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江楠,金昌德,段晓佳
动机性访谈(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MI)是一种以咨询者为中心,通过鼓励的方式挖掘和处理咨询者在行为改变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心理,进而增强咨询者改变自身行为的内在动机,最终促使咨询者行为改变的一种指导性咨询方法[1]。它是美国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教授Miller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访谈式治疗方式,具有整合各类咨询理论的优势,在促进咨询者行为改善方面成效显著[2]。目前,动机性访谈在西方国家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精神疾病、物质依赖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艾滋病等领域的疾病治疗和行为改变上[3,4],已成为影响和改变行为的主要技术之一[5]。而我国关于动机性访谈的研究、应用仍相对较少。本文主要从动机性访谈的形成发展、理论基础、原则技巧、评价工具及应用现状方面进行概述。
动机性访谈最早由学者Miller[2]于1983年提出,起初主要是一种治疗问题性饮酒的简短的干预手段。随后Miller和英国学者Rollnick对它进行了完善和发展[6]。20世纪80年代是动机性访谈的形成和验证期;90年代是动机性访谈的理论发展期;2000年之后动机性访谈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方法的改进以及对访谈者培训方法的探讨上,并且这一技术逐渐在临床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7]。
动机性访谈作为一种指导性的咨询方法,旨在通过一定的访谈策略来引导咨询者改变自身行为。它主要包含访谈策略、认知改变、行为改变3个阶段[8]。
2.1 访谈策略 咨询者皆有需要,需要引起动机。需要和动机是动机性访谈的首要基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人具有多层次的需求,并且通过其社会性及意志来进行约束和调节。需求是引起和激发个体活动的内在动力,具有激活、指向和行为调节的作用。咨询者的自身需求促使咨询者去寻求咨询。而访谈者则需要通过访谈去挖掘咨询者的需求和动机。需要层次论为动机性访谈提供了理论基础[9]。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理论认为:技术是为人服务的,人的身心是一个统一整体,采用相应的技术和策略有助于更充分地了解人,从而使人达到身心统一[10]。动机性访谈需要访谈者通过一定的访谈技术来挖掘和处理咨询者的各种矛盾心理。人本主义的这一理念为动机性访谈应用访谈策略和访谈技术服务于人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理论中Rogres创立的“以人为中心的访谈技术”又为动机性访谈的访谈技术提供了基本的访谈原则[11]。
2.2 认知改变 Festinger的认知失调理论指出:当人脑中的认知元素之间存在不一致或阻抗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而人具有一种趋向平衡或一致的倾向,当认知失调时,失调者会形成减少失调或避免增加失调的压力,从而导致行为的改变[12]。不一致或阻抗的出现,并不能说明咨询者拒绝改变,而仅仅是咨询者存在认知差异的一个信号。基于认知失调理论,在面对不一致或阻抗时,动机性访谈选择引导咨询者接受认知差异,探索和扩大失调,引导咨询者自己思考,认识到自身的失调状态,从而主动探索改变行为的可能性[8]。Festinger的认知失调理论为引导病人改变认知失调状态提供了理论依据。
2.3 行为改变 自我决定论[13]以及 Prochaska等[14]的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是动机性访谈行为改变的理论基础。自我决定论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潜能,它强调“自我决定”在行为改变中的作用,为动机性访谈提供了能够用来改变行为的途径[13]。自我决定论为访谈者引导咨询者主动探索尝试改变自身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指出:人的行为改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把咨询者的行为改变过程分为5个阶段,即前沉思阶段、沉思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以及维持阶段。不同阶段咨询者对自身行为改变的心理反应各不相同,因此应根据各阶段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访谈方式[6,15]。在此基础上,动机性访谈将整个访谈过程划分为行为改变的前意向与意向阶段、行为改变的巩固和维持阶段[8]。第一阶段旨在增强咨询者改变行为的内在动机;第二阶段旨在巩固咨询者改变行为的承诺以及行为改变计划的履行。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为动机性访谈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来源[16,17]。
协作、唤醒、自主是动机性访谈的核心精神[18]。在核心精神的指导下,动机性访谈的实施主要遵循4个基本原则,即表达共情、显现差异、化解阻抗以及激发自我效能[19]。根据咨询者不同阶段的不同心理特征,动机性访谈的访谈技巧主要划分为两个阶段:前意向与意向阶段的 OARS[O(open)、A(affirmation)、R(reflections)、S(summaries)]技巧与改变谈话技巧;巩固和维持阶段的过渡性总结、关键问题提问、提供信息和建议等技巧[19]。访谈者针对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访谈技术可以更好地帮助咨询者发掘他们的各种矛盾心理,从而促进咨询者自主地进入行为改变的准备阶段或行动阶段。
目前有关动机性访谈的评估工具主要包括动机性会谈技术编码(MISC)、动机性会谈整合量表(MITI)、动机性会谈督导与培训量表(MISTS)以及修订版的模拟会谈视频评估(VASE-R)等。这些量表均由国外研究者所编制,在国外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4.1 MISC与 MITI量表 MISC量表是美国学者Miller[20]于2000年编制,评估过程主要包括3步:观看动机性访谈的录像,对访谈者进行整体评估;再次观看录像,对访谈者和咨询者的行为进行分类计数;第3次观看录像,计算访谈者和咨询者的发言时间。此量表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够详尽地解构访谈者和咨询者之间的交互性,从而更好地探索促进咨询者改变行为的内在机制。它主要是针对访谈者的量表,使访谈者对自己的访谈技术有更明确的认识,是促使访谈者提高自己技能的优秀工具。但它经济成本高,耗时过长。2003年,Miller等学者对MISC进行了修订,删去了第三部分,从而节省了评估时间。MITI是在MISC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由Moyers等[21]学者通过对MISC进行探索性分析之后简化而成。在评估对象上简化为只评估访谈者一个维度;在评估项目的数量上减少了一半,从而降低了评估的长度与复杂性,使其更具有推广性。DeJonge等[22]检测结果表明,MISC具有良好的结构信效度,能很好地对动机性访谈的基本原则进行评估。
4.2 MISTS与 VASE-R量表 MISTS量表是由Madson等[23]编制,此量表共16个项目,其中15个项目都是用于评估访谈者的行为。量表主要包括整体评估的定义和评估指南以及会谈技巧的评估两个部分。该量表具有良好的效度,在信度上尚存在信度系数不确定性的问题。
VASE又称模拟会谈视频评估,形成于2002年,它包括24个项目,2005年Rosengren等[24]对它进行了修订,修改为VASE-R,该量表包括3个录像短片,内容为演员扮演的物质依赖病人对自己的物质依赖问题的陈述。修订后的量表项目相对减少,它具有标准化、经济成本低等优势。从量表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评估工具越来越趋向简单化。从评估类别上看,评估的维度越来越少,条目越来越精简;评估对象多针对于访谈者,而针对咨询者方面的较少;在评估材料上多使用录像的方式,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并且量表多由国外学者研究编制,因此在此基础上,我国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编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动机性访谈评价工具。
目前,动机性访谈在国外已得到认可和较为广泛的应用。1996年,学者Stott等[25]通过对200例糖尿病病人的医生或护士进行动机性访谈培训的结果显示,70%的医护人员能够接受并且在对病人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了该技术。1999年,Swanson通过对121例精神病住院病人实施动机性访谈的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动机性访谈的病人出院后首次复诊率显著提高[8]。2000年,学者Carey通过对102例社区低收入群体妇女采用动机性访谈进行干预研究的结果显示:干预组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更加了解,并且减少感染风险的意图较对照组明显[26]。2002年,Stotts等[27]采用动机性访谈对269例孕妇戒烟进行干预的研究结果显示:接受动机性访谈的孕妇戒烟或减少吸烟的行为显著增加。2005年,学者Rubak等[3]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动机性访谈在降低乙醇依赖性疾病方面有显著效果。2007年,Perry等[28]的一项干预性研究结果显示:动机性访谈参与介入的干预方式在改善女性心肺适应性的行为方面效果显著。
近年来,我国关于动机性访谈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渐兴起。2008年,黎彩红[29]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76例乳腺癌病人进行动机性访谈的干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乳腺癌病人的术前心理状况明显改善。2010年,汪星等[30]通过采用与动机性访谈相结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对80例糖尿病病人的干预结果显示:与动机性访谈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在改变糖尿病病人行为和血糖水平方面效果显著。2011年,夏超颖等[31,32]采用动机性访谈对高血压病人进行干预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后高血压病人的服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提高。2012年,王淑娟等[33]通过对冠心病病人采用动机性访谈的干预研究表明:动机性访谈在提高冠心病病人的服药依从性上成效显著。吴阳静等[34]采用随机分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进行干预的结果表明:通过采用动机性访谈进行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长期氧疗依从性得到显著提高。
动机性访谈技术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具备较完善的策略和访谈原则,随着近年来的发展,测量工具种类也逐步得到完善和发展,已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自身体系。动机性访谈在国外起步较早,且目前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应用疾病种类较为多样,并且成效显著。随着近年来的发展,应用范围已逐渐从单纯的住院病人的宣教及心理护理扩展到社区病人的护理。而在我国,动机性访谈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也逐渐得到发展,但仍相对缓慢,应用人群仍主要集中在住院病人,应用的疾病种类相对较少,多为慢性病病人服药依从性和健康宣教、术前的心理干预上。此外,在研究工具方面,多采用国外的研究工具,尚未研制出新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测量工具。由此可见,动机性访谈在我国护理工作中仍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加强此方面的研究和发展,使动机性访谈能在护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Arkowitz H,Westra HA,Miller WR,etal.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in the treatment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M].New York:Guilford Press,2008:1.
[2]Miller WR.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with problem drinkers[J].Behavioural Psychotherapy,1983,11(2):147-172.
[3]Rubak S,Sandbak A,Lauritzen T,etal.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Br J Gen Pract,2005,55(513):305-312.
[4]Burke BL,Arkowitz H,Menchola M.The efficacy of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A meta-analysis of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J].J Consult Clin Psychol,2003,71(5):843-861.
[5]Emmons KM,Rollnick S.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in health care settings:Opportunities and limitation[J].Am J Prev Med,2001,20(1):68-74.
[6]Miller WR,Rollnick S.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Preparing people to change addictive behavior[M].New York:Guilford Press,1991:1-30.
[7]Magill M.The route to change:Within-session predictors of change plan completion in a motivational interview[J].J Subst Abuse Treat,2010,38(3):299-305.
[8]骆宏,许百华.动机性访谈:一种以咨客为中心的行为改变咨询技术[J].应用心理学,2005(1):85-89.
[9]王骞,邓云龙.动机访谈治疗的理论基础[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2(4):248-251.
[10]杨韶刚.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技术与发展[J].心理研究,2008,(3):11-15.
[11]李红欣.对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思考[J].中国临床康复,2005,(28):177-179.
[12]Thigpen ML,Beauclair TJ,Keiser GM,etal.Motivating of fenders to change:A guide for probation and parole[M].Washington:U.S.Department of Justice,2007:29-68.
[13]叶利云,宋其争.从自我决定论看动机访谈法疗效机理[J].心理学探新,2010(2):19-22.
[14]Prochaska JO,DiClemente CC,Norcross JC.In search of how people change:Applications to addictive behaviors[J].Am Psychol,1992(47):1102-1114.
[15]Rollnick S,Miller WR.What is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J].Behavioral and Cognitive Psychotherapy,1991,23:325-334.
[16]Maarten Vansteenkiste.There is nothing more practical than a good theory:Integrating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and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J].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2006,45:63-82.
[17]Richard M Ryan.A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pproach to psychol therapy:The motivational basis for effective change[J].Canadian Psychology,2008,49(3):186-193.
[18]Tomlin K,Walker RD,Grover J,etal.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Enhancing motivation for change a learner’s manual for the American Indian/Alaska Native Counselor[EB/OL].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2011-06-16.http://www.motivationalinterview.org/Documents/LearnersManualfor.
[19]Rosengren DB.Building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skills:A practitioner workbook[M].New York:Guilford Press,2009:298.
[20]Miller WR.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skill code(MISC):Coders’manual1[EB/OL].[2014-02-10].http://www.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org.
[21]Moyers TB,Martin T,Manuel JK,etal.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treatment integrity scale(MITI).University of New Mexico,center on alcoholism,substance abuse and addictions(CASAA )[EB/OL].[2014-02-10].http://casaa unm.edu/coding inst.html.
[22]DeJonge JM,Schippers GM,Shaap CPDR.The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skills code:Reliability and critical appraisal[J].Behav Cognit Psychother,2005,33:285-298.
[23]Madson MB,Campell TC,Barrett DE,etal.Development of the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supervision and training scale[J].Psychol Addict Behav,2005,19(3):303-310.
[24]Rosengren DB,Baer JS,Hartzler B,etal.The video assessment of simulated encounters(VASE):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group-administered method for evaluating clinician skills in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1[J].Drug Alcohol Depend,2005,79:3300-3301.
[25]Stott NCH,Rees M.Professional response to innovation in clinical method:Diabetes care and negotiating skills[J].Patient Educ Couns,1996,29:67-73.
[26]杨文方,岳婕.动机性访谈及其在女性健康行为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4):374-375.
[27]Stotts AL,Diclenstein CC.A motivational intervention for resistant pregnant smokers[J].Addict Behav,2002,27:275-292
[28]Perry CK,Rosenfeld AG,Bennett JA,etal.Heart to heart promoting walking in rural women through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and group support[J].Journal of Cardio Vascular Nursing,2007,22(4):304-312.
[29]黎彩红.动机性访谈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前心身状况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2):6-7.
[30]汪星,张建凤,王芳云,等.动机性访谈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教育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1,12:2066-2068.
[31]夏超颖,张小红.动机性访谈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34:66-69.
[32]赵桂红.动机性访谈在老年高血压病病人教育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11A):2963-2964.
[33]王淑娟,郜玉珍,景月娟,等.动机性访谈对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3,5:90-92.
[34]吴阳静,杜小君,汪梦娜.动机性访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5:548-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