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 勇 刘厚明 林 敏 贵州省黔西县农牧局草地中心 551500
开展石漠化人工种草是黔西县2008年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防治水土流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措施。长期以来,由于受喀斯特地貌和气候条件限制及乱开滥垦的人为影响,黔西县的水土流失特别严重,2008年被国家列入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对石漠化区域进行人工种草养畜等开发式综合治理。
2008年至2013年全县人工种草7543.8 公顷,新建圈舍14.385 万平方米,新建窖池1.289 万立方米,引进优良基础母牛3052 头、基础母羊2.287 万只、种公羊0.0953 万只。2013年末存栏牛13 万头,是2007年的185%;出栏牛2.1 万头,是2007年175%;存栏羊3.1 万只,是2007年620%;出栏羊1.5 万只,是2007年375%。
(1)自然条件。黔西县位于贵州省中部偏西北,乌江中游鸭池河北岸,属于低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山地,春迟夏短,秋早冬长,水热同季,干湿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1348.9 小时,无霜期264 天,平均气温14.7℃,降雨量1169mm,适宜各种优良牧草繁殖生长。
(2)重大项目支撑。2008年黔西县被国务院列为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以来,人工种草在石漠化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和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中得到大力推广。5年来在各乡镇共投资6045.69 万元,人工种草7543.8 公顷,引进牛羊2.6875 万头(只),深山区、石山区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民经济收入不断增加。
(3)政策优势。为了控制水土流失和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把人工种草作为治理石漠化、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县委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发展规划,特别强调人工种草和草地改良是保护生态环境、控制水土流失、降低土地石漠化和减少泥石流灾害发生的主要途径。2014年黔西县被列为国家生态示范区,草地生态建设又迎来了新的良好机遇。
(4)技术优势。在石漠化区域进行人工种草最大的投资在于土壤的耕整,在山区实施人工种草,地块狭小,位置边远,交通不便,无法进行机械耕作。如果大面积治理,人畜耕整土地十分缓慢,而且投资大。2010年秋,黔西县对石漠化人工种草的土地耕整采用免耕播种获得成功,改变了过去人畜耕整土地的做法,实现了大面积快速同期播种,减少了土地耕整大量资金的投入,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
(1)基础设施薄弱,人工草地退化比较严重。从近几年石漠化综合治理的人工草地看,由于涉草基础设施的投入比较少,部分人工牧草地存在有草无水、无电、无路等情况。如有的乡镇因人畜饮水的缺乏,牲畜存栏逐年下降,优质牧草得不到有效管护和利用,牧草品质逐年下降,农户对人工草地的管理越来越差,优良牧草逐年退化,甚至有少数农户毁草复耕,从而又形成了新的石漠化地块。
(2)草畜不配套,效益不明显。对于部分实施了石漠化综合治理人工种草的乡镇,农民种草积极性很高,而且种植牧草长势好、质量优良。但是由于自身经济条件不好,无法匹配购畜资金,存在有草无畜的状况,农户的经济效益得不到有效提高,严重影响农户的管护积极性,从而造成草地荒芜,复耕现象在所难免。
(3)只种不管护,发展难持续。石漠化人工种草地处边远山区,土地贫瘠,如果所种优良牧草只有利用,不加管护,土壤养分很快耗尽,杂草就会很快丛生,两三年后人工草地很快变成荒草地。一些边远山区的种草养畜农户,种草时积极性很高,操作规程比较到位,但是在利用过程中不重视草地除杂、施肥和补种等管护措施,优质牧草越割越少,杂草越来越多,大大降低了草地的使用年限。
(4)由于气候干旱加速了草地的退化。2006年以来,由于受到气候暖化、春旱和伏旱的影响,全县农田减产,石漠化地区更是颗粒无收,给人工草地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特别是逐年气候不断干暖化和牧草生长期降雨量逐步减少,使草地产量下降,地表裸露严重,土壤水土流失,从而加速了草地的退化。
(1)提高认识,加强对石漠化草地治理的领导。石漠化人工草地是控制水土流失,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社会稳定和生态治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各级政府和领导必须把发展石漠化人工种草养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及时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加大对草地生态畜牧业的投入。
(2)积极申报项目实施,争取国家生态建设资金的倾斜。黔西县是石漠化极为严重的中心区域,人工种草建植多年生牧草可在4~6 个月内覆盖地面,根系在土壤表层20~30cm 内盘根错节而涵养水分,锁定土壤,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优良牧草是草食家畜的物质基础,是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因此要抓好国家建设生态示范区的大好机遇,积极申报项目实施,争取国家建设生态示范区的项目资金倾斜。
(3)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草地设施建设。一是水利部门支持,解决项目区域内人畜饮水困难问题,积极寻找水源,兴修水利工程,把干净清澈的水源引到项目区,在项目区兴修集雨屏,把水集中储存,农户可修家庭水窖,让项目区家畜有水喝;二是交通部门的项目向项目区倾斜,在项目区兴修运草道路和牧道,减轻农民负担;三是供电部门密切配合,在牧区架设设输电线路,提供家畜用电和饲草加工用电。
(4)帮助农民协调配畜资金,解决草畜不配套的问题。开展石漠化种草的地区是深山区、石山区和一类贫困地区,农民生存条件极为艰苦,把地种草后难于筹集配畜资金。为了更好地保持水土和控制复耕现象,各级政府和金融部门要为他们协调配畜资金,这样种的草才能保得住,农民才能看得到希望。项目实施结束后,技术部门还应经常深入项目区为农民解决技术难题,采取集中培训、座谈讨论和现场指导等方式,使农民懂掌握牧草管护、家畜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知识,让农民在增加收入的同时,草地生态环境才能得到有效保护,草地生态资源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