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与双岐杆菌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5-03-24 21:37程瑾
当代医学 2015年25期
关键词:参苓白术散双歧

程瑾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的多发病、常见病,尤其是在季节更换的时候,比较容易引发,发病通常比较急,容易引起小儿电解质紊乱、脱水等,因此,及时的治疗非常关键[1]。由于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对疾病采取治疗方法也有多种选择。西医大多为调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和抗病毒的对症治疗,而中医侧重于针对根本病因进行治疗。为了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取112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参苓白术散与双歧杆菌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省婺源县中医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腹泻患儿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n=56)。其中对照组中,男28例,女28例,有16例年龄小于6个月,23例年龄介于6~12个月,17例年龄大于12个月;病程1~3d,平均腹泻每天7次。观察组中,男29例,女27例,有17例年龄小于6个月,21例年龄介于6~12个月,18例年龄大于12个月;病程0.5~4d,平均腹泻每天6次。2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及排除标准 选择标准:(1)患儿发病前伴有发热症状,进而出现腹泻,每天大便次数数次至10余次,大便呈蛋花样、稀水样,伴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咳嗽、鼻塞等;经实验室化验检查,大便常规结果中,脂肪球(+)~(+++),并且伴有少量白细胞。(2)患儿符合中医辨证分型的脾虚泄泻。症见大便稀溏、乏力、时泻时止、面色萎黄、神疲倦怠、泻下完谷不化、肌肉消瘦、脉弱无力、舌质淡苔白等[2]。

排除标准:已在治疗中的患儿予以排除;非轮状病毒感染的其它腹泻类型予以排除;合并有心血管、造血系统及肝肾严重疾病的患儿予以排除。

1.3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病毒唑(济南利民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3236)静脉滴注,用量为每天10~15mg/kg,并给予常规口服剂量的思密达(博福-益普生(天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006900)治疗。实验组患儿给予参苓白术散与双歧杆菌联合用药方法给予治疗。基本方剂组成:党参、茯苓、白术、扁豆、莲子各12g,山药、薏苡仁各15g,甘草、砂仁(后下)各6g。其中热毒尤尴者加白头翁15g,板蓝根、大青叶、葛根、秦皮各10g,黄芩9g,黄连6g; 体虚者加黄芪15g;温盛者加茵陈15g,苍术9g,滑石10g;伴便血、黏液者加侧柏叶、地榆、仙鹤草12g[3]。每日以水煎服1剂,分2次服用。在此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活菌制剂(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S10970105)治疗,每天3次,每次1.0g,用温开水或者奶调服。2组均10d为1个疗程。

1.4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患儿精神食欲恢复正常,呕吐、腹泻停止,电解质紊乱、脱水等得到纠正,大便常规检查正常。好转:患儿体征、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性状改善、次数减少,电解质紊乱及脱水得到纠正。无效:体征及症状没有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没有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对全部患儿的资料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治疗,采用参苓白术散与双歧杆菌进行联合治疗的实验组患儿中,治愈43例(76.8%),好转 12例(21.4%),无效1例(1.8%),治疗总有效率为98.2%;而对照组中,治愈30例(53.6%),好转 16例(28.6%),无效 10例(17.8%),治疗总有效率为82.1%。2组患儿治愈率对比,实验组43例(76.8%)显著优于对照组30例(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无效的患儿对比,实验组1例(1.8%)显著优于对照组10例(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儿综合对比,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8.2%)显著高于对照组(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没有出现用药不良反应。

3 讨论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多发疾病之一,大多是由于患儿免疫功能低下导致肠胃失衡的内部因素以及气温骤降、饮食不卫生等外部因素造成的,在临床上出现的频率较高[4]。从中医观点来看,腹泻属于“泄泻”的范畴,病因可分为外感六淫与内伤乳食两大部分。《内经》所言:“脾胃者,仓禀之官”,即指是否形成泄泻着重取决于脾胃功能的运行状态,实为小儿腹泻的内因。若脾健胃和水谷摄入体内能够顺利腐化转生气血,滋养全身五脏,消化后的糟粕得以正常排出;若脾胃不和则可出现“脾阳伤则泻”及“湿多成五泄”[5]。为了在小儿腹泻治疗中做到标本兼治,应以调理脾胃、祛湿除邪为主,解除腹泻形成的病因。

参苓白术散属于中医传统的健脾化湿之平剂,其中党参、白术、茯苓具有健脾益气、渗湿止泻之功,山药、扁豆、砂仁、黄芪利于强健脾胃,益气调中,地榆、仙鹤草可凉血止血,板蓝根、葛根、黄芩等则可解毒利湿。通观全方起到了强健脾胃,去除药毒湿热浊邪,维系肠道生态平衡[6-7]。服用双歧杆菌制剂可使肠道很快提高双歧杆菌数值,调节肠道菌群恢复常态,促进疾病恢复,并能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防止内毒素通过增敏系统触发全身炎症反应,减轻肠道粘膜损伤[8]。本研究中,实验组治愈率为76.8%,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8.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愈率53.6%和治疗总有效率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参苓白术散与双歧杆菌联合治疗小儿腹泻,具有良好的疗效,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

[1] 焦富勇,白涛敏,蔺婧.小儿腹泻病治疗新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7):535-537.

[2] 马以兵.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病若干问题[J].当代医学,2012,18(2):155-156.

[3] 刘勇,陈娟.参苓白术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45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181-182.

[4] 黄敦燕,孔燕南,陈绍辉.325例小儿腹泻致病因素分析及临床治疗意义[J].当代医学,2013,19(13):96-97.

[5] 刘彬媛,赵琼,陈玲,等.小儿腹泻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药导报,2011,17(7):96-97.

[6] 周兴燕,刘俊静.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妈咪爱治疗小儿腹泻疗效观察[J].西南军医,2011,13(5):872-873.

[7] 徐志鹏.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功能性腹泻66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2):998-999.

[8] 石美珠.蒙脱石散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1,17(1):143-144.

猜你喜欢
参苓白术散双歧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基于“碳源”研究参苓白术散中药多糖对二株肠道拟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母乳婴儿源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
七味白术散对菌群失调腹泻小鼠肠绒毛和隐窝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治疗泄泻40例
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脂肪肝36例
H+-ATPase对于双歧杆菌的耐酸性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