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安图县新合乡中心小学校,吉林 安图 133600)
新时期对教师道德境界的几点思考
王鑫
(安图县新合乡中心小学校,吉林 安图133600)
摘要:新时期对教师的道德要求有了更丰富的内容,除了要坚守师德的重要原则外,还要坚持教师的道德修养,并追求与提高教师道德新境界,从而履行教师职责与义务,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祖国教育事业的需要,在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与幸福。作者就教师道德的境界及追求作阐述,与同仁交流分享。
关键词:新时期教师道德修养境界
新时期对教师的道德要求有了更丰富的内容,除了要坚守师德的重要原则,如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师德要求外,还要求教师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探索;坚持教育公平公正,履行师德义务,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与教学技能;坚持与时俱进,富有创新精神,着力打造优良的道德品质,努力践行道德实践,体验道德情操与情感,从而提升道德修养[1]。其实教师的道德修养路径很宽,总体分为理论学习与自觉践行。教师的道德修养是教师个人自觉按照社会道德的要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进行锻炼、改造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教师个人道德境界不断提高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的道德修养,其目标就是对现有道德境界的超越及对新道德境界的追求或拥有。
在中国思想史上,最早只有“地域”、“疆界”的意思,后来被引申为人们所处的境况,以及个人在某一领域中学识、技艺、智慧等所达到的水平。“境界”一词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佛教中把境界看成是个人对佛经的理解或在佛学方面造诣的程度;文学批评中把诗人立意的深浅高低称为境界;艺术界把字画乐曲中的美丑、雅俗的差别称为境界;旅游家则用境界区别山水人物的美恶。在伦理学上,所谓境界,就是指人们接受道德教育、进行道德修养所达到的水平。确切地说,教师道德境界是一种复杂的道德意识现象,是指教师通过接受道德教育和进行道德修养,所达到的师德觉悟程度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状况和精神水平。
教师道德境界是一个集合性概念。当我们说一个教师的道德素养达到了某种境界的时候,不仅指他以属于该境界的教师道德要求为指导,具有该境界的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和践行能力,而且指他处于这种状态的思想感情和情操。在这些方面都达到一定的造诣,并能使之和谐一致,那就意味着他实际地形成了该层次的教师道德人格。如果仅仅偶然地在某些方面符合某种教师道德水平的要求,但不能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下去,在其他方面则或过或不吸,那么,还不能说已经达到了该种教师道德境界。
教师道德境界犹如阶梯,有不同的层次和等级。无论是接受道德教育的教师,还是进行道德修养的教师,都有一个师德上的起点。这个起点,可以被称为初始教师道德境界[2]。教师接受道德教育,进行道德修养,总有一个最后的目的和最高的目标。这个最后的目的和最高的目标,就可以被称为理想教师道德境界。从教师道德的起点到最高的目标,从初始境界到理想境界的过渡,不是一下子就能实现的,不是跳跃式的,而是渐进的。二者之间的距离是漫长的,需要道德修养者一步一步地走。每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修养者的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就提高一步,就与理想境界的距离缩短一些。由初始境界到理想境界之间一系列小的道德境界,我们可以称之为中间的教师道德境界。任何成功的教师道德修养者所走过的路程,都是从初始教师道德境界出发,经过一系列中间道德境界,最后达到理想教师境界的过程。
在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人们的道德境界大体上有以下四个层次,它就是:极端的自私自利的道德境界,追求个人正当利益的道德境界,先公后私的社会主义道德境,以及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道德境界[3]。
处于自私自利道德境界的人,一切行为都以是否有利于自己的私利为转移。他们活动的唯一动机和目的,就是满足自己的自私自利需要。极端的自私自利,是一种极为卑下的、腐朽的道德境界。从根本上说,它是剥削阶级的道德。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封建私有制所遗留下来的剥削阶级道德余毒仍然存在。而且,这种道德观念也势必随着西方的“物质文明”一同涌入。信奉剥削阶级道德、陷入自私自利境界的人,在各个阶层都存在,但具有这种道德境界的教师是极少数的。这种道德境界与崇高的教师职责是格格不入的。如果听任满足或停留于这种道德境界的教师去教书育人,则必然会危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进而损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严重影响中华民族伟大梦想的实现。
追求个人正当利益的道德境界。处于这种道德境界的教师在道德实践上的行为特征,是以追求个人的正当利益为出发点,在各自的岗位上不辞辛劳,遵纪守法,勤奋执教,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同时能适当兼顾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一般说来,他们的这种行为是道德的,但境界不高。当公私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他们往往就会徘徊不定,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或不安心教育工作,或滑入极端自私自利的境界。
先公后私的道德境界。它具有一定的理想性,但也不难达及。实际上,教育战线上的多数教师具备了社会主义道德觉悟和集体主义道德观念,能以人民和集体的利益为重,凡事先为集体和人民着想,先为他人着想,而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二位。他们当然也避免不了要考虑个人得失,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但总能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在关键时刻,总能够牺牲自己的利益去维护集体的、人民的利益。这里应该特别指出,先公后私的“私”,是指正当的个人利益,而不是损人自肥之私。
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道德境界。这种道德境界是先公后私道德境界的升华,是无产阶级的也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境界。处在这种境界的教师,在道德实践上的行为特征,主要是一切言行都能以是否有利于集体为准则,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廉洁奉公,公而忘私,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了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幸福、教育的发展和民族的昌盛,鞠躬尽瘁,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这种道德境界是最高尚的。现阶段,能够而且已经达到这种道德境界的教师虽然只是少数先进分子,但越来越多的教师正在朝这个理想境界进发。
在我国的教师道德生活中,存在上述四个层次的道德境界。这四个层次之间,在某些情况下,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正确认识和对待这四种不同的道德境界,对广大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自私自利的道德境界,是私有制的产物,是剥削阶级道德在现阶段的滞留,是腐朽和落后的反映。但由于种种原因,在现实社会生活中还有一定的市场,还会毒害人们的心灵。因此,教师对它必须进行批判,把它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自觉地摆脱它对我们思想的束缚。
追求个人的正当利益的道德境界,虽然具有一定善的价值,但它仍属于道德境界的低层次。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种道德境界常常会发生分化,一部分人可能上升到更高层次,而有的人则可能因经不起腐朽思想的诱惑而滑到更低的层次。因此,对这一道德境界我们应该正确评价和对待,使其向更高的层次转化和升华。
先公后私的道德境界,是社会主义社会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境界,也是我国大多数教师的道德境界。这是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具有客观的社会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这通向理想道德境界的阶梯。我们应该通过自我修养,巩固和发展这种道德境界,并努力争取有更大进步。
大公无私的道德境界,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境界和理想人格的体现。这种道德境界和理想人格是未来道德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最理想的道德目标,要达到这样的道德境界有一定难度。当前,要求所有教师都普遍地达到这一高度的确不切合实际。但我们不能以此为借口,否定理想的道德境界对广大教师的价值导向和激励作用。我们应当在全社会积极宣传和认真提倡它,使广大教师沿着社会主义的道德阶梯,勇敢地向共产主义的道德境界攀登。
我们在进行自我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要不断为提高自身的道德境界而努力。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客观要求,而且是广大教师自己的切身利益之所在。人生活在世界上,都希望获得更多幸福和欢乐,但人生的幸福和欢乐绝不仅仅存在于富裕的物质生活之中,更重要的是存在于高尚的精神生活之中[4]。一个人的精神境界提高了,他就可以更好地保持朝气蓬勃的青春活力和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就可以通过积极、热情地为社会作贡献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刻体会到自身的力量、内心的充实和人生的意义,从而产生一种劳动者所特有的自豪感、愉悦感和幸福感。因此,每位教师不论当前处于何种境界,都应当有志气、有决心朝着更高层次的道德境界奋进,以便在振兴祖国的征途中有所作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更加幸福快乐。
参考文献:
[1]牟晓润.提高师德培养与教育的有效策略浅谈[J].黑龙江教育(学术版),2010(1).
[2]李帮山.教师道德实践的几点思考浅谈[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学术版),2007(1).
[3]李玉斌.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道德水平[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版),2009(1).
[4]王景峰.如何做幸福的教师[J].教师文汇,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