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塞丁格技术与套管针穿刺行PICC置管效果的比较

2015-03-24 17:12王蓉唐英姿彭一君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湖南衡阳421001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置管静脉炎舒适度

王蓉 唐英姿 彭一君(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 湖南 衡阳 421001)

改良塞丁格技术与套管针穿刺行PICC置管效果的比较

王蓉唐英姿彭一君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湖南衡阳421001)

摘要目的:比较改良塞丁格技术与套管针穿刺行PICC置管效果差异。方法:回顾总结自2012年12月开展塞丁格技术与同期采用套管针穿刺行PICC置管的9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比较两组的置管静脉、导管末端的位置、置管时疼痛的程度、置管后患者的舒适度及各类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的置管的成功率、导管末端位置、置管24 h后穿刺点渗血、导管堵塞、破损、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但在置管静脉、置管手臂部位、置管时疼痛程度、患者舒适度以及静脉炎发生情况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改良的赛定格技术行PICC置管能减少静脉炎发生,减轻患者穿刺时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置管后舒适度。

关键词PICC;改良塞丁格技术;舒适度;静脉炎Keywords PICC; Improved SeDingge technology; Comfort degree; Phlebitis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 PICC)是因其留置时间长,保护患者血管,减轻患者痛苦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临床[1]。改良塞丁格技术( MST)也称微插管鞘技术[2],采用无芯穿针通过插管鞘置入PICC导管。近些年,这项技术在国内得到很大的发展。我院自2012年12月开展此项技术,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随机采用两组方法置管,现将改良赛丁格技术与套管针穿刺行PICC置管效果的比较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 1一般资料

回顾2012年12月-2013年9月在我院肿瘤内科住院化疗行改良MST穿刺法(观察组)和套管针穿刺法行PICC置管(对照组)的患者,共90例,其中观察组46例,对照组44例。

1. 2仪器和材料

两组均使用美国巴德公司4Fr单腔PICC、专用PICC置管包,观察组配置塞丁格套件、必要时配置血管超声机。

1. 3操作方法

对照组:指在肉眼直视或触摸下用套管针穿刺置入PICC导管。

观察组:盲塞法,指在肉眼的观察或手触摸下(不借助任何仪器)用改良的塞丁格技术穿刺血管置入PICC导管。超声引导下的直视法,采用改良的塞丁格穿刺技术,在血管超声引导下直视穿刺置入PICC导管。

1. 4评价指标

置管静脉、导管末端的位置、置管手臂部位、置管成功率、、置管24H后穿刺点渗血情况、置管时疼痛的程度、置管后患者的舒适度及各类并发症发生的情况。

1. 5评价标准

1. 5. 1疼痛评分值采用数字分级法( numeric pain intensity scale,NVS)[3]对两组患者进行置管时疼痛评估。该方法将疼痛程度分为0~10级,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分值越大说明疼痛越严重,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

1. 5. 2静脉炎评估按静脉输液护士协会( INS)静脉炎分级标准[4]。0 级:无临床表现。1级:输液部位发红,可出现肿胀,无"红线"样改变,触之无条索状改变。2级:输液部位发红,可出现肿胀,有"红线"样改变,触之无条索状改变。3级:输液部位发红,可出现肿胀,有"红线"样及条索状改变。4级:输液部位疼痛且伴有发红和(或)肿胀,条索样物形成,可触到条索状的静脉>2. 5cm,有脓液渗出。

1. 5. 3舒适度测评运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制定的视觉模拟评分法[5]( visual analoguescale,VAS),测评患者对舒适度的感知。在白纸上画一条10cm长的粗直线,评分线段为10等份,并从左到右依次标明数字0 ~10,依次计0~10分。由专人指导测试对象完成,测试者如认定自身状态为舒适,可在0、1、2三个数字中选择一个;认定轻度不舒适,可在3、4两个数字中选择一个;认定中度不舒适,可在5、6两个数字中选择一个;认定重度不舒适,可在7、8两个数字中选择一个;认定极度不舒适,可在9、10两个数字中选择一个。

1. 5. 4局部感染的诊断标准:轻度感染:穿刺点发红,有痒感或疼痛感,无脓液流出;中度感染:穿刺点红肿扩大,直径<2cm,无脓液流出;重度感染:穿刺点见脓液流出,红肿直径>2cm或沿静脉向上蔓延。

1. 6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9. 0统计软件,将观察组( n = 46)与对照组( n = 44)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Mann-Whitney秩和检验和X2检验。

2. 结果

2. 1两组患者PICC置管时各项情况的比较(表1)

采用X2检验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置管末端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但在置管静脉和置管手臂部位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1)为上腔静脉下1/3段到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处

2. 2两组患者PICC置管效果的比较(表2)

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和X2检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置管24H后穿刺点渗血情况、置管成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但在置管时疼痛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1)为X2值; 2)为Z值

2. 3两组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比较(表3)

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和X2检验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置管后导管堵塞、破损、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但两组在静脉炎发生情况、患者舒适度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1)为X值; 2)为Z值2

3. 讨论

3. 1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可减轻患者置管时疼痛的程度

本研究中,观察组有17例属于轻度疼痛,29例属于中度疼痛,而没有患者在置管时感到重度疼痛,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穿刺针管径的粗细直接影响患者置管时疼痛感[6]。改良的塞丁格技术使用的是21Ga穿刺针,与对照组相比,穿刺针更细小,而且在扩皮前常规予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穿刺后患者几乎感觉不到疼痛,部分患者只是在送鞘时感觉到胀痛。

3. 2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置管后的舒适度

静脉炎是PICC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 6%-9. 7%[7]。静脉炎的发生与穿刺静脉及置管位置的选择有关[8]。PICC置管穿刺部位首选贵要静脉,贵要静脉位置较深、血管直、粗、静脉瓣少,且管腔由下至上逐渐变粗、当手臂与躯体呈900时,贵要静脉是到达上腔静脉最短、最直接的途径,有利于置管的顺利完成,发生静脉炎的几率相对较低[9]。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置管静脉选择贵要静脉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有43例选择在肘上置管,而对照组仅有4例选择在肘上。导管置在肘上,减少了手臂的屈伸对穿刺血管的影响[10]。传统的套管针穿刺经常会选择头静脉和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虽有利于盲穿和固定,但是分支多,静脉瓣相对较多,在置管过程中容易损伤血管内膜,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尤其是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肘正中静脉位于肘窝前面,置管手臂活动时,导管会随着手臂的屈伸与血管的摩擦,产生机械性刺激,损伤血管,增加静脉炎发生几率[11]。

静脉炎的发生也与穿刺针的型号有关,穿刺针越大,对血管内膜的损伤越大,静脉炎的发生率增高[12]。传统套管针穿刺选择的穿刺针型号较大,为14Ga-16Ga,易损伤血管,而改良的塞丁格技术使用的是21Ga穿刺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自评优于对照组。这与观察组PICC置管部位选择在肘上的血管,不会因为手臂的活动产生牵拉感甚至疼痛等因素有关,置管后患者的手臂活动仍很自由。

本研究结果显示,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减少导管堵管、破损及感染长期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有研究表明,PICC远期并发症发生与导管留置的时间、间歇期导管的标准维护、输液种类等因素有关[13],也有研究表明,超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患者感染、血栓并发症下降[6],学者高玲[14]研究表明,PICC的并发症与导管尖端位置有关,由此可见,PICC并发症的发生受诸多因素影响,有待更多的相关研究考证。

综上所述,改良的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能减少静脉炎发生,减轻患者穿刺时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置管后舒适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东文霞,乔爱珍,李新华. PICC插管与锁骨下静脉插管在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 1) :31-33.

[2]Nichols I,Humphrey JP. The efficacy of upper arm placement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using bedside ultrasound andmicr ointroducer technique[J]. J InfusNurs,2008,31( 3) :165-176.

[3]洪瑞乔,王逸茹,林赛娥,等.数字疼痛分级法在癌症疼痛治疗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 7) :48-49.

[4]INS. Infusion nursing standards of practice[J]. J Intraven Nurs,2000,23( 6S) : S1-S8.

[5]倪家骤.疼痛的定向与定量检测[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4:383-389.

[6]谭江红,王红红,刘丽萍,等.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 PICC置管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 10) : 272 -274.

[7]郑春辉,王风,陈强谱.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及防治[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 9) :700-702.

[8]陈萍.超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护理[J].现代实用医学,2008,20( 7) :575.

[9]周超群,王瑞萍,黄梅,等. 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相关因素及防治进展[J].当代护士,2009,学术版( 12) :5-7.

[10]张晓菊,陆箴珍,戴宏琴,等.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行上臂PICC置入与盲穿置管的比较[J].中华护理学杂志,2011,46 ( 1) :42-45.

[11]Anstell M,Royer TI. The impact of ultrsound of PICC placement[J]. J-Assoc Vasc Access,2003,8( 3) :24-28.

[12]黄小珍,高铭云,谭海梅,等.超声实时引导结合改良Seldinger技术与传统PICC置管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 3) :453-455.

[13]李华珍,王咏梅,黄丽霞,等.围置管期间健康教育与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的相关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 ( 3) : 436 -438.

[14]高玲. PICC导管尖端位置与并发症关系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 22) :2074-2075.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 2015) 12-0230-03

猜你喜欢
置管静脉炎舒适度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高渗性药物导致静脉炎的研究现状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深静脉置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积极有效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B超引导定位法和体表定位法在肿瘤患者股静脉置管中的效果比较
硬膜外麻醉置管前注药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