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云召
(中山嘉明电力有限公司,广东 中山 528437)
某电厂某390 MW F级改进型(燃机型号为M701F4)热电联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配套有1台低NOx燃气轮机、1台燃机发电机、1台蒸汽轮机、1台汽机发电机、1台无补燃三压再热型余热锅炉及其相关的辅助设备,外加配套热网工程。
燃机配置了TCA(turbine cooling air)系统可用于冷却燃机透平转子和动叶片,冷却空气来自压气机排气,并通过TCA冷却后供给透平转子和动叶片,TCA的冷却水来自高压给水泵出口。
燃机TCA共设置2个给水流量控制阀,分别为FCV-1阀(凝汽器侧)和FCV-2阀(锅炉侧)。FCV-1阀仅用于燃机启动初期,这是由于在启动初期给水压力较低,TCA回水在压差较低的情况下不能回至锅炉高压汽包。为保证燃机TCA可通过最小流量的冷却水,避免TCA管内给水汽化,此时通过控制FCV-1阀将TCA回水返回凝汽器;当燃机负荷逐渐增加后,FCV-2阀投入运行,FCV-1阀关闭。在燃机正常运行期间,TCA冷却器冷却水流量由给水流量控制阀(锅炉侧)FCV-2控制。通过监视流量计FT1,流量信号会直接传递到燃机控制系统GTC,从而达到FCV-2控制的目的。设置燃机TCA给水流量低跳闸保护,避免TCA冷却器给水管路出现汽化现象。
机组总负荷为300 MW,其中5号燃机负荷为190 MW,6号汽机负荷为110 MW,高压主蒸汽压力为8.15 MPa,高压主蒸汽温度为558 ℃,再热蒸汽压力为2.69 MPa,再热蒸汽温度为559 ℃。各辅机在投运状态,高、中、低汽包水位调整门在自动状态,主、再热蒸汽减温水调整门在自动状态。厂用电运行方式为:220 kV双母并列运行,5号主变(5B)挂1M,6号主变(6B)挂2M,5号高厂变(05T)供机组厂用电,12号高备变(12B)充电状态作为机组厂用电的备用电源。
2014-06-07T07:13,运行人员执行5号余热锅炉定期排污操作。当完成5号余热锅炉高压蒸发器第3路定排时,发现5号余热锅炉高压汽包水位从-2 mm逐步上升。此时高压汽包水位设定值为40 mm,高压汽包水位主路调整门的开度为55 %(反馈值)。操作人员将高压汽包水位设定值改为17 mm,但水位仍继续上升,随后操作人员将高压汽包水位主路调整门由自动控制切为手动控制。操作人员将高压汽包水位手动调整至正常值后,将高压汽包水位主路调整门投回自动控制,当高压汽包水位主路调整门一投入自动后,该调整门突然迅速开大至85 %,燃机TCA给水流量从35 t/h急剧减小。为抑制高压给水主调整门开大的趋势,操作人员立即将高压汽包水位设定值改为26 mm,但高压给水调整门仍继续开大(当时调整门的输出指令为95 %)。
07:24,5号燃机TCA给水流量锐减至21 t/h,5号燃机跳闸,首出原因为“燃机TCA给水流量低跳闸”。5号燃机甩负荷190 MW,运行人员立即将6号汽机打闸,打开高、中、低压蒸汽旁路门,轴封汽转辅汽供,调整好锅炉汽包水位。
07:55,5号燃机转速到0,盘车自投正常。
07:58,6号汽机转速到0,手动投入盘车运行正常。
造成此次跳机的首出原因为“5号燃机TCA给水流量低”。
操作人员将高压汽包水位手动调至正常值后,再将高压汽包水位主路调整门投回自动控制时,该调整门迅速开大至85 %,大量给水进入高压汽包,造成5号燃机TCA给水流量从35 t/h急剧减小。事后查看历史曲线得知,当高压给水主路调整门开大至85 %时,燃机TCA给水流量由300 MW负荷时对应的35 t/h降至21 t/h,低于其燃机内部的函数设定值,最终导致燃机TCA给水流量低保护动作跳机。
3.2.1 对机组主要保护定值不清楚
当班运行人员执行5号余热锅炉高压蒸发器第3路定排时,发现5号余热锅炉高压汽包水位从-2 mm呈上升趋势。当时尝试修改高压汽包水位的设定值来抑制水位上升,但高压汽包的水位仍继续上升;当水位升至40 mm时,将高压汽包水位调整门由自动控制切为手动控制。
锅炉高、中、低3个汽包均设置水位高Ⅰ,Ⅱ,Ⅲ值和低Ⅰ,Ⅱ,Ⅲ值保护,当水位达到高/低Ⅰ值时,先报警,提示运行人员注意;当水位继续上升/下降到高/低Ⅱ值时,就会联锁打开汽包事故放水电动门,或联锁关闭所有定期排污电动门;当水位继续上升/下降到高/低Ⅲ值时,经延时5 s后跳机。
高压汽包的水位保护定值:高/低Ⅰ值为50 mm/-50 mm,高/低Ⅱ值为200 mm/-200 mm,高/低Ⅲ值为450 mm/-450 mm。虽然高压汽包水位上升,但上升幅度不大且水位未达到高Ⅰ值,运行人员就盲目人为干扰机组的自动调节功能,反映出运行人员遇事过于紧张,对机组的主要保护定值尚不熟悉。
3.2.2 对汽包水位调节逻辑不熟悉
高压给水泵出口有2个调节阀:高压省煤器进口电动调节阀(给水调整门主路)和高压省煤器进口30 %电动调节阀(给水调整门旁路)。当高压省煤器进口电动调节阀从手动切自动时,通过逻辑联锁,确保高压省煤器进口30 %电动调节阀切自动控制。当高压省煤器进口电动调节阀从自动切手动时,仅对其本身起作用,即不会使高压省煤器进口30 %电动调节阀切手动。当高压省煤器进口30 %电动调节阀从自动切手动时,仅对其本身起作用,即不会使高压省煤器进口电动调节阀切手动。当“高压给水调节输出”值(即PID输出值)低于40 %时,若高压给水调节处于自动状态,就会由主路自动切换为旁路调节。
当上述2个调节阀同时处于手动状态时,PID输出才会跟踪阀位当前值;当任意1个调节阀处于自动状态时,PID会根据调节目标偏差计算自动指令。机组带正常负荷运行时,高压省煤器进口电动调节阀和高压省煤器进口30 %电动调节阀都可投入自动状态;或高压省煤器进口电动调节阀处于自动状态,高压省煤器进口30 %电动调节阀处于手动状态。
运行操作人员发现高压汽包水位上升至40 mm时,将高压汽包水位由自动调节切为手动调节,但仅将高压省煤器进口电动调节阀由自动切手动状态,高压省煤器进口30 %电动调节阀仍旧处于自动状态。在调整水位过程中,PID输出值不断增大至95 %,但运行人员未留意此参数的变化情况。当水位调整稳定后,将高压省煤器进口电动调节阀由手动切自动状态后,突然发现高压省煤器进口电动调节阀快速开大,造成阀前至燃机TCA给水压力、流量降低,导致燃机TCA给水流量低保护动作燃机跳闸。若运行人员将高压给水主路切手动调节,同时将高压省煤器进口30 %电动调节阀切手动状态,即PID输出值跟踪当前主路调阀的开度,则可避免此次事故的发生。
3.2.3 处理突发事件不够冷静
运行人员将高压给水主路调整门由手动切自动时,发现该调整门突然开大至85 %,此时至机组跳闸约有1 min。但运行人员未及时将该调整门切回手动控制,也未手动关小调整门以控制给水流量,只是对高压汽包水位的设定值进行了3次修改,分别为26 mm,17 mm及11 mm;此时PID输出实际指令为95 %,当前值跟踪输出值,高压给水调整阀仍保持开大状态。此事故反映出运行人员在处理突发性事件时,欠缺经验,不够果断和冷静,最后造成人为操作失误的跳机事件,给企业带来一定经济损失和不良的影响。
(1)本次跳机事件暴露出运行人员对机组热工保护逻辑不够熟悉。跳机事件发生前,机组刚完成168 h试运移交生产。在机组调试期间运行人员依赖调试人员,造成机组正式移交生产后,值班人员对机组相关操作熟练程度不足,运行人员的培训工作也不到位。
(2)新机组投产后管理不到位。对有关机组热控、各种主保护、顺序控制、模拟量控制等逻辑清册、资料收集不全,新机组投产后的运行规程和系统图尚未完善。
(3)锅炉高、中、低3个汽包的定期排污电动门长期未关严,造成进行定期排污工作时汽包水位波动较大。
(4)燃机TCA给水流量低只有跳机值,没有报警值,在一定程度上未起到提示运行人员注意的作用。
(5)锅炉高压汽包水位控制与当初的设计说明出入较大。根据设计说明,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控制回路应强制切到手动:①高压汽包水位坏质量;②设定值与实际值偏差大。事实上,当PID输出指令与实际阀位的指令偏差大时,高压给水主调阀仍处于自动状态,这是一个明显的缺陷。
(6)在DCS上操作锅炉高、中、低汽包的水位调整门主路和旁路门时,无论操作哪个调整门,均会同时弹出2个调整门的操作窗口,易造成运行人员误操作。
(1)加强对运行人员的培训,建立、完善班组培训记录、安全学习台账等。每月各班组至少进行1次事故演习,每个季度至少进行1次各专业间的事故联合演习。
(2)规范、完善机组定期工作的执行程序。
(3)各专业完成各自的机组主保护、顺序控制、模拟量控制等逻辑清册的编制工作,形成教材,并择机组织对运行人员进行更深层次的培训。
(4)对运行人员进行事故预案和现场处置措施培训,由各值班组自行组织学习,各专业专工给予支持。
(5)新机组投产后的相关规程和系统图的修编工作要尽快完成,并且进行试行版的第1次修订,充分利用学习班对运行人员进行培训。
(6)重新核对DCS逻辑、保护整定值清单,若发现DCS逻辑、保护定值与设计说明不一致,应积极讨论。
(7)收集培训资料、厂家资料、说明书、调试方案、调试报告、规程等,组成1个培训资料文件包,便于系统地培训和学习。
(8)与厂家联系,增加1个燃机TCA给水流量低报警值,以达到提示运行人员注意的目的。
(9)做好机组在保质期间设备缺陷的汇总工作,督促建设单位及时处理遗留的缺陷,以保证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10)将DCS中锅炉高、中、低汽包水位调整门主路和旁路门的操作窗口分开,防止运行人员误操作。
近年来,由于运行人员对机组主保护及控制系统逻辑不熟悉,引发了多起机组误操作或跳机事故。这提醒电厂要重视对运行人员的日常培训工作,并规范运行管理。通过切实落实各项整改措施,加大对运行人员的培训力度和规范机组各项操作规程,以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跳机停炉事故,确保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