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威
摘 要:具体的企业文化形成的文化合力和整合功能使得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而爆发出强大的引导教化功能、凝聚维系功能、激励约束功能并最终体现在直接的,物质层面上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发展上。
关键词:现代企业;企业文化;核心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3012202
1 现代企业发展特点及对文化的需求
现代企业,在中国主要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实行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拥有现代技术、实施现代化的管理和企业规模呈扩张化趋势的企业组织形式。在社会化大生产下,它具有如下重要特征:
(1)以股份制的企业“集团”或“共生体”的形式存在。现代企业发展趋于集团化发展,一般以若干大企业为骨干或母体,再辅以相关联的众多中小企业作为共生的子公司,实行专业化、标准化和社会化的大生产。同时由于实行公司股份制,使得企业所有权分散,在经理和股东之间形成良好的经济制约关系。
(2)生产经营趋于国际化。在市场经济这个“看不见的大手”推动下,在全球范围内,社会生产分工愈来愈细密,普通到一辆小型家用汽车的生产,从它的最初设计到车身钢材的选用,轮胎材质的选择,甚至一个细微的配件到最后组装进入市场之前,都可能汇聚了世界不同肤色的劳动贡献和不同地区的原材料供应市场。而开发国际市场,树立坚挺的世界品牌,实行经营和销售的国际化是众多成功大企业的必经之路。
(3)生产方式走向非标准化。20世纪以来,伴随现代工业而来的是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标准化生产;即在生产过程中贯彻执行标准和对贯彻执行情况实施监督。生产者依据标准规定组织生产,国家有关部门依据标准对生产过程实施监察和督导。标准化可以规范社会的生产活动,规范市场行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建立最佳秩序,促进相关产品在技术上的相互协调和配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客观上要求必须在技术上使生产活动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调一致。但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脑力劳动逐渐成为主要的劳动形式,企业管理也无可避免从严苛的依靠外部监控式的“科学管理”走向柔性的自觉式“文化管理”,由消除工人发生的错误到激励工人的创造力。生产方式逐步走向以人文关怀为视角,更具弹性和灵活度的非标准化生产方式
(4)企业文化呈现多元化。现代企业本身就是一个多元企业。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在发展,兼并,扩张中的多联合性,多行业性、多产业性和多角经营决定了其企业文化的多元性。这一方面是由其外部环境促成,例如企业所受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社会文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企业分层管理目标和群体素质差异,个人偏好,价值取向等因素也必然促使企业文化的多元发展。
在现代企业发展中,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近代资本主义兴起之初,就引起了经济学家们的关注。最典型的有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从伦理学的角度,研究经济学与伦理学之间的关系。诺奖得主诺思则认为,文化不仅通过影响(正式)制度地生成而间接地影响经济发展。而且在有些条件下,甚至直接对经济发展起作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中,也充分论证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在二战后,经济上创造的“日本奇迹”引发了西方学者对经济发展中文化因素的高度关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这些理论逐步传入中国,并引起中国学界对企业文化理论的重视和深入探讨。
2 现代企业面临的文化发展困境
企业文化在一个企业成立之初便同步而生,并伴随企业的发展不断演化。它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伦理道德、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等意识形态和物化精神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伦理道德。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它以企业家价值观为主导,以企业中各个个体价值观为基础的群体价值观念,是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的过程中形成的对生产经营和目标追求,以及自身行为的根本看法和评价,是为全体员工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价值追求。它既包括企业的宗旨和使命等核心价值追求还包括一个企业独特的人才观、创新观、服务观、危机观等一般价值观念。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它是由企业领导人所倡导和精心培育,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形式加以概括,反映企业价值观和使命并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团体精神。世界各国先进的企业大多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企业精神。如日本松下的“产业报国精神”,中国的“铁人精神”等。
伦理道德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企业伦理道德作为企业规章制度的补充,通过柔性的软约束来让企业和员工群体依托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明辨是非、善恶、诚实和虚伪,从而有效调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社会之间,企业内部群体之间的行为关系。
而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由分散走向系统的不断自我充实和完善的过程。先进的企业文化必定激活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发展,不适时宜的落后企业文化必将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而我国现代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着多方面的文化障碍,主要表现在:
(1)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尤其是作为核心竞争力的地位认识严重不足。企业文化往往被看作是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附属产品而存在,片面的强调生产,强调绩效,只治生产而不懂得“治人心”。甚至从领导到企业员工把企业文化建设简单化、形式化为企业文体活动,企业文体活动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但并非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文化核心在于与企业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
(2)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培育与积累。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整体素质的系统工程,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强大内在驱动力,也是企业的长寿之道。但在目前中国很多企业并没有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培育和积累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导致发展受困惑或“短命而亡”的现象屡见不鲜,安然,世通这样的世界名企破产就是最好的例证。
(3)受传统文化禁锢太深。家长制治理企业现象普遍存在,人治凌驾于法治至上,任人唯亲,安于现状固步自封现象严重。
(4)企业文化落后于企业自身发展,不能实时进行文化变革,尤其是作为大型的国有企业。企业文化灵敏度不足或是“政治化”现象严重,缺乏活力和张力,对企业发展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文化助推力。
3 企业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在现代企业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
邓小平同志在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就曾高屋建瓴地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产业工人,不仅是社会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更应该是先进文化的开拓者和学习者。作为企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技术文化能带来生产力的飞跃早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企业价值观的企业目标、社会责任,企业精神和伦理道德等企业文化精神层,有助于积极引导企业员工的自觉意识,凝聚全体企业员工的力量,激励企业领导者和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努力奋进,向着共同目标努力。同时企业制度文化设计包括企业领导产生制度,生产管理制度,人才引进制度及组织制度等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
但凡一个成功的优秀企业,都有一个极具前瞻精神,对企业发展能稳步操控“协同作战”能力超强的领导班子,在生产管理,人才任用上必然也别出一格。而在企业产品设计,企业环境建设,企业广告策划,厂服,厂歌等物质文化建设上必然也是独树一帜的。正是这诸多具体的企业文化形成的文化合力和整合功能才使得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而爆发出强大的引导教化功能、凝聚维系功能、激励约束功能并最终体现在直接的,物质层面上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发展上。
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提升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笔者以为,最关键的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认识层面上,企业领导者要重新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抓生产的同时,尽快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机制,凝聚智慧,形成组织,及时淘汰落后的企业文化,改造现有的企业文化,激活具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的先进企业文化。把培育具有企业创新精神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统一起来。努力提升企业形象,塑造企业自主品牌,夯实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促进企业基业长青和持续发展。
(2)在制度层面上,坚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公平公正的法治代替“人治”。尽快建立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包括聘任制度、工资职务制度、企业生产的考勤和奖惩制度等等。依靠制度来管理企业,同时用制度来防止腐败的滋生。坚决杜绝“拍脑袋”决策和一把手说了算的官僚作风和任人唯亲、结党营私、损公利私的贪腐“毒瘤”的存在。
(3)构建企业信任机制,积极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人才难找,人才难留,企业失信的现象在当下社会里几乎像流感一样普遍存在。究其底,关键在于“人心”。如果企业尊重人才,能够创设宽松的环境和丰厚的物质条件吸纳人才,用宽容和支持的态度对待他们在工作中的尝试和创新,创设互信互助、友好的工作环境,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多彩丰富的企业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相信这样的企业必然如奔腾的马达,在理想的路途驰骋。
参考文献
[1]吴文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化根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李亚民.企业文化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贾春峰.贾春峰说“文化力”[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4]姜岩,林泽炎,陈红.企业文化建设与高效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5]陈春花.企业文化的改造与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科版,1999,(03).
[6]邢以群,叶王海.企业文化演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探析[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