦,课堂效果便越差。例如,在讲解《马说》一课时,我课前让学生大胆质疑,提出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课上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课前的疑问,待学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再由我出面解决。另外,针对本课反映出来的人才观问题,我为学生导演一场辩论,让学生进行激烈的辩论。学生各抒己见,强词夺理驳斥对方的同时,不但将所学的知识能学以致用,还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思维也得以发散。在整个辩论的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们已经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只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
二、耳听八面风
学生围坐讨论和围坐检测时,可能出现与课堂内容背道而驰的异常声音。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动向,耳听八面风,及时纠正不良行为,引导学生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和练习检测。有时候在课堂上会出现这样的一个问题:面对模棱两可,需要辨别的发言,甚至是答非所问、离题万里的回答,有的教师或不置可否,或一概赞赏。甚至有学生说“《皇帝的新装》里的两个骗子,异想天开,值得学习”,这时候便是考验我们老师头脑的时候,就需要老师及时纠正他们的谬误,懂得采用巧妙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引导他们明辨是非,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脚勤四处走
《“贵生课堂”之十大元素组合》指出:“老师走下讲台,参与到学生中去,和学生发生交往互动,教学相长。”针对围坐方式可能出现的种种异常行为,教师不能一味站在讲台上授课,应经常在小组间走道上、学生小组边巡查走动,以此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贵生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室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教室里不再只有讲台的那面墙才有黑板,而是四壁都挂着小黑板,要求我们老师不能只是站在讲台上讲课了,而是要走到学生中间去面对不同坐向的学生。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走动巡视、点拨,会让学生恍然大悟,也会让老师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如在执教《台阶》一课时,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父亲的形象,他们便开始了讨论。当我走近他们并驻足时,我发现他们更投入了,以至于我也不禁想要加入其中,甚至让我想不到的是,他们还生成了这些问题:父亲为何需要这么辛苦长时间准备?根本原因是什么?还有一系列值得探究的社会经济问题。于是,这节普通的语文课又让他们得到了不一样的收获。
四、时“放”而时“收”
课堂上有时要“放”,让学生讨论和展示;有时要“收”,进行检测和作业。比如,在上《王几何》这篇课文时,我想要让学生们学习“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但是我一开始对此只字不提。而是先放手让学生们“组内找出并讨论文中描写王几何老师的句子(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模仿表演、绘画等)来展示体现王几何老师的幽默风趣。这一环节,学生们的表演和绘画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课堂热闹非凡,笑声连连。转而,我一语点中他们的“静穴”,告诉他们刚刚各种精彩的表演共同体现了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细节描写。学生们一下子如梦初醒,脸上充满了惊喜,都耷着耳朵认真听。于是,无需老师喊停,他们的兴奋自然地被转移了。“放”有利于学生发现与合作,“收”有利于课堂检测和巩固。适时“放”而适时“收”可以转移学生的兴奋度,集中精力,换换口味,调控课堂。
在新一轮教学改革精神的指导下,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新教法也应运而生。如果教师一味怀念过去的课堂模式,不愿迈出新的步伐,那只能停留在原点,不会有教学创新的动力。我们要不断摸索和改进教学模式,以积极的态度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潘建义.“贵生课堂”之十大特点分析[J].生活教育,2014(22).
[2]李金龙.教师要主动适应学生[J].现代教学,2010(4).
(编辑:龙贤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