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型肺腺癌的CT征象及诊断价值分析

2015-03-24 23:22张学锋杨俊涛李鹏程庄敏赵兴华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放射科云南大理671000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14期
关键词:肺腺癌诊断价值

张学锋 杨俊涛 李鹏程 庄敏 赵兴华(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放射科 云南 大理 671000)



周围型肺腺癌的CT征象及诊断价值分析

张学锋杨俊涛李鹏程庄敏赵兴华
(云南省大理州人民医院放射科云南大理671000)

摘要目的:分析结节状及肿块状周围型肺腺癌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不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36例结节及肿块状周围型肺腺癌的CT平扫及增强图像和临床资料,按不同的CT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发病部位,右肺下叶16例,左肺下叶13例,左肺上叶3例,右肺上叶2例,右肺中叶2例,分叶征33例,其中深分叶5例,中分叶12例,浅分叶4例,毛刺征31例,胸膜凹陷征30例,血管集束征27例,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15例,密度不均匀25例,相对均匀11例,所有病例均强化,周边小结节及小斑片状模糊影15例,周围癌性淋巴管炎9例,胸水8例,空洞1例,钙化1例,误诊为慢性炎症3例,肺脓肿1例,结核球1例。结论:结节及肿块状周围型肺腺癌大多数具有特殊的CT征象,大部分能准确诊断。

关键词周围型;肺腺癌; CT征象;诊断价值

肺癌与环境污染、吸烟、有害职业、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周围性肺癌较常见,其中以肺腺癌最多见,中央型肺癌临床症状出现早,多可以通过纤支镜确诊,周围性肺癌临床症状出现晚,且症状不典型,其诊断及鉴别是棘手的问题,近年来我国肺癌发病率不断上升,早诊断早切除可使患者5年内存活率达70%左右[1],因此其CT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36例结节及肿块状周围型肺腺癌的CT平扫、增强图像及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例、女19;年龄35~72岁。

1.2检查方式

所有病人均采用GE Lightspeed VCT( 128层)平扫及增强,层厚5mm,层间距5mm,矩阵512×512,平扫KV: 120KV,300mA。增强采用智能毫安,KV: 120KV,最大650mA,平扫后注入碘海醇注射液50ml~90ml( 2ml/ kg),速度2. 5ml/s~3ml/s。注射造影剂后延迟32~36秒行动脉期扫描,再延迟30秒行静脉期扫描。对较小结节( 1. 5mm以下)及疑难病例进行1. 25mm薄层重建,并采用GE公司工作站( AW4. 4)后处理软件进行多MPR重建及VR重建。

2.结果

2.1发病部位,右肺下叶16例( 44. 4%),左肺下叶13例( 36. 1%),左肺上叶3例( 8. 3%),右肺上叶2例( 5. 6%),右肺中叶2例( 5. 6%)。

2.2按CT征象,分叶征33例( 91. 7%),其中深分叶5例( 13. 9%),中分叶12例( 33. 3%),浅分叶4例( 11. 1%),毛刺征31例( 86. 1%),胸膜凹陷征30例( 83. 3%),血管集束征27例( 75%),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15例( 41. 7%),密度不均匀25例( 69. 4%),相对均匀11例( 30. 6%),所有病例均强化,不均性强化29例( 80. 6%),相对较均匀强化7例( 19. 4%),动脉期强化幅度平均26Hu,静脉期强化幅度平均33Hu,周边小结节及小斑片状模糊影15例( 41. 7%),周围癌性淋巴管炎9例( 25%),胸水8例( 22. 2%),空洞1例( 2. 8%),钙化1例( 2. 8%),误诊为慢性炎症3例( 8. 3%),肺脓肿1例( 2. 8%),结核球1例( 2. 8%)。

3.讨论

3.1周围型肺癌是发生于肺段以下的支气管肺癌,腺癌的组织形态学特征是癌组织有腺样分化的特征,表现为癌细胞形成分化成熟的管状、腺泡状或有柱状细胞内衬的乳头状结构,或伴有黏液分泌[2]腺癌与鳞癌为周围型肺癌的常见组织学类型,鳞癌占35%,腺癌占64%,[3]。

3.2周围型肺腺癌的CT多以结节和肿块为主要表现,本组研究对象均选取结节及肿块病灶作为样本。瘤体形态常见分叶征,分叶征是肿瘤生长的过程中,受肺结构阻挡或肿瘤浸润生长形成。表现为病灶不光整,呈分叶状,且有较深的脏样切迹形成,于分叶基底做一连线,其顶部到连线的距离与连线长度比大于1/3为深分叶,小于1/3为浅分叶,多个分叶则以其中的深分叶作为分叶征,此征对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本组有33例( 91. 7%),见图2;毛刺征是结节边缘放射状、细毛样条影,近结节端略粗,无分支[4],本组有短毛刺占31例( 86. 1%),见图3;胸膜凹陷征是由于腺癌组织内部炭末沉积和胶原纤维增生引起的瘢痕收缩,通过肺的纤维支架结构牵拉游离的脏层胸膜面凹陷而形成[5],其CT表现为病灶与胸膜之间,线条状及三角状相连,本组有30例( 83. 3%),见图3;血管集束征是病灶周围血管向结节或肿块处聚集,以支气管动脉为主,近肺门侧最明显,增强后经VR及MPR重建,可见肿瘤血管,与肿瘤连接的支气管还可能出现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阻塞等情况,本组有27例( 75%) ;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是鉴别周围型肺腺癌与肺内良性结节或肿块的一个非常有价值的CT征象,也是高分化腺癌的特征性CT表现,本组有15例( 41. 7%)。本组CT诊断符合率达86. 1%,其中密度及强化较均匀3例误诊为慢性炎症或球形肺炎,回顾性观察发现其毛刺为细短毛刺,而慢性炎症一般为长毛刺,且其分叶征不典型,强化没有炎症强化明显,且没有炎症那么均匀。肿瘤有较大坏死1例误诊为肺脓肿,回顾性观察可见浅分叶及短毛刺征,没有肺脓肿的薄壁环形强化,结核并瘢痕癌1例误诊为结核球,回顾性观察发现其在结核肉芽肿的基础上形成的瘢痕癌,虽有钙化,但具有肺癌的毛刺、分叶、胸膜凹陷及血管集束征等表现,同时强化比结核球明显。总之,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及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为周围型结节或肿块状肺腺癌的最常见及最重要的诊断指标,以上征象单一出现诊断准确率不高,两个或多个征象同时出现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强化方式及程度、周边小结节及小斑片状模糊影、周围癌性淋巴管炎、胸水、空洞及钙化等CT表现不仅有助于辅助诊断及鉴别诊断,同时也是判断TNM分期的重要依据。

图1平扫病灶CT值为35Hu;图2增强后静脉期CT值为54Hu,分叶征脏样切迹(白箭)图3毛刺征(虚线箭头),胸膜凹陷征(黑箭),癌性淋巴管炎(白箭)。

3.3鉴别诊断周围型结节状及肿块状肺腺癌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低,易误诊为慢性肺炎、球形肺炎、肺脓肿、结核球及其他良性占位,CT平扫及增强有许多特异性征象,对大多数病例均能准确诊断,对少数不典型病例需结合临床、纤支镜透壁活检及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等进一步检查。

对于周围型结节状及肿块状肺腺癌CT是最简便最实用的检查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对于0. 5mm以上病灶检出率达100%)及特异性,不仅可以诊断病灶大小分布,还有助于判断TNM分期,指导临床诊疗,特别是低剂量肺CT检查的开展,使临床得以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劲.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特征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4,4( 23) :97.

[2]陈境第,刘学国,冯仕庭,等.肺癌临床CT诊断[J].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 7) :38-40.

[3]郭海周,张春芳,王卫杰,等.双原发性肺癌的诊治[J].医学临床研究,2007,24( 7) :1228-1229.

[4]薛树琼.螺旋CT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5,4,16,2,175.

[5]滑炎卿.早期肺腺癌的CT诊断和综合治疗进展[J].肿瘤影像学,2013,22( 4) :307.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019( 2015) 07-0074-02

猜你喜欢
肺腺癌诊断价值
姜黄素干预耐吉非替尼肺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靶向沉默RACK1基因对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靶向沉默RACK1基因对肺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影像学规律及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腹部超声对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肺腺癌疗效观察
G—RH2诱导人肺腺癌A549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