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栝楼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2015-03-23 11:48:47黄艳宁彭斯文范海珊朱校奇
湖南农业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栝楼炼苗培苗

黄艳宁,彭斯文,谢 进,范海珊,徐 瑞,朱校奇

(湖南省农业生物资源利用研究所,湖南 长沙410125)

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为葫芦科栝楼属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别名瓜蒌,是一种雌雄异株植物,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栝楼全身都是宝,其果实和根均可入药,种子称栝楼仁,根叫天花粉,具有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消肿排脓等功效[1]。食用栝蒌籽营养丰富,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养护作用,是中老年人首选绿色保健食品[2]。同时,栝楼籽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并有瘦身、美容功效。炒熟后的瓜籽外观褐色艳丽、籽仁饱满、口感润绵、脆香特异,食之回味无穷,被誉为“瓜籽之王”[3]。

近年来,随着栝楼的药用和营养价值逐渐被世人认可,对其组培技术的研究逐渐增多。例如栝楼快速繁殖技术、栝楼组织培养及非试管苗快繁技术、栝楼组织培养中植株再生技术、栝楼茎尖生长点脱毒培养和植株分化技术等[4-5]。目前,栝楼组培技术已经趋向成熟,但是我国栝楼人工种植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主要问题是栝楼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低,尤其是组培苗刚出瓶的1~2个月。这可能是因为培养室的环境和移栽的生长环境差异大,组培苗难以适应室外生长条件所致。由于有关栝楼组培苗的炼苗、驯化、移栽等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所以笔者通过栝楼组培苗的炼苗、驯化、移栽和后期管理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并结合实际提出一些提高栝楼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技术和措施,以期为栝楼的人工种植提供指导。

1 培育壮苗,适时移栽

决定移栽成活率的关键因素首先是组培苗本身的质量。如果培养瓶中苗龄过短,则苗细弱矮小,不易移栽。而苗龄过长,则移栽时易折断,且根系过长,易变褐老化,不利于长新根。因此,培育壮苗是提高移栽成活率的主要措施之一[6]。具体做法是:将栝楼组培苗转移至生根壮苗培养基(MS+0.2 mg/LNAA)中进行生根培养15 d 左右,待苗高为3~5 cm,长出2~3 片叶及3~5 条根时,移栽最易成活。

2 基质筛选

基质选择的原则是疏松透气,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能力[7]。在查阅过大量资料并经试验验证,认为:河沙有良好的通透性,易于消毒,且对茎蔓有较好的压实覆盖作用;蛭石的通透性和保水性较好;泥炭具有较好的保水性和保肥性,且本身带有少量的肥力;这3种物质是比较适合的栽培基质。通过配比试验研究,发现河砂︰蛭石︰泥炭体积比为1∶1∶2 时,栝楼组培苗移栽生长发育情况最好。另外,配比好的基质装入塑料穴盘前,需用多菌灵800 倍液(10 L/m3)进行消毒处理,以免杂菌滋生。

3 炼苗

3.1 瓶内炼苗

每年3月下旬至6月下旬当栝楼长至苗高3~5 cm,具2~3 片叶、3~5 条根时,打开培养瓶盖,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浸没栝楼根部,每天保持空气湿度大于70%,开瓶后放置3~5 d;然后将栝楼苗放到自然环境下的温室大棚中,带瓶炼苗5~7 d。

3.2 瓶外移栽炼苗

栝楼无菌苗经过瓶内炼苗后,用镊子将组培瓶里的植株夹出,用自来水将植株上的培养基冲洗干净,于15~25℃、空气湿度保持75%以上的环境中晾置1 h;移至装有消毒基质的塑料穴盘内,每个穴孔栽植一株。移栽时注意将根系伸展,压紧基质,移植完后浇透水,放入塑料薄膜覆盖的拱棚内。拱棚四周用土覆盖并压实薄膜,每天早上8︰00~9︰00 用棍子轻轻敲打拱棚,让拱棚塑料薄膜内形成的水珠滴落到育苗盘内,利用水分循环保持棚内湿度并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待栝楼苗长出新叶和新根后,前5~7 d 空气湿度控制在70%~80%,以后逐渐降低湿度,平均每天湿度下降为1~5个百分点,直至与棚外大田环境湿度相同时停止下降。每5~7 d 加施质量体积比为0.05%~0.10%的尿素,植株长至10 cm 左右,根系与基质成成团脱出时,即可出盘进行大田定植。

4 移栽后的管理

4.1 湿度控制

栝楼组培苗移栽管理技术的核心就是保持水分平衡和控制好湿度。移栽过程中空气湿度保持在70%~80%,基质湿度保持在40%~60%,水分不宜过多,否则不仅透气不良,影响生根,且容易导致烂苗致死。因此,在保证空气湿度足够大的同时,尽量确保移栽基质良好的透气状况。具体做法是:移植完毕后用洒水壶喷洒至基质浇透水,然后采用塑料小拱棚的办法来保持空气湿度,待栝楼苗长出新叶和新根后,以每天下降1~5个百分点的速度逐渐降低空气湿度,直至与棚外大田环境湿度相同时,打开塑料膜进行大田定植,大田移栽成活率可达80%~95%。

4.2 温度控制

湖南地区3~6月期间,地温逐渐上升,有利于移栽苗发新根新叶,直接进入生长期,成活率很高。但是,由于5、6月光照过强,温室大棚内的温度高,湿度低,利用塑料小拱棚保湿的同时温度会更高,此时必须做好降温处理,否则高温高湿的环境组培苗极易感病死亡。此时应在塑料小拱棚外加盖一层遮阳50%的遮阳网,保持拱棚内温度约15~25℃,才有利于发生新根新叶,提高成活率。

4.3 光照控制

光照过强,叶片蒸腾作用加强,植株易失水死亡。新移栽的组培苗通过遮阳网遮盖后,光照强度仅有自然光的35%~40%,光照强度控制在0.6~1.0 万Lux。具体做法是:在拱棚上拉一层遮光率50%以上的遮阳网,15 d 左右,根据苗的恢复和发根情况,逐步增强光照,直到小苗适应自然环境条件并长得壮实后再完全打开遮阳网,如此移栽成活率可达80%以上。

5 小结

目前,栝楼产业化发展已成为一种趋势,组织快繁的商业性应用也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移栽作为组培的最后一步,极为关键。移栽成活率的高低与经济效益的好坏密切相关。提高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报道已有不少,但是与栝楼相关的研究还尚未见报。因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通过以上的操作,提高了栝楼组培苗移栽成活率,为实现栝楼组培快繁体系的工厂化生产,加速栝楼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1]林树花,李高阳,韩晓磊.栝楼籽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12,(8):73-76.

[2]胡兴华,李国斌,蔡爱华,等.栝楼属3种栝楼种子的营养分析[J].广西科学,2004,11(3):266-268,272.

[3]杨廷桢,高敬东,杨明霞,等.栝楼的经济价值及栽培技术要点[J].甘肃农业科技,2003,(10):48-49.

[4]廖华俊,董 玲,江 芹,等.栝楼组织培养及非试管苗快繁技术研究[J].中国瓜菜,2006,(3):4-7.

[5]卢 豪,张雪燕,李友勇.栝楼茎尖生长点脱毒培养和植株分化[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8(3):29-32.

[6]张丽芳,刘卫民,邹万君.提高马铃薯脱毒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10,(4):39-40.

[7]吴丽芳,丁 伟,陆伟东,等.不同基质对密闭培养下栀子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0,(1):172-173.

猜你喜欢
栝楼炼苗培苗
“循环”式炼苗对烤烟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观赏植物无糖组培苗炼苗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川栝楼瓤中次生代谢物组成及相对含量分析研究△
小栝楼“宝葫芦”
“增城蜜菊”组培苗有机栽培管理技术
现代园艺(2018年3期)2018-02-10 05:18:20
浅论栝楼皮、栝楼种子和栝楼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沼泽小叶桦丛生芽生根培养及移栽炼苗试验
不同组培方法对香蕉组培苗假植阶段生理特征的影响
栝楼产业开发者谢献忠
湖南农业(2015年5期)2015-03-18 23:30:47
不同炼苗密度对桉树轻基质幼苗的影响
桉树科技(2015年1期)2015-02-14 01: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