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菲(西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徐州方言中比喻性一般称谓词的探析
苗菲
(西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摘要:徐州方言中有许多比喻性的词汇作为对特殊人群的称谓词,本文就方言词汇中对一般称谓词的来源和意义进行分析,并对其类型、特点及功能进行探讨,对徐州方言词汇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对于徐州方言词汇研究的深化和词汇调查的细化作出贡献。
关键词:徐州方言比喻称谓词
“‘称谓词’,是专门表人的”[1]。如果将徐州方言中的称谓词分为社会称谓词、亲属称谓词、姓名和人称代词及其相关的称谓词等方面,那么在本文中,将只针对具有徐州方言特色的社会称谓词进行分析。“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本质不同但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2]值得注意的是,修辞上的比喻用法是词语比喻义包括称谓词产生的基础,当其比喻意义的用法被人们普遍接受,那么此种意义就有可能逐渐固定下来,因此“词的比喻义是修辞上的比喻在运用过程中沉淀下来的部分精华”[3]。在方言中我们经常把人们熟悉的无生命和有生命事物通过比喻的修辞方式,赋予这些词语新的意义指称具有同样性质的人。具有引起注意、指明身份、反映关系、表达情感等功能。钱钟书曾总结两条取喻规律:“近取诸身、取鄙琐物。”[4]下面我们将就其来源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方面,并解读意义。
(一)以“人”喻人
如普通话中经常以“三只手”来比喻小偷,在徐州方言中也能用“拎包儿的”来比喻,又可以比喻跟从人员。“奴才”本指家奴;奴仆,也指甘心供人驱使,帮助作恶的人,在徐州方言中不仅喻指“无能无用的人”,而且可用做形容词:他这个人真奴才,什么事都办不好。这样的比喻并非违背本质不同才能打比方的原则。因为这里的本质指的是本质为人而其中又有区别因素的本质。
(二)以“人体”喻人
如“面糊耳朵”比喻容易为别人意见所左右,缺乏主见的人:这个面糊耳朵,谁说他都信;再比如“嘟噜嘴子”比喻唠唠叨叨、言语琐碎的人,表达类似意义的还有“碎嘴子”;“死眼珠子”喻指反应迟钝,做事没有眼色的人;“绸缎眼”比喻作风势力的人,即为普通话中“势利眼”意义,在方言中又作“礓碴子眼”;还有“大发手”喻指花钱大手大脚的人。像上文中提及的人体名称,如“耳朵”“嘴”、“眼”等突出一个人的“听力、说话方式或表达能力、视力或眼光”的特点。由于这些人体部位所起作用的不同,在关注这些不同点时,人们受认知语言学中的凸显原则影响,为了重点表现某人关于某方面的特点而特意突出相关的人体某一部位,并且在构词时组成偏正结构使其具有了表示人的比喻义。
(三)以“衣食”喻人
“菜梨”比喻能力差、水平低的人,表类似意义的还有“菜包子”“老菜”等,以上均有没有生机、笨拙的特点;“青皮”在方言中指鸭蛋,又喻指行为不端、不务正业的人;同样指蛋壳发软的鸡蛋、鸭蛋等的“软皮蛋”用来比喻性格怯懦的人;“半瓶醋”比喻对某种知识或技能略知一二的人,还有俗语“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表示类似意义;“涮锅汤”喻指已经与别人发生过性行为或结过一次婚的女子,与 “二茬货”近义。由此可见,仍然取喻体突出的特点以喻人。
(四)以“器物”喻人
“直筒子”比喻性情耿直、言语直爽的人;“客屋瓤子”比喻善于接待应酬,见识较广的人;“没梁桶”喻指心中无数、行为松垮拖拉的人;“磨墩子”喻指矮胖的人;“篱笆门儿”喻指穷人,与“板子门儿”喻指的家境殷实的富人相对;“生坯子”喻指没有教养不懂道理的人;“茶壶盖儿”喻指在某方面有成绩有威望的人;“香棒儿棒儿“喻指受欢迎的人或物。这类来自日常生活器物的比喻性的称谓词在社会称谓词中占很大比例,大都是用来喻指人的外形或精神状态、品性等,如“磨墩子”、“没梁桶”、“半瓶醋”,有用来喻指人的生活状态如“篱笆门儿”、“板子门儿”等。
(五)以“动物”喻人
“小巴狗儿”喻指小孩含亲昵意味;“小骚狐蛋儿”喻指男婴具戏谑意味;“牤牛杂儿”喻指十六七岁的小男孩,以上三例均以动物表示对未成年人的昵称。“夜猫子”比喻喜欢晚睡的人;“皮娄猴子”喻指调皮捣蛋的人;“猴妻”喻指过于精明的人;“瞎公鸡”比喻大而不中用的人,特指不能生育的男性;“陰死牛”喻指寡言而脾气执拗的人;“刁头鸡”喻指性情刁钻的人;“大鰢蝦”喻指高瘦而背微驼的人;“狗食”喻指蠢笨无能的人。由此可见,常常用动物喻人的形态,如“大鰢蝦”;喻人的动作,如“皮娄猴子”;喻人的品性,如“刁头鸡”。
(一)隐喻
“隐喻利用一种概念表达另一种概念,需要这两种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在隐喻结构中,两种通常看来毫无联系的事物被相提并论,是因为人类在认知领域对他们产生了相似联想,因而利用对两种事物感知的交融来解释、评价、表达他们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感受和感情。”[5]作为文学隐喻一种的比喻性社会称谓词,“可以通过lens in a camera激发大脑中隐含的关于‘照相’的认知模式,镜头在照相时可以反射人的形象……”[6]因此,隐喻基于相似性,比如“大鰢蝦”“磨墩子”选取其最具有代表性的特点,前者的“瘦长且身形弯曲”与后者的“低矮粗大蠢笨”的特点比喻“高瘦而背微驼的人”及“矮胖的人”。
(二)转喻
“与隐喻不同的是,转喻所涉及的是一种‘接近’和‘凸显’的关系。”“是一个物体、一件事情、一个概念有很多属性,而人的认知往往更多的注意到其最突出的、最容易记忆和理解的属性,即突显属性。”“如果说隐喻是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投射,那么转喻是相接近或相关联的不同认知域中,一个突显事物替代另一事物,如部分与整体、容器与其功能或内容之间的替代关系。”[7]由此看来,转喻在人的认知过程中主要依赖于这种凸显原则,遵循部分代整体的原则,其本质是一种替代性的思维方式。徐州方言中以突出的某一性状特征指称人的除了上述所举的“面糊耳朵”“死眼珠子”等,还有“呲娄牙”喻指牙齿突出的人,“箩筐腿”喻指具有O形腿的人,等等。
(三)借喻
首先在结构上,“本体不出现,借体代替本体实现本体的一切功能”[8],这类词的比喻义是在原有词本义的基础上,通过借用喻体事物指称本体事物的方式发展转化而来的新义。上述所举例子中的“生坯子”即以没有烧熟的土石直接比喻没有教养不懂道理的人,其中有生硬意义的“生”是相似点。再如“直筒子”即简单的没有弯曲的圆柱体结构比喻性情耿直、言语直爽的人,二者之间的相似点为直爽的“直”。
(一)直观形象性
由于比喻除了本体喻体外还存在第三要素,即两者的相似关系。以上关于比喻来源及类型均有所涉及,在此不再加以论述。
(二)模糊而又鲜明的地域性
作为五省通衢的徐州,杂合邻省各地方言,从而形成了独有的特色,既有中原淳朴的农耕文明又有沿海地区的冒险活泼的精神,在对人的称谓中就详尽地体现出来。比如“牤牛杂儿”喻指十六七岁的小男孩,再比如“大鰢蝦”喻指高瘦而背微驼的人,从田里的牛到水中的虾,无一不在。既有比喻能力差、水平低的人的北方“菜梨”又有南方“青皮”(咸鸭蛋)喻指行为不端、不务正业的人。具有徐州方言模糊而又鲜明的地域特点,称谓词运用起来不仅可以增强作品的地方色彩,而且与作品的文化背景更加协调统一,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喻体稳定性
喻体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喻体类别的稳定性
比喻作为认知辞格的一种受认知关系的改变,认知关系并非一蹴而就形成也并非一朝一夕就可改变,而且不随个人意志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喻体的类别具有稳定性,比如《史记·孔子世家》记孔子“累累如丧家之犬”的狼狈样,而今亦有“落水狗”“哈巴狗”等的不堪貌。
2.词缀及感情色彩
在方言中,经常会有“子”“蛋儿”等词缀作为类化的工具,具有贬义色彩形成“贬称”或戏谑亲昵色彩形成“爱称”,前者比如“生坯子”“碎嘴子”“亁不狼子”等;后者如“小骚狐蛋儿”“软皮蛋儿”等,贬称也叫贱称,“指表示贱视、鄙视、侮慢、贬斥等情意的称呼”。爱称是为了称呼方便,表现浓厚的感情。
徐州方言中比喻性社会称谓词的来源广泛,表达的意义极具丰富性、趣味性,同时从认知角度研究,表现了其直观的形象性、模糊而又鲜明的地域性及喻体的稳定性。近年来徐州更加重视对徐州方言的保护及宣传,电视节目开播徐州方言趣味脱口秀《大卓说事》,徐州《都市晨报》专门开设“方言小品”板块,刊登趣味的方言阅读。本文在此希望对徐州方言的弘扬尽一份绵薄之力,并期待更多的人对更大范围的方言进行称谓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马鸣春.称谓修辞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袁圣柏.表“人”比喻义词语浅论[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
[4]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4.
[5][6][7]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8]刘大为.比喻、近喻与自喻——辞格的认知性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