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巧云,施 涌
(1.云南师范大学,昆明 650500;2.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昆明 650223)
2010年国家教育部对8个省(天津、辽宁、浙江、安徽、湖南、海南、四川、云南)的中小学(语文、科学)教育质量进行监测,结果显示:一方面,云南省教育质量较低,和省外相比差距较大。如云南省四、八年级学生语文学业表现达水平Ⅱ(合格,下同)以上的比例为56.8%和54.8%,分别比8 省平均水平低约20和22个百分点;四、八年级学生达水平Ⅳ(优秀,下同)的比例分别为6.8%和6.9%,分别比8省平均水平低约11和8个百分点。云南省八年级学生科学(物理、生物、地理三科)学业表现达水平Ⅱ以上的比例为54.1%,比8 省的平均水平低约13个百分点;水平Ⅳ的学生比例为8.8%,比八省的平均水平低约9 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云南省城乡教育质量差距明显。比如云南省城市、县镇学校学生的语文学业表现水平明显优于乡镇(含农村)学校。城市学校78.8%的四年级学生和72.8%的八年级学生语文学业表现处于水平Ⅱ以上,分别高出农村学校34.6 和27.3 个百分点;城市学校65.2%的八年级学生科学学业表现处于水平Ⅱ以上,高出乡镇(含农村)学校18.5 个百分点。城乡教育质量差距的根源是教师队伍的差距,准确认识和把握这个差距,有利于推进全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利于推进教育公平。
农村学校普遍规模小、班数少、生师比高。如要保证开齐课程和开足课时,正常情况的班均教师数应该是乡村高于镇区,镇区高于城区。然而,根据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城区小学平均每班拥有教师2.33名,镇区学校平均每班拥有教师2.50名,乡村学校平均每班拥有教师1.80名。农村教师数量不足,造成农村小学教师包班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在初小。在小学阶段如果开齐课程,大约有10个科目的教学任务,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可想而知。从表2看,城乡数字相差不大,但农村学校要开齐课程,教师要完成一定的工作量,教师兼课是普遍现象。
从表1、2看出,城区教师学历明显比镇区高,镇区比乡村高。全省小学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有74%集中在城区,镇区和乡村很少,而且多集中在语数外等主要科目。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城区比镇区、乡村高21、28个百分点,而乡村教师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到22.97%,比城区高了近13 个百分点。全省初中教师学历的城乡差距明显。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近69%在城区,具有本科生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城区比镇区、乡村高13、18个百分点,而具有专科生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乡村比镇区、城区高5、19个百分点。
表1 小学教师学历分布(人数及百分比)
表2 初中教师学历分布(人数及百分比)
从表3 看出,小学拥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往往是由中学转到小学任教的教师,数量较少。小学教师中职称主要集中在小学高级、小学一级和未定职级3个职称层次。城区小学的小学高级教师所占比例比镇区低6.6 个百分点,比乡村高近10 个百分点;城区小学的小学一级教师所占比例比镇区低1.4 个百分点,比乡村低8.1 个百分点;但是新进入教师队伍的未定职级的教师城区则明显高于镇区和乡村。从表4 看,城区初中的中学高级教师所占比例则显著高于镇区和乡村,分别高了4.4 个和10.9个百分点;中学一级教师所占比例城区也比镇区和乡村分别高了4.1 个和10.8 个百分点。因此,如果仅从职称角度来看,小学教师的城乡差距并不大,初中教师的城乡差距较大。
表3 小学教师职称分布(人数及百分比)
表4 初中教师职称分布(人数及百分比)
从表5 看出,城乡差距很大。城区小学基本都能开齐所有课程,并有专任教师教学,而乡村小学除语文、数学两个大科目以外,其他科目的教师比例很低,平均每校不到1 人。全省有11 178 所乡村小学,除语文、数学教师外,其他科目教师总数分别为英语 3 402 人,体育 4 457 人,科学 5 088 人,音乐3 146 人,美术 2 780 人,信息技术 2 603 人,劳动与技术1 278 人。也就是说,全省乡村小学中至少有7 776 所没有英语教师,有6 721 所没有体育教师,有6 090 所没有科学教师,有8 032 所没有音乐教师,有8 398 所没有美术教师,有8 575 所没有信息技术教师,有11 050所没有劳动与技术教师。所以乡村小学没有学科教师或非专业教师任教比较普遍,从而造成乡村小学包班现象严重。而乡村学校教师自感教学压力大,教学任务重,尤其难以承担英语、信息技术、科学、音乐、美术等专业性较强的科目教学。乡村小学虽然几乎所有课程都开起来了,但教学质量是很低的。
调查案例显示:普洱市澜沧县农村小学仅有中心完小开设英语课,且没有一个专业英语教师。所调查的14所乡镇和农村小学中,没有一个专职的美术、音乐、体育教师。
从表6 看出,初中科目的教师短缺没有小学严重,但从调查的实际情况看,因为有升学的压力,相关科目课程虽然开了,但教师的所学非所教比较普遍,如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非统考科目尤为突出。
表5 小学学科教师校均分布 单位:人
表6 初中学科教师校均分布 单位:人
1.培训层次与频度
小学阶段,城乡教师培训情况差距比较大,一是培训的频度上,城区教师一年可接受到1.5 次培训,乡村教师只有近0.7 次;二是培训的层次上,城区教师接受州市级以上培训的频度远高于镇区、乡村教师,城区教师接受州市级以上培训为61.19%,比镇区高30 个百分点,比乡村高44 个百分点。尤其是在最高培训层次的国家级培训,城区接受培训的教师接近19.23%,远高于镇区、乡村教师的7.41%、4.92%(见表7)。
表7 2013年全省小学教师各级培训占教师总数的比例(%)
初中阶段,城乡差距较大的是培训频度。城区教师一年可接受1.8 次培训,乡村教师基本上只有一次培训。州市级培训频度上差距更大,城区有98.76%的教师参加培训,镇区、乡村则只有23.90%、22.61%,相差75、76 个百分点。只有国家级培训方面,乡村教师高于城区教师3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定向倾斜政策的原因(见表8)。
2.培训期与频度
从表9、表10 看出,全省小学、初中教师接受培训以1 个月内的短期为主。从小学来看,城区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明显高于镇区,镇区高于乡村,城区教师接受各种培训的比例比镇区、乡村分别高了64、81 个百分点,差距很大。主要差距是3 个月以内的短期培训,城区教师接受1 个月内的培训的比例比镇区、乡村分别高了46、58个百分点,接受1到3个月的培训的比例比镇区、乡村分别高了8、10个百分点。从初中教师接受各种培训的比例来看,城区、镇区、乡村教师分别达到人均1.8 次、0.98 次、0.97 次,城乡差距主要在 1 个月内和 6 到 12 月的培训。一个月内的培训城区比镇区、乡村高了20、22个百分点,6 到12 月的培训城区比镇区、乡村高了48、49个百分点。
表9 2013年全省小学教师培训期分布及比例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农村小学老教师占相当大的比重,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队伍青黄不接,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小学教学点,大部分教师都超过了50 岁,年轻教师很难派进去,出现了明显的教师年龄断层。由于年龄趋于老化,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理想弱化、知识退化、方法老化、改革淡化”的“四化”教师屡见不鲜。据统计全省45 岁以上的乡村小学教师38 798名、初中教师6 045名,分别占乡村小学教师的24.89%、初中教师的12.55%;镇区小学教师15 643 名、初中教师11 638 名,分别占镇区小学教师的28.07%、初中教师的20.40%;总计有72 124 农村教师将在未来十年内陆续退休。在农村学生萎缩的情况下,如何吸引、补充热爱教育事业的、高水平的新教师充实到农村教育将是省委省政府应该及早谋划的新课题。
表10 2013年全省初中教师培训期分布比例
云南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的城乡差距,主要源于教师队伍的城乡差距。必须以改革的气魄、改革思维和超常规政策,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原因以及农村学生流入城市速度加快,导致城市学校大班化、农村学校小班化趋势加速。据2013年统计,班额在46人以上的班占总班数比例,城区为66.53%、镇区为41.98%、乡村为15.03%,大班额(超过66人)班占总班数比例,城区为13.07%、镇区为6.06%、乡村为1.48%,超小班额(不足25人)班占总班数比例,城区为4.97%、镇区为12.25%、乡村为38.00%。但是我国目前仍然沿用2001年制定的按“师生比”的中小学教师编制办法,已经明显不适应这种新的变化,这是造成农村学校无法及时补充新教师,在职教师严重老化的最主要原因。应该从实际出发,改革教师编制的办法,以改善教师结构、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提升教育质量为目标制定动态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建议:城市学校仍按“师生比”配备教师,农村规模偏小的学校按“师班比”并适当考虑“师生比”配备教师,否则农村学校无人授课的情况将愈演愈烈。此外,云南大多数县财政自给程度低,没有财力补充新教师,造成中小学空编较普遍,农村学校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临时代课教师,教学质量可想而知。
各级教育部门都重视师资培训,但是,由于经济条件和一些主观原因,各地的实际情况也存在一些差异,城乡发展不平衡。总体而言,农村教师培训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目前的教师培训主要是以基础理论为主,而云南省的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2011年全省小学教师中专科学历以上的已达79.97%;初中教师中专科以上的已达98.84%,本科以上的为70.57%。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培训应该适时地由基础知识理论培训为主逐步转移到以教育教学方法培训和提升思维能力为主,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方法,突出实践能力的培训。与此同时,要创造更好的条件,把农村教师有计划地送到发达省市或城区进行半年以上的代课、挂职培训。
1.成立“初等教育学院”,培养小学全科教师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云南省小学点多、面广、规模小的状况是不可改变的,并且随着学龄儿童的减少,农村小学学生少、班数少也将长期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给农村小学配齐所有学科教师是很困难的,也是不现实的。据2013 年统计,全省有乡村小学10 547 所,但只有3 682 名英语教师、4 302名体育教师、2 927 名音乐教师、2 563 名美术教师、2 217 名信息技术教师。因此,为提升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建议在云南师范院校中试点独立设置“初等教育学院”,在现有的初等教育专业培养专科和本科学历的“全科教师”或具有2至3个学科技能的教师。可以试点招收初中毕业生的“2+4”模式,实行免费教育,从源头上提高农村小学教师跨学科教学的技能素质,进而保证未来小学生的培养质量。
2.鼓励师范院校培养双科学生,适应农村初中发展
现在全省农村初中开不齐课、缺乏某些学科教师的现象也比较普遍,尤其是英语、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而农村初中教师教学任务往往比城区教师轻。针对这种现象,在师范院校中应鼓励学校和学生向双科方向发展,形成一主一副的培养模式,以此适应未来农村初中各学科教学的需求。
配齐教师是学校开足开齐开好课程的前提,但根据我省农村小学的实际,要在所有学校配齐学科教师也是不现实的,而且有的学科的专业性又很强,并且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又是非常重要的学科,如外语、信息、音乐、美术等学科,非专业教师任教很难保证教学质量。因此,建议地理位置相近的或交通方便的学校,统一配置小学科“片区教师”,实行走师制,教师可以在不同时间段到不同学校任教,以此解决农村学校规模小、班级少与提高教学质量的矛盾。
1.全面提高云南教师工资
据统计,2003年云南省教育系统月平均工资仅比全国低 66 元,而 8 年后,比全国低了 573 元,接近20%。从2003 年到2011 年不论是工资额还是增长速度,云南省都落后于全国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教育事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和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与稳定。
2.优先增加农村教师工资
农村教师工资低、待遇差,工作压力大,生活环境艰苦。在实行市场经济的今天,要解决农村优质教师支援城市的现象,提高农村学校对优秀师资的吸引力,主要要采用经济的手段。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教师生活保障投入,大幅度提高农村教师工资、教师生活补贴、奖金等货币化收入。
3.尽快调整教师的教龄补贴
教师教龄补贴是1985年颁布实施的一项政策,实施近三十年来一直没有调整标准,最高补贴仅10元。现在的物价已和实施之初不可同日而语。这项政策已经无法起到原有的作用。因此,必须立即调整教师的教龄补贴。起到稳定队伍、提升地位、增强吸引力、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作用。建议:教龄满5 年后开始发放教龄补贴,按每年30 元发放,最高至900 元封顶。今后根据社会的发展和物价水平及时调整标准。