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良忆
大概是旅居荷兰十多年,已习惯偏冷气候之故,回台北定居以后,喜欢冬天更胜夏日。一来本就怕热甚于畏寒,二来则是生来嘴馋,亚热带岛屿的冬季,天气有点像西欧的春天到初夏,有利于西红柿、莴苣生菜、芳香药草等我比较喜爱的蔬果生长。在台湾,我在冬天比夏天更有口福,尤其爱吃西红柿,我可是挨过大半年,好不容易等到西红柿当令。
西红柿因色泽艳红,看来热情如火,而常令人直觉地联想到足以灼身的烈日,还有那骄阳下的热带地区,然西红柿其实性情温和,无福消受火辣辣的激情,而偏好温暖却不炎热的环境。白天气温摄氏20-25度、日夜温差10摄氏度左右,才是最适合西红柿的生长条件。
荷兰夏季的气候正巧如此,因此夏天收获的西红柿味道格外饱满,最可口;冬天的西红柿长于温室,在人为控制的人造环境成长,外表看来虽也红彤彤,剖开一看,内芯却是浅粉偏灰白的颜色,好不苍凉,滋味更是寡淡如水。
台湾则相反,炎夏时分,西红柿价昂,味却未必足,冬天到初春方是西红柿最嘉美的季节。台湾通称西红柿为“番茄”,西也好,番也好,一看这两个字,便可明白此果与西洋有关。
说到台湾的西红柿,丈夫的祖国多少也有一点贡献,因为西红柿正是荷兰东印度公司据台时代由荷人引进,不过那时欧洲人自己也才刚认识原产中南美洲的西红柿,误以为西红柿有毒,所以不论在荷兰或台湾,西红柿都只当成观赏植物,并不食用。
大陆的情形也差不多,据记载,西红柿亦是在明代由葡萄牙人引入,但直到清末方有人食用。台湾则是在日本殖民时期,因日本人又将西红柿引进岛上栽培,这才吃起这营养丰富的果实。
台湾目前种植的西红柿种类繁多,我最常买大颗的牛番茄以及小个头的樱桃番茄。牛番茄通常拿来煮酱汁,作法简单到不行,只要先把整颗果实稍汆烫以便去皮,然后切块,加上蒜头和橄榄油,用小火熬烂成酱便可。我每次都熬上一大锅,分小盒冷冻起来。
樱桃番茄则可进低温烤箱,做成洋气的炉烤半干西红柿,滋味比鲜果更浓烈饱满。其作法比熬酱复杂一点,却也绝称不上困难:先将西红柿一刀切下,但不切到底,然后像翻开书本那样,将果子摊开,呈蝴蝶形,一颗颗地铺在垫了铝箔纸的烤盘上,每颗之间须留些许空间,不要一个挨着一个。接着在果子上头略撒薄盐,淋少许橄榄油, 进低温(摄氏100度)烤箱3小时,烤到半干,出炉后加上更多橄榄油和自己喜欢的芳香药草,腌一夜即可。喜欢蒜味的,不妨加剥了皮的蒜瓣一起油渍。
油渍西红柿可收在冰箱冷藏,食用前取出一部分“退冰”,恢复成室温再吃,味道较好。也可以拿来拌意大利面,或配上烤得脆脆的长棍面包当前菜。要不,索性就着清凉的白葡萄酒或清淡的红酒,当成下酒小菜。
我在台北、北京、上海和广州的高档超市,都看过由意大利进口的油渍风干西红柿,要价都不低,真不便宜,然而只要家有烤箱,大可在家自制,只要按照前面写的方子,将低温烘烤西红柿的时间加一倍以上,就可以将西红柿烤干而不烤焦,成品酷似昂贵的舶来品。
不论你人在华北、华中或华南,不管西红柿是何时当令,品尝价廉物美的当季蔬果都是有智慧的做法。如果你恰好跟我一样,住在亚热带地区,那么在这冬末春初、乍暖还凉,西红柿盛产的时节,请烘上一两炉半干的西红柿,品尝这冬日最灿烂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